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三讲) 共45页
孙子兵法(第三讲)
![孙子兵法(第三讲)](https://img.taocdn.com/s3/m/3d2beb1458fafab069dc02aa.png)
☆计篇解读☆
怒而挠之
要刺激敌人使其发怒,以 挠乱其理性,使其轻举妄 动,给我有机可乘。
诸葛亮试赠司马懿巾帼妇 人之服。
☆计篇解读☆
采取逊懦的态度,使敌人骄慢。魏与赵攻韩,韩
卑 而 骄
告急於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 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 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
晦。他的父亲萧顺之曾经帮助齐高帝 建立齐朝政权,立下赫赫战功。齐武 帝继位后,开始对萧顺之不太放心了。 随后,萧顺之奉旨平定齐武帝之子的 叛乱,事后齐武帝却反悔了,竟然把 罪怪到萧顺之头上。萧顺之因为此事, 忧虑而死。萧衍为了不引起齐武帝的 猜忌,做事谨慎,为人低调。司州一 战班师回朝后,萧衍便主动交出了军 权。平日里,他常常乘坐一辆折角的 小车,纵情留恋于山水之间。表面上, 他爱慕山水之情,装作对权力不感兴 趣,实际上他一直在等待时机的到来。
之
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
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
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
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
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
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
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於是令齐军善射者
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
郭子仪之单骑见虏
☆计篇解读☆
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固不敌, 且至诚感神,况虏辈乎!”诸将曰:“请 选铁骑五百卫从。”子仪曰:“适足以为 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虏初疑, 持满注矢以待之。子仪以数十骑徐出,免 胄而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 是?”回纥皆舍兵下马齐拜曰:“果吾父 也。”子仪召其首领,各饮之酒,与之罗 锦,欢言如初 。《旧唐书·郭子仪传》
《孙子兵法》全文(附白话文对照,完美版)收藏起来慢慢看!
![《孙子兵法》全文(附白话文对照,完美版)收藏起来慢慢看!](https://img.taocdn.com/s3/m/23704de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e.png)
《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译文】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
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3、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4、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孙子兵法》小讲共39页
![《孙子兵法》小讲共39页](https://img.taocdn.com/s3/m/d220d28f998fcc22bcd10d62.png)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9
《孙子兵法》PPT
![《孙子兵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8b7c2c482fb4daa58d4be4.png)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震慑行动
斩首行动
美国的核威慑战略
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思想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 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 1940年5~6月,德国主力通过 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 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 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 马奇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 了作用。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 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 全争于天下。—《谋攻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篇》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是西方震慑战略理论的思想源泉。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重战是一个国家时时刻刻都要做好战争的准备,历史上因战争 准备不足导致失败和灭国的的例子不胜枚举!!!
慎战是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正所谓: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备战是指不要寄希望战争不要爆发,而要立足于自己做好充分 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 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使敌人想攻不敢攻,总体意思就是“有 备无患。”
孙子兵 法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 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早年由齐 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hé lǘ】进呈所著 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 占领楚国都城郢【yǐng 】城,几近覆亡楚国。后人尊称其为孙 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 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 《武经七书》之首。
孙子兵法全解
![孙子兵法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91957f3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9.png)
孙子兵法全解《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军事战争的经典著作。
该书共13篇,全面论述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原则、战争的策略和战争中的各种情况。
以下是《孙子兵法》全解:第一篇:始计篇此篇讲述了战争的本质,引导人们从小处着眼,从而理解大局思维的战略之重要性。
第二篇:作战篇此篇详细说明了战争的原则,强调了决策的正确性以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篇:谋攻篇此篇教授了战争策略,涉及了攻守、兵法、人心等方面。
第四篇:形节篇此篇主要讲述战争中诸如兵士士气、战场形势、兵器装备等因素的影响。
第五篇:兵势篇此篇强调了不断适应战争(兵形)的形势,情况的变化以及草根分子(民间)观察事物的智慧与能力。
第六篇:虚实篇此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在虚实之间转换,以克敌制胜的策略。
第七篇:军争篇此篇阐述军队在战争中的行动方针与决策流程,广泛涉及了军事作战的方方面面。
第八篇:九变篇此篇探讨了九个方面的变化,如气候、地形、人民、军队等因素,对于战争的影响。
第九篇:行军篇此篇论述了行军路线、粮食和饮水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军队快速行动的重要性。
第十篇:地形篇此篇讲述了地形对于战争的影响,警醒人们在战争中注重地形杀伤。
第十一篇:九地篇此篇论述了九种地形的特点与用处,展示出其对战争决策的重要价值。
第十二篇:火攻篇此篇强调了火攻的重要性,以及在利用火的同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
第十三篇:用间篇此篇涉及间谍及间谍活动的角色与重要性,以及对于对手之间的腐蚀和演练的影响。
总之,《孙子兵法》是一部不可缺少的军事著作,其中的许多原则和策略在当今社会和商业世界同样适用。
孙子兵法课件-黄朴民
![孙子兵法课件-黄朴民](https://img.taocdn.com/s3/m/378b81e85ef7ba0d4a733b1a.png)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Roger Ames
黄 朴 民
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 物。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 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 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 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美) 约翰·科林斯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为什么要兵行“诡道”?为什么要“攻
其无备,出其不意”? 欺骗对手、调动对手、分化敌手、迷惑 对手,使对手产生错误的判断,作出错 误的决策,从而分散资源,暴露弱点, 以孤立之,疲惫之,变强大之敌为虚弱 之敌,变不好打之敌为好打之敌,变有 组织之敌为无组织之敌,使敌人的战斗 力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出来。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
兵之利。 所以不能全面了解战争之害的人,也 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之利。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因粮于敌。 后勤补给依靠敌人解决。
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
钟。 明智的将帅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补给 问题。消耗敌国的一钟粮食,等于从 本国运送二十钟。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孙子兵法的主体:用兵真艺术, 人生大智慧 ◆ 《孙子》与《司马法》的区别: 艺术与规则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作战主动权,行动生命线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刘邦与项羽 “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
致于人”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黄 朴 民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黄朴民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三国·曹操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唐·李世民 得孙子一二句,便可成功名。 ——宋·王安石 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 孙子。 ——明·茅元仪
孙子兵法课件
![孙子兵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bbd33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8.png)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课件共84页
建立使命的意义
1、保证企业经营目的的一致性 2、为配置企业资源提供基础或标准 3、建立统一的企业风气或环境 4、统一员工的方向 5、唤起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好感和热情 6、态度宣言 7、调节分歧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课件共84页
——孙子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
——《六韬》 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
——曾公亮《武经总要.选将》
兵无强弱,强弱在将。 ——魏源《圣武记》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课件共84页
主与将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 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若其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 ——《商君书.战法》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课件共84页
知己知彼
“知彼知己”,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即首先认识客 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战胜敌人。
第一环节是知彼知己,这不仅要从战略高度上了解和把握 ,而且要了解和掌握作战全过程中敌我双方不断变化着的 各种具体情况,比如庙算定谋、兵力部署、战法运用临机 应变以及“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 等等。
——大前研一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 一域。
——陈澹然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课件共84页
什么是战略?
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 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术学的任务。
战略的持久战,战役和战术的速决战,这是一件事 的两个方面。
战略上的有规则、有定向;战役、战术上的不规则、 无定向。
【今日荐读】《孙子兵法-03谋攻篇》拼注音诵读版(含注释),快一起诵读吧!
![【今日荐读】《孙子兵法-03谋攻篇》拼注音诵读版(含注释),快一起诵读吧!](https://img.taocdn.com/s3/m/a894b1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3.png)
【今日荐读】《孙子兵法-03谋攻篇》拼注音诵读版(含注释),快一起诵读吧!每天抽出5分钟,可以读一篇《朱子家训》,可以读一章《论语》,每天抽出10分钟,可以读一篇《大学》,读一篇《庄子》;每天抽出30分钟,可以读一篇《道德经》、读一篇《金刚经》......读经典最大的听众是自己,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自己。
您今天读经典了吗?衷心邀请您加入“经典诵读&荐读”计划,每天与同修汇一起读书精进,并将本文分享至自己的朋友圈或微信群,截图发送至同修汇微信平台,可邀请加入国学经典专修群,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劝学国人,广播善心,广结善缘,广种福田!今日荐读——《孙子兵法》03章 谋攻经典原文:夫Fū用yònɡ兵bīnɡ之zhī法fǎ,全quán 国ɡuó为wéi 上shànɡ,破pò国ɡuó次c ì之zhī;全quán 军jūn 为wéi 上shànɡ,破pò军jūn 次c ì之zhī;全quán 旅l ǚ为wéi 上shànɡ,破pò旅l ǚ次c ì之zhī;全quán 卒zú为wéi 上shànɡ,破pò卒zú次c ì之zhī;全quán 伍wǔ为wéi 上shànɡ,破pò伍wǔ次c ì之zhī。
是Shì故ɡù百bǎi 战zhàn 百bǎi 胜shènɡ,非fēi 善shàn 之zhī善shàn 也yě;不bù战zhàn 而ér 屈qū人rén 之zhī兵bīnɡ,善shàn 之zhī善shàn 者zhě也yě。
孙子兵法 第三讲
![孙子兵法 第三讲](https://img.taocdn.com/s3/m/724142e55ef7ba0d4a733bd9.png)
二、孙膑与田忌赛马、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救赵
孙膑,生卒年不详, 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 刑(剔去膝盖骨),故名 孙膑。是孙武的后人,生 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 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 县北一带)。战国时期齐 国的军师。中国历史上卓 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 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田 忌 赛 马
孙 庞 斗 智
桂陵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至十 六年(公元前三五 四—前三五三年), 齐军在桂陵(今河南 长垣西北,一说今 山东菏泽北)大败魏 军的一次著名截击 作战
马 陵 之 战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齐国 田忌、孙膑率军在马陵(今山东莘县境,还有它 说)聚歼魏军的一次著名伏击战。
吴孙子与齐孙子的关系
作者姓名 兵书篇数 作者所处时 代 吴孙子 孙武 13篇 春秋(BC770— 476年)末期 齐孙子 孙膑 89篇
第三讲
孙子、孙膑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一、孙子吴宫教战与柏举之战
(一)、孙武
孙子,名字长卿,春 秋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公 元前551——479年)同时代。 出生于齐国(今山东省境内)
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 子与有力焉。 ——汉· 司马迁《史记》卷65 《孙子吴起列传》
柏 举 之 战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在吴楚争霸战争中,吴王 阖闾率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击败楚军主力,继而 占领楚都的一次远程进攻作战。
战国(BC475—221年) 中期
作者所仕诸 侯国
吴国(今江苏)
齐国(今山东)
谢 谢 再
见
孙子兵法,含目录,可打印
![孙子兵法,含目录,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0073277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3.png)
孙子兵法目录始计篇 (2)作战篇 (3)谋攻篇 (4)军形篇 (5)兵势篇 (6)虚实篇 (7)军争篇 (8)九变篇 (10)行军篇 (10)地形篇 (12)九地篇 (14)火攻篇 (16)用间篇 (17)名句 (18)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考察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因此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时,三是战场的地利,四是将领,五是严谨的军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不会惧怕危险。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哪一方天时、地利占得多?哪一方军中法令执行得好?哪一方兵力更强大?哪一方士兵更训练有素?哪一方奖赏与惩罚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孙子兵法-PPT
![孙子兵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c9f35ef01dc281e53af025.png)
孙子兵法
用兵如孙子,谋略三十六.六六 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春秋战国时期,世外奇人鬼谷子 得意弟子-孙膑与庞涓…看这两人 在这「强者生,弱者亡」的时代 里,如何运用古人智能创造出不 败的兵法与计谋,看这两位杰出 的谋略家,如何印证、运用孙子 兵法中的谋略技俩获得胜利。孙 子兵法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兵书之 王,商场、处事、计谋、公关、 攻心等…无不是现代商业社会中 活动的特质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 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 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 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 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 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 典”的美誉。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 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 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 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 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 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 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 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 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 界军事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孙子兵法》的局 限性 1、没有区分战争的性质 2、过分强调将帅的作用 3、在作战指导上提出了 一些过于机械的原则
孙子兵法
英国空军元帅斯莱瑟所言: “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 ——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 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 来的。” 美军总指挥弗兰克斯评 价说:孙武,这位中国古代 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 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 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 日战主义。
孙子兵法全集PPT课件
![孙子兵法全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cfa25881c758f5f61f67c9.png)
思想精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
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 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 兵者,诡道也——用兵作战,是一种
诡诈之术。
14
☆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对方没有防
备处发动攻击,在对方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
☆ 多算胜,少算不胜——计算周密、条件
通过较系统的学习《孙子兵法》,从它的思 想及谋略中,感悟人类的灿烂文明,受到多 方面的启迪,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开启自身巨大的智 慧和潜能,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二、孙子与《孙子兵法》简介 (一) 孙子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考,春秋
4.因粮于敌——从敌国取得粮草。 5.智将务食于敌——明智的将领务求在
敌国解决粮草问题。
22
6.胜敌而益强——愈是战胜敌人,也愈
是增强自己。
7.兵贵胜,不贵久——用兵贵在速战速
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8.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也——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
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
20
思想精髓
1.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在军事
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没见 过为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 象。
2.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久
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 有过。
21
3.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
之利也——不完全知道用兵害处的人,
就不完全知道用兵的好处。
孙子兵法
授课人:谭勤 二零零七年九月
1
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是《老子》和《庄子》, 另外,《管子》、《吕氏春秋》、《黄老帛 书》、《列子》、《淮南子》等古代典籍, 它们或也是道家的代表作,或保留了丰富的 道家思想资料。
【《孙子兵法》全文】(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原文.注解.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77f9c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2.png)
【《孙子兵法》全文】(原文.注解.译文.)内容简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1] 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录:第一始计篇第二作战篇第三谋攻篇第四军形篇第五兵势篇第六虚实篇第七军争篇第八九变篇第九行军篇第十地形篇第十一九地篇第十二火攻篇第十三用间篇第一始计篇【原文】: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孙子兵法第三讲
![孙子兵法第三讲](https://img.taocdn.com/s3/m/d2a4a924dd36a32d73758125.png)
• “吴军所到之处,伏尸无数。” 吴军所到之处,伏尸无数急流勇退、 急流勇退
•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 一是,孙武被夫差所杀。《汉书.刑法志》:“孙、吴、商、白 一是,孙武被夫差所杀。 汉书.刑法志》
孙子兵法之现代文本
• • • • • • •
•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孙武的生平事迹。 1.避乱奔吴 避乱奔吴, 1.避乱奔吴,以退为进 2.孙武斩美 孙武斩美, 2.孙武斩美,试兵任将 有严格的时代背景; (1)有严格的时代背景; 轴心时代 裸命时代 田开强、 晏婴二桃杀三士 :田开强、古冶子、公孙捷 田开强 古冶子、
• 3.千里击楚,以迂为直 3.千里击楚, 千里击楚
• “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 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 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 者谁?曰武子也。 者谁?曰武子也。” • “实力就是一切,当你没有实力时,感情和逻辑就放在一 实力就是一切,当你没有实力时, 边。” • 疲楚战略
• 三是,归隐山林,急流勇退 三是,归隐山林,
• 五、孙子兵法的传流与影响。 孙子兵法的传流与影响。
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 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
• 二是,孙武隐于朝中。 二是,孙武隐于朝中。
• • • • • • • 大隐住朝市,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 唯此中隐士,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孙子兵法》.ppt
![《孙子兵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0c7990b7360b4c2f3f648d.png)
五德皆备,可为大将
原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译文:所谓将帅,就是要必须具备五 种基本素质,即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 护士卒、果断勇敢、军纪严明。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汉高祖刘邦:“在营帐中谋划,在 千里之外取得胜利,我不如张良;镇守 国家,安抚百姓,筹运粮饷,我不如萧 何;统帅百万军队,战必胜,攻必克, 我不如韩信。”
智:指将领的才能。一个领导者必须知己知彼,
了解形势变化。
娃哈哈集团创建人宗庆后原是杭州市工厂的工 作人员,1988年,他通过报纸了解到当时中国市 场上还没有一种营养液是专门为儿童专用的,但当 时中国5亿儿童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营养不良,他断 然决定生产一种专供儿童饮用的营养液,并从新疆 儿童歌词中受到启发,创建了娃哈哈饮料。
勇,一个懦弱的将军不会带出骁勇的军队。孙
子所说的勇可以理解为不仅要勇于实践、勇于开
拓,还要勇于承担。
严,一个纪律严明的军队才会持久胜利。在
战争中,只有纪律严明的部队才更有战斗力
《孙子兵法》的基点是战场,战场的最大特点是置敌于死地,其结 果不是你消就是我亡。故《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即要通 过各种诈术来迷惑消灭敌人。现代商战往往并不像战场上必须置敌 于死地,否则被敌置于死地,企业间的竞争往往是建立在竞争对手之 间共存的基础上。以共存为基础的竞争往往也使得企业更加有动力 去创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若让某家企业做到一家独大, 形成垄断,却往往会损失效率,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应用
作者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又称 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长安(今 山东惠民)人,史称“兵圣”、 “武圣人”。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最古老 的军事理论专著。享有”东方兵学鼻祖”、 “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 “兵经”、“百代谈兵之祖”的美誉。 《孙子兵法》共13篇,28条计谋。《孙子 兵法》的社会功能早已突破了军事界限, 备受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 家、企业家以及科学界、体育界的青睐。
《孙子兵法》讲义(第3讲)
![《孙子兵法》讲义(第3讲)](https://img.taocdn.com/s3/m/70fb3c1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c.png)
《孙子兵法》讲义(第3讲)教学内容:《孙子兵法》谋攻篇教学目的和要求:对《谋攻篇》原文进行解读和义理阐发。
让学员了解用兵对国家经济实力的依赖关系,理解慎兵理论和用兵只宜速、不宜久的重要原则。
教学重点:用兵之法,全胜为上;上兵伐谋,其下攻城;不战屈人,善之善者;集中兵力,以众击寡。
【原文】孙子兵法3、谋攻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①,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②。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③,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④,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⑤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⑥,故兵不顿⑦,而利可全,此谋攻⑧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⑨,五则攻之,倍则分之⑩,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⑾,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⑿,大敌之擒⒀也。
夫将者,国之辅⒁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⒂。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⒃者,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⒄者胜;上下同欲⒅者胜;以虞⒆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⒇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①全国:全,完整、完全,这里作动词,指完全地占有。
全国:指完整地占有别国的领土。
②全军:军,春秋时期的军队编制,每军为12500人。
全军:指完整地降服一支军队。
旅:春秋时期军队的编制,每旅为500人。
卒:春秋时期军队的编制,每旅为100人。
伍:春秋时期军队的编制,每伍5人。
孙子兵法-介绍-PPT课件 共43页共45页
![孙子兵法-介绍-PPT课件 共43页共45页](https://img.taocdn.com/s3/m/c506ff2149649b6649d74771.png)
❖ 知识就是Leabharlann 富 ❖ 丰富你的人生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孙子兵法-介绍-PPT课件 共43页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谢谢你的阅读
孙子兵法(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
![孙子兵法(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https://img.taocdn.com/s3/m/2b0770c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d.png)
孙子兵法(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出土《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
《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
1974年6月7日,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
竹简本《孙膑兵法》经过认真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包括《禽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
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孙子兵法3
![孙子兵法3](https://img.taocdn.com/s3/m/b037000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4.png)
孙子兵法3孙子兵法3:谋攻篇三、谋攻篇【原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旅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卒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卒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策略;使敌全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伍而取胜是次一等策略。
因此,百战百胜,并非好的用兵策略中最好的,不交战而使敌屈服,才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
【原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译文】因而,最好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胜敌,再其次是通过野战交兵胜敌,最下等的是攻城。
攻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的(办法)。
为了攻城,修造望楼车、车,准备各种攻城器械,三个月才能完成;堆积攻城的土丘,又需三个月才能完成。
这时,将帅们已焦躁忿怒异常了,驱赶着士兵像蚂蚁一样去爬城,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城还不能攻下,这便是攻城的灾害啊!【原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译文】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而不用野战交兵的办法,夺取敌城不用蚁附攻城的办法,消灭敌国而不采用长久用兵的办法。
一定本着不诉诸兵刃就使敌完整地屈服的原则争横天下,做到军队不受挫而胜利可全得,这便是谋攻的原则。
【原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根据用兵规律,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有多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比敌人兵力少时就摆脱敌人,不如敌人兵力强大就避免与敌争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符坚举国长驱,一 败而辱国丧身,此兵 之为国之存亡也。
☆计篇解读☆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 道--上下同生共死
以计,而索其情:一 天--天时
曰道,二曰天,三曰 地,四曰将,五曰法。
地--地利
将--智信仁勇严
法--军制
☆计篇☆
☆计篇综论☆
《管子》:凡攻战之道,计必先 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是以先 计而后战。
史思明谓诸将曰:“光弼之兵寡 弱,可屈指而取太原,鼓行而西, 图河陇、朔方,无后顾矣!”光 弼所部将士闻之皆惧,议欲修城 以待之,光弼曰:“城周四十里, 贼垂至,今兴功役,是未见敌而 自疲矣。”乃躬率士卒百姓外城 掘壕以自固。作堑数十万,众莫 知所用。及贼攻城于外,光弼即 令增垒于内,环辄补之。贼城外 诟詈戏侮者,光弼令穿地道,一 夕而擒之,自此贼将行皆视地, 不敢逼城。强弩发石以击之,贼 骁将劲卒死者十二三。城中长幼 咸伏其勤智,懦兵增气而皆欲出 战。 《旧唐书·李光弼传》
☆计篇☆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 在今天观之,应补充若
情,
干.
曰:主孰有道?将孰 第一,工业生产能力
有能?天地孰得?法
孰强;
令孰行?兵众孰强? 第二,财政孰富;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第三,外交孰富
☆计篇解读☆
法令孰行? 赏罚行则将威行。
☆计篇解读☆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 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原得君之宠臣,国之所 尊,以监军,乃可。”於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 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於军门。” 穰苴先驰至 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 不甚急;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 贾乃至。穰苴曰:“何後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 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 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 骚动,士卒暴露於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 皆悬於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後至 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 救。既往,未及反,於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 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 “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史记·穰苴列传》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 道是什么?却国家元首或政府有
可与之死,可与之生, 道,可使国民的意志一致,共同
而不畏危也;天者, 生死,人人燃烧着必胜的信念,
阴阳、寒暑、时制也; 不管在什么情形下,都不怕危险。
地者,远近、险易、 天是利用阴阳、寒暑时制而相机
广狭、死生也;将者, 作战。
智、信、仁、勇、严 也;法者,曲制、官 道、主用也。凡此五 者,将莫不闻,知之
以哭之。”《史记·吴起列
传》
☆计篇解读☆
勇则能制敌; 汉之飞将军李广。
☆计篇解读☆
匈奴侵上郡,上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者数 十骑从,见匈奴三人,与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从百骑往驰 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 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 也。已缚之上山,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惊, 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我去大军 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 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广令曰:“前!”未到匈奴 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骑曰:“虏多如 是,解鞍,即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解 鞍以示不去,用坚其意。”有白马将出护兵。广上马,与 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百骑中,解鞍,纵马卧。 时会暮,胡兵终怪之,弗敢击。夜半,胡兵以为汉有伏军 于傍欲夜取之,即引去。平旦,广乃归其大军。《汉 书·李广传》
☆计篇☆
仁则能爱人;吴起之吮疽;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
穰苴之分粮。
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
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
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
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
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
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
遂死於敌。吴公今又吮其
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
☆计篇解读☆
严则能备敌;
杨素之驭军严整。
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 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 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 宽贷。每将临寇,辄求人 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 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 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 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 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 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 三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 将士股忄栗,有必死之心, 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 《隋书·杨素传》
郭子仪之单骑见虏
☆计篇解读☆
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固不敌, 且至诚感神,况虏辈乎!”诸将曰:“请 选铁骑五百卫从。”子仪曰:“适足以为 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虏初疑, 持满注矢以待之。子仪以数十骑徐出,免 胄而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 是?”回纥皆舍兵下马齐拜曰:“果吾父 也。”子仪召其首领,各饮之酒,与之罗 锦,欢言如初 。《旧唐书·郭子仪传》
篇战 攻篇 篇 实 争变 军形 地 攻 间
篇篇
篇 篇篇 篇篇 篇 篇 篇
决兵 胜贵 庙神 堂速
不胜 正 避 以为 战兵 合 实 迂将 屈先 奇 击 为之 兵胜 胜 虚 直道
处知 合 慎 知 军天 利 战 敌 相知 而 修 之 敌地 动 功 道
☆计篇解读☆
一、兵不可以轻举,穷 兵黩武,汉武之所以 衰。
☆计篇解读☆
孙子曰:兵者,国之 大事,死生之地,存 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集中反映了孙子的进 步战争观 。
从国家的全局和高度 探讨战争问题,显露 出孙子的“慎战”思 想。
与其说是为重视战争 而强调研究战争,毋 宁说是为着慎重对待 战争而强调研究战争
☆十三篇军事战略解读☆
计作 谋形 势 虚 军九 行地 九 火 用
地是从根据地到战场的远近,战 地的险要与平坦,战线的延长与 广狭,生地还是死地。
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将是说将者必须具备智、信、仁、 勇、严五个要素。
法是有关于军队的编制,官员之 间的职责,后勤保障三个方面。
☆计篇解读☆
智足以料敌;张良 运筹。李勣多算。
☆计篇解读☆
信足以待人; 羊祜之遗药陆逊;
孙子兵法
☆计篇综论☆
谋略
《孙子兵法》的中心 思想是力求以智谋胜 敌,而不只是以力胜 敌。它认为:军事斗争。
☆计篇综论☆
张昭:战国诸子言攻 战之术,其间以权谋 而辅仁义,先智诈而 后和平,唯孙武十三 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