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六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连线):
生态环境问题
原因
①全球气候变化
a.氟利昂使用
②臭氧层破坏 ③海洋污染 ④酸雨
b.SO2 等的排放 c.CO2 的排放 d.植被破坏
⑤土地荒漠化
e.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f.石油泄漏
答案:①—c ②—a ③—f ④—b ⑤—d ⑥—e
(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提示: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中的各 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很可能导致 一连串物种的灭绝,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同时也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考法 1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 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2)易地保护:把待保护物种迁至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含义: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 的发展。
答案:C
考法 2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每年 6 月 5 日为世界环境日,2018 年中国的主题 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倡“低碳”生活有利于保护环境 B.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主要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 放量 C.来自电厂的废热属于被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减缓温室效应,B 项错误。
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
1.请从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提示: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即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而形成的。
社会责任——环境保护
2.对濒危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什么?“保
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请从生物多样性的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接价值的角度阐述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2)引发的后果:产生“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 和“赤潮”(发生在海水中)。
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 1.每年的 7 月 11 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 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 增长曲线,请回答:
(1)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 哪条曲线?该曲线与 a 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的鱼类捕食藻 类,都可抑制藻类大量繁殖。
(2)易造成环境污染、使藻类产生抗药性、持续时间 短等(写出两点即可)。
考法 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调整人的年龄结构,可提高地球的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由其有效资源决定的,与自身的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 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 护,A 项错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 保护和易地保护,其中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 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 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保护,B 项正确;湿地在蓄洪防旱、 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项 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中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 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D 项错误。
6.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1.生物多样性三层次内在关系分析
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入侵物种由于缺少天敌 的控制,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 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从而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 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答案:C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范围:生物圈。 (2)组成: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 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美学)、科 研、工业原料。 (2)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3)潜在价值:目前未发现或尚不清楚的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修复方法等, 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蓝藻是生产者,不能利用 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利用无机物,A 项错误;河流中动 植物之间不足以完成物质循环,缺失分解者,B 项错误; 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蓝藻的数量,进而减 少水华发生,C 项正确;水华形成过程中可导致该水域生 物大量死亡,群落丰富度会下降,D 项错误。
(2)我国曾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 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 快的趋势,原因是什么?
提示:(1)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2)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 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社会责任——保护环境 2.淡水湖泊随着水体富营养化会出现由藻类大量繁 殖而引起的水华。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 理是常用的治理水华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植 食性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的方法构建修复生态系统, 对治理水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修复生态系统构建后,对治理水华可取得较 好的效果,原因是什么? (2)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杀藻剂处理的主要缺点 有哪些?(写出两点)
答案:B
4.(2019·衡阳联考)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 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 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以 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供蓝藻吸收利用 B.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 C.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 D.水华形成过程中可导致该水域群落丰富度增大
分析:比较生物多样
3.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性不同层次的含义、
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 区分不同方面的价值
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等。
4.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 3.社会责任——保护环
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 境:分析温室效应、
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 水 体 富 营 养 化 等 成
益。
因,提出解决方法与
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措施。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前景。 ①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 内持续增长。 ②目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 调发展。
(1)人是生物界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 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的、善于思维 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 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 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2.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解析:世界环境人口容量在 100 亿左右,目前世界上 人口数量还未达到地球环境容纳量,A 项错误;人类可通 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增长,B 项错误; 控制人口数 量要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实现人口 数量的动态变化,C 项正确;生产力的提高是人口过度增 长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人口的出生率较低,D 项错误。
答案:A
考法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3.(2019·福建三明质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 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 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 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 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六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标展示
素养链接
1.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1.生命观念——稳态与
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 平衡观:认同生物圈
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 2.科学思维——比较与
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 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 项合理;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 B 项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 为多种多样,C 项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 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项不合理。
答案:D
4.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 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5.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 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 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
6.生活和工业污水及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可导致水 体富营养化。(√)
1.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 相同
[诊断辨析]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经开始缓慢下降。 (×) 提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人 口增长过多得到有效控制。 2.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 3.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无关,A 项错误;人不同于其 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
况,B 项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 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 项错误。
答案:D
2.下列关于全球人口动态与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地球环境容纳量 B.人类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和提高死亡率,控制人口 增长 C.人口动态变化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 保持平衡 D.近现代以来人口的过度增长,源自发达国家不实 行计划生育
(2)实现措施。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保护环境和资源。 ③建立起人口、环境、科学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 平衡。
[诊断辨析]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经开始缓慢下降。 (×) 提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 然增长率已明显下降。21 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 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 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3.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 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提示:有机物轻度污染,好氧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消耗大量氧气,距离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就越少。
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 接价值。(×)
提示:盲鱼作为科研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 价值。
5.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
2.(2019·辽宁模拟)下列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B.湖泊的蓄洪抗旱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逐渐降低 D.围海造陆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湖泊的蓄洪抗旱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
值,B 项错误;一般而言,在自然界的群落演替的过程中, 生物多样性会逐渐增加,C 项错误;围海造陆不利于增加 生物的多样性,D 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