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粤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学期
澄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语言基础知识积累(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每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旌旗/笙箫蒿草/竹篙星宿/一宿怙恶不悛/竣工
B.山陵/菱角桂棹/泥淖下咽/哽咽溘然长逝/阖门
C.心弦/船舷会晤/体悟狼藉/慰藉相形见绌/罢黜
D.揪心/愀然驰骋/伶俜褴褛/屡次金块珠砾/闪烁
答案:A
A jīng/shēng hāo/ gāo xiù/xiǔ quān/ jùn
B líng zhào/ nào yàn/ yè kè/ hé
C xián wù jí/jiè chù
D jiū/ qiǎo chěng/pīng lǚ lì/shuò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B.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逛街购物的人,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气氛,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文天祥前额也可见汗淋如雨,然而,他顾不得擦拭,只是一个劲地笔走龙蛇。

强风吹开了牢门,将案上的诗稿吹满屋飘飞。

D.疾控中心专家认为,因为并非所有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人都会看医生,让医生采样和进行甲流病毒检测,所以现在所监测到的甲流病例仅仅是冰山一角。

答案:B. “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

不能用于形容欢乐的气氛.A.
“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

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句用用法正确.C.“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C 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

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C.中日双方如果能以安倍首相访华为开端恢复高层互访,不仅将推动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将有利于扭转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D.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减轻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答案:D
A句式杂糅,应为“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而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 一面对两面不当。

C.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仅将有利于扭转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而且将推动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

4.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

,,。

,。

①它们都凝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②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
③我同样喜欢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
④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
⑤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使人感到格外亲近
A.①②④③⑤ B.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①③⑤ D.⑤①②④③
答案C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先妣尝一至(母亲)轩凡四遭火(总共)汝幸而偶我(嫁)
B.众人匹之(一般人)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汝可模拟得之(揣摩)
C.而征一国者(通“能”)悟言一室之内(通“晤”)御六气之辩(通“变”)
D.舞幽壑之潜蛟(舞蹈)始适还家门(出嫁)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
答案:C
解释:A.妣:去世的母亲;B.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D舞:使动用法
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渺渺兮予怀
B.多于九土之城郭/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D.莫之夭阏者/ 何为其然也
答案:B.状语后置句/被动句(A都是主谓倒装句,C.都是定语后置句D.都是宾语前置句)二、文言文阅读(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后七年,秦破赵,杀将扈辄于武遂,斩
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

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①彀者:弓弩手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B.李牧多为奇陈.陈:通假字,通“阵”
C.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起来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敢捕虏者.斩客有吹洞箫者.
B.击秦军于.宜安多于.在庾之粟粒
C.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汝其.善抚之
D.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以.五百岁为春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
..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④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

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

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

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

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

(3分)
②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3分)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分)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分)
【参考答案】
7.C (起用)
8.D (都是介词,把;A. 代词,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在/介词,比;
C.代词,他的/副词,表期望)
9.D (②其它将领的做法, ④间接表现,⑥赵王派李牧等抵御敌人,没有表现李牧的军事才
能)
10.B (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
11.①(李牧)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

(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

(“备”1分,“便宜”1分,句意1分。

)
②(赵军)假装失败(或“不能获胜”),还把几千人丢给匈奴。

(“详”1分,“委”1分,句意1分)
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沙洲上捕鱼打猎,把鱼虾当做伴侣,把麋鹿当做朋友。

(“侣”“友”1分,句式1分,句意1分)
④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再向南飞呢?
(“奚以……为”1分,“之”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

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

(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

(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

(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

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

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

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

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

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军队百姓)不能耕种、放牧。

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

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

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

"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

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

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

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干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

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

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人给匈奴。

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

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

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

赵悼襄王十年,廉颇逃亡到魏国去后,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方城。

过了七年,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杀了十万(赵国兵士)。

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宜安攻打秦军,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桓齮。

(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

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拒敌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

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

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

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杀了他,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

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并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齐将颜聚,最终灭亡了赵国。

三、诗歌鉴赏和默写(共1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7分)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②。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 ①崇光:崇,隆重,华美;光,光泽。

②廊:回廊
(1)这首诗前两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析。

(3分)
(2)诗的后两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4分)
(1)前两句通过对东风袅袅,月光朦胧,花香四溢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空蒙迷幻(或朦胧)的意境。

(意境特征1分;具体描绘:2分,2点1分,3点2分。

)
(2)后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担心花像人一样也会睡着,所以点燃蜡烛照亮她,表达了对海棠的怜爱痴迷。

[修辞1分;解释1分;感情2分,答“喜爱”1分]
13.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8分)
(1) ,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2)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答案:
(1)越陌度阡契阔谈宴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四、现代文阅读。

(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12分)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朱竞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

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

”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

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

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

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

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

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

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

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

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

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
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

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

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

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

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

“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

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14. 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
..是()()(5分)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E.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15 .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是()(3分)
A.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C.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D.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16.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4分)
参考答案:
14.BD.【B项,全球“汉语热”升温与汉语危机没有直接的联系。

D项,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不是汉语危机的体现。

选对1项2分;全对得5分。


15.A.【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并非文中所提倡的。


16.【①英语、拉丁文等外语的威胁;②许多作家对汉语不尊重,“西化”色彩浓重;③“全
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④网络向现实生活的渗透。

每点1分】
(二)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7-19题。

(15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①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

前者,是因为我爱
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②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

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③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④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年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⑤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⑥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田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

母亲只好把田七块茎挖出,收藏好。

她说,田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⑦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

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

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

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

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

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

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⑧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

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

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是药,一滴水也是,甚至,一个人也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

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17.从内容上看,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
【答案】①甘草是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载体。

②“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有缘分,有亲切感。

③“我”嚼着甘草长大,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生活的写照。

④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每1点1分)18.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分)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是药,一滴水也是,甚至,一个人也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答案】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2分)。

②揭示世间万物皆可入药的道理,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1分)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1分)(若从排比这一修辞的作用答,有道理也可酌情给分)④用“灵芝”设喻,生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温情、真情的美好价值。

(1分)
19.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6分)
【答案】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或“母亲这味‘中药’,让我在物质艰难的时代得到营养的补充,在生病时得到医治”)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和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前三点1点1分,2点3分,3点5分;第4点1分.
满分6分)
五、语言运用(共6分)
20.学校要举办一场诗文朗诵会,请你结合诗文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篇诗文串联起来。

要求衔接自然,形象生动,每段不少于50字。

(6分)
第一篇文章苏轼《赤壁赋》朗诵结束,串联词(1):
,请听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深情告白《再别康桥》。

朗诵结束后,串联词(2):
,接下来,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戴望舒《雨巷》。

答案:(1)离开“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朦胧开阔的赤壁,穿过历史的烟云,我们来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康桥河畔。

(2)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让我们走进江南烟雨的小巷,去邂逅一位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

(每句3分。

其中,连贯——承上启下:1分;内容——可以侧重诗歌内容、风格:1分;语言形象生动:1分。

少5个字扣1分)
六、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河流如果不从悬崖上跨出一步,就不会有气势磅礴的瀑布;蛹如果没有从茧中勇敢地跨出一步,就不会有美丽的蝴蝶。

同样地,人如果没有从困境中勇敢地跨出一步,就不会有成功;如果没有从自卑中勇敢地跨出一步,就不会有自信……当然,也有人跨出一步,却不能改变什么,甚至带来不好的后果。

请以“跨出那一步”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