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独立学院学业预警帮扶机制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库时代
·242·
智者论道 医学类独立学院学业预警帮扶机制探析
谷 雨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医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及独立学院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导致医学类独立院校出现学习障碍或无法达到培养要求的学困生现象较多。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预警机制在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人员设置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构建由学院、家庭、学生自身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互动补充的多元预警帮扶机制,以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困生排除学习障碍,强化学院优良学风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医学教育;学业预警;多元参与;帮扶机制中图分类号:K8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47-0242-002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也应运而生。

与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相比,医学类独立学院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或者无法到达培养要求的现象相对较多,这严重阻碍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构建由学院领导、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任课教师、家长、帮扶同伴及学困生自身共同组成的帮扶机制,形成教育帮扶合力,可有效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促进医学类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化及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医学类独立院校构建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必要性
(一)医学类院校构建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在医学类院校构建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是关乎生命的科学,医疗行业高风险、高科技的特殊性要求每个医学生都要具备品德高尚、学业精良的素养。

较其他学科专业而言,医学教育分为前期的基础教育和后期的临床学习,课程紧、投入大、周期长、要求高、实践性和社会性强等特点突出,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技能的运用实践性强,学生的学习压力及强度更大
[1]。

给予早期有效的学业预警帮扶
机制,可及时帮助学困生排除学业障碍,扎实基础医学知识,减少不良异动发生,提高临床实践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节约家庭和社会经济成本,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二)独立学院构建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生源质量及类型的特殊性、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的局限性,使其在管理上较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更为复杂。

独立学院要想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学院办学质量、增强社会竞争力,就必须强化优良学风建设
[2]。

学业预警机制作为现
代高校管理科学化的一种新方式,在高等教育内生性的需要下应运而生,为独立学院解决大学生综合能力素养与人才培养目标间所形成的差距矛盾提供了解决思路。

通过构建学院—家长-学生间的多元预警帮扶机制,从制度保障、教育管理、家校协作、同伴辅导等多维度加强对学困生学业预警的帮扶,对学困生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学业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或帮扶措施,有利于营造具有科学管理、优良学风、和谐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实现人本管理理念、形成性评价理论的重要举措
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构建与人本管理教育理念相契合,也是医学类独立学院践行形成性评价理论的重要应用,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刚性的学籍管理制度缺少人文关怀,而学业预警帮扶机制则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治理理念在医学类独立学院管理中的应用,从维护学生的利益和角度出发,给予学困生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为学困生提供足够的改进空间,减少不良学籍异动的发生,体现人性化管理。

传统预警模式往往是缺乏时效性的事后处理,而强调防范为主、预警及时、合力帮扶的现代治理模式,更好地体现了人本管理教育理念,发挥了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类独立院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功用。

二、医学类独立院校学业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警保障机制不完善对学生的学籍管理主要依靠学籍监控及预警指导,教务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
作在学生帮扶方面相对独立,且极少有院校对学困生资料信息进行归档整理、分析总结,也缺乏对学困生的学业进展的动态监管、追踪反馈,制度化的保障体制和帮扶措施不完善,反馈机制不健全,难以及时调整和优化学业预警帮扶机制。

(二)预警指标单一,预警时间固定目前的学业预警多侧重于使用必修课程学分数、主要课程学分数、挂科课程数等以学分成绩为标准的单一预警导向指标,预警时间主要集中在学期末或开学初两个时段。

单方向的事后预警难以发挥其“防患于未然”的时效性,无法实现对学业进展状态的全程性、动态性监管,且预警指标中鲜少出现关于行为规范、进展状况、心理因素等其他影响学业的衡量指标,难以做到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中一些潜在问题的实时监管和及时发现[3]。

(三)预警系统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学业预警机制作为高校现代管理的方式之一,未能实现与教务管理系统的无缝衔接,仍需依靠人工对学生主要课程、必修课程的成绩和学分进行信息统计,再由辅导员通知学生和家长,预警机制未能充分发挥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学业进展状况的动态监控和综合评价功用[4]。

(四)预警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学业预警工作多由教务处负责学籍管理的老师和学生工作处辅导员老师负责,鲜有专业受过学业预警方面培训的专职人员,很难透彻把握预警机制的工作流程和原则。

普通辅导员难以保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特定的思想教育工作,且个别岗位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没有形成固定的帮扶人员群体,工作连续性难以得到保障,使预警效果大打折扣。

(五)任课教师
智库时代
·243·
智者论道
医学类独立学院的任课教师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来自所依托的母体的大校专业教师资源,二是独立学院自主招聘的专任教师,三是在附属医院或其他高校优选的外聘教师,任课教师的构成具有多元化特点。

任课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有限,难以给予足够的答疑解惑时间,无法保障对学困生的全面学业辅导。

(六)家长
部分家长欠缺规范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且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状态的管理参与度较低,使得在学困生的学业预警帮扶机制中,家庭教育处于较薄弱的状态,家庭与学院间缺乏互动与沟通,协作的积极性较弱,难以实现平等交流、双向沟通。

(七)学生自身
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根据热门程度、就业情况等因素,导致对所选专业兴趣不浓,缺乏专业认同感,形成被动学习心态,终因挂科过多而被预警。

还有的学生没能从紧张被动的高中学习模式,过渡调整到侧重开放性自主式学习的大学教育状态,感到空虚迷茫,缺乏学习目标,自控能力不强,甚至沉迷于网络或游戏。

临近学期末考试时,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导致成绩不理想而挂科。

三、医学类独立院校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构建
医学类独立院校的学业预警必须早发现,及时帮,确保在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前打下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

健全有效的学业预警帮扶机制需要学院相关领导、教务处学籍管理人员、学生工作处辅导员、任课教师、家长、帮扶同伴及学困生自身的共同参与、紧密配合、互动协同,凝聚教育帮扶合力。

积极发挥各方所长,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困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帮助学困生重树信心,走出困境。

(一)学院领导层面
提高构建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敏感性和重视度,保持学业进展状态监控的稳定性和全程化。

学院领导要强化对预警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完善相关管理和保障制度,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促进人力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紧密结合,优化完善学业预警帮扶机制,有效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业困难问题,促进医学类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化及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教务处层面
坚持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更多
的爱心和耐心,扩展预警内容,优化预警指标,对学生的学业过程实行全方位、多维度、动态性、现代化的预警教育机制,做到提前防范,及时干预,帮扶管理,总结反馈
[5]。

及时对学困生的资料信息进
行归纳整理,分析并总结学业预警工作的实施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预警制度,创新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程度。

(三)学生工作处层面
辅导员要立足以生为本理念,充分掌握独立学院学困生的共性与个性特点,全面了解其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与需求,挖掘学困生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充分发挥辅导员引导、教育、帮扶工作职能。

开展有针对性的学困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密切关注独立学院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因素,包括家庭因素、情感变故、角色转换以及高考失利等因素,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心理辅导能力,为学困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6]。

有条件的院校,也可积极培养专职预警教师,使预警帮扶机制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

(四)任课教师层面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任课教师应充分发扬教书育人、甘于奉献的教学精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完善答疑解惑和激励机制。

对待学困生不漠视、不放弃,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指导和鼓励,在考试前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地集中辅导,梳理知识点,夯实理论基础,帮助学困生排除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能力。

(五)家长层面
家长甚少能够参与到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状态的管理环节,通常是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占据了主导作用。

学业预警帮扶机制在学校、学生与家长间搭建了学习状态信息沟通平台,为实现家庭与学校相配合的双向教育提供载体,增强了教育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动态,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困生及时调整状态,寻求解决办法,共渡学习难关,促进学生在身心、品德和学业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六)帮扶同伴层面
班委、党员等优秀学生应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结对等方式,形成互相帮助、学习、配合的集体氛围,给予学困
生学习上的指导和督促,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促进学困生转变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力,摆脱学习困境。

帮扶同伴和学困生之间建立的朋辈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延伸,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促进因素[1]。

(七)学困生自身层面
树立适应开放性大学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的观念,合理进行自我定位,改善学习心态,挖掘学习动力,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稳定的专业兴趣,逐步实现自我成就。

同时,适时调适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行之有效的学业预警帮扶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学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几率,避免教育资源的无谓浪费,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支持。

学院教育管理部门、行政与任课教师、家庭、同伴及学困生自身等诸多力量共同参与的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实施,可充分有效地发挥各方自身教育优势,实现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协调配合、互动合作,为学困生凝聚强大教育帮扶合力,给予最大程度帮扶支持,达到最佳预警效果,从而强化医学类独立院校优良学风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晟洁.医学本科生学业预警管理的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2]邹慧.独立学院“学困生”学业预警机制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袁安府,张娜,沈海霞.大学生学业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79-83.
[4]许玲,朱佩枫,朱亮.医学类高校学业警示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2016年学业警示的数据[J].江苏科技信息,2017(6):77-80.
[5]李伟.“后进生”学籍预警及帮扶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1):80-81+85.
[6]任娃.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形成原因与教育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4(11):76-77.
【作者简介】谷雨(1991-),女,管理学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