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ultry Science
成就未来
鸡痘是常见疾病,近几年鸡痘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目前已进入鸡痘高发期,希望大家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1流行特点
1.1
易感品种
各种品种的禽类都可感染。
近几
年商品肉鸡、817肉鸡、快羽三黄鸡等品种,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1.2
发病日龄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
鸡和育成鸡最易感染。
近年来小日龄(10日龄左右)鸡群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发病日龄越小,对鸡群的危害越大。
鸡痘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王群义,栾栋祖,李彬,刘红祥
(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中图分类号:S858.311.3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11-0045-02
收稿日期:2016-10-13
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而对异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只能提供部分保护或根本不保护。
如使用预防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H 120和
H 52,防制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极差或无效。
5.1.3
降低免疫反应的措施
任何免疫都会对鸡
群造成应激,形成免疫反应。
一般的免疫反应只是呼吸道的轻微变化,经过3~5d 即可会自然恢复,个别的免疫反应过于强烈,会引发大群暴发疾病。
尽量降低免疫反应成为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养殖实践中常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5.1.3.1
免疫前后3~5d 的饮水中双倍量添加优
质的复合多维,降低免疫过程中的抓捕和局部的免疫刺激。
5.1.3.2在免疫当天提高育雏舍的温度2~3℃,可以防止鸡群聚集,使疫苗更快的发挥作用。
5.1.3.3
合理使用免疫增效剂,如白介素、胸腺肽
等,可以明显降低各种疫苗引起的强烈疫苗反应,
另外还可以延长抗体持续的时间和加快疫苗的反应速度,使抗体尽快的产生。
5.1.3.4免疫前后3d 不能进行带鸡消毒和饲喂
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金刚烷胺和各种中草药等。
5.2治疗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
使用一些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饲料中加入泰乐菌素,重症鸡注射丁胺卡那注射液100ml/500只,加2mg 地塞米松注射液30ml/500只,加利巴韦林注射液30ml/
500只,混合肌注,连用3~5d ,疗效较好;全群用咳
喘康热水煎汁饮水,渣拌料饲喂,连喂7d ;浓鱼肝油拌料连喂15d ,增加多种维生素、充分供给饮水、保暖、通风等辅助疗法外,对缓解症状有良好作用。
对肾型传染性气管炎,发病后应降低饲料中蛋白的含量,并注意补充K +和Na +,给“口服补液盐”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
禽病防治
45
家禽科学2016.11
科学养禽
80~90日龄
鸡痘活疫苗
1~2羽份
刺种
15~25日龄
鸡痘活疫苗
1羽份
刺种
蛋鸡免疫程序
7~10日龄
鸡痘活疫苗
1.5羽份
刺种
白羽肉鸡或817免疫程序90日龄以上出栏的鸡群15日龄1羽份
刺种
35日龄1羽份
刺种
表1
免疫程序
1.3发病季节蚊虫较多的季节多发,北方8~11月份多发生皮肤型鸡痘,冬季则以粘膜型鸡痘为主。
1.4
外寄生虫
近几年,因外寄生虫(如螨虫、鸡
虱等)携带鸡痘病毒,通过寄生和叮咬鸡,导致鸡群发生鸡痘的病例逐渐增多。
1.5其它因素鸡群拥挤、鸡舍潮湿、营养缺乏
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时,均能加重病情和引起病鸡死亡。
1.6继发感染
发生眼型鸡痘的鸡群易继发大
肠杆菌、葡萄球菌、细菌性眼炎和腺胃炎。
据临床统计,在收集的500份鸡痘病例中(均为10~80日龄鸡群)后期继发腺胃炎的占30%左右。
2临床和解剖学变化
2.1
皮肤型鸡痘主要发生在鸡体无毛或毛稀
少的部位,特别是鸡冠、肉髯、眼睑、喙角和趾部等处。
常在感染后5~6d 出现灰白色的小丘疹,过8~
10d 出现明显的痘斑,再过3周左右痂皮脱落。
破溃的皮肤易感染葡萄球菌,使病情加重。
肉鸡发病、屠宰后,皮肤因有痘斑和丘疹而导致胴体废弃率增加。
2.2粘膜型鸡痘在气管粘膜处出现黄白色痘
状结节或干酪样假膜,假膜不易剥离。
病鸡呼吸和
吞咽困难,张口呼吸,发出“嘎嘎”的声音。
此类症状的鸡群死亡率较高。
患鸡增重缓慢、消瘦生长不良,大群均匀度差。
产蛋鸡引起产蛋下降。
此外,鸡痘野毒往往镶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在发生鸡痘后,又感染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
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死淘率增加,以腺胃肿胀为主要特点。
该现象对鸡群的危害较大。
3防治措施
3.1
消灭或减少吸血昆虫
3.1.1
通过清除鸡舍周围杂草,填平水沟;蚊虫多
时,用5%DDT 或7%的马拉硫磷对鸡舍周围杂草进行药物喷洒,通过这些措施来消灭或减少蚊虫等吸血昆虫。
3.1.2鸡舍门、窗、风机、通风口等位置按装纱窗
门帘,防止蚊虫进入鸡舍。
这项措施对控制鸡群的早期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3.1.3鸡群进鸡前应做好鸡舍寄生虫净化工作,
养殖过程中根据情况定期进行螨虫、鸡虱子等体外寄生虫的消毒工作。
3.2做好免疫接种,增强机体抵抗力3.2.1
免疫程序
见表1。
3.2.2免疫注意事项
3.2.2.1
接种方法不能采用饮水免疫或注射,由
于鸡痘病毒不易在消化道或深层组织中增殖,所以饮水或注射不确实,采用皮下刺种效果好。
3.2.2.2接种后4~6d 要观察接种反应,反应率低的,应及时补种,否则易造成免疫失败。
3.2.2.3不建议小日龄(10日龄内)鸡群免疫,一是免疫效果不理想,二是易引起免疫抑制。
3.2.2.4
疫苗的保护率不是100%,当蚊虫较多
时,疫苗的保护率会降低,因此控制蚊虫是降低发
病率的重要措施。
3.3发病鸡群的治疗
3.3.1
添加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尤其要防止葡
萄球菌的感染。
在破溃的部位可用1%碘甘油(碘化钾10g ,碘5g ,甘油20ml ,摇匀,加蒸馏水至
100ml )或紫药水局部治疗。
对眼型鸡痘早期可用庆大霉素眼药水点眼治疗。
3.3.2粘膜型鸡痘可用结晶紫千分之一饮水。
□
禽病防治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