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课件1-10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家畜环境的基本概念
1、名词解释
家畜环境: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

包括空气、水、土壤、饲料和其它生物在内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应激源: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2、问答: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
一、应激与免疫
应激影响免疫机能主要是由于应激过程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的结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具有抑制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糖皮质激素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的蛋白质合成,使淋巴器官如胸腺、脾和腔上囊萎缩,以及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量减少,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应激与疾病
应激因子的作用破坏了机体的生理或心理平衡而影响其抗病能力
三、应激与生产性能
1、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
2、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

3、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
4、应激对肉质的影响: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肉(pale, soft, exudative),以及少数产生DFD肉(dry, firm)PSE肉:动物在宰前遭受激原的作用,导致宰后肌肉组织色泽苍白,质地松软,有渗出液,这种肉不耐储存,烹调何永兴和适口性变差。

DFD肉:宰前应激不严重而持续时间较长,宰后鸡肉切面干燥,质地较硬,色泽深暗
3、问答: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
一、改善环境条件
①避免环境骤变。

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

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

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
二、选育抗应激品种
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

如仔猪的氟烷测验。

如6-15周龄的仔猪吸氟烷3-5分钟,出现四肢强直,则为氟烷阳性猪,应予以淘汰。

三、药物的应用
1、维生素类:如Vc、VB、VE
2、镇静剂:氯丙嗪、利血平、刺五加等。

3、抗应激制剂:琥珀酸盐、延胡索酸
4、电解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KCl ;5%NaHCO3静脉注射等。

5、其它:微量元素等的添加等。

四、加强锻炼
可提高机体对各种应激因子的耐受能力
第二章温热环境光环境
1、名词解释: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它跟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关。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

露点:在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因温度降低而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舒适区:家畜的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不需要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就能使机体保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2、比较:
日射病与热射病;
长日照动物;光照时间逐渐延长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长日照动物。

如马、驴、狐、野猪、野兔以及所有的鸟类
短日照动物;将在光照时间逐渐缩短时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短日照动物。

如绵羊、山羊、鹿等。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我国气温的日照差从东南向西北有递增现象。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临界温度;当外界温度下降时,机体的散热量增加,动物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刚刚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过高温度;如果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从而引起代谢率提高,这种因高温而开始引起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称为过高温度。

物理调节:是通过散热的多少来调节体温
化学调节:依靠产热过程的改变来调节体热
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空气中水分越多,则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它较常用,它的大小反映出湿度离饱和程度的多少。

相对湿度越大,则空气越潮湿。

3、问答题:
(1)太阳辐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它跟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关。

2、大气透明度:
3、海拔:
4、地表面性质:不同颜色地面,反射光线的能力也不同
(2)紫外线对家畜有哪些作用?
1、杀菌作用
2、抗佝偻病作用
3、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4、红斑作用
5、色素沉着作用
6、增强气体代谢作用
7、光敏性皮炎
8、光照性眼炎与癌
(3)等热区在畜牧业生产上有何意义?
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为畜舍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为动物引种育种提供依据
(4)为什么说无论气温高低,高湿对于热调节都是不利的?
1、高温高湿
高温时家畜主要依靠蒸发散热,空气水汽量大,畜体蒸发面水汽压与空气水汽压之差减小,蒸发散热受阻,畜体的散热困难,可以说高湿加剧了高温对畜体的影响。

低温高湿
低温时家畜以非蒸发散热为主,低温时湿度大对家畜极为不利。

1、潮湿空气的导热性和容热量都比干燥空气大,又善于吸收畜体的长波辐射热,所以在低温的情况下,使畜体的热量很易散失。

2、在高湿时,家畜的被毛和皮肤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导热系数加大,降低体表的热阻作用,使体内的热量易散失。

(5)温度对家畜健康及生产性能有哪些影响?
1、温度对生长肥育的影响
2、温度对产乳的影响
3、温度对产蛋的影响
4、温度对家畜繁殖的影响
5、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
6、死亡率
(6)为什么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雏鸡培育期缩短光照,而生产期间增加光照的原则”?
1、二氧化碳在畜舍环境卫生评定上有何意义?
畜舍空气中二氧化碳应不高于2947 mg/m3
2、畜舍空气中氨和硫化氢浓度增加的原因及对家畜有何危害?
3、预防和消除舍内有害气体的措施
1、在畜牧场场址选择和建场过程中,要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

2、及时清除舍内的粪尿和污水。

3、合理通风换气,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畜舍。

4、加强畜舍的防潮和保温。

5、勤换垫料与垫草。

6、在粪便中加入化学试剂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过磷酸钙+NH3—— 磷酸铵盐
7、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8、采用微生物活菌制剂降解有害物质
9、合理配合日粮和使用添加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10、给育雏舍生火供暖时,必须设置烟道,并保证烟道内通气良好,以防CO中毒。

第三章空气环境习题
1.二氧化碳在畜舍环境卫生评定上有何意义?
二氧化碳
1.性质CO2为无色、无臭、略带酸味的气体。

2.来源畜舍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家畜呼吸
3.二氧化碳对家畜的危害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性,它的危害主要是造成动物缺氧,引起慢性毒害。

家畜长期在缺氧的环境中,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质下降,生产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特别易感结核病等传染病。

4.卫生学要求畜舍空气中二氧化碳应不高于2947 mg/m3。

2、畜舍空气中氨和硫化氢浓度增加的原因及对家畜有何危害?
(一)氨(NH3)
1.性质
无色、带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2.来源
主要由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草等)分解产生。

3.对家畜的危害
⏹刺激粘膜
⏹破坏血液的运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

⏹低浓度的氨可刺激三叉神经末稍,引起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兴奋。

⏹吸入肺部的氨,可通过肺泡上皮组织,引起碱性化学性灼伤,使组织溶解、
坏死。

⏹进入呼吸系统的氨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
症。

⏹家畜在低浓度氨的作用下,体质变弱,对某些疾病产生敏感,采食量、日
增重、生产力都下降。

这种症状称为“氨的半中毒”或“慢性中毒”。

⏹如氨的浓度较高,则可使对家畜出现明显的病理反应和症状,这种症状称
为“氨中毒”。

4.卫生学要求
⏹我国劳动卫生标准规定空气中的氨含量最高不得超过30mg/m3。

⏹畜舍中氨的最高浓度为20 mg/m3.
⏹鸡舍中氨最高浓度为15 mg/m3。

(二)硫化氢
1.性质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恶臭气体,易溶于水。

2. 来源
⏹在畜舍中,硫化氢主要是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来。

⏹当家畜采食富含蛋白质的饲料而消化不良时,可由肠道排出大量的硫化氢。

⏹大量破损蛋
3. 硫化氢对家畜的危害
⏹刺激动物呼吸系统及其它系统粘膜。

⏹低浓度的硫化氢,可出现植物性神经紊乱,偶尔发生多发性神经炎。

⏹能和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的氧化过程,造成
组织缺氧。

⏹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动物窒息和死亡。

4.卫生标准
⏹畜舍空气中硫化氢含量最高不得超过15.58 mg/m3。

⏹我国劳动卫生部门规定,空气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10 mg/m3。

3、预防和消除舍内有害气体的措施?
1、在畜牧场场址选择和建场过程中,要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

2、及时清除舍内的粪尿和污水。

3、合理通风换气,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畜舍。

4、加强畜舍的防潮和保温。

5、勤换垫料与垫草。

第四章水、土壤、噪声
1、名词解释:
混凝沉淀:这种水在加入一定的混凝剂后能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凝集而形成较大的絮状物而沉淀,称之为混凝沉淀。

暂时硬度当硬水中钙和镁主要以碳酸氢盐,如Ca(HCO3)2、Mg(HCO3)2形式存在时,称为暂时硬水,当这种硬水加热煮沸时,碳酸氢盐会分解成碳酸盐而沉淀除去;
永久硬度:如果硬水中钙和镁主要以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形式存在,则称为永久硬水,它们不能用煮沸的方法除去。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称溶解氧。

五日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一升水进行生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化学耗氧量: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掉的氧的含量。

2、检查水中的“三氮”有何意义?
"三氮"是指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当天然水被人畜粪便污染后:在水体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生成氮
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体的氨类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亚硝酸盐
而硝酸盐氮是含氮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当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提示可能存在人畜粪便的污染,且污染时间不长。

如亚硝酸盐含量高时,说明水中的有机物无机化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

如硝酸盐检出高,而氨氮,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不高时,表明生活性污染已久,自净过程已完成,卫生学危害较小。

因此,根据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可掌握有机污染的自净过程,判断水质的安全程度。

3、水源选择原则?
1.水量充足
2.水质良好
3.取用方便
4.便于进行卫生防护
4、氯化消毒的原理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消毒原理
Cl2 + H2O HOCl + HCl
HOCl H+ + OCl-
次氯酸和次氯酸根与水中细菌接触时,容易扩散进入细菌膜,可破坏微生物细胞中磷酸丙糖去氢酶的活性,使微生物糖代谢失常而死亡。

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
一般情况下,清洁水的加氯量为1-2mg/l,接触30分钟后,水中尚有余氯0.2-
0.4mg/l时,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消毒效果。

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2)水的pH值
HOCl H+ + OCl-
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3)水温
如在0-5℃时,杀灭一定量大肠杆菌所需的时间较20-25℃时多3倍。

(4)水的混浊度
5、土壤如何分类?每类土壤的物理性状?
1、砂土类:这类土壤颗粒大,粒间隙大,透气透水性强,容水量、吸湿性小,毛细管作用弱。

2、黏土类
这类土壤的颗粒细,颗粒间隙很小,透气透水性弱,容水量、吸湿性强,黏质土还具有湿胀干缩的现象,易导致建筑物基础损坏。

3、壤土类
质地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性质上兼有二者的优点,因此这类土壤适宜做为畜牧场的地基。

第五章畜舍环境的改善与控制
1、名词解释:
导热系数:是表示材料传导热量能力的热物理指标,其单位为W/m·K(瓦/米·开)。

蓄热系数:是表示建筑材料贮藏热量能力的热物理指标。

单位为W/(M2·K )。

冬季(夏季)低限热阻:冬季低限热阻指的是保证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允许值的总热阻;保障内表面温度不超过允许值的热阻,称为夏季低限热阻、
采光系数: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即窗玻璃的总面积,不包括窗框)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入射角、是指畜舍地面中央一点至窗上缘外角(或屋檐)所引直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透光角、是指畜舍地面中央一点到窗口上缘外角和下缘内角引出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

自然通风、是设进,排风口(主要指门窗),靠风压和热压为动力的通风。

机械通风;是靠通风机械为动力的通风
2、畜舍的类型及特点?
一、开放式畜舍
1、完全开放式畜舍:畜舍只有端墙或四面无墙。

这类畜舍只能起到遮阳、避雨及部分挡风作用,畜舍用材少,施工易,造价低,多适用于炎热及温暖地区。

2、半开放式畜舍:三面有墙,正面全部敞开或有半截墙的畜舍。

这类畜舍适用于养各种成年家畜,特别是耐寒的牛、马、绵羊等。

3、有窗式畜舍: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能力,特点是防寒较易,防暑较难,舍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二、密闭式畜舍:也称为无窗畜舍,舍内的环境条件完全依靠人工调控。

三、畜舍样式的选择
畜舍样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家畜种类及饲养阶级确定。

3、如何对畜舍的保温防寒进行设计?
1、外围护结构的保温
墙的内表面温度要求在冬季不得低于舍内的露点温度tl,屋顶内表面温度比舍内露点温度高1℃。

2、建筑防寒措施
(1)选择适宜于防寒的畜舍建筑形式
(2)畜舍的朝向:在实践中畜舍以南向为好。

(3)门窗设计:冬季迎风面尽量不设门,北窗一般按南窗面积的1/2-1/4设置。

(4)减少外围护结构的面积:以防寒为主的地区,畜舍高度不宜过大,以减少外墙面积和舍内空间。

(5)畜舍地面的保温
3、畜舍的供暖:畜舍供暖分集中供暖和局部供暖。

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畜禽要求、供暖设备投资、能源消耗等,考虑经济效益来决定。

4、加强防寒管理
(1)调整饲养密度
(2)利用垫草
(3)控制湿度
(4)控制气流防贼风:应控制在0.1-0.2m/s。

(5)利用温室效应防寒
4、如何对畜舍的隔热防暑进行设计?
1、外围护结构的隔热
2、建筑防暑措施
(1)建筑防暑:
①通风屋顶:一般间层适宜的高度:坡屋顶可取120-200mm;平屋顶可取200mm左右。

②建筑遮阳
③采用浅色、光平外表面
④加强舍内通风的建筑措施
(2)设置凉棚
(3)绿化防暑
3、畜舍的降温
(1)蒸发降温:①喷淋与喷雾②蒸发垫
(2)冷风设备:冷风机是一种喷雾和冷风相结合的新型设备
(3)地能利用装置
(4)机械制冷:即空调降温。

5、畜舍的自然采光应考虑哪些要求?
1、确定窗口位置
(1)根据畜舍窗口的入射角与透光角
(2)根据太阳高度角确定
当窗户上缘外侧(或屋檐)与窗台内侧所引直线同地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当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时,就可以防止夏至前后太阳直射光进入舍内;
2、窗口面积的计算:窗口面积可按采光系数(窗地比)计算。

3、窗的数量、形状和布置:窗的数量应首应先根据当地气候确定南北窗面积比例,然后考虑光照均匀和房屋结构对窗间距的要求来确定。

炎热地区南北窗面积之比可为1-2:1,夏热冬冷和寒冷地区可为2-4:1。

第六章畜牧场规划习题
1、如何选择畜牧场场址?
(一)自然条件
1、地势、地形:
(1)地势:要求地势高燥、平坦、有缓坡。

(2)地形:要求整齐、开阔、不要狭长多边角、有足够面积。

2、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取用方便、便于卫生防护。

3、土壤:(1)透水性、透气性要强(2)毛细管作用要弱(3)吸湿性、导热性要小(4)质地均
匀,抗压性强
4、气候
(二)社会条件
1. 牧场必须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准则
居民区
牧场
污染企业
主风向坡度
与居民点之间的距离,一般牧场应不少于300-500m;
大型牧场(万头猪场、十万只以上鸡场、千头奶牛场等)应不少于1000m;
与其他畜牧场之间的距离,一般牧场应不少于150-300m,大型牧场之间应不少于1000-1500m。

2. 有可靠的饲料来源
3. 交通便利
一般来说,距一、二级公路和铁路应不少于300-500m,距三级公路(省内公路)应不少于150-200m,距四级公路(县级、地方公路)不少于50-100m。

4. 靠近输电线路,有可靠的电力保证
5. 还应考虑产品的就近销售
2、如何合理进行畜牧场的分区规划?
1.管理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车库、杂品库、更衣消毒和洗澡间,配电室、水塔、宿舍、食堂、娱乐室等,应设在与外界联系方便的位置。

场大门设于该区,门前设消毒池,两侧设门卫和消毒更衣室。

2. 生产区:包括畜舍,饲料贮存、加工、调制等建筑物。

(1)不同种类、年龄、生产功能的家畜需分小区饲养。

以一个自繁自养的猪场为例,猪舍的布局根据主风方向和地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设置种猪舍、产房、保育猪舍、生长猪舍、育肥猪舍。

(2)饲料间设置要同时兼顾场外运进和场内分发,使两者都得到方便。

(3)干草与垫草间的设置,要能满足防火要求,并能减少灰尘对畜舍的影响。

3. 隔离区:包括兽医院(室、间)、积粪池、粪尿处理设施、病畜隔离舍、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及尸坑等。

该区应设置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地势最低,且远离生产区。

隔离区四周应有天然或人工隔离屏障,专门设立单独的道路与出入口。

3、为保证采光、通风和防疫、防火要求,如何确定建筑物朝向与间距?
(四)建筑物的间距
1、日照与间距
一般来说,畜舍间距保持檐高的3-4倍,就可以保证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冬至日9-15时南墙满日照。

2、通风与间距
一般畜舍间距为3-5H时,即可满足通风排污和卫生防疫要求。

3、防火与间距
畜舍间距在3-5H之间,可以满足防火要求。

第七章、畜牧生产中的污染控制
1、概念: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所允许的量,则导致环境恶化,对人畜健康产生直接、间接甚至潜在的危害,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环境自净、;自然界通过物理作用(沉淀、稀释、逸散等)、化学作用(氧化、还原、中和、转化等)和生物学作用(吞噬、分解、灭活、颉抗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除,使环境保持或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自净。

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及它们所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总称,是一种由微生物和胶体所组成的絮状体。

2、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对家畜会产生哪些危害?
三、环境污染来源
1、工业生产污染:废水、废气、废渣
2、交通运输污染
3、居民生活废弃物污染
4、农业生产污染:农药和化肥等。

5、畜牧生产污染
6、其它:放射性污染物、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

四、环境污染对家畜的危害
1 、引起家畜中毒
2 、引起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3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4 、对畜产品的影响
3、高温堆肥法原理与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高温堆肥法
(1)原理: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对堆肥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而使之转变为植物能吸收的无机物和腐殖质。

同时,产生热能使堆肥温度升高到50℃—70℃,以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卵。

(3)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
①堆料中有机物含量:占25%以上,C:N=25:1
②水分含量:一般以50%-60%为宜。

③温度
④空气状况:需氧性堆肥需氧气,但通风太大会影响堆肥的保温、保湿、保肥,使温度不能上升到50-70℃。

⑤微生物的数量:高温纤维分解菌
⑥pH值:中性或弱碱性环境适合纤维分解菌的生长繁殖。

⑦堆面封泥:一般以5厘米厚为宜,冬季可增加厚度。

4、生产沼气的适宜条件有哪些?
生产沼气的适宜条件
(1 )适宜的温度: 25-35℃
(2 )厌氧环境
(3 )料液的pH 值沼气正常发酵时的pH 值通常为中性环境,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产气(4)适量的有机物和水份含量:1:1.5-3
(5)适当的C:N比例:25-30:1
补充:
10.可见光光色对家畜的影响?P28
家禽低光色敏感
红色光:增加产蛋量、延长开产日龄、降低公鸡繁殖力、减少啄癖、镇痛
橙色光:增加产蛋量、延长开产日龄
黄色光:降低产蛋量、增加蛋重、延长开产日龄、降低饲料利用率
绿色光:促进生长、缩短开产日龄、降低饲料利用率、提高公鸡繁殖力
蓝色光:促进生长、缩短开产日龄、提高公鸡繁殖力、减少啄癖、使瞳孔扩大
11.空气温度对家畜生产力和健康的影响?P20
(一)对采食量的影响
在等热区范围内,采食量相对恒定;低于下限临界温度随环境温度的降低,采食量增加;高于上限临界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升高,采食量降低
(二)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能刺激肠胃蠕动,是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短,消化率低
环境温度上升T3T4分泌减少饲料消化率提高
(三)对碳氮沉积和酮体组成的影响
1、碳沉积受温度影响较大:等热区内,提高;其他温度降低。

环境温度变化大,饲养水平月底,沉积越少,甚至负平衡
2、氮沉积受温度影响较小:生长激素保护蛋白不被分解,并促进其合成,环境温度变化大,可引起氮沉积加强
3、生产中不能用冷应激提高胴体瘦肉率,因为饲料转化率低
(四)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1、等热区内,维持能量需要最少,饲料转化率最高
2、环境温度低:采食量大,用于维持能量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
3、环境温度高:采食量小,用于维持能量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
(五)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1、生产和增重
2、对繁殖力的影响
3、对产蛋的影响
4、对泌乳的影响
(六)对家畜健康的影响
冷热应激除影响热调节外,还可导致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使家畜易感各种疾病
(1)直接治病的因素
(2)病原体和媒介虫类的存活和繁殖
(3)影响饲养管理和营养状态
(4)影响家畜对疾病的抵抗力
(5)影响幼畜的被动免疫
12.紫外光、红外光对家畜的影响?
(一)紫外光
波长达于4~400纳米,分类:
A段:波长320~400nm,生物学作用较弱,可引起色素沉着;
B段:波长275~320nm,生物学作用很强,主要是抗佝偻病和杀菌作用;
C段:275nm以下,不能到达地面,生物学作用非常强烈,对细胞有巨大杀伤力。

1、红斑作用
2、杀菌作用,图3.4
3、抗佝偻病,表3-17
4、色素沉积
5、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
6、增强气体代谢作用
7、过量的紫外线引起光照性皮炎、眼炎等
(二)红外光
波长大于750纳米
1、消肿镇痛:光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

2、供暖:引起温度升高(达6℃),生产中主要用于热源。

雏鸡,仔猪,羔羊。

还有消肿、镇痛作用。

3、色素沉积
4、引起疾病:
日射病:红外线和波长600~1000nm的红光引起;
内脏血液供应不足,抵抗力下降;
灼烧一度烧伤,引起眼病(常见于马属动物)
13.畜牧场设计的原则
(1)经济效益为目标(2)结合中国国情(4)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与配套设备(4)考虑家畜行为习性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