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测试题(含答案解析)(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为5.74年,则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B .彗星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的线速度
C .彗星在近日点处的加速度小于远日点处的加速度
D .彗星在近日点处的机械能小于远日点处的机械能
2.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颗卫星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距地面高度为H 。

已知地球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卫星的观测范围能覆盖整个地球赤道线
B .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为23
2
4πH GT D .可以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3
23
3π)R H GT R ( 3.2013年6月20日,我国首次实现太空授课,航天员王亚平在飞船舱内与地面学生实时交流了51分钟。

设飞船舱内王亚平的质量为m ,用R 表示地球的半径,r 表示飞船的轨道半径,g 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船所在轨道重力加速度为零
B .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51 分钟
C .王亚平受到地球的引力大小为2
2mgR r
D .王亚平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于 7.9km/h 4.如图所示为一质量为M 的球形物体,质量分布均匀,半径为R ,在距球心2R 处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

若将球体挖去一个半径为2
R 的小球,两球心和质点在同一直线上,且挖去的球的球心在原来球心和质点连线外,两球表面相切。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剩余部分对质点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
A .
2736GMm R B .21136GMm R C .223100GMm R D .2
29100GMm R 5.已知金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小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它们绕太阳的公转均可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据此信息可判定( )
A .金星到太阳的距离大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B .金星公转的绕行速度小于地球公转的绕行速度
C .金星的质量小于地球的质量
D .金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
6.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其数值取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已知哈雷彗星近日距离大约为0.6个天文单位,其周期为76年,只考虑太阳对其引力,而忽略其它星体对其影响,则其远日距离约为( 376 4.2 )
A .4.2个天文单位
B .18个天文单位
C .35个天文单位
D .42个天文单位
7.2019年12月16日,我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完美发射两颗北斗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若北斗卫星A 与B 运行时都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之比为2:3,且两者动能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
B 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都大于7.9km/s
B .A 、B 卫星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之比是3:2
C .A 、B 两颗卫星环绕地球的周期之比是2:3
D .A 、B 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之比是2:3
8.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共有三种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中圆轨道卫星(轨道形状为圆形,轨道半径在1000公里和3万公里之间)、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周期为24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圆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可能大于24h
B .中圆轨道卫星的运行线速度可能大于7.9km/s
C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一定比中圆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小
D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比地球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
9.图甲是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真实情形,图乙中圆a、b、c的圆心均在地球的自转轴线上,b、c的圆心与地心重合,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关于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轨道上卫星的周期比c轨道卫星周期要长
B.同步卫星的轨道可能为a
C.根据c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能够求出地球的质量
D.根据b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和周期能够求出卫星的质量
10.201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奖者——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在1995年发现了一颗距离我们50光年的行星,该行星围绕它的恒星运动。

这颗行星离它
的恒星非常近,只有太阳到地球距离的1
20
,公转周期只有4天。

由此可知,该恒星的质
量约为太阳质量的()
A.20倍B.14倍C.16倍D.1倍
11.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

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从圆轨道Ⅰ的A点先变轨到椭圆轨道Ⅱ,然后在B点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1.2 km/s且小于16.7 km/s
B.该卫星在轨道Ⅱ上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比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小
C.该卫星在B点通过减速实现由轨道Ⅱ进入轨道Ⅲ
D.若该卫星在轨道Ⅰ、Ⅱ、Ⅲ上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T2、T3,则T1<T2<T3
12.如图,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

则()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B.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km/s
C.在轨道Ⅰ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
D.卫星在Q点通过减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
13.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处于离地很近的近地圆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

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b的向心力大于c的向心力
C.根据c的运动周期和轨道半径不能测出地球的密度
D.d绕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14.2020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将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如图所示,“嫦娥五号”登陆月球前在圆形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时,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在轨道Ⅰ上运行的周期大于轨道III上运行的周期
B.飞船在轨道I的运行速率大于轨道III上的运行速率
C.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A点的加速度
D.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A点的运行速率小于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A点的运行速率15.某星球的平均密度为ρ,万有引力常量为的G,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该星球的半径为()
A.
4g G
πρB.
3
4
g
G πρ
C .34g G π
D .4Gg
ρπ 二、填空题
16.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 和2M 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颗星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_。

17.如图,三个质点a 、b 、c 质量分别为1m 、2m 、12,()M M m M m 。

在c 的万有引力作用下,a 、b 在同一平面内绕c 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之比
:1:8a b T T =,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a b r r =______,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 运动一周的过程中,a 、b 、c 共线了____次。

18.“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字由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根据以上消息,近似地把飞船从发射到降落的全部运动看做绕球的匀速圆周运动,可知神舟五号的绕行周期为______min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已知神舟五号的绕行周期为T ,地球的质量M ,地球的半径R ,万有引常量为G ,则神舟五号绕地球飞行时距地面高度的表达式为______。

19.一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的斜坡上的P 点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0v 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 落到斜坡上另一点Q ,斜面的倾角为α,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该星球的密度为
_________;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_____________;人造卫星绕该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

20.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

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则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行星的半径约为_____。

21.某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倍,其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则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2m /s .有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放在该星球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用大小为12N 的水平力拉此物体,使它沿星球的水平地面运动,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N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2m /s .(重力加速度g 取210m /s )
22.如图,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星球A 和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周运动,星球A 和B 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 。

已知A,B 的中心和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O 的两侧。

引力常数为G 。

则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_,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 和B ,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1T 。

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2T .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245.9810kg ⨯和22
3510kg ⨯。

则2T 与1T 两者平方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3.假设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某行星考察,当宇宙飞船在靠近该行星表面空间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测得环绕周期为T ,当飞船降落在该星球表面时,用弹簧测力计称的质量为m 的砝码受到的重力为F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该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_______,该行星的质量M =___________.
24.一个立方体的静止质量为0m ,体积为0V ,当它相对某惯性系沿一边长方向以v 匀速运动时,静止在惯性系中的观察者测得其体积为________,其密度为________。

25.(1)某一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质量为m 的宇航员在这个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为G ,由此可知这个星球的半径是________.
(2)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其周期为T ,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某一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椭圆和地球表面相切于B 点,设地球半径为R 0,飞船从A 点返回到地面上B 点所需时间为________.
26.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ω,引力常量为G,则此同步卫星离地高度为________,此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27.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万有引力定律在应用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能“称量”地球质量,也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想。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求地球的质量M;
(2)地球同步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其运行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ω相同。

求该卫星的离地高度h;
(3)第2问中该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28.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假设月球的质量均匀分布,有一宇航员站在月球表面上沿竖直方向以初速度v0向上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落回原点,已知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月球的平均密度ρ;
(3)绕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探测器的速率v。

29.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距月球表面高为h的圆轨道绕月运动.设月球半径约
为地球半径的1
4
,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1
81
,不考虑月球、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表
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 .求:
(1)在月球上要发射一颗环月卫星,最小发射速度v0
(2)“嫦娥一号”卫星在距月球表面高为h的圆轨道上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大小v1 30.“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为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已知“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轨道近似为圆形,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飞行周期为T,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时的线速度大小;
(2)月球的质量;
(3)若发射一颗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则其绕月运行的线速度应为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