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其五)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 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 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诗书写感 慨。
板书设计
《饮酒 》
无车马喧 心远地偏 东篱采菊 日夕鸟还
生活宁静
内心恬淡 淡泊名利
闲适自在 超脱世俗 生命真谛
对于陶渊明的隐居你如何看待?
1、陶渊明渴望自由,弃G归隐,追求恬静的田 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
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一句诗描写傍晚山间云气缭绕,景色十分 美好,飞鸟结伴还巢,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 己的归隐,从中悟出返璞归真的哲理,云无心而出 釉,鸟倦飞而知还,以云、鸟自喻,说明自己无心 仕途,找到自我的归隐乐趣,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 的心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指此地此时的情景,也就是隐居生活。 辨:分辨。 真意:人生的真谛。
2、弃G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H暗G场的 一种反P,有积极意义。
3、但是,要改Z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 “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强调“乐不可 言”,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自得与对大自然的 赞叹。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 写,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以 及闲适淡泊的心境和不与T427),一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 今江西龙江)人。东晋诗人。因仕途坎坷,又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41岁时弃G归田, 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 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 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 交往,世俗往来的名利纷扰”。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 马客,看淡了权L、地位、财富、荣誉之类。
饮 酒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 庐/在 人 境 , 而 无/车 马 喧 。 问 君/何 能 尔 ? 心 远/地 自 偏 。 采 菊/东 篱 下 , 悠 然/见 南 山 。 山 气/日 夕 佳 , 飞 鸟/相 与 还 。 此 中/有 真 意 , 欲 辨/已 忘 言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 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而:表转折,但是,却。 车马喧:车马的喧闹声。指世俗的交往。
现存作品130余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 农耕劳动,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 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 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 田园诗”。其中《归园田居》《饮酒》《归去 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等 都是名篇。
陶渊明简历
1、在柴桑农村度过少年时代,家贫。 2、29岁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后来,江州 召为主簿,未就任。 3、33岁到江陵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 产生归隐想法。36岁冬,母卒;回寻阳居丧。 4、39岁,任镇军J军刘裕的CJ,心情矛盾。 5、40岁,任建威J军江州刺史刘敬轩的CJ, 这年8月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官 归隐。 6、晋朝末年曾征他为著作佐郎,不就。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 不知怎样表达。
“真意”指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心情?
“真意”是指人生不应该为功M利L所累,不 应该在WZ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 守住心灵的净土。
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反映 了诗人厌弃G场、追求安闲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欲辨已忘言”是作者忘记了自己 想要表达的话吗?如果不是,那到底是 什么意思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篱:东边的篱笆。自陶渊明写这首诗后, “东篱”就指代菊圃。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南山:即陶渊明居所南面的庐山。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 的南山映入眼帘。
“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 作“望”,你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到了,而“望”却是 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 “见”是无意识的。用“见”符合作者“悠然” 的情趣,而“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隐居生活中悠然 自得的情景,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的会意 和亲近。诗人的悠然恬适之情自然流露, 诗人与自然的“物我合一”的美好意境自 然生成。真正是妙手偶得的“绝妙好辞”, 创造了浑然天成、物我相融的最高诗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尔:如此,这样。 偏:偏远,偏僻。
请问您如何能够这样呢?心灵远离(尘俗), (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心远地自偏”的含义如何理解?
因为作者的心灵和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 社会G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 客,因而作者感觉自己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 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王 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奇妙不可及之语”, 推崇备至。
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 得兴味索然了。”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一句诗描写自己在东篱下采菊时不经意间看 见美丽的南山,其中“悠然”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 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见”是采菊时无意中偶见,写出了诗人看到 南山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既有 田园之美,又有隐逸之乐。表达了诗人悠然淡泊的 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