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探究实验的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6
一、指明实验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尤其是实验部分,通常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对相关规律进行推测和验证。
若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讲解,或者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操作,而没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就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只是单纯的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对物理实验,甚至整个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来感知和理解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电阻”的相关知识时,其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本章节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章节主题来开展研究,猜想影响电阻的因素都有哪些,并探讨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需要选用何种电器,又如何进行单一变量控制。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组织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及参考路线图来进行试验规划和设计。
在学生设计好电路图后,教师为学生准备1、2、3三种长度、粗细、材料不同的电阻棒,其中1、2的长度相同,粗细不同,2、3的粗细相同,长度不同,以达到控制单一变量的效果。
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电路图亲自动手操作,进行电路连接,并制作表格,对实验中测量到的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等情况进行记录,接着对1、2、3三种电阻棒的电阻大小进行判断。
实验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对比实验结果与预先猜测的结果,进行规律总结。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实验思路,并自己动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变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面临的人生转折是中考,而中考物理学科中,电学实验部分是中考物理中考频较高的部分,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激发学生物理学科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教学“串联与并联”这一课时,笔者为了打破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物理学科带来的快乐,把物理实验情景化、生活化。
笔者对学生说:“今天,咱们了解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我先给你们演示一下,先把一个电路连接起来,其中有电源、两个灯泡以及一个开关,其中这两个灯泡的连接叫串联。
”说到这里时,笔者会让学生仔细看一下,然后,再继续为他们讲解。
“两个灯泡既然是串联,那么我合上开关,两个灯泡同时发亮,你们看是不是?”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进行观察,“如果我把开关断开,两个灯泡是同时不亮,还是一个亮,一个不亮呢?”笔者故意给学生制造疑问,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
很多学生都回答两个灯泡应该都不亮,也有的学生回答有可能一个亮、一个不亮。
这时笔者告诉学生今天要讲的内容,线路的并联与串联,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这个时候再让他们进入电路的实验,会得到很好的实践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效果,因此,对于物理这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转变到逻辑思维,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好物理这门学科。
在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尽量先让学生从简单的电学实践开始练习,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绘制电学的电路图,通过绘制电路图的过程,进一步深入电学电路。
通过自己动手画电路图,动手进行电路的设计与应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家庭用电”时,笔者会把电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还能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笔者在课堂上准备了一个台灯,这个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然后把它拆了,让学生研究其中的线路。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认真地听笔者为他们讲解台灯的这个线路。
接着,笔者请学生在黑板上为大家画出整个台灯的线路图,这就是一个观察与实践的过程。
然后,笔者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家中的台灯,每次开关都会有不同的亮度,这是怎么控制的呢,线路应该怎么设计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笔者再组织他们进行讨论,怎样设计电路,才可以把台灯的亮度设计成不同的层次。
笔者在课堂中积极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心,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四、提高实验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课中的实验部分越来越被教师重视,只有不断地提高实验的内容与质量,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物理学科素养,掌握物理学科离不开实验。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质量,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手段,把比较严密的、有难度的物理实验过程展现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电学探究实验的能力培养
郭小强
福建省泉州市现代中学
摘要: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物理属于抽象学科,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把课堂知识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由于物理是一门抽象性学科,所以,在这门学科中需要实验做支撑,学生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了解物理知识、规律,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这门学科。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实验;能力培养
(下转第39页)26
20216
进行深入研究,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建立对概念的思维过程。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轻松融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为学生提出问题奠定心理基础,即使学生提出不合理的问题也不轻易地否定,寻找学生问题中合理的成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符合自身知识水平,教师要对学生鼓励并引导理解学生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
2.重视动手记录。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与纠正,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问题的收集和记录,养成记录问题的自觉性。
当发现问题时,要采用当堂记录的方式,在不断的学习中,解决和深入学习记录的问题。
教师要在开始授课前布置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预习,使学生带着
问题自学,对问题进行标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不理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选择典型的勾股数,3,4,5;6,8,10;
8,15,17等,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尝试画出直角三角形,为以后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教师需要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大庆.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C]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 2020.
[2]李兴金.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解析[J].孩子天地,2020(04):153+155.
在教学“测量电压”这部分时,电压这个词汇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因此,笔者就拿学生最常见的东西让学生明白电压这个名词。
笔者问学生:“你们都见过灯泡,那么为什么有的灯很亮,有的灯比较昏暗呢?”学生们有的说灯泡的瓦数不同,还有的说不清楚。
然后笔者告诉学生:“灯泡瓦数不同确实影响灯泡的亮度,当灯泡灯丝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大,通过灯丝的电流越大,那么灯泡的亮度也就越大。
”同学们都明白了灯泡发光亮度不同的原因,也明白了电压存在的作用,然后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加大或减弱电压来改变灯泡的亮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质量与能力。
五、结束语
电学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老师要正确地对待电学实验环节,应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促使学生多观察、思考并积极投入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德强.影响农村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成因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8):165+253.
[2]王建辉,焦德伟.注重教材细节亲历探究过程——初中物理电学学习方法指导建议[J].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2(11X):4-7.
[3]王建辉,焦德伟.注重教材细节亲历探究过程——初中物理电学学习方法指导建议[J].学生之友(最作文),2012(11):4-7.
[4]陈广.小议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及对策[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04):50.
[5]陈广.小议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及对策[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7(04):50.
[6]李喜平.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培养能力——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刍议[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22):23.
(上接第26页)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