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李飞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8期
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响水完全小学李飞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

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
参与到教学中。

如果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学习数学,来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若能做到这点,我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变
得更加有意义了。

【关键词】激发;数学;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够直观,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乏味,它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生动性,因此,容易导致数学教学课堂沉闷而呆板。

而新课标要求: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
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那么,如何激活课堂,使课堂生动化,这就需要教师想法设
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而怎样才能激发起
学生的兴趣,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

学生只有在喜爱
所教教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作为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多余学生沟通,跟他们做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中多关心、帮助他们。

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
渴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弥补他们父爱母爱的不足,从而就会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
数学的热爱。

其次,在平时教学中,对全班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特别是对学困生,或者调皮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关爱,不能漠不关心。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此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
强烈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学生
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他们课前准备的自己喜爱的东西(水果:苹果、梨、橘子、香蕉、桃子……玩具:小汽车、小火车、小飞机……以及老师准备的图片: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提问:“同学们,这么多的东西,你们能将它们分类整理一下吗?”学生顿时有了兴趣,各抒己见。

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
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
的方法,获得了学习数学的经验,从而喜欢上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

三、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投影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抽象变为形象,认腐朽
为神奇,从而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现代教学手段从视觉,听
觉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更使学生身临其境,感从身受,对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对本节的教
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

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对生动、形象、直观的事物有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

而多媒体的使
用就可以提供这些教学信息,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课件演示将圆转化成已学的长方形,让学生找出长方形和圆各部分的关系,通过已学的长方形
周长公式,利用已有经验,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找出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这样教学,不仅强
化了学生的感知认识,而且使抽象的变成直观的,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逐步养成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四、多鼓励、肯定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
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

当他们的答案被老师肯定后,他们得到了极大的
满足,哪怕是获得一个赞许的眼神。

可见,教师的鼓励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学困生的鼓励和肯定,能使他们找到自信,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愿意主动参
与到学习中,逐渐进步。

所以老师要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每一进步。

让他们从老师的
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
位学生。

在教学中,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
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

又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
要求。

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望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
保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潜能生进行辅导。

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
层要求。

潜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综合题,
一小部分智力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思考较难的题。

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让学生
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

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甜美时,他会再次追
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容积”这一概念时,我事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带
2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的学具、1升的啤酒杯和一个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实验开始后,人人开动脑筋、
想办法,紧张地忙碌着。

反馈、交流时,各个小组的代表争先恐后地汇报他们的成果。

有的说,将注满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学具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有的说,把1立方分米的学
具盛满水,然后倒回200毫升的烧杯中,发现正好倒了五次,得到1升=1000毫升……最后,
还有个学生说:“我知道,由于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还学过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所以我推断1毫升=1立方厘米。

”学生的神情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与快乐,
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多好的情绪体验啊!它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究、学习下去。


们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
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

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养成了自觉探究数学的好习惯。

五、作业批改中的评语多些鼓励,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老师习惯用“√”和“×”来评价学习的成绩。

这影响了师生之间
思想情感的交流。

因此,对于“×”我更喜欢打上“?”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批改中,指出不足,肯定其成绩。

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学生写上激励的语言,如“这次做得不错,有进步,继续
努力”并在旁边画上笑脸,对于自己潦草的作业,写上“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哟!”……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希望,从而使学生逐
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
的主人。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最大限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就一
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P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