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倾听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时无声胜有声
——论如何培养倾听的好习惯济宁市实验小学满婷婷
倾听就是细心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也是一个小学生获取优秀成绩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更多的是想表现自我,而忽略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与分享,这就要求教师去引领和激励。
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启发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如何让孩子学会倾听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意倾听
首先要做到情景教学。
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这样的情境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例如:上《孔子拜师》这堂课时,我就想:作为“孔孟之乡”的后人,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深刻记住这些名人,以他们为荣。
于是提前做好四字词语的图片,下载好天气变化的声音(刮风、打雷、下雨),把查好的资料改写成学生易懂的语言......上课时先让学生根据实际了解曲阜到河南洛阳的距离,再让几个学生情景模拟,适当的加入声音加以联想。
就像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在凉风习习的秋天,孔子步行向洛阳走;遇到倾盆大雨飘泼而下时,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天刚蒙蒙亮踏着露珠,孔子向洛阳走去;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孔子向洛阳走去......让学生们体会、理解了孔子在求学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轻而易举就学会了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日夜兼程等词语,结合实际理解了学无止境的含义。
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让学生在书中寻找,鼓励交谈。
可以说这堂课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倾听的重要,更加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在课堂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个性,有喜好。
例如“传悄悄话”——教师对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然后由他依次传给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再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如果没有说错,可以获得“小小邮递员”的奖章。
总之,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二、奖励倾听,形成良好的课堂倾听氛围
记得在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
当我把一张美丽的贴画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
于是,我告诉学生: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
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采取各种奖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一种向上进取的氛围。
同时,奖励也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给方法,让孩子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
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
1、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
对此认识比较模糊。
我从网络中查到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倾听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提倡学生一边预习新课文,一边根据课本来实践。
从而为课堂良好的倾听打好基础。
我们班在讲《风筝》之前,就约好让学生亲自去放风筝,并且把自己做风筝、放风筝的过程,有什么样心理感受,同学们之间怎样的相互合作,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在讲课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表一下和自己不同的地方。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倾听。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我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
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学会倾听,多给学困生一些时间,尊重他们的理
解,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在他们享受到学习的权利,体验到参与的喜悦时拾回了学好功课的自信。
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
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4、让学生当“小老师”
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生进行思考领悟的前提,是学生提高各种能力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不懈地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课堂教学效益的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