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下的会话误解分类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行为理论下的会话误解分类
摘要在日常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误解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许多研究者对误解的分类问题都十分关注。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
The Misconception Session Classification under Speech Act Theory WANG Yuanyuan
(College of Literature,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13)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veryday communication, misunderstanding is a common phenomenon. Many researchers are very concern about the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of misunderstanding.Based on the reason,we will give a further study with the speech act theory as a foundation.
Key wordsSpeech act, conversation mis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0 引言
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交际双方彼此误解的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学者们主要是从误解的分类和形成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的。
误解的分类研究是误解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宗世海(2000)以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为理论依据,从意义的角度先把误解分成话语意义的误解和话语含意的误解。
然后把前者分成命题意义的误解和指称意义的误解。
后者分成用意的误解和暗含的误解。
”①“又如赵毅(1995)从理解结果的角度对误解进行分类。
把误解分成失解、减解、增解、转解四类。
失解是指对表达者的话语没有得出任何理解。
即理解的结果是信宿为零。
减解是指理解的结果信宿小于信源。
增解是指理解的结果是信宿大于信源。
转解是指说者为此,听者谓彼,信宿较信源有所转移。
”②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对误解进行了新的分类。
1 会话误解的分类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实施的是一种言语行为。
交际活动实质上就是说话人通过言语交际来执行言语行为,而且这些行为的实现还可能对听话人造成某些后果。
“奥斯汀认为言语行为包括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三个部分。
”③以言指事表明说话人的交际内容,以言行事表明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而以言成事是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内容和交际目的所做出的表现。
④基于此我们将交际中的误解现象分成以言指事型的会话误解、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和以言成事型会话误解三类。
1.1 以言指事型会话误解
以言指事型会话误解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错误的表达交际内容而造成的误解。
这类误解大多数的情况发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如:有一位英国人马克,他很喜欢生搬硬套汉语词典术语。
有一次不知他从哪本词典中查到“废话”一词有没用的话和客气的双重意义。
于是在一位来英国商务访问的中方处
长,与英国谈判之后夸奖马克的汉语水准高,马克赶忙回答:“你真是太过奖了,全是废话,废话。
”那位处长先生当即一脸惨白地走开了。
马克本来想要表达的是谦虚的内容,但由于他错误的表达了交际内容使交际失败。
1.2 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
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错误理解或不解说话人的言语行为的误解。
根据塞尔对以言行事行为的分类。
我们把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分成断言类或阐述类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指令类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承诺类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表达类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和宣告类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五类。
(1)断言类或阐述类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错误理解或不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诸如宣称、声称、断言、陈述、通告等断言类或阐述类言语行为的误解。
如:甲:明天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吧。
乙:明天下雨。
甲:我们可以带伞。
乙很明显委婉的拒绝了甲的邀请,但是甲误解了乙的意思。
只是把“明天下雨。
”简单的理解为乙陈述的一个客观事实。
(2)指令类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错误理解或不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诸如请求、邀请、敦促、建议等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误解。
如假设有人问“Do you know what time it is ?然后被问者回答了“yes.”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听话人错误理解了说话人是想请问他现在几点了这样的指令性言语行为而使交际失败。
(3)承诺类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错误理解或不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诸如许诺、承诺、保证、威胁等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误解。
如:男子向女孩示爱。
男子说:“虽然我不能和你一起生,但是我会和你一起死的。
”女孩说:“我为什么和你一起死,神经病。
”女孩很明显的错误理解了男孩隐藏在话语中共死的意思。
男孩所要表达的言语行为是对她的一种爱的承诺。
(4)表达类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是指在交(下转第245页)(上接第221页)际过程中听话人错误理解或不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诸如道歉、慰问、痛惜等表达类言语行为的误解。
如:
萧峰森然道:“ ……段王爷,我问你一句话,请你从实回答。
当年你做过一件于心有愧的大错事,是也不是?虽然此事未必处于你本心,可是却害得一个孩子一生孤苦,连自己爹娘是谁也不知道是不是?”
段正淳满脸通红,随即转为惨白,头低到:“不错,段某生平为此事耿耿于心,每当念及,甚是不安。
只是大错已经铸成,再也难以挽回,天可怜见,今日让我重得见到一个当年没了爹娘的孩子,只是……只是……唉,我总是对不起人。
”
萧峰厉声道:“你既知铸下大错,害苦了人,却何以直到此时,兀自接二连三地又不断再干恶事?”
段正淳摇了摇头,低声说道:“段某行止不端,德行有亏,平生荒唐之事,实在干得太多,思之不胜汗颜。
”……
阮星竹忽道:“他……他向来是这样的,我也没怎……怎么怪他。
”
萧峰向她瞧去,只见她脸带微笑,一双星眼含情脉脉的瞧着段正淳,心下怒气勃发,哼了一声,道:“好!原来他向来是这样的。
(金庸《天龙八部》)
上面的文本是关于萧峰为了求证段正淳是否是他的仇人的一段会话。
萧峰误以为段正淳的悔恨之意是出于段正淳杀死了自己的父母。
最终造成了误杀悲剧。
(5)宣告类以言行事型会话误解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错误理解或不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诸如宣布、宣告、提拔、任命等宣告类言语行为的误解。
这类误解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出现,因为宣告类以言行事行为的话语所要表达的命题内容与客观现实之间是一致的。
1.3 以言成事型会话误解
以言成事型会话误解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错误理解或不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的误解。
这类误解是在语言交际中时常发生的误解。
如:据清代小石道人《嘻谈续录》载:清朝,有个捐官(由捐纳资财粮米而换得的官)不懂官话。
到任后,拜见上司寒暄数语,便及其也。
上司问道:“所治贵地风土(自然环境和习俗)何如?捐官回答说:“并无大风,更少尘土。
”问:“春花(鱼苗的一种)何如?”答:“今春棉花每斤二百八。
”问:“绅粮(官粮)何如?”答:“卑职身量,足穿三尺六。
”问:“百姓何如?”答:“白杏只有两颗,红杏不少。
”上司强调说“我问的是黎庶。
”捐官仍一本正经地相对:“梨树甚多,所结果子甚少。
”上司再次提醒说:“我不是问什么梨杏,我是问你的小民。
”捐官赶忙站起来道:“卑职小名狗子。
” (许明甲,《趣味汉语》)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交际意图的错误理解或不解造成了误解。
就如上面所说那位捐官。
捐官由于不懂官方语言,对于说话人上司的问话所问非所答,闹出了许多笑话。
本文运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误解的分类问题。
今后,我们将对言语交际中的误解现象做更深入的探讨。
注释
①②宗世海.误解分类理论与实践[J].外语学刊,2004.
③④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