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相伴 一路成长——写在《甘肃教育》创刊40周年之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点特稿
—路相伴一路成长

—写在《甘肃教育》创刊40周年之际O 王发强
我与《甘肃教育》的情缘,还得从二十五年前说起°那是 我参加工作的第五年,为了准备中级职称评审材料,我来到
了学校图书室7这是一间只有教室大小的地方,两排结实的 木制书架上立满了各类书刊,书架前摆着一个长方形会议 桌和十几把木椅,桌面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杂志,整间 屋内散发着浓浓的木头和墨香的混合味道, ,让人内心宁静7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一本《甘肃教育》坐下来翻 阅7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刊首的
7
读了前面的几句话就让人深受触动,颇受启发,便一 口气将它读完7由于我对 有教 有学
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

和 , 是结
实来的7几本,都有一样发 的座右铭:“要使人成为真
有教 的 备 个 的

维习惯和高尚的情操7 是愚昧;不是粗鲁或蠢笨;有 的情 是卑俗……”“教书是 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7当你看到
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 会多么高兴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里不也正
饱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吗? ”如此等等7这些座右铭就 像室内纯净而自然的混合气息一样吸引着我,我在心中悄
悄地产生了对杂志的喜爱之情7接着又非常凑巧地翻到了
我工作的学校时任校长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商品的价格 是由市场形成的》7我真是喜出望外,立
随着阅读的深入一种羡慕与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心中不禁默默地想: “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老校长一样在这本杂志上发表文章 呢? ”从此,在《甘肃教育》发表文章的种子悄悄地在了
我的 7 阅中发 杂志的内 很 有 教学
思想的,有分享教学方法的,有展示学科新知识的,也有沟通班主任成功经验的,感觉每一篇文章都能给自己的教育
教学 7
从 业 发 市第一中学一 教
的《着
学 学
的兴 》的文章吸引了我7
然,兴趣是 的老师,我带着 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英
的兴 这个教学中 接 实的 题 阅 了这
篇文章7 作 的 和 功的 实 我觉得
很有 价 中觉得 了 是
7
这 一次图书室的 我认识了《甘肃教
育》 给我 下了 的 来了很 的阅
愉悦感和收获感7此后,我每周都要抽时间去图书室阅读 《甘肃教育》 有时还会
阅 一篇文章
有 的
实 的 功的 验做
等7 年 了 在 的阅 中我 会到的是《甘肃
教育》精辟的
的语言、前沿的教育理念;感到的
是为教书育 的 有 的 和 到的
是教育 大 的内 从 我 加 地 走在 断追求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能、智慧的师艺之路上,让我
更加 地认为师者的风骨就是民族的底气和脊梁7
这些年的认真学习、思考和积淀使我的思想更加丰富, 认识水平逐步提升,眼界更加开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体
现出了能力的提升,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得学生、家长和 领导的认可,为职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7此后,我走上了
学校管理岗位,从校长助理、副校长到校长7七年的时间迈 上了三个台阶,如
有这些年《甘肃教育》等优秀报刊的
助推,就没有我的成长和进步,也不会创造和把握住机遇7
从走上管理岗位的那一天起,我从未有过犹豫、彷徨甚至束 手无策,相反在进行校园管理中我体验到的是得心应手、从 容不迫;在学科教学中我感受到的是胸有成竹、自信满满7
这些体验和感觉都应该归功于这些年坚持不懈的阅读带来

16
■特稿颤点
的积淀。

肩负起更多、更大的责任,我在继续学习中不断注入新思考,注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从报刊杂志中了解教育前沿信息、国内外教育政策和先进的教法实践理念,通过阅读弥补所处地域相对信息滞后的短板,从坚持不懈的阅读中,我在知识的指引下坚定地选择了一条以人为本的管理之路。

充分尊重和相信全体师生的智慧,充分利用学校四十多年的文化积淀,用优秀的文化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提升干劲,带领全校师生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凝练出了学校的文化精髓。

比如,我们凝练出了“人以正为高,事以公为大。

谋事以方法为根本,成事以效率为标准”的学校核心不的心所任人,不
的碌碌无为而坐失任何成功的机遇”的管理理念;“站稳脚跟,挺直腰板,用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人的人度不,不,的一、习惯和责任,一
更的度多,多度,人多
的思维方式;"守时、守规、守信"的行为方式;"活力、魅力、效率、人气、骨气、正气”的校风等等。

管理中坚持用文化熏陶引领,坚持制度保驾护航,学为传承文明、守正创新、固本培基的重要阵地,成为敬重生命、净化心灵的重要阵地,成为孕育更多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

作为校长,不仅努力提升自己,也积极带动他人,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主动地传授给身边的师生。

比如,为了让教师们明白“三维目心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助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抓住关键环节,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的生成,我在全体教师中做了“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确把握课堂教学之关键”的讲座,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导大家把“三维目标”的核心要素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进行对等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一定要更加关注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和调控。

又如,针对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在过等,我了让学生行走在熟悉的道路上”专题讲座,借大家的驾校教学模式一全程代驾、全程陪驾和程自驾,让大家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和感受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形成共识。

再,在三国发学上,我了长发学,品学文化和的发,了先进的理念和思本之中,让发、的理念行动之中。

在的共之下,学校取得了的教学成绩:在2003年的高考中,本校2学以和三的优大学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在2006年的高考中,本校1名学生以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
取为本硕博连读生。

学校先后获得“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对一所处于市的学实属不$
,我为教育也了,
“辉煌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用报国之行诠释爱国之情”“让中小学教心教书、静心育人”“让学生从疫情中学到什控学等,前下的的
终于结出了果实,虽然历时久远,但我一直在这块田地上不断耕耘。

从另一度也明教育》对稿件质量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这一点从编辑们的约稿、改稿、审稿、定稿等全过程中我深有体会。

他们的政治站位、思想认识、专业水平都与杂志相匹配,他们对稿件内容的洞察能力和反映的敏锐程度让人敬佩。

一份稿件从他们的眼中经过就能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专业人才,《甘肃教育》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从月刊发到半月刊,从只刊登二三作者的文章到现在能为上百名作者搭建起交流分享的平台。

如今的《甘肃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理念更加先进,指导性和阅读感更强,值得拥有和珍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人才是事业最宝贵的财富,是最具创造力的资源。

衷心祝愿教育》能培育和凝聚更多的人才,为更多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士搭建平台,享智慧,交流思想,共促发展;永远成为先进思想的载体,理想智的殿堂。

文字记录教育前行的脚步,文学凝聚智者磅礴的力量,守正创新,培根铸魂,不忘初心,抒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明也祝愿能继续为这个平台上的一员,仰望风采,下耕耘,为教育》尽一$祝教育》越办越
作者简介:
王发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高级教师,现任兰州市英语学科中心教研组组长。

被评为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第二届“青年教学能手”"兰州市骨干教师”"兰州市教学新秀”等。

担任"兰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兰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被西北师范大学聘为“国培计划一英语学科培训”主讲教师y主编《高中英语语法专题讲解一学练思悟》《高中英语词汇专题训练一巧学活用》等,发表论文10余篇。

编辑:宋春宇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