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邓兴如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同时,配合穴位贴教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4.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和3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疗效确切.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1(009)017
【总页数】2页(P287-288)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中药
【作者】邓兴如
【作者单位】四川眉山市东坡区思蒙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四川,眉山,6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2.2+5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过敏等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早期症状轻微,病情常为慢性进行性,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动
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以老年人多见,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

采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为满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眉山市东坡区思蒙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并排除心肺其他疾病引起者。

纳入患者临床症见:咳嗽,阵发性或持续性,咳痰,喘息,呼吸困难;查体可见桶状胸,双肺听诊可闻及散在或满布的干湿啰音及哮鸣音,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强、增粗、紊乱,肺气肿时两肺透气度增加。

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

观察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38~82岁,平均(58.4±14.7)岁,
病程3~18年,平均(9.3±5.4)年;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33~79岁,平均(55.8±15.2)岁,病程5~20年,平均(10.5±6.3)年。

治疗前2组
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吸氧,止咳、化痰、平喘,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

外贴膏药组成:苏子30g、白
芥子30g、莱菔子30g、桔梗30g、川贝母30g、厚朴30g、川芎30g、生甘草30g,将上述药物研磨,加适量生姜汁,涂于5cm×5cm大小的胶布中央。

取穴
天突、大椎、膻中、双侧肺俞、定喘。

酒精消毒后,取涂有药物的膏药贴于上述穴位上,胶布固定。

初伏、中伏、末伏、一九、二九、三九的第1~3天,1次/d,每次贴敷时间6~8h,如有明显的烧灼、疼痛等不适可提前揭去。

口服汤药组成:麦冬15g、玄参15g、白芍10g、炒杏仁12g、半夏15g、厚朴10g、橘红12g、
苏子12g、白芥子12g、地龙10g、丹参20g、葶苈子15g、桑白皮15g、炙甘
草6g。

感受外寒者,加射干、麻黄;感受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痰热较重者,桑白皮、葶苈子、竹茹;津液亏虚较重者,加生地、沙参;阳虚水泛者,茯苓、桂枝、白术;喘脱者,加炮附子、干姜、五味子。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疗程连服14d。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制定,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和
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观察组1例患者因失去联系,未能及时复诊而失访;对照组1例患者失访,所有
失访者均作为无效病例结果分析。

2.2 2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4.0%,经统计学检查
(χ2=4.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n(%)组别 n 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 50 21 18 8 2 96.0对照组 50 16 17 9 8 84.0
2.3 2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6%;对照组复发15例,复发率30%。

两组复发率比较,经统计学检查(χ2=9.75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属祖国医学中的咳嗽、哮病、喘证、痰饮范畴。

本病病性为虚实夹杂,
病位在肺、脾、肾。

治疗上发作时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缓解期应以扶正益气,培元固本为主。

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口服汤药,麦冬、沙参养阴清肺;炒杏仁、白芥子、苏子、半夏止咳化痰;厚朴、橘红、地龙理气化痰平喘;葶苈子、桑白皮泻肺平喘;丹参、地龙活血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补气养阴,止咳化痰平川,活血通络之效。

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取其缓则治本,以扶正固本为主、促进机体脏器复原、提高机体自身免疫能力,改善肺脾肾功能。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川贝母止咳化痰;桔梗止咳宣肺,并能载药上行;川芎、厚朴理气平喘;生甘草止咳兼以调和诸药;生姜汁调膏外贴,加强温肺化饮、止咳化痰的作用[2]。

取穴天突、大椎、膻中、
双侧肺俞、定喘,共奏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1.
[2]刘化芊.外贴膏药配合内服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8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
院学报,2007,8(3):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