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九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
1、看拼音写汉字(4分)
充pèi( ) 端()xiáng líng()听 jīn()持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农人是教晦世人的导师,是深暗自然的智者。

春的细雨中,扶犁而歌;夏的娇阳暮色中,荷锄而归;冬的雪夜里,围炉而话……为一年四季普写了一首最美的诗。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0分)
(1) 无可奈何花落去,。

(2) 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

(龚自珍《_______》)
(3)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4)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5) ,悠然见南山。

(6) ,直挂云帆济沧海。

(7) 几处早莺争暖树,。

(8)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名著阅读与语言运用: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请列举一个“她满肚子的麻烦的礼节”,并说说我对她的敬意“完全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分)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捐赠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甚至转发一条微博,爱心就在你我之间。

②看到果实如此的柚子树,霎时间,我心头充满了喜悦和新奇。

③这部长篇小说,形象鲜明,情节,具有史诗般的文化厚度。

④在年级课本剧汇演中,邻班同学夸张的表演让大家地笑起来。

A传承丰饶抑扬顿挫忍俊不禁 B传承丰饶跌宕起伏情不自禁
C传递丰硕跌宕起伏情不自禁 D传递丰硕抑扬顿挫忍俊不禁
(3)、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第二部分阅读
阅读《江城子》完成相关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依据上阕,展开想象,描述词人“少年狂”的形象。

(3分)
6、下阕“鬓微霜,又何妨”、“何日遣冯唐”两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甲】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

②萧何:刘邦的丞相。

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遂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⑵此乃信所以去也。

9、【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生命永恒的香味
马德
①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

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②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晴到朝暾甫上。

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 从黑发读到白首, 也自痛快淋漓, 无怨无悔。

③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

一个人在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升与引领所致。

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④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

A 。

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

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完美人的灵魂。

常读书的人,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锦心绣口,才华横溢。

B ,其实就是指书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离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⑤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

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拼争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著作或传记,常常让人热血喷涌,灵魂震撼。

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

读它,可以厚重人的内涵,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从而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

⑥读书的人不会孤独。

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与你静坐。

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智慧丰富着你的智慧,以自身的儒雅引领着你的儒雅,以自身的内涵厚重着你的内涵。

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

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⑦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

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痕迹。

10、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读书能让生命散发永恒香味”这一观点的。

(3分)
11、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12、第⑤段“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一句中,“精神之钙”在文中具体指:(2分)
13、将“有诗云:是真名士自风流”和“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两句分别放在第④段A、B处,最恰当的是:A处为,B处为。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

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水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

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

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

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

”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

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
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⑦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

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

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

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

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

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

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有删节)
14、第④段,作者引用《采莲谣》的意图是什么?(3分)
答:
15、阅读⑤⑥段,分别用三字短语概括收获莲、藕的过程。

(4分)
剥莲子
答:
16、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分)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答:
17、将本文与《荷》专题中的《爱莲说》进行比较,结合文本说说两文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不同之处。

(4分)
答:
18、纵观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以及标题的作用。

(4分)
答: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
..............,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语文答案
1、充沛端详聆听矜持
2、教诲深谙骄阳谱写
3、略
4、(1)略(2)C (3)D
5、他左手牵着猎犬,右手擎着猎鹰,气宇轩昂。

率领成千的骑手,浩浩荡荡,像疾风一般卷向平展的山冈。

(如只是翻译,语言干涩,得1分)
6、前一句表达不服老的精神,后一句表达渴望自己再次被朝廷重用的感情。

7、A(3分)
8、(4分)。

(1)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有几十个
⑵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9、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

(2分)
10、.读书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读书可以厚重人的内涵。

(6分,第三点原句照抄,内容正确,但没有概括扣1分)
11、运用了喻证法和正反对比法(2分,只答讲道理得1分),形象而有力的论证了读书是智慧的行为,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2分)。

12、⑴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的品德(2分,答“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从而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给1分)
13、A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B有诗云:是真名士自风流(2分)
14、(3分)答:用童谣中的愉快场景、美好情调同文中白河镇的现实场景进行对比(反衬),以突出白河镇采莲人的劳作艰辛,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生计,在行文上为下文作铺垫;同时丰富中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人文色彩,使文章具有文学性和趣味性。

15、(4分)答:摘(采)莲蓬、挖莲子、挑莲心、挖莲藕
16、(3分)答:内容:作者看到了莲背后的辛劳付出,表达了对莲农辛勤劳作的同情及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关切,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手法1: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从“三十个莲子”和“一碗莲子汤”两个角度,连续发问,增强了语气,强化了抒情的表达效果。

手法2: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与“多少血汗”,以及将“一碗冰冻的莲子汤”与“多久的辛劳”进行对比,给人以具体而强烈的印象,让人感受到其中包含的莲农的血汗和辛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关爱。

17、(4分)答:《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主题,通过对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征的描写来表现它高洁的品质,从而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而本文的主题则是由莲到人,通过对种莲人种莲生活的描写,表现他们的艰辛,从而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敬意。

18、(4分)答:种莲人在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中用汗水和辛劳创造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种莲人的赞美。

其中,“岁月”表示长年的辛劳和汗水;“在莲上写诗”表达了对种莲人劳动的赞美,这与一般诗人在纸上写的诗相比,具有更美的诗意。

作用:写作线索,贯穿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