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5)word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枝江一中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一试卷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 2017 年元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8题只
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第 9-12 题有多项切合题目要求。
所有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
的得 2 分。
有选错的得0 分。
1.在 A、 B、 C、 D 四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研究轧路机车轮的转动时,可把轧路机的车轮当作质点。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遇到力作用时,有加快度,没有惯性。
C.伽利略设计有名的“冲淡重力”斜面实验的目的是便于丈量运动的时间。
D.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必定做曲线运动。
2.学校兴趣运动会中,一起学使劲将排球竖直向上垫起,空气阻力随速率增大而增大,排
球在走开手此后到回得手中前的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可能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
3.以下图,木块A的质量
为
2Kg、B的质量为4Kg,与它们相连的轻弹簧劲度系数k=400 N/m,木块与水平川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 F 作用在木块B上,轻弹簧被压缩了x=5.0 cm,A 、 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匀加快运动,g=10m/s2,则 ()
A.力 F 的大小为15N
B.加快度大小为
2 7.5m/s
C.加快度大小为8m/s2
D.力 F 的大小为45N
4. 汽车以 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快度大小为5m/s2,则从急刹车开始, 2s 内与 5s内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B.4: 3C.3∶4D. 4∶5
5. 以下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2kg的木块1 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4kg的木块 2 相连,置于倾角为 300的圆滑斜面上,下端用木板 3 挡住,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3
忽然撤出,设撤出后的瞬时,木块1、 2的加快度大小分别为a1、 a2,重力加快度大小为g=10m/s2,则有()
A.a1=0,a2= 15m/s2B.a1= 5m/s2,a2=5m/s2
C.a1=0,a2= 7.5m/s 2D.a1=5m/s2,a2= 15m/s2
6.学校展开科技活动,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设计方案以下:在电梯的地板上放一个体重计,让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经过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来研究超重失重的规律。
一位同学
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为46.5kg,电梯运转经过 5 楼时体重计示数42.5kg,则此时( 当地重力加快度为10m/s):()
A.电梯必定在向上运动
B.该同学所受的重力变成425N
C. 电梯的加快度大小约为0.94 m/s
D. 电梯的加快度大小约为0.86m/s
7. 以下图,内壁圆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
位于容器的最低点,在水平推力支持力 F N说法正确的选项是(F 的作用下,沿器壁迟缓向上挪动,对于推力
)
F 和器壁的
A.推力 F 和支持力 F N都增大
B.推力 F 增大、支持力减小
C.推力 F 不变、支持力 F N增大
D.推力先变大后变小、支持力F N增大
8.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 t 图像以下图。
已知两车在t =1s时并排行驶,则 ()
2
A.乙车加快度大小为 10m/s
B.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地点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辰是t =4s
D.在t= 2s 时,乙车在甲车前2m
9.在圆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受水平恒力 F 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面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
弹簧,以下图,在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
A.物块接触弹簧后立刻做减速运动
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快后减速
C.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快度等于零
D.当物块的速度最大时,它所遇到的协力为零
10. 一小船渡河,河宽d=200 m,水流速度v1=5 m/s.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4m/s则:
( )
A.欲使船在最短时间内渡河,最短时间为50s。
B.欲使船在最短时间内渡河,渡河位移为150m。
C.欲使船渡河的位移最小,最小位移为250m
D.欲使船渡河的位移最小,最小位移为240m
11.以下图,质量 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质量为 M=
4.0kg ,与水平川面和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 =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重力加快度g=10m/s2,则()
A.当拉力 F 等于 20N时,滑块和木板一起匀速运动
B.当拉力 F 等于 24N时,滑块和木板一起匀速运动
C.当拉力 F 等于 30N时,滑块和木板一起加快运动
D.当拉力 F 等于 36N时,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
12.平抛一物体,当抛出 0.5s 后,速度与水平方向成 300角,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成 600角,已知重力加快度g=10m/s2 ,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初速度为10m/s。
B.落地时着落的高度为11.25m。
C.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为15m/s
D.抛出点到落地址的水平距离为30m。
第 II卷(非选择题共62 分)
二、实验题(此题共 2 小题,共16 分.把答案填在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6分)在“考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章”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搁置
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用两个弹簧
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结点抵达纸面上某
一地点,取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结点拉到同一地点O,以下图
(1)本实验中采纳了“等效取代”的物理思想,“等效取代”含义是.
A.橡皮条能够用细绳代替
B.左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成效能够代替右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成效
C.右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成效能够代替左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成效
D.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成效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成效等效
( 2)达成该实验的以下举措中,能够有效减小实验偏差的是________.
A.两测力计的示数差应尽可能大一些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切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
C.两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应互相垂直
D.拉橡皮条的细绳适合长些,标志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适合远些
14. ( 10 分)甲、乙两位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做“研究物体的加快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
获取了小车加快度 a 与钩码拉力 F 的对应关系图如图( b)所示。
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选择了不行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质定滑轮,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快度。
回答以下问题:
( 1 )由图 (b) 可知, a-F图线不经过原点,要使图线过原点,可采纳的举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考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状况下,小车的加快度与作使劲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遇到的合外力,钩码的质量应知足的条件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实验中甲、乙两同学用的小车的质量分别为、,甲、乙两同学用的小车遇到的阻力分
别为、,由图可知, ____,________ 。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 图 C 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楚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
5 个计数点A、B、C、 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 4 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
A 点之间的距离,以下图.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次为50 Hz的沟通电源两头,则此次
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快度的丈量值a=________ m/s2.(结果保存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此题共 3 小题,共46 分.解答应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
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可以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2分)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甲车速度为v1=12m/s ,乙车的速度为v2=4 m/s,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a=1 m/s 2 的加快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16.(14分)距地面足够高处有两个可当作质点的小球A、 B 用不行伸长的细轻软绳连结,
绳长 L=10m,以下图A、 B 紧挨放着,现将 A 球以初速度v1=3m/s竖直下抛,同时将 B 球以初速度 v2水平抛出。
若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当运动的时间为2s 时轻绳刚被拉直. (重力加快度为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求 B 球抛出的初速度 v2的大小。
(2)求轻绳刚被拉直时,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17.(20分)以下图,一条长L=17m的淡色传递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37°,以v=2m/s 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
现将一个木炭包放在传递带的底端 A 处,使木炭包从静止开始沿
传递带向上运动直到顶端B,木炭包在传递带大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木炭包与传递
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8 。
已知 sin 37 °= 0.6 , cos 37 °= 0.8 ,g= 10 m/s 2. 求:
(1)木炭包从底端 A到顶端 B的时间;
(2)木炭包在传递带上留下黑色径迹的长度.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枝江一中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一试卷物理答案
考试时间: 2017 年元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
1.(C)2.(D)
3. B
4.(C)
5.(C)
6.(D)
7.( A)
8.(B)
9.(BD)
10.( ABC)
11.(AC)
12.( BC)
第 II卷(非选择题共62 分)
二、实验题(此题共 2 小题,共16 分.把答案填在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6分)
【答案】 (1) D(3分)(2)BD(3分)
14.
【答案】( 1)调理轨道的倾斜角度以均衡摩擦力(2 分)
( 2)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 分)
( 3)小于(2 分)小于(2 分)
(4)由 x= aT2和逐差法可知
a=xDE+ xCD-xAB- xBC xCE- xAC 4T2
=
4T2
=- 8.79 -- 2m/s2= 1.0 m/s2(2 分)
三、计算题(此题共 3 小题,共 46 分.解答应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
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可以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分析(1) 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大,设该减速过程所用时间为t ,则有
v 乙=v 甲- at ,
解得 t =8s,(2分)
此时甲、乙间距离为 L=v t -12t
甲2at - v乙
L=32m(2分)
v甲
(2)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 t 1,则有 t 1=a=12 s(1分)
v甲
t 1时间内, x 甲=2 t 1=72m(1分)
设乙车追上甲车需时间为t 2
(舍去 )
(2 分)
由于
因此甲先停下来,乙此后才追上。
(2 分)
(2分)
故乙车追上甲车需 18 s.
答案(1)32 m(2)18 s
16.(14分)距地面足够高处有两个可当作质点的小球A、 B 用不行伸长的细轻软绳连结,
绳长 L=10m,以下图A、 B 紧挨放着,现将 A 球以初速度v1=3m/s竖直下抛,同时将 B 球
以初速度 v2水平抛出。
若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当运动的时间为2s时轻绳刚被拉直.(重力加快度为 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求 B 球抛出的初速度 v2的大小。
(2)求轻绳刚被拉直时,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16.分析: A 着落的高度为
(2分)
A的水平位移为为
(2分)
B着落的高度为
(2 分)
(2 分)
(2分)
(2 分)
(2分)
17.
分析(1) 传递带顺时针转动时,炭包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cos 37°- mg sin 37°= ma
则 a=0.4m/s2(2分 )
设炭包运动速度等于传递带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t 1,位移为x1,传递带位移为L1,则有
依据
(2分 )
(2 分)
(2 分)
炭包相对于传递带位移为
(2 分)
当炭包运动速度等于传递带速度时,有mg sin 37°<μ mg cos 37°,炭包与传递带保持相
对静止向上匀速运动。
(2分)
(2 分)
(2 分)
(2 分)
印迹长为(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