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高中化学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高三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核反应不仅能发电也能制造元素.2016 年初国际上确认,利用原子核间的撞击已制造出原子序数分别为113、115、117 和118 四种新元素,填补了目前元素周期表的空白,其中113 号元素与Al 元素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发电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B.115 号元素一定是处于VA 族的非金属元素
C.117 号元素与F 、Cl 、Br 、I 均处于VIIA 族
D.四种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周期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蒸馏法提纯工业乙醇
B.葡萄糖用于制镜业是利用了葡萄糖的还原性
C.最多可与4 mol NaOH 发生反应
D.1- 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都可得到丙烯
3.硫黄制酸在我国的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硫黄的
燃烧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Ⅱ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B.Ⅳ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Ⅳ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
D.Ⅴ中气体a 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4.将溶液和溶液混合后得到浊液a ,过
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若向滤液b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
C.若向滤液b中滴加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D.若向滤液b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
5.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金属铝与铜盐溶液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实验1 可以得出结论:金属铝的活泼性弱于金属铜
B.实验2 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
C.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同是导致实验1、2 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D.由上述实验可推知: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均为的盐酸和硫酸反应,后者更剧烈
6.稀硫酸酸化后的软锰矿(主要成分为)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燃煤尾气中的,得
到可与反应制备电池材料,同时生成。
下列用
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吸收的反应:
B.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放电反应:
C.与反应制备
D.尾气中的还可用足量的氨水吸收:2
二、填空题
1.
(表示烃基烷氧基)
(1)A 与D 含有相同官能团,该官能团是_________。
(2)B 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有关C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 能发生消去反应
b.C 的沸点低于正戊烷
c.C 与F 互为同系物
d.C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 组峰
(4)D 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化合物J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6)已知化合物H 的分子式是与G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I。
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H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体:_________。
B、属于酚类化合物 b.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⑺已知:
若用该反应合成MEH-PPV ,则所需单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碘的提取及应用中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可利用i 中反应从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单质碘,若所用试剂为双氧水、稀硫酸,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
(2)三种分子化学键断裂时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
其他条件相同,1 mol HI 在不
同温度分解达平衡时,测得体系中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 所示。
①比较2a_________b+c(填“<”、“>”或“=”),理由是_________。
②某温度下该反应平衡常数为,达平衡时,1 mol HI 分解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③若利用此反应制备I ,则能提高HI 转化率的措施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移走 b.加压 c.升温 d.增大HI 浓度
(3) iii 中,碱性条件下可以转化为。
电解KI 溶液制备 K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电解过程中观察到
阳极液变蓝,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变浅。
① a 连接电源的_________极。
②结合实验现象和电极反应式说明制备的原理:。
三、简答题
中国自古有“信口雌黄”、“雄黄入药”之说。
雌黄和雄黄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化物,早期都曾用作
绘画颜料,因都有抗病毒疗效也用来入药。
(1)砷元素有+2、+3两种常见价态。
一定条件下,雌黄和雄黄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__。
②Ⅱ中,若反应转移28 ,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Ⅲ中产物亚砷酸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其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各
种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pH 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人体血液的pH在7.35 7.45之间,用药后人体中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_ 。
②将KOH 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当pH 调至11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1时,溶液显碱性
b.pH=12时,溶液中
C.在溶液中,
(3)工业含砷(Ⅲ)废水常用铁盐处理后排放。
其原理是:铁盐混凝剂在溶液中生产胶粒,其表面带有正电荷,可吸附含砷化合物。
经测定不同pH 条件下铁盐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去除率如图所示。
pH在5- 9之间时,随溶液pH增大,铁盐混凝剂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增强。
结果(2)和(3)中图示解释可能的原因:
四、实验题
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资料后,利用如下装
置探究铁粉与溶液的反应。
实验过程如下:
i.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氛围中进行;
ii.加入pH 已调至2.5 的 0.01mol·酸性溶液100mL,一段时间后铁粉部分溶解,
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待铁粉不再溶解,静置后发现,剩余固体表面有少量白色物
质附着;
iii.过滤剩余固体时,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iv.检测到滤液中存在。
(1)通入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2 N 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2)白色物质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为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_。
(3)用检验滤液中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4)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稀硫酸,溶液
呈红色。
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5)该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用铁粉、碳粉的混合物脱除硝酸盐,效果更佳。
他用上述溶液继续
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碳粉的作用。
③关于碳粉的作用,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
北京高三高中化学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核反应不仅能发电也能制造元素.2016 年初国际上确认,利用原子核间的撞击已制造出原子序数分别为113、115、117 和118 四种新元素,填补了目前元素周期表的空白,其中113 号元素与Al 元素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发电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B.115 号元素一定是处于VA 族的非金属元素
C.117 号元素与F 、Cl 、Br 、I 均处于VIIA 族
D.四种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周期
【答案】C
【解析】A 选项核反应发电是核能转化成电能。
B 选项115 号元素位于第ⅤA 族的金属元素。
C 选项 117 号元素位于第ⅦA 族的元素。
D 选项四种新元素都在第七周期。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蒸馏法提纯工业乙醇
B.葡萄糖用于制镜业是利用了葡萄糖的还原性
C.最多可与4 mol NaOH 发生反应
D.1- 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都可得到丙烯
【答案】C
【解析】A 选项因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提纯工业乙醇。
B 选项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利用醛基的还原性发生银镜反应制镜。
C 选项因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和醇羟基,所以1mol 该有机物中最多与 1mol NaOH 发生反应。
D 选项1-氯丙烷和2-氯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都是丙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化学基础知识。
3.硫黄制酸在我国的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硫黄的
燃烧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Ⅱ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B.Ⅳ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Ⅳ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
D.Ⅴ中气体a 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答案】B
【解析】A 选项因在Ⅰ中硫黄已经为熔融状态,所以Ⅱ中的热方程式是
,错误;B 选项接触室Ⅳ发生的反应是,
,正确;C 选项Ⅳ过程中加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转化率;
D 选项Ⅴ中气体a 中的气体含有SO2,直接排放对大气有污染。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与技术知识。
4.将溶液和溶液混合后得到浊液a ,过
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若向滤液b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
C.若向滤液b中滴加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D.若向滤液b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
【答案】D
【解析】A 选项浊液中的沉淀是BaSO4 ,存在的沉淀溶解平衡正确。
B 选项在滤液b 中 Na2 SO4 已经是剩余状态,因此再加 Na2SO4 ,不会出现沉淀。
C 选项该反应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有没反应完的Na2SO4 ,加入BaCl2生成沉淀。
D 选项滤液b 中含有Cl ,加入硝酸银后生成白色沉淀。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
5.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金属铝与铜盐溶液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实验1 可以得出结论:金属铝的活泼性弱于金属铜
B .实验2 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
C .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同是导致实验1、2 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D .由上述实验可推知: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均为
的盐酸和硫酸反应,后者更剧烈
【答案】C
【解析】A 选项实验1 没有明显现象,只能说明反应没发生,客观事实是金属活泼性是铝大于铜。
B 选项实验2 生成红色固体的反应是。
C 选项由实验1、2 的对比实验可知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导致的。
D 选项铝片在等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反应,因硫酸中的H + 的浓度大,所以在硫酸中反应剧烈,与本实验无关。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基础性实验。
6.稀硫酸酸化后的软锰矿(主要成分为)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燃煤尾气中的,得 到可与反应制备电池材料,同时生成。
下列用 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吸收的反应:
B .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放电反应:
C .与反应制备
D .尾气中的
还可用足量的氨水吸收:
2
【答案】B
【解析】A 选项中,二氧化锰吸收二氧化硫的的反应是:MnO 2+SO 2=MnSO 4。
B 选项中MnO 2作为碱性电池的正极材料,放电反应是:MnO2+e-+H2O=MnOOH+OH-。
C 选项中,MnSO 4与KMnO 4发生反应生成MnO2,离子方程式为:2MnO4-+3Mn 2++2H 2O=5MnO2↓+4H+。
D 选项中,二氧化硫用氨水来吸收的方程式是SO2+2NH3∙H 2O=2NH4++SO32-+H 2O 。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方程式的书写。
二、填空题
1.
(表示烃基烷氧基)
(1)A 与D 含有相同官能团,该官能团是_________。
(2)B 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有关C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 能发生消去反应
b.C 的沸点低于正戊烷
c.C 与F 互为同系物
d.C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 组峰
(4)D 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化合物J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6)已知化合物H 的分子式是与G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I。
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H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体:_________。
B、属于酚类化合物 b.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⑺已知:
若用该反应合成MEH-PPV ,则所需单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醛基。
(2)CH3CH=CHCHO+2H2→CH3CH2CH2CH2OH。
(3)ac
【解析】本题的推断历程主要是依赖题中的两个信息反应,A 的化学式C2H4O 可以推断知A 是乙醛,此处A→B
的反应中。
相当于①中-R 为甲基,-R ,
是氢,故B 是CH3CH=CHCHO ,B→C→D ,是催化氧化,再催化氧化,C 为CH3CH2CH2CH2OH ,D 为CH3CH2CH2CHO ,D→E 又是碱性条件加热,就可以推知这一步又是一次反应①,到此为止(1)至(4)均能顺利作答,现在对(3)中选项稍作分析:C 中有羟基,羟基所在碳相邻位置有氧,可以发生消去反应,a 正确,C 中有羟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沸点应当高于摩尔质量相近的正戊烷。
C 与F 均为饱和一元醇,且碳数不同,属于同系物,C 正确,C 中共有五种不同环境的氢,d 错。
(6)中给出了H 的分子式,又提示了G +H→I 反应是取代反应,要求属于酚类化合物,又要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可以按照苯环上共有三个取代基(一个甲基与两个羟基)两个取代基(一个羟基一个甲基氧基,一个羟基一个甲基氧基)的顺序结合对称性进行书写,由J→MEH -PPV 的条件,“强碱,一定溶剂”可以推断这步反应是题中所给反应②。
(7)通过新反应合成MEH-PPV ,要注意反应物中对二乙烯基苯和对二碘苯在苯环上应有类似丁中的两个取代基,单体结构见答案。
【考点】关于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官能团的判断,以及同分异构体的推断。
2.单质碘的提取及应用中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可利用i 中反应从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单质碘,若所用试剂为双氧水、稀硫酸,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
(2)三种分子化学键断裂时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
其他条件相同,1 mol HI 在不同温度分解达平衡时,测得体系中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 所示。
①比较2a_________b+c (填“<”、“>”或“=”),理由是_________。
②某温度下该反应平衡常数为
,达平衡时,1 mol HI 分解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③若利用此反应制备I ,则能提高HI 转化率的措施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移走 b .加压 c .升温 d .增大HI 浓度 (3) iii 中,碱性条件下
可以转化为。
电解KI 溶液制备 K
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电解过程中观察到
阳极液变蓝,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变浅。
① a 连接电源的_________极。
②结合实验现象和电极反应式说明制备的原理: 。
【答案】(1)H 2O 2+2I -+2H +
=I 2+2H 2O (2)①>;根据图2,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
2HI(g)="H2(g)+I2" △H>0 又△H=2a-(b+c)>0所以2a>b+c 。
②20%③ac (3)①正,②I-在阳极失电子,2I --2e-=I2,使阳极溶液变蓝,OH-透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动向阳极,在阳极室I2与OH-反应,3I2+6OH -=5I -+IO 3-
+3H 2O ,使阳极区域蓝色变浅。
【解析】(1)简单的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①根据图②,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 2HI (g)=H2(g)+I2(g)△H>0又△H=2a-(b+c)>0,所以2a>b+c ②k=1/64;由于H2和I2反应系数相等所以可以简化为C (H2)/C(HI)=1/8转化率为20% ③a 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初始量不变,转化率变大。
B 左右气体系数相同,压强变化,平衡不移动。
C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初始量不变,转化率变大。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初始量变大,则转化率变小。
(3)根据现象发现a 极变蓝推测I-转化为I2,则a 电极发生电子反应2I --2e-=I2。
A 为阳极,OH-透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阳极,在阳极室I2与OH-反应3I2+6OH-=5I-+IO3-+3H 2O ,阳极蓝色变浅。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转化率的判断以及对电解池知识的考查。
三、简答题
中国自古有“信口雌黄”、“雄黄入药”之说。
雌黄和雄黄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化物,早期都曾用作绘画颜料,因都有抗病毒疗效也用来入药。
(1)砷元素有+2、+3两种常见价态。
一定条件下,雌黄和雄黄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__。
②Ⅱ中,若反应转移28 ,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Ⅲ中产物亚砷酸
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其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各
种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pH 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人体血液的pH 在7.35 7.45之间,用药后人体中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_ 。
②将KOH 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当pH 调至11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1:1时,溶液显碱性 b .pH =12时,溶液中
C .在溶液中,
(3)工业含砷(Ⅲ)废水常用铁盐处理后排放。
其原理是:铁盐混凝剂在溶液中生产胶粒,其表面带有正电荷,可吸附含砷化合物。
经测定不同pH 条件下铁盐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去除率如图所示。
pH 在5- 9之间时,随溶液pH 增大,铁盐混凝剂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增强。
结果(2)和(3)中图示解释可能的原因:
【答案】(1)①AS 2S 3②AS 4S 4+7O 2=2AS 2O 3+4SO 2 (2)①H 3ASO 3②H 3ASO 3+OH-="H2ASO3-+H2O" ③ac (3)PH 在 5到9之间微粒为H3ASO3和H2ASO3-,由于氢氧化铁胶粒表面带正电荷,PH 上升吸附效果变好,而且PH 升高促进氢氧化铁的生成,吸附效果变好。
【解析】(1)①考查氧化还原,I 中反应降价得电子的是AS 2S 3,②根据电子守恒知方程式为
AS 4S 4+7O 2=2AS 2O 3+4SO 2,(2)①由图可知该段主要微粒为亚砷酸。
②调节PH 至11,有图像可知离子方程式为H 3ASO 3+OH-=H2ASO3-+H2O 。
③a 选项可以通过图像得到该点PH=9,显碱性;b 选项PH=12溶液显碱性,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
(3)PH 在 5到9之间微粒为H3ASO3和H2ASO3-,由于氢氧化铁胶粒表面带正电荷,PH 上升吸附效果变好,而且PH 升高促进氢氧化铁的生成,吸附效果变好。
【考点】氧化剂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判断。
四、实验题
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资料后,利用如下装
置探究铁粉与溶液的反应。
实验过程如下:
i.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氛围中进行;
ii.加入pH 已调至2.5 的 0.01mol·酸性溶液100mL ,一段时间后铁粉部分溶解,
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待铁粉不再溶解,静置后发现,剩余固体表面有少量白色物
质附着;
iii.过滤剩余固体时,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iv.检测到滤液中存在。
(1)通入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2 N 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2)白色物质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为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_。
(3)用检验滤液中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4)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稀硫酸,溶液
呈红色。
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5)该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用铁粉、碳粉的混合物脱除硝酸盐,效果更佳。
他用上述
溶液继续
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碳粉的作用。
③关于碳粉的作用,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 。
【答案】(1)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对铁和硝酸根离子的反应产生干扰。
(2)Fe(OH)2,
4Fe(OH)2+O2+H2O=4Fe(OH)3
(3)取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K3[Fe(CN)6]。
若观察到蓝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存在二价铁离子。
(4)溶液中存在二价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加入氢离子后,发生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
生成的三价铁离子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
(5)①碳粉和PH=2.5的0.01mol/LKNO3溶液100ml ②铁电极部分溶解,电流计指针偏转,右杯中硝酸根离子浓度降低。
③碳粉作为催化剂,提高脱除硝酸盐反应速
【解析】
(1)因为实验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需要排除空气中氧气对于实验的影响。
(2)基础内容,考查课程内方程式的书写。
(3)考查二价铁离子与K3[Fe(CN)6]反应现象。
(4)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硝酸根离子在有氢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反应。
生成的三价铁离子和SCN-反应使得溶液变为血红色。
(5)①直
接加入碳粉即可,溶液选取尽可能与原题目一致。
②现象能观察到左侧的铁电极的部分溶解,电流计的偏转,至于“溶液颜色变绿”在原电池中,认为看不到。
【考点】考查三价铁离子与KSCN的特征反应以及基本方程式的书写,和对基本的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