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语文《去年的树》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年的树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结合课文朗读,会认6个生字;通过归纳、找字形特点,会写“冷”“诉”“煤”“接”4个左窄右宽的字和“剩”这个左宽右窄的字;通过组词,掌握多音字“切”的用法。
(二)通过抓住关键词“好朋友”,感受鸟儿与树朝夕相处的情谊;反复朗读鸟儿与树的对话,体会鸟儿和树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三)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关键人物、地点、结果;借助图表,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猜猜童话故事
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呢?老师考考你们,仔细看图片,说说这是哪个童话故事。
(课件出示图片)
2.(画面定格第四张图片)这是出自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经典童话故事《去年的树》,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检查预习,指导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掌握生字词)
2.读准字音。
(关注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轻声、多音字)
(1)自由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课件出示:
(2)区分“砍”“锯”。
请学生动作表演。
(3)多音字组词。
切(qiē)切菜切除
切(qiè)亲切关切
(三)关注“好朋友”,感受鸟儿与树的深厚友谊
1.过渡:看,森林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树和一只美丽可爱的小鸟,他们俩是一对特别要好的朋友。
你最喜欢和你的好朋友做什么呢?(预设:一起玩游戏、一起写作业、放学了一起回家……)好朋友就是总喜欢和他在一起,即使一起总做同一件事也觉得开心。
和同学们一样,树和鸟儿也天天在一起,他们最喜欢一起做什么呢?(课件出示)
2.齐读。
3.两个好朋友天天在一起心情怎样?(预设:开心、快乐)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吧。
4.情境中朗读。
教师引读:当春天到来,大树长出第一片嫩绿的新叶的时候,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学生接)天天听着鸟儿唱。
教师引读:当夏天到来,大树长满了茂密的绿叶的时候,鸟儿站在树枝上——(学生接)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教师引读:当秋天到来,大树落下第一片枯叶的时候——(学生接)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5.这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啊?(预设:亲密无间、形影不离、感情深厚……)
(四)关注鸟儿和树的对话,感受好朋友分别时的不舍和难过
1.过渡: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这样一对形影不离、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就要分开了。
在离别之前,他们会说什么呢?(打开课文找一找,画出鸟儿和树的对话)
2.学生默读画句子。
3.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第三、四自然段)
4.指导朗读。
(1)齐读。
(2)树的心情怎么样?鸟儿的心情怎么样?(指名说)
(预设:难过的、伤心的、依依不舍的……)
(3)教师把表达心情的词填入提示语中,并引读。
教师引读:树伤心地(难过地)对鸟儿说:——
鸟儿依依不舍地(恋恋不舍地)说:——
教师引读:树和鸟儿要分别的时候,一个难过,一个依依不舍;一个伤心,一个恋恋不舍——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读树和鸟儿的对话。
(齐读)
(五)根据图表,梳理故事内容
1.过渡:第二年春天,当鸟儿带着对大树的承诺,迫不及待地从
远方飞回来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却让她惊呆了。
(课件出示树根、鸟儿的图片)
2.鸟儿看到了什么?
预设: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3.鸟儿想起了去年冬天离别前和树许下的约定,于是为了寻找好朋友树,鸟儿四处寻找——她去了哪些地方,找了谁,结果又如何呢?(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森林里山谷里村子里
鸟儿问树根鸟儿问大门鸟儿问小姑娘
4.根据图表信息,概括故事内容。
为了找到好朋友树,鸟儿去森林里,问了树根;还去了山谷里,问了大门;最后去了村子里,问了小姑娘。
最终,鸟儿找到了火柴点燃的灯火,对着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
(六)课堂总结
像刚才这样,我们从文中找出关键的人物、地点、故事结局,把它们串联起来,就可以把故事内容讲述得比较完整了。
鸟儿在四处寻找好朋友树的过程中,她的心情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一节课
再继续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
(七)生字教学,关注左右结构的字
课件出示:
1.发现第一行字和第二行字在字体结构上的特点。
都是左右结构,第一行字是左窄右宽,第二行字是左宽右窄。
2.教师重点指导“冷”“诉”“接”“煤”“剩”,学生书空。
(板书在田字格中)
“接”强调左边“妾”字的三条横长短比例,“女”要稍宽,横要写得稍长一些;“煤”右上半部分的“甘”里面是一横,不要写成两横,下半部分的“木”较宽,托住上面的“甘”;“剩”左边“乘”的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
3.学生练写,每个三遍,写好后评议。
附板书:
去年的树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
森林里山谷里村子里
鸟儿问树根鸟儿问大门鸟儿问小女孩
手术台就是阵地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正确认读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斗”“大”。
(二)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白求恩同志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习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照样子,填一填。
第一组:学校对学生医院对________ ________对战士
第二组:教师对讲台战士对________ 外科医生对________
2.揭示课题,学生齐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却把医生的手术台和战士的阵地连在一起。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思考: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就成了阵地?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指名读,正音)
血丝撤退迅速争分夺秒
3.交流反馈,补充拓展资料。
(1)交流:谁把手术台变成阵地的?(出示词组:白求恩大夫,学习多音字“大”,理解“大夫”)
(2)简单交流对白求恩大夫的了解,教师补充白求恩简介。
(出示资料: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医生;白求恩大夫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
1937年,中国爆发抗日战争,他率领加拿大美国联合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3个月后到达延安,在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做了300余次手术,救治了大批伤员。
(白求恩大夫来到中国的原因)
后来,白求恩因为抢救伤员而手术感染,牺牲在战场上,当时才49岁。
4.明确学习任务。
(1)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你还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有关白求恩大夫的其他故事。
(2)了解本课学习重点任务,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三)扣词品句,了解背景
1.了解故事背景。
(1)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和当时情况。
(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前打上“√”)
2.品读火线上战斗的激烈。
(1)出示句子:“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
(2)读句子,思考: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战斗非常激烈?
(指导摘录关键词——陆续、抬,体会伤员多、伤势重,指导学生朗读)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炮弹、敌机又是怎样的情况?用“____”画出战斗形势的句子,再把关键词语摘录在学习单上。
4.交流反馈。
(1)读读摘录的关键词,简单地说说自己的体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越来越激烈,手术台附近越来越危险)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战斗情况的句子,感受战斗的激烈、
情况的危险。
(四)进入情景,品读人物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是怎么做的?用“()”标出相关的句子,并用“▲”标出关键词语。
2.交流反馈:面对着滚滚的硝烟,纷飞的弹片,白求恩是怎么做的?
(1)指名回答。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镇定”。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当时的情况,女生读白求恩的表现。
3.品读白求恩的语言。
(1)敌机在不断吼叫,炮弹在不断爆炸,卫生部部长也一再恳求他撤退,白求恩又是怎么说的?
(2)出示课文。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
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
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
①思考:从白求恩的话里你听明白了什么,这是他匆忙中做的决定吗?(体会关键词“沉思”)
②根据课文内容,口头补充句子。
白求恩认为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也________________。
③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效果的不同,指导读好反问句。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也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对比朗读,体会运用反问句能更好地写出白求恩态度的坚决)
4.读课文,从关键语句中感受白求恩坚守阵地、勇敢坚持的品质。
(1)出示语句。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学生谈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争分夺秒”。
思考:他这是在和什么做斗争?课文还有哪些句子写白求恩在和时间做斗争?
(2)出示语句。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体会:白求恩不顾危险,争分夺秒地做手术,是为了什么?他还在和什么做斗争?
(五)回顾总结,理解含义
1.回顾事情发生的背景,出示表格。
2.引导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
(师生交流,板书:无私尽职)
3.欣赏2分钟的影片剪辑。
思考:《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文章是作家用文字的方式来纪念白求恩,那么导演又会用镜头怎样怀念白求恩呢?
4.推荐影片《诺尔曼·白求恩》,书籍《国际友人——白求恩》。
引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了解白求恩的其他故事,更全面地了解白求恩。
附板书:
*手术台就是阵地
激烈镇定
危急↑争分夺秒
无私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