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指南(科室讲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单人30:2,双人15:2)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按压速度更改理由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 于能否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 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 重要
给予更多的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 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
尽可能的减少中断的时间和次数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对于使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或起搏器的患者, 放置电极片或电极板位置不要导致除颤延迟。应 该避免将电极片直接放在置入装置上。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只按下1个充电 同时按下2个放电
放置胸骨右缘 第二肋间
放置心尖部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同步电复律
心房纤颤:双相波首剂能量200J。 成人房扑和其他室上性心律,单相或双相波
按压深度更改理由
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 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 按压幅度。
研究表明,按压至少5厘米比按压4厘米 更有效。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人工呼吸
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要1s以上(吹气) 1. 给予足够的潮气量使胸廓抬起
2. 采用按压:通气比为30:2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除颤能量
成人除颤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电极位置
因为便于摆放和进行培训,前-侧位是合适的默认 电极片位置,还可考虑使用任意三个替代电极片 位置:前-后、前-左肩甲,前-右肩甲。
新的数据证明,四个电极片位置对于治疗心房或 心室心律失常的效果相同。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恢复自主循环后根据SaO2逐步降低吸氧浓 度
恢复自主循环后,应将吸氧浓度降低到需 要的最低浓度,以实现SaO2≥94%。目的
是避免组织内氧过多并确保足够的氧输送。由
于SaO2100%可能对应的肺泡-动脉氧分压 差为大约80-500mmHg间的任意值,所 有SaO2100%时可取消 ,前提是可保持 SaO2≥94%。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出现室颤的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与电除颤时间的关系
除颤时间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先进行点击与先进行CPR
院外心脏骤停并现场有AED,应先进行1.5~3分钟 CRP再尝试除颤。
如果发生心室颤动已有数分钟,心肌将耗尽氧气及能 量,进行短时间的CPR可为心肌输送氧气及能量,提 高除颤成功及恢复自主循环的可能性。
50-100J。 室性心动过速:首剂能量100J,单相或双相波。 首次电击应逐渐提高剂量。
同步电复律不得用于治疗室颤。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起搏
对于无脉心脏骤停患者,并不建议起搏 作为常规处理。
对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医 务人员应准备好对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进 行经皮起搏。如经皮起搏失败,经过培 训,有经验的操作者可开始经中心静脉 心内起搏。
二步法:电话求救,胸外按压!
在心脏停止的最初几分钟,患者仍有氧气存留 在肺和血液里,及早开始胸外按压,可以提早 促进血液循环到患者的大脑和心脏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ABC程序更改理由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更改后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实施CPR!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C-A-B 代替 A-B-C
建议未经专业医疗培训的民众施行:
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对可能发生窒
息性骤停的患者仍应进行传统的CPR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非专业施救者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
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对于未经培 训的施救者更容易实施,而且更便于调度员通过 电话进行指导(Hand Only CPR)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更改总结
恢复自主循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继续进 行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同时由专家对患者 进行多学科治疗并对其神经系统和生理状态进 行评估。这通常包括使用亚低温治疗。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mmHg
mmHg
二氧化碳图波形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CPR目标
初级目标:自主循环恢复(ROSC)
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
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CPR的三个阶段
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CLS)
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心肺复苏急救成人生存链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气道管理
药物治疗
有效监测
高级生命支持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回顾---心肺复苏(2005)操作程序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
1950
1960
1966
1985
2000 2005
2010
美国的Peter Safar和
James Elam 医生开始采用 人工呼吸来复 苏病人
封闭式胸部心 脏按压与人工 呼吸相结合, 心肺复苏术诞 生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
是难治性VF的首选药物,是一种抗利尿药物 。高剂量时,使周围血管收缩,半衰期1020分钟,因作用时间较长而优于肾上腺素, 加压素在CPR中作用: ①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20mmhg) ②增加主要器官的血流量 ③增加心室纤颤平均频率和脑部氧供给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肾上腺素
• 机制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兴奋α-受体、β-受体 。复
苏关键是提高冠状A的灌注压,而冠状A是α-受体、β受体分布密度最广的部位。 • 作用 增加心肌和外周血管阻力,兴奋心室高低起
搏点→HR ,心排出量↑→冠状A血流↑→改善心肌缺 血→利于心脏复跳
3. 如果建立了高级气道(气管插管),每6-8s进行一次 通气(8-10次/分钟),通气时不中断胸外按压
4. 避免过度通气,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潮气量6-7ml/kg
5. 球囊面罩通气时,潮气量稍偏大,约600ml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高级血管生命支持
肾上腺素 • CPR期间最常用的心血管活性药物 • 显著升高中心动脉压,增加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压 • 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是禁忌或有害的
• 建议成人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
• 儿童剂量:0.1mg/kg • 静脉给药\骨内给药\气管内给药
注意:避免与碳酸氢钠同时同一静脉通道应用!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主要问题及更改总结
建议使用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以确认 并监测气管插管位置和心肺复苏质量。 简化了传统的心脏骤停流程,并提出了替代 的概念性设计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 要性。 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苏 质量并检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主要问题及更改总结
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PEA)/心 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
建议输注增强节律药物,作为有症状的不稳 定型心动过缓进行起搏的替代方法之一。
建议使用腺苷,因为它不但安全,而且在 未分化的、规则的、单型性、宽QRS波群心 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对于治疗和诊断都有 帮助。
ZOLL提出电 击除颤,和人 工呼吸胸外按 压构成了现代
心肺复苏术
强调了心肺复 苏术中脑和神 经系统功能的 恢复,诞生了 心肺脑复苏的 新标准
发展为心肺复 苏学,每隔5 年更新心肺 复苏指南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CPR成功的关键
自主循环恢复(resump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为何取消“一看二听三感觉”?
原来的“一看二听三感觉”在现场混乱 嘈杂的环境中很难实行,很容易听不准。
既不合理,又很耗时! 现在看呼吸是否停止就是---------
敞开衣服,看胸腹是否有呼吸运动起伏!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2010CRP的主要变动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新生儿除外):
判断意识 :轻拍、重唤
立即呼救(启动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放置CPR体位 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 胸外按压(C)
电除颤( D)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
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由不同 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例如:
2010 心 肺 复 苏 指 南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呼吸心跳骤停
原因:急病,创伤,中毒,溺水,触电 最常见的原因:心脏急症猝死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2010版CPR最主要改动
BLS的数据变化
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 “至少100次/min”
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胸 部前后径的1/3,成人至少5cm. 婴儿大约 4cm,儿童大约5cm”
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成 人:单人双人30:2)
有研究根据VF波形的幅度与频度形成的幅度 谱面积(AMSA)技术,决定优先除颤还是 CPR,AMSA达到除颤阈值,则提示先给予 除颤。但指南指出该技术的指导价值并不确 定,未予推荐。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电除颤(非同步电复律)
适应症: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的绝对 适应症 不建议“连续三次电击方案” 一次电除颤后立即恢复新一轮的心肺 复苏,2分钟后再次判断心律, 确定是否除颤。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通过将为发生院外心室颤 动的患者立即进行CPR和立即除颤对比,发现30 天及1年后神经系统状态有所提高。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先进行点击与先进行CPR
院内心脏骤停,无足够证据支持或反对除颤 前进行CPR。但对有心电监护患者,从出现 室颤到电击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并应在等待 除颤器准备就绪时进行CPR。
50 37.5
25
12.5
0
插管前
1 分钟
50
37.5
25
12.5
0
CPR
插管后
ROSC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低温对预后的影响
许多研究已尝试确定发生心脏骤停的昏迷患者是 否有望实现有意义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提出了预后 不良结论的判别准则,但过去制定的准则是根据未 采用低温治疗方法的患者总结的。近期报告记录, 虽然在传统的心脏骤停后3天预测范围内,神经系统 检查或神经电生理研究已预测预后不良,但在采取 低温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中偶见预后良好的病例。 因此在采取低温治疗后,过去用于预测心脏骤停患 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或检查结果可能不再适用预测预 后不良。
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求援,
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如何识别心跳骤停 1. 意识丧失无反应 2. 没有呼吸或者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 3.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10s 注: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
●心跳骤停:黑朦,意识障碍,突然倒地 ● 15 秒: 抽搐 ● 30 秒: 呼吸停止 ● 1~2分钟 : 瞳孔固定 ● 4分钟 : 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 : 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6分钟 : 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十九分。
时间就是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