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教课方案
安徽省桐城二中占淑红
【教材剖析、学情剖析】
李清照、赵明诚同心合意、琴瑟和睦,怎奈明诚宦游在外,清照独守空闺,在佳节又至,人却山南海北之际,清照借词抒怀,以慰相思之苦。
这首玲珑的小词,选用“永昼”“子夜”“傍晚”三个特定的场景,经过对光景、心理、动作的细节描述,抒写
了一个闺中少妇的孤
独孤独以及刻骨的相思之愁,但这类愁是明媚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非
“剪不停、理还乱”的离乱之愁。
李清照,学生其实不陌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两词在初中阶段均已学过,想来学生对李清照婉约的词风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经历应当
有所认识。
但对于“易安体”的特色、以及词中所表现的人性人情美恐认识较少,此外,对课标中所要求的“感觉形象、品尝语言、意会作品的丰富内涵,领会其艺术表
现力”的能力方面还
有所短缺,所以可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实和作者产生共识,也仍是个问题,所以,这应当是教课的要点、难点。
【教课要点】
品尝语言,理解“闲愁”的特色,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怀艺术;
比较阅读,认识“易安体”的艺术特色,认识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课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人情之美。
【教课目的】
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认识移情、细节描绘、环境衬托、
直抒胸臆的抒怀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色;
2.过程方法目标:朗读中明情、品尝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赏识此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觉李清照纤弱女子的阳刚豪迈的一面。
【教课设备】多媒体
【教课步骤】
一、导入:创建诗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旧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旷世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其实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
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认识。
你认为她是如何的人呢?
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安逸、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此刻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认识会更深入一些。
二、朗读,感觉音韵美
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实质在于抒怀。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朗读。
1.个别朗诵
2.自主评论
3.朗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
4.教师范背
三、思读:领会心境美
师:先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
心动进而表现要旨,彰显感情的,即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
什么?
师生议论后明确:愁。
作者为何愁?你认识近似的愁吗?
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盖,重阳无阳,有高难登,
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
愁也。
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孤独之痛。
三愁齐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
愁更愁”,况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此,“为伊消得人憔倅”,“瘦”
就在所不免了。
(边总
结边板书)这类愁我们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中感觉过,在“涉江采芙蓉,兰泽
多芳草”中体会过,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遥想过,在“你孤独的容貌如莲
花的开落”中领
掠过,甚至我们在恋爱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发现过。
这类人性人情之美就是
诗歌、也是全部文学作品穿越时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感动我们的原由。
温馨提示:鉴赏古诗词要发挥想象、借助联想和类比,调换生活累积,以便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采用词中意象,拟写下联:
上联:愁满佳节,永昼煎熬夜初凉;
参照答案:酒对东篱,西风消魂人空瘦。
当堂背诵
四、品读,领会语言美
1.师:好的诗词,常常一词立骨,一语传神。
你认为最能表现这首词风采的是哪个
词或哪个句子?
学生议论沟通。
教师准备:
“永”:即“长”。
时近重阳,已白天渐短,作者却认为长,可见百无聊赖之感,孤
独孤单之深。
“又”:佳节又至,而人仍旧山南海北,可见分别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耐。
“薄雾浓云”:勾勒出重阳节黯淡阴森的天气,衬托出一种沉郁的氛围。
此为环境衬
托愁情。
“把酒”:两人对饮,方有雅趣,可此刻花间独酌,孑然一身,那一口口的淡酒,是
相思的血泪呀!此为用细节写愁。
“销魂”: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温馨提示:念书切忌在仓促,涵咏时间兴味长。
诗词鉴赏要注意字斟句酌,推测感情。
2.师:对于这首词,还有一个风趣的故事。
(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请问,这三句幸亏什么地方?请自主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并沟通。
教师准备: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倅的面貌,即委婉又富裕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衬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
而“瘦”响应
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水乳交融。
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厚最委婉地表
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
给人以余韵绵绵、琳琅满目之感。
温馨提示:剖析名句从修辞、感情角度论述,还要有篇的意识。
3.师:分别本关夫妇两方,为何明诚冥思苦想、忘餐废寝三日夜写出来的诗词却不及易安三句?
明确:清照重阳独酌,亲身感觉,有感而发,明诚则代人立言,不免隔靴搔痒。
再加
上清照终生未育,先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固然与明诚同心合意,但女人弱势
的地位,
清照恐不得不忧,所以她的感情比明诚要复杂得多呀!正如
“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鲁迅说:
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
4.仔细的同学也许已经发现,“永昼”难捱,“子夜”凉透,“傍晚”把酒,这时间仿佛
错杂,这是为何?
小结:说明清照思夫并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常事。
错杂的时间像个小小的窗户,让我们看
到长远以来郁积在她心头的相思,这就像李煜的“月下花前”。
所以,读诗要从无疑处生
疑,
才能见人之所未见。
在明诚宦游莱州、淄州期间,清照独居青州,写了许多交口称赞
的表达
相思愁苦的诗词,你知道的有哪些?
这样情无计可除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耦香残玉簟秋》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温馨提示:诗词背诵累积要有整合意识,冰糖葫芦式的记忆成效更显然。
5.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觉到李清照词作的特色吗?
小结:词风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显,境界自然浑成,后代谓之“易安体”。
——在在程朱理学流行的宋朝,一女子能这样勇敢直白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子
的。
温馨提示:理解诗歌要学会由个性到共性,由个别到一类,以收贯通融会之成效。
五、比读,鉴赏感情美
李清照是写愁的能手,她笔下的愁因时而异,姿态百出,奇光异彩但都哀婉感人。
其
词集《漱玉词》收词40多首,“愁”字竟出现15次,愁词多至近10首。
剖析《武陵春》
中的愁和这首闺情词中的愁有何不一样?为何不一样?
小结:这两类词写于不一样期间。
李清照一世经历以宋室南渡为界,先期书香门第给了她优秀
的文化修养,与赵明诚琴瑟和睦让她饱尝幸福,所以此时虽愁,但还有诗酒自娱的安逸,还有幽香
盈袖的浪漫,这愁是明媚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安逸之愁。
后期,国家岌岌可危,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流浪失所,流浪江南,此时正当暮春,断红狼籍,徒留尘香,这愁是凄
惨而凄绝的,是“剪不停,理还乱”的离乱之愁。
分别之怨、相思之苦
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出身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
《武陵春》是典型。
解读诗词,应学会知人论世。
六、扩读:了然丰盈美
李清照是北宋词坛婉约词之宗,然其亦有豪迈之作,谈谈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迈风格的诗词。
2.出示《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及《夏季绝句》,并谈谈这两首诗词给了你这样的感觉。
小结:《夏季绝句》中忧国之念,恢复之志,不下陆游《书愤》,显示其性格刚强一面。
在《渔家傲》中,词人经过奇特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太空,不管“路长”“日暮”,在九
万里风的推进下,泠然作国外行。
反响了李清照不满现状,要求打破烦闷狭
小生活空间的梦想。
固然词中没有出现象《乌江》诗的直语豪言,但我们能感觉到李易安不逊须眉
的那份飒爽英气,梁启超就说“此绝似苏、辛派”。
小结:西谚云,我内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任何一个优秀的作家,他都不会只有一种风
格。
豪迈如“大江东去”的东坡者,也有“十年存亡两茫茫”的婉约。
清照也拥有这类刚柔相济的美。
温馨提示:要全面认识一个人的诗歌风格,防止以偏概全。
七、学法小结
1.深情朗读,吟咏诗韵;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含英咀华,领会语言;
4.剖析手法,以明技巧;
5.知人论世,以明其本。
八、小结讲堂
梁衡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
诚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刚柔相救援的诗词,美
在其诚挚感人的感情,美在其冠绝一时的才思,更美在其勇敢追求自我的执着以及面对黑暗
的铮铮铁骨。
斯人已没,而其留风余韵势必泽被后代。
九、作业部署
1.课下收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诗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要点商讨其内容、词风的变化及其原由,写一篇鉴赏小论文。
(选做)
2.几年前,有教授出版——《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宣称李清照好酒,品德有亏。
请你收集并研究她的和酒相关的诗词,而后作一回应。
(选做)
3.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对李清照的认识。
(必做)
十、教课反省
一堂课,一首小词《醉花阴》究竟应当率领学生学什么?这是我考场上拿到考题
后思虑
的首要问题。
教教材仍是用教材教?忽然,灵光乍现,这个问题涌此刻我脑海中。
对!用教
材教!于是,就有了这个“一堂课,一首词,一个人,一种种类”的设计思路。
所以,我积
极主动地开发出自己的教课内容:我要教的不是这首词自
己,
而是经过对这首词的学
习,让
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全面认识李清照其人其
作。
此外,新课标重申诗词学习要“感觉
形象、品尝语言、意会作品的丰富内涵,领会其艺术表现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设计了
评论的环节。
而比较阅读,对赵明诚不敌李清照的思虑,既是为了认识李清照不一样期间词作
特色,同时也为了落实研究能力的发展。
而实质的教课成效也表示学生在“累积整
合”“感
受鉴赏”“思虑意会”“发现创新”方面有所发展。
“应用拓展”的能力则希望在达
成习题
时获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