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还是向北?黄陂前川城市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南还是向北?黄陂前川城市发展历程
前川街道是武汉市黄陂区政府所在地,是该区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1980年,前川,当时还叫城关镇,建成区面积才2.4公里,典型的小县城规模。

1985年,黄陂县由原孝感地区回归武汉市,黄陂县也开始规划前川的发展。

按照规划,前川城区的建设开始向南部发展,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

主要建设项目有:
城关大堤拆除建设人民道
理林大堤拆除建设理林大道
这两座大堤原是滠水河故道的防护堤,70年代滠水河截弯取直后就丧失了防洪作用。

新建了前川2小,前川电影院,黄陂水利局,城关玻璃厂等学校和机关企业。

工商和农业银行也将办公地点南迁。

但是,南部存在的问题是地势较低,排水困难和容易内涝。

黄陂于是更改了发展方向,由向南发展改为向西。

向西的新规划下,前川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

道路方面,新建了板桥大道和石阳街;
大批学校和企业搬迁到前川西部地区,比如城乡建设学校,黄陂司法局,房产局,工商银行和前川三中等。

到1993年,前川城区的建成面积已经达到了8平方公里。

当年规划的向西发展
但是,由于1991年岱黄高速的修建,黄陂发现向西发展也不行了。

岱黄高速不是高架,而是路基填高,这导致前川东西方向无法平面相通。

岱黄高速路基太高,南北不好平面相交
于是,黄陂只有再次更改规划,改为向北发展。

1994年,启动了城区建设的“1831”工程,即1座大桥,8条道路,3个市场和1个中心。

•1座大桥是:黄陂滠水二桥。

•8条道路是:黄陂大道,中环路,西寺大道,站前路,木兰大街,向阳大街,百锦街,百秀街;
•3个市场是:江北物质批发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畜牧产品交易市场;
•1个中心是:黄陂汽车客运中心;
县政府,人大,政协等机关也都搬迁至黄陂大道。

到2004年,前川城区已建成面积达到了14平方公里。

前川发展终于走上了正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