苗族银饰的分类之胸颈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银饰的分类之胸颈饰
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苗族银饰和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
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苗族银饰的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1·银项圈
苗族很重视对胸颈部位的装饰,由此银项圈成为银饰中制作考究的一支。
其可分为链型和圈型两种。
链型以链环相连,可活动变化;圈型则用银片或银条制成圈形,定型后不可活动。
少数亦有链圈合一的。
此外,在贵州都柳江流域还流行一种银排圈,即套圈,每套少则几个,多则十儿个,由内及外,圈径递次增大。
属于链型的有8字环形项链、金瓜项链、串珠型项链、四方形项链、响铃项链等。
属于圈型的有扭索项圈、绞丝项圈、串戒指项圈、百叶项圈、篓花项圈、藤形项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圈。
链圈合一的有百家保锁带链项圈。
串戒指项圈很奇特,是以篓花银片为内圈,用十四枚戒指串成的。
为避免戒指重叠,以银丝将戒指等距固定,戒面以蝶及瓜米为垂穗。
绞丝项圈呈绞花状,系用两根银条互相穿合,连续编圈制成,两端用细银丝扭索缠成圆柱形。
其造型华丽。
银龙项圈为双层,以银片拼合,里层扁平,表层呈半圆弧状。
其上为凸纹二龙戏珠图,项圈下缘垂十一串银吊,吊分四级,为蝶、莲台菩萨、银铃、叶片等形象。
其造型芋满,工艺复杂,是苗族银项圈中的精品。
藤形项圈制作工艺较简单,但古枝扎藤的造型却令人感受到山野清新的气息。
2·银压领
银压领是流行于湘西和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地区的压饰,因佩戴后可平贴衣襟而得名。
银压领系从长命锁演变而来。
长命锁的前身为"长命搂",始于汉代,是人们为避不祥,端午节时悬挂于门帽的五色丝线。
至明代,演变成儿童专用颈饰,后逐渐发展成长命锁。
长命锁在黔中和清水江流域的部分苗族地区,还保持原始的长方形,锁上篓有"长命富贵"等宇样,往往同项圈连体或配套使用。
银压领脱离原型较远,为半圆形或腰子形,体积增大数倍,纹样芋富,制作工艺复杂。
湘西苗族的银压领为腰子形,表面镂空二龙戏珠的纹样,并垂十只蝴蝶,每蝶垂三根银链叶片吊。
长16厘米的银吊如瀑布倾泻,掩及肚腹。
雷公山脚的银压领更是兼用圆雕、浮雕及透雕技术,造型繁缚,工艺精美。
压领主纹为两只圆雕银腆磷,可活动的镂空银球居中,其上银龙腾跃,其下银花簇簇。
3·银胸牌
银胸牌系部分苗族地区流行的胸饰,通常为单层长方形或半圆形篓花银片制成,形状规整,佩戴位置较银压领、银锁靠上。
同银压领一样,银胸牌也是由长命锁演变而来,因此,这三种银饰在同一苗族分支内一般只使用其中一种,而不会两种以上并存。
有的银胸牌为单片,体形小。
也有的银胸牌较大,且两三片拼连,几乎遮住佩戴者的整个胸腹,装饰效果十分夸张。
4·银胸吊饰
常见的银胸吊饰有蝶形吊、鸟形吊、鱼形吊、钱纹吊、骑马人物吊等等,通常由银链、吊牌、坠饰组成,多级,一级一形,递次而下,多者可达四至五级。
流行于都柳江流域的蝶形吊体形最大,分五级,总长在85厘米以上。
该地的鸟形吊造型原始粗扩、朴拙可爱,堪称一绝。
大部分地区的胸吊饰以精美取胜,玲拢剔透。
其多以“五兵”为坠。
以兵器为饰的
"五兵佩",流行于汉代,是当时的避邪之物。
苗族银腑吊饰中常见的兵器有刀、枪、盾、餐、棍,以及苗乡不见使甩的剑、哉、涧、矛、铲等。
苗族银饰一方面保留了“五兵佩”的形制,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改造,加入牙签、挖耳勺、大铲、镊子等坠饰,所以,"五兵佩"在苗乡被称为“牙签吊”。
其他银饰,如压领、腰吊饰也多有以五兵为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