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业专利申请现状及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纺织业专利申请现状及思考
摘要:研究和利用专利文献提供的相关信息,对于纺织行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效利用和发挥专利资源具有指导意义。

文章从纺织专利的对象、分类和现状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纺织领域专利的布局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纺织领域;专利发展;专利文献;纺织专利申请;专利申请量
我国不但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同时也是有着13亿人口的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消费市场。

美、日、韩和欧盟国家主要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加强了在我国的专利布局,并在我国进行本土化生产,享受我国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的同时,抢占中国高端纺织品消费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本土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设备,充当着发达国家的“加工工厂”。

因此,如果纺织行业链不能加快培育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但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被动,国内市场也将难以拓展。

专利,尤其是发明申请和授权状况,可以反映行业技术水平、机构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

本文以1985年至今申请公开的中国纺织专利数据为依据,
从专利数量发展趋势、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专利授权率、主要技术领域分布、国内外专利对比等角度进行了计量学分析,并基于专利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我国纺织专利申请的特点
1、纺织专利申请的地区分布
对我国各省纺织领域的相关专利申请量进行统计,目前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安徽、北京、台湾、天津和福建。

其中,江浙滬的申请总量已经超过了该领域申请总量的三分之二,可见东部沿海地区在纺织领域的发明專利申请情况属于一枝独秀,江浙沪一直是我国纺织发展的核心地带,纺织企业大多集中在江浙一带,长期以来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该地区还集聚了东华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等纺织专业的高等院校,为纺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科研力量。

2、纺织专利申请人的分布情况
对我国纺织领域专利的申请人进行统计。

分析领域的主要申请人可以从总体上掌握技术竞争者的格局,10个申请人内,有8个企业、2个高校;其中国外企业有4个,而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和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都是中国与韩国LG电子合资建成的合资
公司。

这样的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充分体现了国外相关企业对产业知识产权具有积极的保护意识,而中国申请人对本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行动还较为
薄弱和落后。

3、纺织专利申请的内容特点
研究纺织领域的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发现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1)工艺方法类的申请居多,其突显具体参数多、限定范围小的特点,这表明纺织领域对方法类申请的技术研究逐渐趋于某点,以寻求质的突破;(2)产品类的申请属高校、研究所和知名企业居多,存在较多的系列申请,这表明纺织领域对产品类的研究是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逐步形成的技术优势。

二、纺织专利在我国专利技术中的地位
1.我国专利申请整体上呈逐渐增长趋势截至2014年,我国专利申请整体上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历年累计申请量达到10 411 774件,年均增长率为17.68%。

其中,发明专利5011063
件,占比48.13%;实用新型专利5400711件,占比51.87%。

整个发展趋势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2000年):我国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年均增长率为14.28%;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略高于发明专利,但两者增幅基本一致;
第二阶段(2001-2009年):我国专利申请整体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81%
增速较第一阶段略有提高,但增幅不大;其中,2001--2004年,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两者申请量相差不大,增幅步调一致;2005-2009年,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增长高于实用新型专利;
第三阶段(2010-2013年):我国专利申请整体态势变化明显,年均增长率达30.65%,增长最快,并在2013年出现高峰,申请量达到1 679 337件。

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增长高于发明专利。

2014年申请总量有所回落,主要是实用型新专利申请下降所致,发明专利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三、纺织专利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分析
(1)虽然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链完整、产业规模大、企业数量多,但其整体上还是以代加工(OEM)为主,产品档次水平不高,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相对缺乏,技术发展以跟进模仿为主,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受技术发展的限制,且在市场保护机制缺失、人才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纺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较
弱。

随着产业升级改造,技术大幅进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企业越来越重视对技术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3)社会公共服务不完善。

纺织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小(规模小)、散(比较分散)、远(处于中小城市,且远离市区)”特点明显,而相应的专利代理机构较少,再加上专利申请相关知识不足,申请程序手续比较繁琐,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原本就较弱的企业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4)人才匮乏。

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失严重,且社会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和需求相对较少。

但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以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就业热点。

(5)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缓慢,且缺少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我国在1982年就出台了第一部知识产权法一商标法》,1984年出台了《专利法》,1990年出台了《著作权法》,法制体系建设整体进度缓慢,且在完善相关法制建设的同时相关配套政策及有力、有效措施并没有跟进。

法制建设不健全、不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如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保护,但仿造、盗版现象仍层出不穷,这严重打击了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的积极性。

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体系存在较多不足,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管保护机制。

四、结语
我国纺织领域技术分类发展不平衡,其中织物处理方面的专利申请量最大;纺织研究人员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技术创新的侧重点,有实力的抢占前沿领域,实力较弱的则应该避开专利申请量比较集中的领域,从薄弱的领域突破。

我国纺织领域相关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够,对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