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专题复习一 政治史(精校版,A4打印,考前复习背记提分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史
第七章㊀政治史
专题一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正式建立: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㊁太尉㊁御史大夫,分管行政㊁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 罢黜百家㊁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完善: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及完善,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5.达到顶峰(衰落):明清时期,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6.结束: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专制集权统治结束.
专题二㊀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1851 1864).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结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加之战略上失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2)义和团运动(1899 1900).提出 扶清灭洋 的口号.
性质:是中国近代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结果: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2.地主阶级:
(1)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
(3)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 90年代.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资产阶级:
(1)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6月 9月.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新文化运动:1915 1919年.
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无产阶级: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开端:五四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中共一大召开.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参与创办了黄埔军校,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
(3)十年内战时期:1927年中共领导南昌起义㊁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由于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1934年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1936年,长征结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中共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年重庆谈判,中共积极争取和平民主.年,内战爆发,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
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进攻,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专题三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4)土地改革,1950年到1952年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5)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6)三大改造,1953年到1956年,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分析了国内矛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发动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3.十年 文化大革命 ,1966年到1976年.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及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内,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企改革.对外,形成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㊁多层次㊁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新时期,颁布了1982年宪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颁布«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 一国两制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专题四㊀资本主义统治的确立与巩固
1.条件:
(1)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核心是人文主义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但丁㊁达 芬奇㊁莎士比亚;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人物:迪亚士㊁达 伽马㊁哥伦布㊁麦哲伦.
㊀㊀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确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2)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789年7月14日 1814年).颁布«人权宣言»,摧毁了法国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拿破仑时期颁布«法典».
(3)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7年宪法颁布,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政体.
3.巩固:(1)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2)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3)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专题五㊀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①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对德和约 «凡尔赛和约».1919 1920年,协约国又分别同 奥地利㊁匈牙利㊁土耳其㊁保加利亚 签订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㊁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921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美日等国签订了«九国公约»等,华盛顿会议及其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
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军事上 1945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㊀㊀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㊀㊀冷战政策的直接结果(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形成.
㊀㊀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新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