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寺堡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提高的探析摘要:水利工程灌溉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经济、美观、耐用”等多方面的要求。
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加之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费不足,很难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质量,最终影响农田产业的良性发展,甚至影响当地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
关键词:红寺堡灌区;农田水利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红寺堡灌区简介
红寺堡灌区位于烟大罗山、烟洞山和牛首山之间,沿大罗山分布,由红寺堡洪积平原、罗山洪积扇和苦水河河谷平原构成,属于山间盆地,红寺堡灌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高程1204-1450米,坡度1/50-1/150,整个灌区内沟谷发育,呈树枝状从东南向西通向黄河。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红寺堡灌区灌溉面积逐年扩大,为当地工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9年底,灌区累计产粮油10.4亿公斤,农林牧累计总产值达24.7亿元,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550元增加到2009年的3030元,灌区植树造林2000余万株。
灌区经济社会能够如此快速发展,主要是水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由于红寺堡灌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非常有限,没有水资源就没有灌溉,就没有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利灌溉是红寺堡灌区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红寺堡灌区水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
红寺堡开发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由于当地的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渠道常年被风沙侵蚀破坏,地方财政不足导致渠道维修不及时,灌区末级渠道均未衬砌,并逐年老化,加之灌区移民旱作农业耕作观念根深蒂固,大水漫灌,种植结构单一,导致用水高峰期供水量不足。
同时随着红寺堡开发区人口的逐年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灌区用水量也逐年递增,在供水量不变情况下用水矛盾日益突出。
加上各级扬水泵站装机容量相对较小和机组不匹配的问题,各级泵站不能够优化调配。
小流量上水供不应求,大流量上水会超过渠道设计流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严峻,水资源成为制约红寺堡灌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所以红寺堡开发区要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提高红寺堡灌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措施
好的水利灌溉工程要能够降低田间灌水时的燃料、材料和人力消耗,同时具有高质量的灌溉设备,使操作技术简单,推广容易,其次具有较高的灌水均匀度与灌水效率。
为此,有必要加强农田水利灌全具溉管理,提高工程灌溉质量,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建立和健有地方特色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有效地服务好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
结合红寺堡灌溉区域的特点,分析技术要求和田间适应性要求,采用新型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
适宜于灌区的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
有:小畦灌灌水技术、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沟灌灌水技术和地膜覆盖灌水技术。
(1)小畦灌灌水技术
小畦灌灌水技术是目前适合红寺堡灌溉区域的一种地面灌水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平地缩块,为浅浇打下基础,提高灌水均匀度,节水效果明显,而且投资少、易操作,可以在红寺堡灌溉区域全面推广。
由于灌区还不具备购置先进的平整土地设备的能力,但可以通过缩小田块,采用简易测量工具或目测法,基本能够满足要求。
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平整的农田表面有利于进地水量和灌水深度分布的变化相对均匀,起到提高田间地面灌溉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的作用。
(2)水平畦田灌水技术
水平畦田灌水技术在红寺堡灌溉区域也有较好的适用性,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是建立在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一种地面灌溉技术,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粮食作物灌溉。
经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田间管理,水平畦田灌溉系统可以取得与压力灌溉系统相媲美的灌溉效果,是一种非常容易管理的灌溉系统。
它的特点与红寺堡灌溉区域现有的灌溉模式及现状很适应。
(3)沟灌灌水技术
沟灌灌水技术是一种局部湿润灌溉,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
湿润方式,进行沟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能减少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而且能够促进根系深扎,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
随着红寺堡灌溉区域种植结构的多元化,一些需水量较小、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沟灌灌水技术在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4)地膜覆盖保墒与膜上灌技术
由于红寺堡灌溉区域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无霜期相对较短,降雨稀少,蒸发强烈,而地膜覆盖具有较好的提高地温、减少蒸发的作用,因此灌区非常适合发展地膜覆盖灌水技术,其中节水保墒膜上灌技术在灌区的发展前景较好。
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人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
在采用的新灌溉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内容广泛,要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
,再实施的程序,最后还要对验灌溉效果进行回访,科学管理,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方面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高质量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技术不但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益,而且还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便于田间管理等。
合理有效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农田灌溉质
量,保证人民生活的需求和工农业的正常生产。
农田水利灌溉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将会大幅度地提高红寺堡灌溉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红寺堡灌溉区域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矛盾。
所以只有不断提高农田水利施工控制工程的预算水平,才能保障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顺利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郝和平,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研究,内蒙古水利,2009年
[2]付文禹,探析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的方法,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2年
[3]曹红闫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年
[4]牛政,宁夏中宁红寺堡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发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