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初一初中地理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初一初中地理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霜冻的是()
2.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明以下哪一地理事实()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
C.大陆漂移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4.下列地理事物中,由于填海造陆引起海陆变化的是()
A.台湾海峡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D.荷兰围海大坝
5.下列国家中,面积最大的是()
A.美国B.中国
C.俄罗斯D.加拿大
6.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什么人种()
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
7.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南美洲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
C.非洲大陆D.南极洲大陆
8.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面积分别是()
A.71%,29%B.29%,71%
C.61%,39%D.39%,61%
9.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B.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山脉D.苏伊士运河
10.图幅相同的下列地图中,表示比例尺最大,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
C.贵州地图D.都匀地图
11.下列国家间属于南南合作的一组是()
A.中国,日本B.中国,巴西
C.英国,法国D.美国,韩国
12.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亚洲和太平洋B.南美洲和大西洋
C.南极洲和北冰洋D.非洲和印度洋
13.喜马拉雅山山脉不断上升的形成原因是()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张裂产生的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产生的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产生的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张裂形成的
14.下列句子中,描述天气的是()
A.赤道地区终年炎热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昆明四季如春
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15.读漫画,“地球出汗”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
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16.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
A.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年较差大
C.日平均气温高D.年平均气温高
1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中,桃花迟开的原因是()
A.寺庙中的僧人技艺高超
B.地形原因
C.桃花新品种
D.海陆位置原因
18.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
A.国际红十字会B.国际奥委会
C.联合国D.世界贸易组织
19.2001年11月太平洋上岛国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那么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增多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
20.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二、填空题
1.填空题。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和组成的经线圈.
2.填空题。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知,都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时针
方向.
3.填空题。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因素,因素和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
上升米,气温约下降℃.
4.填空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
广泛的语言.
5.填空题。
我国台湾和沿海地区地处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多地震.
6.填空题。
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和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7.填空题。
乡村和城市称为聚落,一般来说,现有聚落,后有聚落.
三、综合题
1.读下面经纬网示意图完成各题。
(1)写出各点的地理坐标A B C D
(2)以上各点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是,位于北半球的点是
(3)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处在A位置时,南半球昼夜长短为长短,南极圈内有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2)地球处在B位置时,太阳直射在上,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半球方向移动.
(3)地球处在C位置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长短,南极圈以内有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4)地球处在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是.
3.读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大洲名称①洲②洲③洲④洲⑤洲⑥洲⑦洲.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大洋名称.
A.B.C.D..
4.读如图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应为
(2)写出图中字母A、B、C、D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山峰是:,鞍部是:山脊是:,陡崖是:
(3)图中甲地的海拔为米,乙地海拔为米,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米.
(4)学校要组织一次攀岩活动,应选择ABCD中的处.
贵州初一初中地理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霜冻的是()
【答案】C
【解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解:图中表示沙尘暴,表示雷雨,表示霜冻,表示降水.
故选:C.
【点评】考查天气符号的认识,要理解记忆.
2.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
【答案】A
【解析】地球上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解:地球上有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洋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目.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明以下哪一地理事实()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
C.大陆漂移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答案】A
【解析】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
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解: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
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观察人类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过程示意图.
4.下列地理事物中,由于填海造陆引起海陆变化的是()
A.台湾海峡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D.荷兰围海大坝
【答案】D
【解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解:台湾海峡是由地壳下降形成的,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是由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荷兰围海大堤是由填海造陆形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成因,理解解答即可.
5.下列国家中,面积最大的是()
A.美国B.中国
C.俄罗斯D.加拿大
【答案】C
【解析】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世界上有60多亿人口,分别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面积最
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有1707万平方千米.
解: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有1707万平方千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纯记忆性的知识,结合教材熟练掌握即可.
6.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什么人种()
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
【答案】B
【解析】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群,在外表和体质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解: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过去叫爱斯基摩人)也属于黄色人种.故选:B.
【点评】考查世界人种的分布,要理解记忆.
7.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南美洲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
C.非洲大陆D.南极洲大陆
【答案】D
【解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南极洲位于地球上的最南端,由于所处的纬度高,南极洲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依据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大陆的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8.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面积分别是()
A.71%,29%B.29%,71%
C.61%,39%D.39%,61%
【答案】A
【解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
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牢记即可.
9.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B.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山脉D.苏伊士运河
【答案】A
【解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
解: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各大洲之间的界线,牢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0.图幅相同的下列地图中,表示比例尺最大,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
C.贵州地图D.都匀地图
【答案】D
【解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贵州地图>都匀地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都匀地图>贵州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因此比例尺最大、内容详细的是都匀地图.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内容和范围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11.下列国家间属于南南合作的一组是()
A.中国,日本B.中国,巴西
C.英国,法国D.美国,韩国
【答案】B
【解析】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解:日本、法国、英国、法国、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巴西、中国、韩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2.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亚洲和太平洋B.南美洲和大西洋
C.南极洲和北冰洋D.非洲和印度洋
【答案】C
【解析】世界上纬度最高的、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
解: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北冰洋则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内,分别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结合世界地形图加强记忆,效果会更好.
13.喜马拉雅山山脉不断上升的形成原因是()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张裂产生的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产生的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产生的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张裂形成的
【答案】C
【解析】运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解答.
解: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难易适中.
14.下列句子中,描述天气的是()
A.赤道地区终年炎热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昆明四季如春
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答案】B
【解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选项B描述的是天气,选项ACD描述的是气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15.读漫画,“地球出汗”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
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解:漫画反应的现象,指全球的气侯变暖,又称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相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故选:D.
【点评】全球变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它必然注定会是中考热点之一.
16.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
A.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年较差大
C.日平均气温高D.年平均气温高
【答案】A
【解析】“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包含一层意思是:昼夜温差大,陆地吸热快,散热快,所以应该是中
纬度地区,我国的新疆的一些地区就有这样的现象.
解: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气温日较差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新疆的气温变化,理解解答即可.
1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中,桃花迟开的原因是()
A.寺庙中的僧人技艺高超
B.地形原因
C.桃花新品种
D.海陆位置原因
【答案】B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
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地形原因.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天气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
A.国际红十字会B.国际奥委会
C.联合国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当今的国际组织既是处理国际事务、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斗争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与桥梁.
解:联合国是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故选:C.
【点评】在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今天,许多国际组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2001年11月太平洋上岛国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
移民新西兰.那么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增多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
【答案】B
【解析】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
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图瓦卢成为全球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使地球不断变暖,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
故选:B.
【点评】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20.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答案】A
【解析】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
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的属北纬,用符号“N”表示,所有的北纬都在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属南纬,用符号“S”表示,所有的南纬都在南半球;低纬
度的范围为0°﹣30°,中纬度的范围为30°﹣60°,高纬度的范围为60°﹣90°.
解:分析北京的经纬度40°N 116°E,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
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时,根据经纬度判定半球及所属纬度范围.
二、填空题
1.填空题。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和组成的经线圈.
【答案】赤道;20°W;160°E.
【解析】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解: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
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依据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半球的划分,牢记即可.
2.填空题。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知,都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时针
方向.
【答案】自西向东;逆;顺.
【解析】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3.填空题。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因素,因素和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
上升米,气温约下降℃.
【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100;0.6.
【解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
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点评】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要理解记忆.
4.填空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
广泛的语言.
【答案】汉语;英语.
【解析】联合国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六种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最广泛.
解: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因为中国的人口最多;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和其早期的殖民统治相关,
早期的殖民地拓展到世界各地.
【点评】此题考查的世界上六大语言的种类及相关知识点,属于基础性知识,多结合教材熟练掌握.
5.填空题。
我国台湾和沿海地区地处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多地震.
【答案】亚欧;太平洋.
【解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解: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台湾多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根据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多地震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6.填空题。
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和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答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解析】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世界有7亿多人信仰伊斯兰教,该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在中国被称为回教.
解: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宗教,牢记即可.
7.填空题。
乡村和城市称为聚落,一般来说,现有聚落,后有聚落.
【答案】乡村;城市.
【解析】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解:规模比较小的乡村聚落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乡村聚落叫做集镇,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分别从事种植业、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形式,属于基础题.
三、综合题
1.读下面经纬网示意图完成各题。
(1)写出各点的地理坐标A B C D
(2)以上各点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是,位于北半球的点是
(3)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答案】(1)80°N,140°E;40°N,140°W;20°N,140°E;20°S,140°W
(2)A、C;A、B、C
(3)正北;东北
【解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各点的地理坐标是:A80°N,140°E;B40°N,140°W;C20°N,140°E;D20°S,140°W.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由此可知,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是A、C,位于北半球的点是A、B、C.
(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点位于C点的正北方向,B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