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理〗《渔家乐》 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林志燕》优秀教案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3课
《渔家乐》
——教学设计
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林志燕
【教学思路】
《渔家乐》是湘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农家乐》的一课的拓展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

在《农家乐》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对农村田间的劳作并不熟悉,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习作呈现不理想,教学未能突破难点。

如何能立足学情,让学生有感而发地参与教学并进行创作表现呢?《课标》(2011版)指出: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学应结合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因此,笔者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学生熟悉的鲟埔渔村这一资源展开教学。

针对渔民劳作时的动态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制作了活动的小纸人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并设计了观察模仿、逐步探究、赏析作品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尝试、探究、质疑,在实践中感悟、体验、创作渔民劳作时的场景,以期在整个学习过程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又提高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的素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对于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虽然已经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但是对于人物动态的表现还不擅长。

因此需要教师引导观察,演示技法,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其大胆落笔。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渔民劳作时的动态特征,用国画渲染的的方式表现人物的动态。

2.通过观察、模仿渔民劳作的动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习作创作。

3.体会渔村劳动者的艰辛和快乐,发现劳动美,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国画渲染的方法表现渔村劳动者,初步感受鲟埔渔村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渔村人物的动态表现。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纸偶、微课、国画、排笔、国画颜料
学具:排笔、水桶、宣纸、颜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观看视频,情境导入。

小结:泉州地处海边,有着许多渔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去体验它们劳动的生活乐趣。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轻松的谈话方式,接近师生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本次的学习。

二、观看视频,创设情境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鲟埔文化。

2.交流分享,引导了解鲟埔文化。

【设计意图】以视频为媒,在师生交流、生生分享中,唤起学生有关鲟埔文化的记忆,进一步了解鲟埔文化,为后面的渔民的创作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

三、观察模仿,探究动态
1.播放《庄阿姨的一天》视频,感受渔民的勤劳艰辛。

2.观察模仿庄阿姨劳作的动作,感知渔民劳作的动态。

3.巧用纸偶引导学生摆出动态,发散思维拓展劳作动态。

4.教师示范,观看微课,引导添加劳动用具。

【设计意图】以《庄阿姨的一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渔民的勤劳与艰辛,同时又认识到渔民身上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用抠图的形式捕捉庄阿姨捕鱼、挑担、补网等动态,直观又形象。

抓住三年级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渔民劳作的动态,又以“你能用小纸偶摆摆庄阿姨的动作吗?”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巧用纸偶,摆出庄阿姨的动态,加深对渔民劳作时的动态理解。

最后以“你还能摆出哪些渔民劳作时的动作”为任务驱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渔民的动态。

本环节中从对渔民动态的最初感知到理解,从单一模仿到拓展联想,层次分明,富有梯度,从而轻松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赏析作品探究方法
1.出示图片,赏析作品
2.分享交流,拓展思路
3.微课学习,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赏析作品能够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微课的学习为学生创作提供了清晰有效的方法指导。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学生创作时,教师播放有关“海”的儿童歌曲,营造了有利于学生创作的氛围,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

六、展示评价总结提升
1.展示作品,多元评价
2.教师小结,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在本次课中,教师精心搭建展示平台,尊重每一位学生合作创作的成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

【板书设计】
渔家乐
步骤:1. 渲染人物动态
2.勾勒轮廓
3.添加细节
4.添画道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