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2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赤壁赋》原文与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赤壁赋》原文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723fbf5022aaea988f0f20.png)
苏轼《赤壁赋》原文与译文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ppt课件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42024af18583d0496459d4.png)
12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11
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 遇 之而 成 色,
取 之 无 禁, 用 之 不
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
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
会有
竭, 是 造物者 之无 尽 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 适。”
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
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赤壁赋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1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
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
属(zhǔ)客, 诵 明月 之诗, 歌 窈窕之
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7
横 槊(shuò)赋诗,固 一世之 雄 也,而今
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
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
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
水
渚之上, 侣 鱼 虾 而友 麋 鹿, 驾一叶之扁
舟, 举匏(páo)樽(zūn)以相属(zhǔ)。
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
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
在斗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2
斗 牛 之间。白 露 横 江, 水 光 接 天。 纵
一苇 之 所 如,
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
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
凌 万 顷之茫然。 浩 浩 乎 如冯(píng) 虚御风,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f66ff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68.png)
翻译: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 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 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 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 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 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 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 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 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 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5、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 提示:转折过渡 • 乐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 事 客吹洞箫,倚歌而和 • 悲 如泣如诉,舞蛟泣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
1080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于黄州东坡开荒种地,并 自称“东坡居士”。
1082年在黄州,西游赤壁,作 《赤壁赋》。 1084年移汝州。 1094--1100年, 被贬, 自英 州、惠州直至儋耳。
1101年,被赦,病逝于常州。 谥文忠。
苏
湖 北
轼
黄 冈
赤
壁
图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 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 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赤壁赋》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赤壁赋》一词多义](https://img.taocdn.com/s3/m/f653e1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8.png)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赤壁赋》一词多义(2)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赤壁赋》一词多义(6)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
(7)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于”,被。
(10)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赤壁赋》知识整理一、虚词1. 而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在 )词,表转折)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在 )接)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被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转折)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尾)(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尾 )子独立性)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示疑问)(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们) 问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句子独立性 )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 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 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词,打鱼砍柴 )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以??为侣,以??为友)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小的像)(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显出白色)(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 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 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 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f322dc998fcc22bdd10d02.png)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在赤壁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高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12:赤壁赋
![高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12:赤壁赋](https://img.taocdn.com/s3/m/9f214094cc7931b765ce15d8.png)
十二、赤壁赋1宋·苏轼壬戌2之秋,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4来,水波不兴5。
举酒属6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8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9,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0,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11,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12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13。
渺渺兮予怀14,望美人15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16。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17,如泣如诉;余音18袅袅,不绝如缕19。
舞幽壑之潜蛟20,泣孤舟之嫠妇21。
[译文]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
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子愀然2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4?”客曰:“‘月明星稀25,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26,郁乎苍苍2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28千里,旌旗蔽空,酾酒29临江,横槊30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1,驾一叶之扁32舟,举匏樽以相属。
“一洗万古”二《赤壁》──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一洗万古”二《赤壁》──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9bf3b284868762cbaed518.png)
“一洗万古”二《赤壁》──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所写。
两文意境高远,文采斐然,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写景、抒情、言理三者水乳交融,堪称千古绝唱。
《前赤壁赋》描绘了赤壁秋夜清幽旷渺的优美景色及夜月泛舟的飘逸兴致,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发表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通过对明月与江水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
《后赤壁赋》描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气氛,写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最后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作结,于空灵奇幻中寄托超尘绝俗之想,笔调迷离惝恍,逗人遐思。
古人曾称赞说:“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下面就两文的一些特点作比较分析:一、两文的相似点1、文章体制上相同: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制,它兼具诗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节。
到宋代赋已趋于散文化。
前后《赤壁赋》都属于赋体,而且都采用了“以文为赋”的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趣。
它们都有固定的节奏与较为宽泛的音韵,语句上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在整齐的对偶句中显示了多姿的美感,加上音节自然流畅,文势充沛,给人强烈的美感。
不仅如此,苏轼用散文笔法纵横自如地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他那汪洋恣肆、雄伟奇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其丰富的想象之下更显出特殊新奇的意味。
2、蕴含的情感一致:两篇赋都以游乐为主题,一游后再游,都能归结到享受江山美景的乐趣,表现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虽然不能排除作者的这种超脱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慰藉和排遣,在超逸的背后和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两文写游玩之乐,际遇之悲,解脱之情,字里行间都跳跃着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身影。
《赤壁赋(二)》教学设计
![《赤壁赋(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6e79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f.png)
《赤壁赋(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赤壁赋》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豁达心境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哲学思想和景物描写分析。
2.难点:理解苏轼的人生哲学。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赤壁的风景视频或图片,营造氛围。
2.哲学思想体会
(1)深入分析文中的哲学思考,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等。
(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景物描写赏析
(1)分析文中对赤壁景色的描写,体会其意境之美。
(2)引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4.豁达心境培养
(1)通过《赤壁赋》,引导学生培养豁达的心境和乐观的精神。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5.课堂讨论
(1)你如何理解苏轼在《赤壁赋》中的人生哲学?
(2)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6.课堂小结
总结《赤壁赋》的哲学思想和景物描写,强调豁达心境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
(1)写一篇关于人生感悟的短文。
(2)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文学作品,分析其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新高考语文必修2 课文2 赤壁赋
![新高考语文必修2 课文2 赤壁赋](https://img.taocdn.com/s3/m/193373d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7.png)
四、名句默写 1.《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寡妇听到箫声的表现和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 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舞__幽__壑__之__潜__蛟__,_泣__孤__舟__之__嫠__妇__”。 2.《赤壁赋》中,苏轼用“_舳__舻__千__里__,_旌__旗__蔽__空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 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 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寄__蜉__蝣__于__天__地__,_渺__沧__海__之__一__粟____”。 4.《赤壁赋》中,“_月__出__于__东__山__之__上___,__徘__徊__于__斗__牛__之__间___”两句写出 了月亮缓慢移动的美景。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⑰ (屡次得到)托遗响⑱(余音,指箫声)于悲风
(第4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①( 此,这里指水)而未尝往 也盈②(满 )虚③(缺 )者如彼而卒④( 到底 )莫消长⑤( 消减和增长 )也盖将⑥ ( 假如,如果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⑦(竟,竟然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 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⑧(如果) 非吾之所有虽⑨(即使)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⑩(这里有享有的意思)
被动句 标志词:于 于周郎者乎 ⑫是造物者之无
判断句 标志词:也 尽藏也 ⑬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标志词:也
6.文化常识 (1)《赤壁赋》 ①“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__风___、__雅___、 _颂____、__赋____、__比___、__兴______)之一。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说,“赋”是直陈叙 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②汉代时,“赋”成为一种文体。该文体介于__诗____和__散__文___之间, 讲求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 景抒情。
赤壁赋2
![赤壁赋2](https://img.taocdn.com/s3/m/9782367ca417866fb84a8ebd.png)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③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⑦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⑧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⑨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⑩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1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14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1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17而今安在哉!1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9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4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2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2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8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29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0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32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33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3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12a3d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3.png)
书画家之路
苏轼书法造诣也很高,是世称“怀 素后学”。他书法风格独特,笔力 雄健有力,深得后人敬重。
《赤壁赋》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赤壁赋》描述的是赤壁之战乱世景象,主要描绘了曹、孙两军的决战。
地理环境
赤壁位于长江中下游,古代为战略重镇。附近有巴陵、夷陵、江陵等驻兵要地。
文艺盛景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出现过许多文学艺术巨匠,例如杜甫、苏 轼、辛弃疾等人。
苏轼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在历 史上屡创辉煌。
文化交流
《赤壁赋》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 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怀,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文学艺术, 不断地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创 新。
结论和要点
1 中华文化的珍宝
《赤壁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Upon hearing the drums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the army lays down their weapons for three days.
翻译对照
原文
• 千里之堤,毁于一墙之 • 乘风直入千丈浪,更涨潮平岸阔沙洲。 • 上陵闻鼓下榜时,大军三日未解甲。
赤壁赋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的代表作, 本文将为你呈现一场《赤壁赋》的视觉盛宴。
作者简介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字子瞻,号东篱,一生渭名,世 称苏东坡。
代表作品
苏轼的诗、词、文学、散文等作 品遍布四方,有《东坡乐府》、 《念奴娇夜行记》、《赤壁赋》 等代表作品。
2 文学艺术的高峰之作
《赤壁赋》作为苏轼文学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高中语文《赤壁赋》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赤壁赋》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d1f50e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8.png)
少焉,月出于东 笼罩江面,江水的泛光和天空连成
山之上,徘徊于 一片。任凭小船向何处漂荡,越过
斗牛之间。白露
茫茫无边的江面。江面是那么浩 瀚啊,船儿象凌空乘风而行,不知
横江,水光接天。 道将要飞向何方;我们轻快地飘起
纵一苇之所如, 啊,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飞升 凌万顷之茫然。 到仙境的神仙。
浩浩乎如冯虚御 风,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
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赋在写悲“凉的客秋人风中”吹的奏生出来悲。之因,
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
蓄势。
第十一页,共25页。
翻译与理解
四写悟理自解。苏子的话针对
“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我江有月从消对水、宇失客总江宙。是人水的有象说的 变时这:圆变化样“有不与说您时断了不到缺地解的变人流那月的生去江亮议的,像水但论哲那和始,理样月终变亮他。没化吗,?
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 们 中没去有寻人求禁止精,神享上用的它们寄不托会,竭尽表。现这了是大
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
自 一然种的旷无达穷的开宝朗藏的,胸我和襟您和可生以共活同态享度用。
的。
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
吾与子之所共食。“
第十二页,共25页。
翻译与理解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杯,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 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 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第二十页,共25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赤壁赋》全文带拼音
![《赤壁赋》全文带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4e330c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5.png)
《赤壁赋》全文带拼音chi4 bi4 fu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hao2 bian1 yu3 cong2 shi3 jin4, qian1 gu3 feng1 liu2 ren2 wu4.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gu4 lei3 xi1 bian1, ren2 dao4 shi4, san1 guo2 zhou1 lang2 chi4 bi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luan4 shi2 chuan1 kong1, jing1 tao1 pai1 an4, juan3 qi3 qian1 dui1 xue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jiang1 shan1 ru2 hua4, yi2 shi2 duo1 shao3 hao2 jie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yao2 xiangiang1 jin1dang1 nian2, xiao3 qiao2 chu1 jia4 le, xiong2 zi1 ying1 fa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yu3 shan4 lun2 jin1, tan2 xiao4 jian1, qiang2 lu3 hui1 fei1 yan1 mie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gu4 guo2 shen2 you2, duo1 qing2 ying1 xiao4 wo3, zao3 sheng1 hua2 fa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记得年少时,碧眼莲蓬,初见皇都。
ren2 sheng1 ru2 meng4, yi2 zun1 huan2 lei2 jiang1 yue4. ji4 de2 nian2 shao4 shi2, bi4 yan3 lian2 peng2, chu1 jian4 huang2 du1.匆匆到此一游,绿水长流,领略世间沧桑。
cong1 cong1 dao4 ci3yi1 you2, lu4 shui3 chang2 liu2, ling2 lve4 shi4 jian1 cang1 sang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其注释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其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25c074a98762caaedd33d47d.png)
《前赤壁赋》苏轼壬戌..(x ū 宋神宗元丰五年)之秋,七月既望..(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子..(苏轼自称)与客泛.(漂浮)舟,游于.(介词,在)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 ǔ,致意,引申为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歌窈窕..(y ǎo ti ǎo)之章。
少焉(不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星宿名,今,西班牙著名斗牛游戏)之间。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横.(充满、弥漫)江,水光接天。
纵.(任凭)一苇..(一片苇叶,比喻小船)之.(动词,往,到…去)所如..(所去的地方),凌.(越过)万顷..(指广阔无边的见面)之.(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 (p íng 冯,同“凭” ;冯虚,凭空,凌空。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遗世..(遗弃尘世)独立,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而登仙 。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泛舟,在赤壁之下浏览。
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水波不起。
(我)端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中“窈窕”一章。
不一会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xi ù)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听任苇叶般小船 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茫茫万顷的长江。
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而飞)却不知它将留的地方;多么飘逸呀,好像离开尘世而独存,羽化飞升,登上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敲打)舷.(xi án )而.(连词,表修饰)歌之。
歌曰:“桂棹..(zh ào 船桨)兮兰桨,击空明..(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兮溯. (s ù 逆水而上)流光..(在水波中流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心中的情思),望美人..(内心所思慕的人,多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
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
![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https://img.taocdn.com/s3/m/2cf1924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2.png)
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赤壁赋》译文
![《赤壁赋》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8fd8ce9ec3d5bbfd0a7497.png)
赤壁赋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夜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澄明的江水啊,船儿迎着浮动的波光逆流而进。
多么悠远啊,我的思绪,遥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天各一方。
”客人中有吹洞萧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
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
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到忧愁凄怆,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下,问客人说:“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长江畅饮,横端着长矛写下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中。
我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包含的道理)吗?不断流逝的,就像着、这江水,实际上未曾流逝;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原来,如果从它们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其变化)连一眨眼的工夫都没有停止过;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他们呢?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用。
【文档】后人评价《赤壁赋》(语文人教必修2)
![【文档】后人评价《赤壁赋》(语文人教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99eabf949649b6648d74741.png)
后人对《赤壁赋》的评价1、宋代晃补之《续离骚序》:《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
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
而周瑜少年,黄盖裨将,一炬以焚之。
公滴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
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
2、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五:以江山无穷吾生有尽,尚论古人遗迹欷歔凭吊,虽文人悲秋常调,但以吹箫和歌声中引入,则文境奇。
其论曹公之诗,曹公之事,低回流连,两迭而出,则文致奇。
盛言曹公英雄,较论我生微细,蜉蝣短景,对境易哀,则文势奇。
3、余诚《重订古文释义初编》卷八起首一段,就风月上写游赤壁情景,原自含共适之意。
入后从渺渺予怀,引出客萧,复从客箫借古吊意,发出物我皆无尽的大道理。
说到这个地位,自然可以共适,而平日一肚皮不合时宜都消归乌有,哪复有人世兴衰成败在其意中?尤妙在江上数语,回应起首,始终总是一个意思。
4、《古文观止》(岳麓书局出版,1997年08月版)本篇以赋体常用之主客问答形式,发抒观感。
主客所云各有不同,其实代有了作者思想的两个方面,一是为青春虚度而慨叹;一是以“物与我皆无尽”的庄子的观点来故作旷达。
不过是苦中作乐,尽情享受“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诗句)的眼前景物,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这是消极的,但也是一种消极的抗议。
他不向政敌屈膝,硬是要活得快意,对当前的迫害表示不在乎,仍有一定的积极因素。
文笔优美,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表达了寓悲愤于旷达的复杂感情,自是佳作。
5、吴功正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清风徐来”,见出秋气之爽;“白露横江”,写出秋意之浓;“水光接天”,状摹秋水之旺。
秋江浩阔自然激发了作者的胸襟。
作者对秋江秋月秋夜的欣赏,举酒诵诗的举止,都分明流露出欣愉的畅游之情。
这是触景生情,由眼前景激发出的胸中情,作者的主观感受初见端倪。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怡然之乐,溢于言表。
感情激荡,不能自己,则鼓飞起想象的翅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13。课文阅读训练
1. 归纳此语段的段意: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 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 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
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 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4。课文阅读训练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①客曰:"'月明星稀,乌鹊 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B.赵尝五战于秦。 D.其势弱于秦。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顺流而东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抱明月而长终。
3.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D ) ①何为其然也?(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何以战? B.而今安在哉? 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B.而今安在哉?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 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⑤寄蜉蝣于天地,渺 沧海之一粟。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⑦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⑧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 , ,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6.对选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把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C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A.这段文字已经由轻松过渡到了沉重,由愉快 __________, , 到了抑郁,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 __________,________ , 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 __________。舞幽壑之潜蛟,泣孤 B.写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 舟之嫠妇。 无主义思想。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 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 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 C.一曲洞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藏在洞壑 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里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使人如闻其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声,几乎也要落泪了。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D.箫声当然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而 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且当然要引起苏轼的惊讶,所以苏轼郑重其事 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地向客询问,引出下面的一段文字来。 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3.说说此段文字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在一起的。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 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同 时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 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见 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 响于悲风。" 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 12。课文阅读训练
一.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嘱 3、山川相缪—— 缭 2、冯虚御风—— 凭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2.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结构后置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式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结构后置 5.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6.渺渺兮予怀。
你从苏轼身上学到了什么?
热爱生活,善处人生。
• 当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有的人选择自沉江河(屈原) ,有的人选择归隐山林(陶潜),有的人郁郁终生,也不 肯同流合污„„这些做法固然值得钦佩,但是我更欣赏苏 轼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个政治上的牺牲品,但是他不是一 个悲剧性的人物。即使身处逆境,人们想到他时,也总会 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他热爱生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 生态度,因此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在“一 年三百六十五天,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艰难岁月中,他仍 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处处发现美好的事物。在凄凉孤独的 晚年,他仍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 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不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动、形容词尾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吗”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3.下 动词,攻下、攻占
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在 7.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名词,下面,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如
动词,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
)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11.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飘欲 仙的快乐情感。
B )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 情怀。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2.二段有八句话,请在其句序之间用“//”标注出第一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苏子愀然( ) (2)西望夏口( (3)方其破荆州( ) (4)横槊赋诗( 4.翻译下列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5.文中引叙孟德事迹的作用是 借古人已逝,表示人世的无常和悲哀。 C ) A. 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现形式,新颖独特。 B. 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 士的愿望。 C. 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 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 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 )
介词,表被动
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到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六、综合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驾一叶之扁舟 · 形容船小 ③抱明月而长终 同……一样 ②山川相缪 。 缭,盘绕 ④托遗响于悲风 箫声的余音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B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岁赋其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寄蜉蝣于天地。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任意东西。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 A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倒装句式
7.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8.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结构后置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活用现象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正襟危坐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用法
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7.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名作状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往事是 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
借古人已逝,表示人世的无常和悲哀。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正襟危坐 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 举匏樽以相属 侣鱼虾而友麋鹿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
开放探究
苏轼在《赤壁赋》中流露出了郁闷消极的情 绪,也显出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结合苏轼同 时期的作品《定风波》,谈谈被贬的苏轼有着什 么样的生活态度?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举酒属客 属:寄,劝 C.倚歌而和之 倚:靠,依 B.冯虚御风 冯:乘 御:驾 D.盈虚青如彼 盈:满
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A.①和②不同 C.①和③相同 ③和④相同 ②和④相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①和②相同 D.①和④不同 ③和④不同 ②和③相同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
A.何为其然也?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