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态发展评价--以宁湖杭生态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态发展评价
——以宁湖杭生态带为例
表1 生态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
生态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作用贡献不一致。
有的指标对生态文明建设是正作用力,指标值越大生态环境越好,这类是正指标,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有的对生态文明建设是反作用力,指标值越小生态文明建设得越好,这类是逆指标,如农用化肥施用量。
将逆指标通过标准化,转化为对评判结果有正作用的“正指标”,有利于对多个指标数据的综合统一处理。
(三)单因子分析
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建成区内一切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城市绿化在雨水径流、温度调节、碳吸收、景观多样性保护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宁湖杭各地区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在40%以上,其中湖州最高,为51.6%,其余均在40-44%之间。
2.民用汽车拥有量:汽车拥有量与汽油、柴油等能源消耗量关系密切,行驶中产生的尾气是造成空气质量下降、PM2.5增多的重要原因,因此民用汽车拥有量是间接反映空气环境质量的指标,属于逆指标。
杭州的人均汽车拥有量最多,达到每百人20量,约是句容的5倍,是南京、湖州、溧阳等地的2倍。
3.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是指年度内收获农产品的作物播种面积之和,反映了农业生产能力和耕地占有量。
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传统粮食生产基地,地均农作物播种面积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苏南城镇密度较大,相对耕地较少,因此南京、溧阳、宜兴的地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均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
4.农用化肥施用量:长期施用化肥,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生物结构多样性,降低土壤肥力,威胁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用化肥施用量表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逆指标。
5.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生态质量,水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要素。
6.单位GDP用电量: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程度。
单位产值能耗越低,能源利用率越高,经济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资源越和谐,是逆指标。
7.农林牧渔产值: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货币价值体现。
只有当地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保障有力,农林牧渔才有发展的基础。
8.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表示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动植物生长机能和产品价值,是从经济角度对生态资源进行定量评价。
9.人口密度:既说明地域承载人类生活的贡献程度,表达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又反映出当地的生态压力。
本研究将该指标作为正指标,反映当地经济和谐、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
10.城乡居民收入比: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率表示。
收入差距超出合理范围,不仅会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有可能演变成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该指标从经济角度,反映社会和谐水平,是逆指标。
宁湖杭各地的收入比维持在1.9-2.3,均低于浙江省
Case
(2.6)、江苏省(2.7)的平均水平,说明宁湖杭生态
带上的城乡差距较小,发展较和谐。
11.人均GDP:总体上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
生态文明水平与人均GDP成正比例关系,在其它
条件一定情况下,人均GDP越高,生态文明水平越高。
12.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反映工业化水平及所处的
经济发展阶段。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服务业产值
比重越高,占用、破坏生态资源的趋势变小,社会更加
进步文明。
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
现程度。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该指标也会
相应提高,是研究居民生活水平、社会零售商品购买
力、社会生产的重要指标。
14.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提升将大大加速经济社
会的综合实力和生态文明进步。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全部
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部分,是反映
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最重要、最常用的指
标。
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
年总收入中,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
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部分收入。
17.每千人在校学生数: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推
动社会进步的支撑与基础。
反映生态保护素质高低和
普及程度,以及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18.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说明社会提供医疗、卫
生服务的能力,是评价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指标。
(四)评价模型
根据生态文明指标体系中,各项三级指标标准化
后的结果及其权重,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获得生态文
明综合评价值,即生态文明建设指数,计算公式为:
公式一
式中: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数;为标准
化后的各项三级指标;为各项三级指标对应
的权重系数。
生态文明建设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生态
文明建设水平,由于选取的指标具有可比性,模型建
立中又对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因此各省份、城市
之间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数也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它是对原始数据进
行线性变换。
计算公式为:
公式二
正指标可直接进行标准化处理,逆指标先取倒
数,再进行标准化处理。
三、宁湖杭生态带发展水平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模块,对指
标体系中的18个三级指标进行主成分提取,去除重复
信息,得到互不相关的几个主成分,从而简化对宁湖
杭发展带建设水平分析的因子。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
维的思想,通过线性变换,将大量相关变量转化为少
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变量(即主成分),剔除重复、冗
余的信息,使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且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采用主成分分
析法,可以引入多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并将复
杂因素最终归结为几个主成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得到更为科学、准确的生态文明评价信息。
简化后的
评价模型为
公式三
式中: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数;为主
成分分析得到的综合变量;为综合变量对
应的权重系数,用综合变量的贡献率表示。
根据线性
变换原理,简化后的评价模型与原模型相比,变量总
方差不变,具有相同的数学特征。
选取宁湖杭生态带上的城市为研究对象,包括
南京、杭州和湖州三个地级市,常州的溧阳、无锡
的宜兴、镇江的句容三个县级市。
由于地级市和县
级市在人口规模、土地面积等方面差别较大,尤其
是一些涉及总量的指标,如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林
牧渔产值等,不利于反映县级市的真实生态文明建
设水平。
因此,按照人均、地均的概念对原始数据
进行处理,用单位人口、单位面积的均量指标代替
总量指标,有利于准确评价6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水平。
表2 特征值、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表
表3 主成分荷载矩阵表
表4 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表
表2是对南京、溧阳、宜兴、句容、杭州、湖州6个地区的1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各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一般取特征值大于1的或者累计贡献率达85~95%的特征值所对应的成分为主成分,由计算结果可以提取出4个主成分。
根据表3主成分荷载矩阵,荷载越大,该指标与主成分相关性越强,可以归纳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指数的4个主成分,分别是社会推动力F1、城乡推动力F2、能源推动力F3、环境推动力F4,累计贡献率达到97.636%。
根据公式三,得到综合发展指数得分Y (Y=(55.558*F1+23.418*F2+10.623*F3+8.037*F4)/97.636),反映了生
态文明发展的总体水平。
若某一地区的主成分得分、生态文明建设指数为正,表明该地区在各地平均水平之上;若得分为负,则表明在各地平均水平之下。
分析宁湖杭生态带上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情况。
社会推动力F1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校生人数、卫生机构床位数等指标影响较大,主要反映三产服务业、居民消费水平、教育医疗等社会因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情况,该主成分南京、杭州的得分较高,句容、溧阳较低,说明南京、杭州的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城乡推动力F2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等因素影响较大,湖州、杭州等地城乡差距较小,乡镇发展突出,得分较高。
能源推动力F3主要由人均汽车拥有量起作用,该主成分湖州、南京得分均较高,杭州因人均汽车拥有量过高而导致能源推动力较低。
环境推动力F4主要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的影响,杭州、南京、溧阳均较高,相比较,杭州、居然偏低。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指数,得到图2。
可以看出各地差别较大,
Case
南京、杭州、湖州、宜兴生态文明建设指数为正,高于各地平均水平,其中南京、杭州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句容、溧阳均因社会推动力较低,导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四、宁湖杭生态带发展建议
宁湖杭生态带上的6个地市在社会、城乡、能源、环境等方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同一个地区,各方面发展也不均衡,这就要求各地根据薄弱环节重点发展。
如南京市在城乡和谐方面发展较弱,需要更加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溧阳、句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要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学习周边百强县的先进经验,寻求适合自身绿色发展的路径。
杭州出台的“限牌令”,能够适当缓解汽车拥有量过高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统计数据库,以便对宁湖杭生态发展态势进行动态评估。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图1 宁湖杭各地主成分得分柱状图
图2 宁湖杭各地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