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中物理竞赛考前模拟试题一答案与分析

合集下载

江西九江09届高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试题

江西九江09届高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试题

九江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36分,每一小题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全选出,全对的得3分,漏选但无错的得2分,不选或错选的得零分〕1.如下列图,有一固定的圆筒形绝热容器,用绝热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活塞处于位置a 时,筒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当活塞在外力作用下由位置a 移到位置b 的过程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C 〕A .气体对外界做功B .气体压强增大C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D .气体内能增加2.关于分子热运动和布朗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B 〕A .布朗微粒越大,同一时刻与之碰撞的液体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如此运动的反响C .当物体的温度达到0℃时,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就会停止D .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叫热运动3.2005年11月26日,九江发生里氏5.7级地震,震动波与周边数县、市.地震时,震源上方某学校物理实验室里,师生们观察到单摆和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由地震波引起震动的时间差为5s.地震波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4km/s 和9 km/s 如此(C ) A.单摆先开始振动,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25 km B.单摆先开始振动,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36 km C.弹簧振子先开始振动, 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36 km D.弹簧振子先开始振动, 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25 km4.如下列图,实线为某列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为t =0.3s (T >0.3s)时刻的波形图象,其中P 点在t =0正确的答案是(BC ) A .波速为1133m/s B .波速为10 m/sC.在0~T/4内质点P 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0.4 m/s D .在0~T/4内质点P 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10 m/s5.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光滑平板CD 边着地与地面成θ角倾斜放置,让一个小球,以沿AB 方向的初速度v 0从A 点出发,正好从C 点滑出,如此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BC )1 2 34 56 0 4y /cm -4●Px/mA 、g a /sin 2θB 、θsin /2g aC 、0/v aD 、a 2/v 06.一小物块冲上一个固定的粗糙斜面〔接触面处处一样〕,上升时经过斜面上A 、B 两点,到达斜面的最高点后返回时,又通过了B 、A 两点,如下列图,对于物体上滑时由A 到B 和下滑时由B 到A 的过程,其动能的变化量的绝对值△E 上和△E 和所用的时间t 上和t 相比,下述正确的答案是〔D 〕A .△E 上<△E 下,t 上<t 下B .△E 上>△E 下,t 上>t 下C .△E 上<△E 下,t 上>t 下D .△E 上>△E 下,t 上<t 下7.如下列图,质量为M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木板右端有质量为m 的小物块,现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υ,物块向左滑行并与固定在木板左端的轻弹簧相碰,碰后返回并恰好停在长木板右端,假设改变以下条件,物块仍不会滑出木板的是:〔弹簧所在区域板面光滑〕(BC ) A 、增大板的质量 B 、增大物块质量 C 、增大弹簧劲度系数 D 、增大物块初速度8.如下列图,质量为m 的带负电的小物块处于 倾角为53°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处于竖 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时,小物块恰处于静止。

09年高考物理复习模拟试题1

09年高考物理复习模拟试题1

09年高考物理复习模拟试题(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8分)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以下是力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这三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极限的思想方法B .放大的思想方法C .控制变量的方法D .猜想的思想方法2.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A .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 .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 .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3.如图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让它们静靠在竖直墙边,然后释放,它们同时沿墙面向下滑,已知m A >m B ,则物体B A .只受一个重力 B .受到重力和一个摩擦力C .受到重力、一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D .受到重力、一个摩擦力和两个弹力 4.某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此线圈和一个R =100Ω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不计电路的其它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交变电流的周期为0.04sB .电阻R 两端的最大电压是1002VC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1AD .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1A显示玻璃瓶受力形变显示桌面受力形变测定引力常数5.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内的几个恒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在运动中某个恒力突然撤销,而其他力不变,则物体的运动不.可能的是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做匀变速曲线运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6.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一个自由电子的动能为12.89eV与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生正碰,假定不计碰撞过程中氢原子的动能变化,则碰撞后该电子剩余的动能可能为A.0.15eV B.0.54eVC.0.81eV D.2.80eV7.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通信卫星11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江苏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江苏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江苏卷物 理 (一)命题单位:江苏省金湖中学 命题:吉启洲 审核:邹广和 龚灿中第Ⅰ卷(选择题 共31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液体分子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运动特征不容易研究,但科学家发现液体分子可以使悬浮在其中的花粉颗粒作无规则运动,因而可以通过对花粉颗粒运动的研究来认识液体分子的运动规律,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下面给出的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的方法与上述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 )A .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B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安培受此启发后提出分子电流假说C .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D .奥斯特通过放在通电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2.如图示,质量为2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若将一个质量为3kg 的物体B 轻轻放在A 上,则刚刚放上瞬间,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g 取10m/s 2)( ) A.30N B.12N C.18N D.0N3.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上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 、B 、C ,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根据gr V,可知V A <V B <V CB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 A >F B >FC C .向心加速度a A >a B >a CD .运动一周后,C 先回到原地点4.如图所示,直线Ⅰ、Ⅱ分别是电源1与电源2的路端电压随输出电流变化的特性图线,曲线Ⅲ是一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果把该小灯泡先后分别与电源1和电源2单独连接时,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源1和电源2的内阻之比是11∶7B.电源1和电源2的电动势之比是1∶1C.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是1∶2D.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的电阻之比是1∶25.如图所示,为某种用来束缚原子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以O 点(图中白点)为坐标原点,沿Z 轴正方向磁感应强度B 大小的变化最有可能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4 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O A B C D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分。

09一模理综答案

09一模理综答案

2009年第一次模拟检测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物理部分67分)2009.3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3—17:ADBBD 18—22:CCBCC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1分,共17分)23、10.0(左右) 2.8 2.8×10324、(1)力的方向(2)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3)重力作用(4)小猴分得多,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粗的一端力臂小,所以粗的一端重力大25、= 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液面相平>b管下端细,此处流速大,压强小26、 5 1.2 83.3% 527、①液体密度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重力)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图1分,共17分)32、B 从A到B 图略33、二力平衡 2.8 没有控制压力保持不变34、150 117 倒出盐水的体积V/ml 30 1.1×10335、(一)(1)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电压表指针反偏(2) B (3)电流表指针偏转较小,误差较大,应选小量程(4)10 (二)小亮四、计算应用题:(第39小题7分,第40小题6分,共13分)39、解:(1)电 ----(1分)机械----(1分)(2)v=s/t=9km/0.5h=18km/h ----(1分)(3)∵P=W/t ∴W=Pt=100W×1800s=1.8×105J∵W=Fs ∴F=W/s=1.8×105J/9×103m=20N ----(1分)∵匀速∴ F=f=20N ----(1分)W总=UIt=32V×4A×1800s=230400J ----(1分)(4)η=W有/W总=1.8×105J/230400J=78%----(1分)40、解:(1)开关接1,R1、R2串联∴U1= U-U2=9 V—3 V=6 V ----(1分)∴I1 =U1/R1=6V/6Ω=1A = I2----(1分)∴R2= U2/ I2= 3 V/ 1 A =3Ω----(1分)∴Q2= U2I2t=3 V×1 A×60s =180J ----(1分)(2)开关接2,L、R2串联L正常U L= U-U2〃=9 V—6 V=3V ----(1分)I2〃=U2〃/R2=6V/3Ω=2A = I L∴P L=U L I L=3 V×2A=6W ----(1分)2009年第一次模拟检测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化学部分53分)2009.3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5:CADCC 6—12:BDACBBC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1分,共14分)28、(1)⑥(2)⑤(3)③29、(1)NaCl (2)+1 (3)H2SO4+Ca(OH)2=CaSO4+2H2O30、(1)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2)a (3)150(4)16.7%31、(1)CO (2)Na2CO3+C a(O H)2=C aCO3↓+2NaOH(3)Cu+2AgNO3=C u(N O3)2+2Ag置换反应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36、(1)B (2)只有水或只有氧气的情况下,铁钉的生锈情况(3)铜绿中含有C元素(4)除去空气中的CO2氧气、水和二氧化碳37、加Ca(OH)2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1.没有OH-1 2.CO32-3.有白色沉淀NH4Cl四、计算应用题:(第38小题5分)38、解:(1)得出产生0.2g氢气 ----(1分)(2)化学方程式----(1分)比例式 ----(1分)得出含9.8g硫酸 ----(1分)得出硫酸的质量分数19.6% ----(1分)完全正确,格式有问题减1分。

湖北省2009届高三物理模拟试题(1)(力学部分为主)

湖北省2009届高三物理模拟试题(1)(力学部分为主)

2009届高三物理模拟试题(1)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面列举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牛顿成功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D .胡克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的弹力都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2.如图所示,小物体A 沿高为h 、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以初速度v o 从顶端滑到底端,而相同的物体B 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从同等高度处竖直上抛,则( )A .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相同B .从开始至落地,重力对它们做功相同C .两物体落地时的动能相同D .从开始运动至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3.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 、b 两点相距4.42 m 。

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 、b 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

从图示可知( ) A .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 B .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C .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D .a 点一定比b 点距波源近4.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 取10m/s 2):(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的初速度为3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m5.如图所示,水平面B 点以左是光滑的,B 点以右是粗糙的,质量为M 和m 的两个小物块,在B 点以左的光滑水平面上相距L ,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运动。

它们先后进入表面粗糙的水平面后,最后停止运动。

它们与粗糙表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静止后两个质点的距离为s ,则有( ) A .若, M m s L >> B .若, M m s L == C .若, M m s L <> D .无论M 、m 取何值,都是s=0 6.我国发射的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周期约为90min ,如果把它绕地球的运动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飞船的运动和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相比,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飞船的轨道半径大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C.飞船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向心加速度D.飞船运动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7.A 、B 、C 三个物体通过细线和光滑的滑轮相连,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C 是一箱砂子,砂子和箱的重力都等于G ,动滑轮的质量不计.现打开箱子下端开口,使砂子均匀流出,经过时间t 0砂子流完,则图乙中能表示在此过程中桌面对物体B 的摩擦力f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8.如图所示为推行节水工程的转动喷水“龙头”,“龙头”距地面高为h ,其喷灌半径可达10h ,每分钟喷出水的质量为m ,所用的水从地下H 深的井里抽取,设水以相同的速率喷出,水泵的效率为η,不计空气阻力。

高中物理竞赛决赛模拟试题(有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决赛模拟试题(有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题(决赛)一、在一边长为a 的正n 边形的个顶点上,各有一个质点.从t=0时刻开始,各质点以相同的速率ν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所有的质点都为逆时针方向,并且始终对准它的下一个质点运动,问经过多少时间后所有质点同时相遇?二、如图所示,物体A 质量为m,吊索拖着A 沿光滑竖直杆上升,吊索通过滑轮B 与卷扬机相连,收吊索的速度为ν0,滑轮B 到竖直杆的距离为0l ,B 滑轮在水平杆上向右以速度ν运动.求左边吊索恰好竖直,AB 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吊索中的张力是多少?三、一个空心半圆形圆管竖直在铅垂面内,管口连线在水平面内.管内装满重量为W 的一系列小球,左、右最高的一个小球恰好和管口平面相切,共有2n 个小球.求从左边起第k 个和第k+1个小球之间的相互压力(忽略所有摩擦)四、如图所示,O 、A 、B 三点在同一水平直线面上,O 点有一个固定的水平长钉,A 点为一固定点,OA 相距l .B 处有一小球,用一根长2l 的轻绳和A 点相连.现给B 球一个竖直向下的速度ν0,使它要能击中A 点.求ν0的最小值为多少?五、质量为M 的宇航站和和质量为m 的飞船对接在一起沿半径为nR 的圆形轨道绕地球运动,这里的n=1.25,R 为地球半径,然后飞传从宇航站沿运动方向发射出去,并沿某椭圆轨道飞行,其最远点到地心的距离为8nR,如果希望飞船绕地球运动一周后恰好与宇航站相遇,则质量比m/M 应该为多少?六、液体A 、B 互不相溶,它们的饱和气压p 与温度T 的关系是k0(i n ip a l i A B p T b ==+)(或) 式中p 0为标准大气压,a 、b 为液体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常量.已测得两个温度点的p i/p 0值如下:(1)在外部压强为p 0时,确定A 、B 的沸点.(2)现将液体A 和B 各100g 注入容器中,并在A 表层覆盖有薄层无挥发性的液体C,C 与A 、B 互不相溶,C 的作用防止A 自由挥发,各液层不厚,液内因重力而形成的附加压均可忽略,A 、B 的摩尔质量比γ=M A /M B =8今对容器缓慢持续加热,液体温度t ℃随时间τ的变化如图所示.请确定图中温度t 1、t 2(精确到1℃)以及在1τ时刻液体A 和液体B 的质量(精确到0.1克)假设A 、B 蒸汽均能作理想气体处理,因此也也服从道尔顿分压定律.七、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都是正方形,其面积均为S=1.0×10-2m 2,相距为d=1.0×10-3m,将这个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接,电源的电动势ε=100,再把厚度为d,长度等于电容器极板长度的电解质板(相对介电常数εr =2)以匀速ν=2.3×10m/S 引入两极板间,问:(1)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多少?(2)介质板插入过程中电源的输出能量为多少?(3)电容器中电解质板引入前后所储存的能量有何变化?比较电源输出的能量与电容器中能量的变化是否相同?说明原因.八、图是有24个等值电阻连接而成的网络,图中电源的电动势为ε=3.00V,内阻r 为2.00Ω的电阻与一阻值为28.0Ω的电阻R ′及二极管D 串联后引出两线;二极管的正向伏安曲线如图所示.P 0C BAt 2 t 1τ100400.284,0.0727890 1.476,0.6918A B A B p p C p pC ====0000:p p :p p(1)若将P、Q两端与图中电阻网络E、G两点相接,测得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为0.86V,求电阻网络两点E与G的电压.(2)若将P、Q两端与图中电阻网络B、D两点相接,求同二极管D的电流I D和网格中E、G间的电压U EG.九、考虑不用发射到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上的方法,要在太阳系建立一个质量为m静止的太空站.这个太空站有一个面向太阳的大反射面(反射系数为1),来自太阳的辐射功率L产生的辐射压力使太空站受到一个背离太阳的力,此力与质量为M S的太阳对太空站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因而太空站处于平衡状态.忽略行星对太空站的作用,求:(1)此太空站的反射面面积A;(2)平衡条件和太阳与太空站之间的距离是否有关?(3)设反射面是边长为d的正方形,空间站的质量为106kg,确定d之值.已知太阳的辐射功率是3.77×1026W.太阳质量为1.99×1030kg.7142122 23 24参考答案一、□解Ⅰ 对一个正n 边形,内角的度数是(2)n nπ-,设每边的长度是a (以五边形为例)A 顶点对着B 质点运动到点F 处,B 质点对着C 顶点运动到了G 处(如图),在△BGF 中用余弦定理FG 2=(a-ν∆t )2+(ν∆t )2-2(ν∆t )(a-ν∆t )cos (2)n nπ- 舍去高阶小量12212222cos()2211cos()n FG a v ta v ta n vt n a a n ππ-⎡⎤=-∆-∆⎢⎥⎣⎦⎧-⎫⎡⎤=-+⎨⎬⎢⎥⎣⎦⎩⎭因为22[1cos()]1v t n a nπ-+<< 所以2{1[1cos()]}2[1cos()]v t n FG a a nn a FG v t n ππ-=-+--=+每边边长的减短率为2[1cos()]n v nπ-+ 相遇时间22[1cos()](1cos )a at n v v n nππ==-+- □解Ⅱ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有质点总是在一个正n 形的顶点上(只是正n 形不断变小),因此α和θ不会变,即α=nπ,θ=2n ππ-.质点向着正n 边形中点O 运动的速度为cos sin /sin 2v v v na l nπθπ⊥===到达中点的时间222sin ()(1cos )l a at v v v n nππ⊥===- 二、□解Ⅰ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运动,将此运动看成两个运动的合成:一个是B 滑轮不动,卷扬机以速度ν0收吊索;另一个是AB 段吊索长度不变,B 滑块以ν向右运动.第一个运动使A 滑EG ADFCBν块得到了一个速度ν1=sin v θ第二个运动使A 滑块得到另一个速度 ν2=-cot θ·ν A 的真实速度 νA =ν1+ν2=0cos sin v v θθ-将A 的速度分解成沿吊索方向的分量νA Ⅱ和垂直吊索方向的分量A v ⊥'0cos cos sin A v v v θθθ⊥-'=B 速度的垂直于吊索的分量sin B v v θ⊥=所以A 相对于B 垂直于吊索方向的速度0cos sin A B A v v v v v θθ⊥⊥⊥-'=-=A 物体的向心加速度2200cos /cos A A v v a l l θθ⊥⊥==分析A 的受力情况可知sin cos cos T mg N maT Nθθθ--==联立,即可求得T□解Ⅱ 以滑轮B 为参照物,A 物体速度可看成水平方向的速度ν和竖直方向的速度ν′的合成,卷扬机虽然也有向左的速度ν,但不影响吊索的速度,所以物体A 沿吊索方向的速度亦为ν0.即0cos sin v v v θθ'=+得0cos sin v v v θθ-'=A 速度垂直吊索的分量0sin cos cos sin A v v v v v θθθθ⊥'=--=以下同解Ⅰ 三、如图,对第k(k ≥2)个滚珠进行受力分析,它受到左右两侧的压力分别记为N k-1和N K ,还受到管壁的经向弹力P 和重力W.建立如图直角坐标系,只讨论在x 方向上的合力为零的条件则有1cos cos cos 0K K N W N αβα-+-=有图中几何关系可知ν/2/2nαθθπ==所以有α=4nπ同时有(1)24(21)4k n nk nππβπ-=+-=将α,β值代入式可得1(21)cos4[]cos4k k k n N N W n ππ---=即有213213cos4[]cos45cos4[]cos4(21)cos4[]cos4k k n N N W n n N N W nk n N N W nππππππ--=-=--=两边相加后可得13521coscos cos 444{}cos4k k n nn N N W nππππ-+++-=()对第一个钢珠受力分析不难得到1cos 4[]cos4n N W nππ=因此xN k111121[cos ]4cos4[2cos sin ]2144cos 42sin41{[sinsin ]}22sin4sin 22sin4ki k kki i ki i n N Wni i n nn ni i n nk nnππππππππππππ====-=--=--==∑∑∑∑()()()2n ()2n所以sin2()sin2k k n N W nππ=四、如图,小球沿半圆轨道运动到B ′位置时,有机械能受恒定理可知,它应具有向上速度ν0.若ν0足够大,则小球可沿较小半圆轨道击中A 点.若ν0较小,则可能在较小半圆轨道的某C 点脱离半圆轨道改取斜抛轨道,也有可能击中A 点,这种方式对应的ν0即为所求的最小值.为C 点引入方位角.小球在C 点脱离圆轨道故此时绳中张力恰为零.小球速度ν应满足以下关系式2sin /mg F mv l θ==心式中m 为小球质量.l 为半圆轨道半径,又由机械能受恒可得22011sin 22mv mv mgl θ=+ 上述两式可解得20sin 2v glθ=建立如图坐标O-xy 系,小球在点C 时刻定为t=0,则C 点后斜抛运动的x 、y 分运动为2cos (sin )1sin (cos )2x l v t y l v t gt θθθθ=-+⎧⎪⎨=+-⎪⎩ 消去t,可得22222cos (cos )1(cos )sin []sin 2sin 1(cos )cos 2sin (cos )sin sin v x l x l y l g v v x gl x l l l l v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由前面所述,可得2sin v gl θ=代入上式可得23(cos )cos (cos )sin sin 2sin x xyl ll θθθθθθ++=+- 要求小球与A 点相遇,即抛物线轨道需过x=l ,因此23(1cos )cos (1cos )0sin sin 2sin θθθθθθ++=+-可展开并逐渐化简为42222222222322322sin sin cos 2sin cos 12cos cos 02sin (sin cos )2cos (1sin )1cos 02sin 2cos 1cos 022cos 2cos 1cos 0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最后得cos θ的三次方程式2313cos 2cos 0θθ--=其解为1cos 2θ=因此3sin θ=与前面的20sin /3v gl θ=联立,即算得最小ν0值为033/2v gl =.五、如图所示,斜线覆盖的内圆是地球,其外为飞船离开后的椭圆轨道,再外面是飞船与宇航站开始的圆轨道,最外面是飞船的新轨道.地球质量记为M e ,飞船被发射前,它与宇航站一起运动的速度为u,则有22()()()eG M m M M m u nR nR ++=得BB′A yCν0xθ O2llu =飞船发射后的瞬间,飞船的速度记为u,宇航站的速度记为V,根据动量受恒有:()M m u MV mv +=+即得所需要的比值为()()V u m M u v -=- 于是问题转化为求v 和V分离后飞船近地点与地心相距nR,速度大小为ν,远地点与地心相距8nR,飞船速度大小记为ν′,则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和动能受恒得22811228e e vnR v nR GM m GM m mv mv nR nR '=⎧⎪⎨'-=-⎪⎩ 由此解得43v u ==分离后宇航站远地点与地心间距离设为nR,速度大小记为V.近地点与地心间距r,速度大小为V ℃.同样可列方程组:221122e e V nR V rGMM MV GMM r MV nR ''=⎧⎪'=-⎨-⎪⎩ 可解得V =由可以看出,若求得r 便可算出m/M 值为求r,可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设飞船新轨道的周期为t,而它的半轴长则为(8)2nR nR +;宇航站新轨道周期设为T,而它的半长轴则为()2nR r +,有 3322(8)()nR nR nR r t T ++=即329()()nR t nR r T ⎡⎤=⎢⎥+⎣⎦飞船运行一周后恰好与宇航站相遇,因此t=Kt k=1、2、3、…… 代入上式后便可得2323(9)k nRr k-=宇航站不能与地球相碰,否则它不可能再与飞船相遇,故要求 r>R代入上式,并考虑到n=1.25,可得 k ≤11现由上式计算m/M 值()()33m V u M u v -==-=-=要求 m/M>0 因此 k 2/3>9/2 即 k ≥10可见k 取值只可为 k=10或k=11 因此0.048mM=或0.153 六、(1)沸点即01i p p =时的温度,由于0()0i n p l p =,可得沸点i i iaT b -=.对于A 0.284[](273.1540)1.476[](273.1590)An AAn Aa lb a l b =++=++解之得3748.49,10.711A A a K b =-=同理得5121.64,13.735B B a K b =-=据此可得液体A 、B 沸点00349.4577372.89100A B T K C T K C===≈(2)系统有两次沸腾现象,t 1、t 2是沸点.第一次应发生在A 、B 交界面处,界面上气泡内压强等于A 、B 的饱和气压之和,其值先达到p 0,此时沸腾温度t 1低于A 、B 各自的沸点.有110()()A B p t p t p +=由于(/)0i ai T b ip e p += 令11001,273.15,T t t t t =+=满足即代入0,,,,A A B B a b a b t 值,采用二分逼近方法取值,可得t 1=67℃ A 、B 交界面一消失,第一次沸腾结束.容器内仅剩一种液体,要加热到t 2该液体的沸点才出现第二次沸腾.T 2必为100℃或者77℃.在温度t 1的沸腾过程中,从交界面出升离的气泡中,A 、B 的饱和气质量比1122()()8()()A A A A AB B B B B m M p t p t m M p t p t ρρ=== 由(2)式可得t 1时,A 、B 的饱和气压:100()0.734,0.267A B p t p p p ==因此22.0ABm m = 这表明A 蒸发质量是B 的22倍,液体A 的100克全部蒸发掉,液体B 仅剩4.5克,可见在t 1时刻容器中,液体A 的质量为0,液体B 的质量为95.5克,因此t 2=100℃ 七、(1)在电介质匀速插入过程中,电容不断增加经过t 之后,电容为00(4r r SvC C Kd Kdt C Kdεεπ=+-=+电容增量之值0(4r tC C C Kdεπ-=-=因Q=C ε,故电容器上电量相应增加之值为(4r tQ C Kdεεεπ-==所以充电电流29(4(21)10210()r Q I t KdA εεπ---==-⨯==⨯(2)电源输出的电能972210100910()2.310W I t J ε---==⨯⨯⨯=⨯⨯ (3)介质未插入时,电容所贮电能为2210229371122411010024 3.14910104.4310()S W C Kd J εεπ---==⨯=⨯⨯⨯⨯⨯⨯=⨯ 插入介质后,电容所贮电能增加22700011() 4.4310()22r W C C C J εεε-=-==⨯所以电源输出能量W>∆W,由题设电源内阻,线路电阻均不计,那么电源多输出的电能W-∆W 到什么地方去了.把介质插入电容器之间时,在介质板上产生极化电荷,极板上自由电贺对极化电荷产生吸引力,在忽略介质板和电容器极板之间的摩擦力时,要使介质板匀速地插入电容器中去,必须在加一个外力与此吸引力相平衡.因此,在介质板匀速插入电容器时,外力做负功,使电源输出的一部分能量W-∆W 变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 八、(1)当引线两端P 、Q 与电阻网格E 、G 两点连接时,二极管两端的电压U D1=0.86V,此时对应的电流从图中查得为25.0mA,则E 、G 两点间的电压为11130.025(28.02)0.861.39()EG D U I R U rI V ε'=---=-⨯+-=考虑到对称性,网格EG 两端的等效电阻R EG 可由图表示,其值 R EG =13R/3而1011118151201055.6()729.9()133()()()()(16/7)2722130.695()14EGEG EG EA U R I R R I II U R R R R I R V ==Ω==Ω=++=+==从图可看出EA EG U U =的一半,即0.695V(2)当引线两端P 、Q 与电阻网格B 、D 两点相接时,由图求得等效电阻R BD 与R 0关系,并代入R 0的阻值05529.97721.4()BD R R ==⨯=Ω 通过二极管D 的电流i D 与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关系22()D D BD U I R R r ε'=-++代入数据得22351.4D D U I =-这是一条联系U D 与的I D 直线方程,而U D 、I D 同时又满足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中一直线22351.4D D U I =-与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纵坐标即为二极管的电流,由图读出240.5D I mA =R 1 F根据对称性,图中,M 、P 两点等势, N 、Q 两点等势,流过R 18、R 22及R 3、R 7流过电阻的电流均为零,因此E 、G 间的电势差与M 、N 两点之间的电势差相等241112418120()2[]722352()72D EG MN D I R R U U R R R R R R I R V +==+++++==九、(1)设空间站与太阳距离为r,则太阳辐射在空间站反射面单位面积内的功率即为光强Ф=4L rπ,太阳对反射面产生的压强是光子的动量传递给反射面的结果,这一光压为于是反射面受到的辐射压力22LF PA A r cπ==辐射 太阳对太空站的万有引力为2S M mGF r =引力.式中G 为万有引力常数.在太空站处于平衡状态时,F F =辐射引力即222S M mG L A r c rπ= 这就得到,反射面面积2S GM mcA Lπ=(2)有上面的讨论可知,由于辐射压力和太阳引力都与r 2成反比,因而平衡条件与太阳和空间站的距离r 无关.(3)若A=d 2,并以题给数据代入前式得到HR 142.5810d m===⨯。

高中物理竞赛初赛模拟试题(有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初赛模拟试题(有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题(初赛)一、现有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其俯视图如图所示AD=L,AB=W.抽屉面板上左、右对称地安装着E 、F 两个把手,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该抽屉上下底面是光滑的,左、右侧壁的摩擦系数为μ,不拉动抽屉时左、右抽屉与抽屉腔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如果用平行AD 的力作用在一个把手上将抽屉拉开,对μ有什么要求?二、一条轻氢绳两端各系着质量为m 1和m 2的物体,通过定滑轮悬挂在车顶上,m 1>m 2,如图绳与滑轮的摩擦忽略不计,若车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m 1仍然与车厢地板相对静止,试求:(1)此时绳上的张力T ;(2)m 1三、两个质量都为m 的小球,用一根长为2l 的轻绳连接起来,置于光滑桌面上,绳恰好伸直.用一个垂直绳方向的恒力F 作用在连线中点O 上,问:在两小球第一次碰撞前的瞬间,小球在垂直于F 方向上的分速度是多少?四、一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匀加速a g直线运动,用长为L 的轻绳将一小球B 悬挂于车厢顶上,待小求相对车厢静止之后,将其在竖直平面内稍稍拉离平衡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小幅振动,求小球的振动周期.CBAm五、一根一端封闭的均匀玻璃管长96cm,内有一端长20cm 为的水银柱水银柱下方为一空气柱,当温度为27°时玻璃管开口竖直向上,空气柱长60cm,此时外界大气压为76cmHg,试问:为使水银柱不全部从玻璃管中溢出,温度可达到多少度?六、三个相同的金属圈两两相交地焊接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若每一金属圈的原长电阻(即它断开时测两端的电阻)为R,试求图中A 、B 两点之间的电阻.七、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固定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导轨,一个匀强磁场垂直斜面竖直向上,磁感强度为B=0.4T,导轨间距L=0.5m 两根金属棒ab 、cd 水平地放在导轨上,金属棒质量m ab =0.1kg.、m cd =0.2kg 两金属棒总电阻r=0.2Ω,导轨电阻不计,现使金属棒ab 以ν=2.5m/s 的速度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求: (1)金属棒cd 的最大速度;(2)在cd 有最大速度时,作用在ab 的外力的功率.八、由折射率为n=1.5的玻璃制成的对称的双凸透镜,在空气中焦距为30cm (1)把它放在平面镜上形成一个折、反射系统,该系统的焦距为多少?(2)在透镜和批改平面镜之间注满水,水的折射率为4/3,这个系统的折射率为多少?A(b)(a)参考答案一、如果F 作用在E 把手上,那么抽屉有一个沿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在D 、B 两个角上产生两个弹力N 1和N 2,以防止抽屉旋转,在D 、B 两处也会受到两个摩擦力f 1和f 2121210:0:()20:xy B FN N F F N N W d F N W N L M μμ=⎧⎪=⎪==+⎨⎪+⎪=+⎩=∑∑∑ 可解得 μ≤L d二、如图所示为的受力,以车厢为非惯性参照系,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有22cos sin T m g T m aθθ==联立此二式可解得T m =m 1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仍以车厢为非惯性参照系,在竖直和水平方向有11T N m g f m a N μ'+==≤静式中T ′=T,联立这二式,可解得11()m m g T μ≥=- 三、设作用力F 的方向为x 方向.当绳子与x 方向成α角时,绳上的张力T 为 T=2cos Fa此张力使小球在x 轴方向上的加速度为cos 2x T Fa m mα==AL可见,xa与a无关,小球在x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设由初始到两球第一次相碰前,力F的作用点共移动的距离为s,则两小球在x方向都运动了距离s-l,则小球在碰撞前在x方向的分速度为xν==(1)在这段过程中,F做的功为Fs,根据动能定理2212()2x yFs mνν=⨯+(2)联立(1)、(2)两式可得Fs=F(s-l)+mνy2所以νy四、如图所示,在小车参照系中,小球受到三个力而平衡,重力mg,惯性力m a和轻绳拉力T.在小车参照系中,等效的重力加速度为g'=因此小球的振动周期22Tπ==五、如图,初态空气柱长L0=60cm,压强p0=96cmHg,温度T0=300K,而后从T0开始升温分阶段如下.第一阶段:温度从T0升高,空气柱长度增高,水银柱上升,但可保持空气柱压强仍维持在p0=96cmHg.当水银柱上端面与管口并齐时,此阶段温度达最高值,记为T1,有000001/(16)/p L T p L T=+解得1000(16)/380T L T L K=+=第二阶段:温度从T1继续上升,水银柱开始外溢,但留下的x<20cm长水银柱仍能维持空气柱内外压强平衡,水银柱也可以不全部溢出,设此时的温度为T x,则可建立方程00(76)(96)xp L x xT T+-=将p0、L0、T0各量代入后,可得22096(76)05xTx x--⨯-=为使x有实数解,要求二次方程判别式60cm20cm16cm220496(76)05xT =+⨯⨯-≥ 成立,即要求 T x ≤385K这样,可实现平衡x 的有两格外值1010x cmx cm⎡⎢⎣⎡=⎢⎣大小开始时T x =T 1=380K,对应x 大=20cm,x 小=0,显然实际情况是x 大而不是x 小,所以水银并未溢出.当T大从380K 向上逐渐增高时,x 大从20cm 逐渐减小(这可x 大从T 大关系看出),当T 大=385K 时,x 大降到10cm,当T 大再增高时,便不可能有平衡x 的解,这意味着: (1)水银柱继续外溢,x 继续减小,但无论x 小到什么值维持平衡;(2)x 减小到某值时,水银柱(长度已减小到x 值)向下压回以达到新的平衡位置,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水银柱外溢时空气柱压强大于外部压强,若水银柱能向回压下,则空气柱压强小于外压强,这两种情况都处于连续变化过程,因此刚要向回压下时内、外压强必相等,即此时的x 对应平衡状态,而这是已被否定的.结论:当温度刚超过385K 时,水银柱便会从管中全部溢出.综合所示可知,为使水银柱不会全部从管中溢出,温度至少可达385K,即112℃.六、从图看出,整个电阻网络相对A 、B 两点具有上、下对称性,因此可上、下压缩成图所示的等效简化网络,其中r 为原金属圈长度部分的电阻,即有 r=R/4图网络中从A 点到O 点电流与从O 点到B 点的电流必相同;从A ′点到O 点的电流与从O 点到B ′点电流必相同.因此可将O 点断开,等效成图所示简化电路,继而再简化成图所示的电路.最后可算得 R AB =1225512r r r -+=() 即有R AB =5R/48七、开始时,cd 棒速度为零,只有ab 棒有感应电动势,此时可计算出回路中的电流进而求出cd 棒所受的安培力F (可判断出安培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如果F>m cd gsin30°,cd 将加速上升,产生一个和电流方向相反的电动势,这样回路中的电流将会减小,cd 棒受到的安培力F 将会减小,直到F=m cd gsin30°如果开始时F<m cd gsin30°,cd 将会加速下滑产生一个和电流方向相同的电动势,回路中的B ′ A ′AB ′BA ′AAB ′BA ′电流将增大,cd 棒受到的安培力F 将会增大,直到F=m cd gsin30°. (1)开始时,ab 棒速度为零,回路中的电流0.40.5 2.52.50.2Blv I A A r ⨯⨯=== 这时cd 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安培力 F=B l I=.4 2.50.50.5O N N ⨯⨯=而0sin 300.2100.51cd m g N =⨯⨯=故cd 将加速下滑.当cd 的下滑速度增加到νm 时,需要有安培力此时回路中的电流()m mm Blv Blv Bl v v I r r++==cd 受到的安培力0sin 30m cd F BI l m g ==所以 2.5/m v m s =即金属棒的最大速度为 2.5/m v m s =. (2)当cd 棒达到最大νm 时,回路中的电流 I m =()5m m Bl v v I A r+== 作用在ab 棒上的外力 F=BI m l +m ab gsin30°=1.5N外力做功的功率为P F =F ν=3.75W。

2009年高考物理模拟题及答案(广东卷)

2009年高考物理模拟题及答案(广东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广东卷)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 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宁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 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02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 表示质子的是( )(A )30301514P Si+x → (B )2382349292U Th+x →(C )2712713012Al+n Mg+x → (D )2743013215Al+He P+x →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A )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B )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C )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D )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3.某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09届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考试

#09届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考试

09届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4、有关热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间无空隙 B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有外力对物体做功C .能量耗散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D .任何热机的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15、如图所示,电动势为ε、内阻为r 的电池与固定电阻R 0、可变电阻R 串联.设R ab =2r ,R 0=r .当变阻器的滑动片自a 端向b 端滑动时,下列各物理量中随之增大的是( )A .电池的输出功率B .变阻器消耗的功率C .固定电阻R 0上消耗的功率D .电池内电阻上消耗的功率16、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一列水波,使水面上漂浮的小树叶在3.0s 内全振动了6次。

当某小树叶开始第6次振动时,沿水波传播的方向与该小树叶相距 1.0m 、浮在水面的另一小树叶刚好开始振动,则 ( )A .此水波的周期为2.0sB .此水波的波长为1/6mC .此水波的传播速度为0.40m/sD .若振动的频率变大,则同样条件下波传播到 1.0m 远的另一小树叶处所用时间将变短1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 m ,现用平行斜面的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F 的最大值是( ) A 、m f 53 B 、m f 43 C 、m f 23D 18、处有一点光源S ,球心O 和光源S 皆在圆筒的轴线上,已知筒的内半径为r ,如图,若使点光源向右半边发出的光最后全被黑球吸收,则黑球的半径R 的最小值为( ) A 、22L r rL R += B 、r R = C 、L R = D 、222l r L R +=19、唱卡拉OK用的话筒内有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其中一种是动圈式的,右图是该传感器的构造原理图。

2009年全国高中物理竞赛

2009年全国高中物理竞赛

2009年全国高中物理竞赛(高二)试卷一、选择题(全选8’,选不全4’,选错或不选0’ 共40分)1.如图,把橡皮绳两端结在竖直放置的圆环最高点A处,中点挂重为G的物体恰好在环心O处平衡,若把橡皮绳两端结在环上离A相等的B、B’两处,且∠BOB’=120º,中点挂另一物体仍能在环心O处平衡,则该物体重为( ) A.2G B.G C.D.2.一质点自x轴原点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经过to时间速度变为v0,接着以-a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v0/2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至速度变为v0/4时,加速度再变为-a。

,直至速度变为-v0/8……,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直沿x轴正方向运动B.质点将在x轴上—直运动,永远不会停止C.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v0t0D.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0t03.在如图所示的一直立光滑管内放置一轻质弹簧,上端O点与管口A的距离为2xo,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管口由静止下落,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B,压缩量为xo,不计空气阻力,则A.小球运动的最大速度等于2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mg/xo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mgxoD.小球运动中最大加速度为g4. 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现已查明,血管变细是其诱因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做一些简化和假设:设血液通过一定长度血管时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流速v成正比,即f=kv(其中k与血管粗细无关),为维持血液匀速流动,在这血管两端需要有一定的压强差.设血管内径为d时所需的压强差为△p,若血管内径减为d′时,为了维持在相同时间内流过同样多的血液,压强差必须变为A. B. C. D.5.如图所示,在一直立的光滑管内放置一轻质弹簧,上端O 点与管口A 的距离质量为m5.有一只小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率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当它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1的甲处时速率为v1,到离洞穴距离为d2的乙处时速率为v2,则这只小老鼠从甲处到乙处所用的时间为A.B.C.D.二、(20分)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面赶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间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大?(2)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五、(20分)为了解决日益紧迫的能源问题,有些科学家正在研究太空电站的问题。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1(安徽卷)物理部分试卷及答案-推荐下载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1(安徽卷)物理部分试卷及答案-推荐下载
图所示,小车拖着纸带做匀加速运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O 为打下的第 1 个点, A、B、C、D、E、F、G 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O、A 之间还有若 干个点未画出。为了探究合外力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该同学已经测量了 OB 的距 离并算出了打下 B、C、D、E、F 点时小车的速度,同时在建立的的坐标系中将纵轴定义 为各计数点速度的平 方即 v2。
A、B、C 对应的直线分别为甲、乙、丙,甲、乙两直线平
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μ A=μB,mA=mB
C.μA>μB,mA>mB
B.μB=μC,mA=mB ;
D.μB<μC,mA<mB 。
15、如图所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滑杆上分别套有 A、B 两个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
线悬吊着两个物体 C、D,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 的悬线与杆垂直,B 的悬线竖
C.质点在 8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先向西,后向东.
D.在 8s 内合外力对质点做功的大小为 200J.
1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10 : 1,电压表
V 和电流表 A 均为理想电表,除滑动变阻器电阻 R 以外其
余电阻均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 a、b 两端加上交变
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u1 220 2 sin100t (V).下
B.在图中的 B 位置进行观察,屏上观察不到任何闪光
C.卢瑟福选用不同金属箔片作为粒子散射的靶,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基本相似 D.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粒子撞击到金原子后产生的反弹
第Ⅱ卷
本卷共 10 题,共 180 分。
21、(18 分) (Ⅰ)(6 分)某同学为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ຫໍສະໝຸດ :实验装置如的电源电动势。

09年高考物理考前押题模拟卷

09年高考物理考前押题模拟卷

09年高考物理考前押题模拟卷物理试题2009-5-201.下列说法正解的是 ( )A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精确测出了引力常量B .法拉第首先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C .物理学中所有的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D .弹力、摩擦力属于万有引力作用2.用中子(n 10)轰击铝27(Al 2713),产生钠24(Na 2411)和X ;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镁24(Mg 2412)和Y .则X 和Y 分别是( )A .α粒子和电子B .α粒子和正电子C .电子和α粒子D .质子和正电子 3.在生产实际中,有些高压直流电路中含有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当电路中的开关S 由闭合到断开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使开关S 处产生电弧,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了避免电弧的产生,可在线圈处并联一个元件,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A B C D4.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 .s —t 图象中t 1时刻v 1>v 2C .v —t 图象中0至t 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两图象中,t2、t 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5.铁道部决定在前3次火车提速的基础上还将实行两次大提速,旅客列车在500km 左右实现“夕发朝至”,进一步适应旅客要求。

为了适应提速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车的功率可保持不变 B .机车的功率必须增大C .铁路转弯处的路基坡度应加大D .铁路转弯处的路基坡度应减小6.如图甲所示,光滑导轨水平放置在与水平方向夹60角斜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斜向下为正方向),导体棒ab 垂直导轨放置,除电阻R 的阻值外,其余电阻不计,导体棒ab 在水平外力作用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2009学年第一学期虹口区高三摸拟试卷及解答

2009学年第一学期虹口区高三摸拟试卷及解答

虹口区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物理学科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共56分)考生注意: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班级、学校.2. 第Ⅰ卷(1-20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 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16分)单项选择题I 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A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 .亚里士多德、牛顿C .伽利略、牛顿D .伽利略、爱因斯坦 2、如图所示是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子,这种粒子是A .正电子B .中子C .光子D .电子3、下列关于内能的认识正确的是A. 物体的内能只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 .物体的内能只跟物体的体积有关C .物体的内能只能通过热传递的形式才能改变D .物体的内能通过做功也能改变4、对质点运动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时刻质点的加速度为零则此时刻质点的速度一定为零 B .某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则此时刻质点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C .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D .匀速圆周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5、我国已建成了酒泉、太原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假如还要建设一个卫星发射中心,为了发射卫星时尽量节约火箭的燃料,在自南向北排列的三亚、上海、北京、哈尔滨四个城市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 . 三亚 B. 上海 C. 北京 D. 哈尔滨6、如图所示是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风扇设计的一个控制电路。

要求发动机的点火开关开启,并且温度过高时热敏电阻A 阻值变小,BA .虚线框内的门电路是“或”门B .虚线框内的门电路是“与”门C .虚线框内的门电路是“非”门D .无法判断虚线框内的门电路是哪种门电路0V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可能只受到二个力的作用B .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 .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D .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一定为F sin θ8、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

高三物理模拟测试(一)答案

高三物理模拟测试(一)答案

-仅供内部使用,请勿外传 -扬州市2009届高三物理模拟测试(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 2.D 3.B 4.B 5.A 6.BCD 7.CD 8.AC 9.AD10.(1)天平,刻度尺 (各1分)A 距地面的高度h ,B 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s ,A 、B 的质量m A 、m B (各1分)(2)()h m s m m h m A B A A -+=μ(3分)11. (1)500Ω(3分) (2)V 2,A 2(4分,选对一个得2分)(3)如图所示(3分,有错不给分,但图中电压表选V 1或电流表选A 1,不重复扣分)12.A (1)AB (4分) (2)120J (2分) 升高(2分)(3)2.5atm (4分) B (1)AB (4分) (2)0.8(1分) 5(1分)10(2分)(3)⎪⎪⎭⎫ ⎝⎛---21122244n n n n L (4分) C (1)D(4分) (2)n He H 1032212+→ (2分) 3.26Mev (2分)(3)1.9eV(4分)13.(15分)(1)设物块滑上小车后,做加速度为a m 的匀变速运动,经过时间t 1速度减为零μmg=ma m (2分) 0=v 0-a m t 1 (1分)解得 a m =2m/s 2 gv t μ01==0.5s (1分) (2)小车做加速度为a M 的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μmg=M a M 解得 M mg F a M μ-=(2分) 设经过t 物块与小车具有共同速度v ′,物块对地的位移为s 1,小车运动的位移为s 2,取向右为正方向。

则,对物块:v ′=-v 0+a m t (1分) 20121t a t v s m +-= (1分) 对小车:v ′= v +a M t (1分) 2212M s vt a t =+(1分) 联立解得:s 1=1.1m ,s 2=3.2m (2分)(3)系统产生的内能:E=μmg(s 2-s 1)=8.4J (3分)(若采用分步解法,正确者按步骤得分)14.(15分)(1)质点从P 1到P 2,由平抛运动规律gt v t h v gt h y ===22102 (3分)求出gh v v v y 2220=+= (1分)方向与x 轴负方向成45°角 (1分)(2)质点从P 2到P 3,重力与电场力平衡:Eq=mg(1分) 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R v m Bqb 2= (1分)222)2()2()2(h h R += (2分)解得 h g q m B q mgE 2== (各1分)(3)质点进入第四象限,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一)答案与分析第一题(20分)解析:设系统的质心为O ,可先研究质量为m 1的质点1,它将受到其它各质点的引力:)(1232121r r am Gm F -=;1331313()Gm m F r r a=-……1113()N N N G m m F r r a=- 上列各式中,),2,1(N i r i =为各质点对质心O 位置的矢径。

则质点1所受合力为])([1212211311r m m m r m r m r m aGm F N N N +++-+++=∑由于O 为质心,系统不受外力,故∑=011r m , 则有131121311])([r aM Gm r m m m aGm F N =+++-=∑ 。

若设矢量1r 的大小为ka r =1,那么质点1所受其它质点引力的合力大小为2131311r Mk Gm ka aM Gm F ==∑质点1所受各质点引力的合力等效于质量为M k 3的质点对它发生的引力,1在这个平方反比作用下,在以O 为1个焦点,以r/2为长半轴,而短半轴为零的“椭圆轨道”运动,初始位置为“远地点”,经半个周期,到达“近地点”O 。

对于其它各质点,情况相同,故相遇时所经历的时间为GMaMGk ka T t 8)2(2333ππ===第二题(25分)解析:1.右端封闭后,随着水银柱的振荡,被封闭的空气经历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封闭端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对水银柱压强差提供水银柱作微小振动的回复力,本题关注回复力的构成及所循规律。

如图所示,A 、B 、C 分别表示水银柱处于平衡位置,达到振幅位置时和有一任意小位移y 时的3个状态。

建立如图坐标,设水银柱位移为y 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y p ,U 形管横截面积为S ,水银柱的总质量为m ,水银的密度为ρ。

对被封闭气体的A 、C 状态由泊松方程可知:γγ])[()(0S y L p LS p y +=其中 00gh p ρ=得00]1)[(p yL L p p y -+=-γ由于L y <<,上式可近似为0000[(1)1](11)y h y y p p p p gh LLLγγγρ-=--=--=-。

对C 状态研究水银柱受到的回复力,回复力F 即由高度差为2y 的水银柱的重力、内外气体压力的合力提供,以位移y 方向为正,即为:ySg S p p g m S p S p F y y ρ2)()(200--=∆--=ysg gs Lh ysggys L h )2(200ρργρργ+-=--=令sg gs Lh k ρργ20+=得ky F -=,可知水银柱的微小振荡为一简谐运动,其周期为:gL h h sg gs Lh hs km T )2(2222002γπρργρππ+=+==解析:2.由热容量定义Tt P C p ∆∆⋅=,而11440000[1()][1()]T a t t t T a t t T tt++∆--+-∆=∆∆131444000030403001{[1()][1()][1()]}4[1()]4[]4T a t t a t t a t a t t tT a a t t T a T T --+-++-⋅∆-+-=∆=⋅+-=⋅故334T aT P C p ⋅=第三题(20分)解析:从整体分析来看,缆绳一端较大的力F 1由另一端锚桩抓住缆绳的力F 2及锚桩对绳的摩擦力来平衡,多绕几圈增加缆绳与锚桩的接触而累积起更大的摩擦力。

但由于在绳子与锚桩接触的各处正压力不同,故摩擦力亦不相同。

这就需要考察某一微元绳段的受力情况,而后广及全绳。

如图所示,首先将锚桩视作圆柱,每一圈绳为一圆周,对整个缆绳作无限均匀分割,使每段绳元所对圆心角为∞→=∆n nN ,2πθ。

取任意第i 段绳元作受力分析:两端其它绳的拉力i T 、1+i T ,静摩擦力i f ,锚桩的支持力i N ,当缆绳恰处平衡时有下列关系:2sin)(2cos)(11θμμθ∆+==∆-++i i i i i T T N T T取i i i T T T 21≈++,上式为θμθμ∆⋅=∆=-+2tan21iii T T T ,即nN T T ii πμ211+=+①这就是说,绳上张力是等比递增的,现对①式两边同时取n 次方,有nnii nN T T )21()(1πμ+=+上式两边取极限有NNNnNn enN F F πμπμπμπμπμ222212)21(lim=+=∞→。

代入题给数据可得53512≈F F第四题(25分)解析:1.电子通过输入腔时被加速或减速。

由20212121mv mv Ue -=±得)2(201mUe v v ±=;要形成短电子束,应使后半周期通过输入腔被加速的电子经过一段距离b 在输出腔“追”上前半周期通过入腔被减速的电子,从而叠加成短电子束,故此应有:)2(2)2(2020m Ue v b T mUe v b -=++即2)2()2()2(2020240T mUe v mUe v mUe v b ⋅--+-==m 6910956.1044.2044.2956.11020.1⨯-⨯⨯⨯-.10272.22m -⨯≈2.为使电场从短电子束中吸收能量,应使电场方向向右,对进入电场的电子做负功,使电子释放动能。

当输入腔电场方向向右时满足22,kπϕπ±∆=则πφ2220⎪⎪⎪⎪⎪⎭⎫⎝⎛-⎪⎭⎫⎝⎛-±=∆kmUevTbπ2100.110956.110272.2962⎪⎪⎭⎫⎝⎛-⨯⨯⨯⨯±=--k=.2)62.11(πk-±223262.0±=⨯±=∆πφ或137228.0±=⨯±=∆πφ第五题(25分)解析:设定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地球质量为M,绕地球运动轨道高度为r,同步轨道高度为r,缆绳线密度为ρ,长L。

如图所示,取缆绳上距地心r的某微元∞→-==∆nnRrnLr,,其质量.rm∆⋅=∆ρ绳元之所以在该高度相对地球静止,是因其受力——上、下端绳的张力差iT∆与地心引力满足下列关系.22ωrmTrmGMi⋅∆=∆-∆⋅⎪⎪⎭⎫⎝⎛-∆⋅=∆GMrrrGMTi221ωρ①由于,322grR=ω而gRGM2=,则①式为⎪⎪⎭⎫⎝⎛-∆⋅=∆3221rrrgrRTiρ=⎪⎪⎭⎫⎝⎛∆⋅+-∆⋅+∆⋅322)()(1rriRriRgrRρ②由②式可知,0>∆<iT,rr时,绳元上端张力大于下端张力,说明在同步轨道高度以下,缆绳上张力随r 增大而增大;00<∆>i T ,r r 时,说明在同步轨道高度以上,缆绳上张力随r 增大而减小;可见当0,0=∆=i T r r ,即处于同步轨道高度处绳的张力最大。

下面用数学方法求出此最大值:223101()lim ()n n i R i r T rR g R i r r ρ→∞=⎛⎫+⋅∆=⋅∆-∑ ⎪+⋅∆⎝⎭∑=∞→⎥⎦⎤⎢⎣⎡∆⋅+-∆⋅+∆⋅-+∆⋅⋅=ni n r r i R r r i R r i R r g R 1302)())()1((limρ =⎢⎣⎡∆++∆+-∆++∆+-⋅∞→ r R r R r R r R R g R n 2121111lim 2ρ⎥⎦⎤+++∆-∆-∆+-)321(1323n r r r R rrn R=⎪⎪⎭⎫ ⎝⎛--+-⋅302302211r Lr LR L R R g R ρ =⎪⎪⎭⎫ ⎝⎛-----⋅30230222)(11r R r r R rR r R g R ρ =⎥⎥⎦⎤⎢⎢⎣⎡⎪⎪⎭⎫ ⎝⎛+-⎪⎪⎭⎫ ⎝⎛+⋅30230222121r r r r RR g R ρ 上式中括号内减数项为3222121r rrr++,注意3项积3222121r rrr⋅⋅为定值,则当0r r =时,减数项有最小值,张力有最大值max T ,2220max30312R r T gR R r ρ⎡⎤-=+⎢⎥⎣⎦在同步轨道处缆绳张力最大,抗拉力长度指重力与最大张力相当的缆绳之长,以题给数据估算:.4957)64006.6(2)64006.6(364006400164003222km L g g d ≈⋅⎥⎦⎤⎢⎣⎡⨯⨯⨯⨯-+⨯=⋅ρ 最后,缆绳总长只须求T=0处的r :02121302302=⎪⎪⎭⎫⎝⎛+-⎪⎪⎭⎫ ⎝⎛+r r r r RR 302)(r r R Rr =+62r =可得总长41510.L km ≈⨯第六题(25分)先将含有恒定电动势ε的LC 电磁振荡与含有恒定重力的弹簧振子谐振相比拟:对于弹簧振子可给出其合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sin F mg KA t ω=-∑,于是可知在LC 电路中,电容器上电压变化规律为sin .cC u t Cεεω=-据此,当⎪⎭⎫ ⎝⎛-=-=-1715sin,sin 343464100LC t LCt时,氖灯点燃,电容器放电。

电压突然减至22V 时,使氖灯重新熄灭。

回路又重新作谐振,周期不变,电流也不因放电改变。

现在从能量角度确定放电后电容器可达到的最大电压m u 为:对比于弹簧振子振动能=+222121kxmv定值,对LC 电磁振荡系统,放电前系统能量守恒,有()22211111();222z z L I Cu C C CCεε⋅+⋅-=⋅ 放电后系统能量守恒,有()()22211111;222z g m L I C u C C u C CCεε⋅+⋅-=⋅-则有22222)()()(εεε---=--g m u u u E ,于是可得V u u u g m )2034()()(2222±=-+--±=εεεε,即放电后电容器上电压在14V ~54V 之间振荡,可见氖灯只亮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