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说谎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说谎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赵春莲
【内容摘要】儿童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儿童说了谎话,在众多人的眼里便是“品德差”“教养差”“这么小就说谎,长大后那还
了得”等等。

那么儿童为什么会说谎?说谎的原因有什么危害?让我们对孩子
的说谎行为的原因分析并正确应对儿童说谎行为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说谎行为原因分析教育对策
【正文】
一、什么是说谎行为及其危害
说谎的含义是儿童有意、无意的说谎话。

日常生活中儿童说谎行为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三、四岁的儿童由于认知水平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往往会出现与事实不相符的情况,这属于无意说谎。

有意说谎主要有:想象型说谎,虚荣型说谎,逃避型说谎,是儿童为了得到表扬,奖励或逃避责任、惩罚、故意编造的谎言。

幼儿的说谎行为潜在着众多的危害:
1、从医学上说,说谎常常引起人的交感神经兴奋,使大脑的正常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容易造成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

如果紧张情绪长时间得不到消除,脉搏跳动频率就会加快,血压上升,呼吸频率加快。

并使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减少。

2、从儿童心理健康上说,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体现出来的,而交往是直接影响儿童的性格。

儿童之间的交往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更是获得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径。

爱说谎的儿童会受到小朋友的排斥、难融入集体。

这样会使儿童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玩的经验。

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的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等。

长期下来,会使儿童的性格变得冷漠自私、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行为。

二、说谎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无意说谎的原因
这是由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低,知识经验差造成的。

如儿童常常因记忆、联想、判断上出错而导致说谎。

儿童记忆精确性差,受暗示性较大,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记得清楚一些,
没兴趣的东西就难以记住了。

儿童经验不足,还长把现实的东西和非现实的东西,愿望和实际情况等混淆起来,即处于一种分化状态。

如儿童的“闹梦”现象,就是如此。

如他在梦中见到老虎来了,就信以为真,醒来后仍大声哭叫,以为老虎真的来了。

儿童想象力丰富,但又不能将想象中的东西与现实加以区分,把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或事情说出来,成人就会以为他在撒谎。

另外儿童容易接受别人,尤其是在孩子心目中具有一些威信的人的暗示。

从而出现说谎行为。

(二)有意说谎的原因
1、儿童在行为过失时为解脱过失感或因恐惧失去信心而表现的逃避型说谎
英国心理学家基纳特说过:“撒谎是说真话遭到训斥的孩子在心理上解脱自己的避难所。

”有的儿童说谎是为了自己免受惩罚和伤害,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现象。

如:周末,小明妈妈带着小明和小虎在公园玩,不知怎么回事,小明和小虎打了起来,小虎捡了块石头就砸向小明,不料砸到小明鼻子,导致鼻血直流。

小明妈妈看到了,及时处理好了。

并且把这件事告诉了小虎妈妈。

回到家,小虎害怕妈妈打自己。

所以当妈妈问道:“你为什么把小明鼻子弄破时?”小虎毫不犹豫的说:“不是我弄的,是他妈妈打的,他妈妈今天还打了我的头,还骂我是个大笨蛋,不信你去问小明。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由于有些家长或老师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误,孩子一有过错,不问青红皂白,就严加训斥。

这样就让儿童因恐惧失去信心而表现的逃避型说谎。

就像:静静害怕上儿童园,因为她怕她们的老师。

每次去儿童园时,静静都会说:“我肚子疼,班级有小朋友欺负我,我不去儿童园。

”甚至在孩子说出真相,承认过错后,仍责骂不休。

其实,孩子做错了一些事,有时并非故意,向家长说出实情,表明孩子的诚实,父母本该表扬,只要予以提醒下次注意就可以了,施予惩罚有可能是孩子养成说谎行为的根源。

2、儿童因某种愿望的存在而表现的想象型说谎
由于儿童年龄小,认知水平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想象更具有夸张性和虚幻性,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常常会出现想象型的心理快乐为满足,而不会考虑想象逻辑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可能性。

结果常常出现幻想与现实混淆不清,说话与事实不符。

如:青青放学后想让妈妈带她去KFC吃东西,便对妈妈说:“妈妈,中午老师们把菜吃完了,只剩了一点点饭给我们吃了。

我好饿,你带我去吃KFC吧!”妈妈说:“真的吗?”青青说:“真的,老师还说谁要是告诉家长,就不让他上儿童园。

妈妈我告诉你了,你不要告诉别人。

”这是因为儿童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的界限,企图用言语来描述幻想的东西。

儿童会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加以描绘,或当儿童十分渴望或羡慕一件事或得到某一件东西时,他会把希望
的事通过想象变成现实。

3、儿童因虚荣心而表现的虚荣型说谎
虚荣心在这里指的是自尊心的不合理的表现。

在儿童期,儿童正式的介入了同龄人的群体关系,在群体中交往与生活,儿童相互的比较与竞争就不可避免。

且儿童认识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弱,不能抵制物质的诱惑,也会出现不诚实的言行。

例如四:小芳看到别的小朋友受到老师表扬后得到的小红花而自己未得到。

放学时,她称老师不注意时,自己去偷一个小红花。

回家告诉妈妈说:“这是我在儿童园听老师话,遵守纪律,表现也很棒老师送的。

”妈妈开心的给与表扬和赞赏。

这就是由于儿童因虚荣心而表现的虚荣型说谎。

三、教育对策
(一)善待儿童的无意说谎
教师、家长不要着急,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必要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随着儿童的想象能力、辨别力和分析能力的发展,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教师、家长更不需要大惊小怪,一味的指责和训斥儿童在说谎,因为这会使儿童不知所措,而且还会影响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虽然我们说要重视儿童的第一次说谎,但是教师、家长对于儿童中经常出现的属于幻想一类的说谎应该区别对待,因为严格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而是儿童幻想和想象的产物。

(二)有效矫正儿童有意说谎
1、帮助儿童端正思想意识
孩子说谎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愿望而说谎。

家长首先要关爱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

将孩子的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区分开来。

帮助孩子分析说谎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让孩子在拥有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培养孩子承认错误的勇气。

2、创造良好的环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模仿模式,是指孩子通过反应结果而获得能力和新的行为模式。

这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常与说谎的孩子在一起会染上说谎的劣习,所以要教会孩子选择“益友”。

家长的一切言论,行动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只有家长心灵美,才有可能培养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出好的榜样。

让孩子在家庭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游戏玩耍等过程中多积累一些正面的道德经验
3、坚持正面教育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家长平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消灭问题于萌芽状态。

处理问题时要和风细雨的耐心教导,注意孩子的神情、动作和言语,搞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用适当的方法分析给孩子听。

可以通过讲故事,分析身边所发生的小事,说明一些道理,让孩子知道说谎是不受人们喜欢的。

在教育孩子时,对孩子多表扬,少批评。

多称赞和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特别是当他有表现诚实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鼓励和奖励,强化孩子诚实的行为。

还可以给孩子阅读文学作品、看影视作品。

让儿童懂得诚实的价值。

4、家校结合,发挥合力的功能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常是产生不诚实行为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促进相互了解,加强配合,有效的整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力量,不会给孩子说谎行为提供有空可钻的机会,使孩子真正家校表现一致,不说谎。

从而,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康的发展。

5、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从科尔伯格道德类型说,自我教育能力是道德发展水平的最高层次。

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和有意识的社会实践,如和孩子讲讲“狼来了”、“华盛顿的故事”“金斧头银斧头”等故事。

引导孩子分析、判别,使孩子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斗争和行为控制,使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战胜不正确的思想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白雪松:张守臣,儿童说谎行为的现状[J].,教育探究,2005年10期。

[2]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王小英:儿童说谎的类型及其对策[J],现代家教,2002年12期。

[4]叶剑锋:美丽的谎言[J],儿童教育,1993年0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