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小草依依,踏之何忍”,校园里的这些提示语随时提醒大家不要践踏草坪,否则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

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影响了根毛对水分的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
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

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
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所有的活细胞,有光无光都能够进行,A错误;
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
因为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应该促进光合作用①,减弱呼吸作用②,C错误;
①光合作用和②呼吸作用都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正确。

【点睛】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公式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图中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4.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相关描述全部正确的是
①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②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芽突破种皮
③针叶林以松、杉等植物为主④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发黄
⑤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胚⑥导管在植物结构层次中属器官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因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无果实.裸子植物也无花,只有孢子叶球,孢子叶球还不能看作真正的花,其形态结构上与被子植物的花是不同的,只是有些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球花)相当于被子植物的花的功能,因此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而被子植物则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详解】
①红豆杉是雌雄异株,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正确;②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错误;③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主要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

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分布最靠北的森林,正确;④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④正确;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无果实,错误;
⑥导管属于输导组织,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下图为豌豆果实示意图,豌豆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能将种子弹射出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由受精卵发育而成B.弹射种子是依靠自身力量来传播种子C.①是种子,②是果皮D.形成该果实的花的子房中最少有5个胚珠【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才继续发育,发育情况为:
【详解】
A.图中的②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故A错误。

B.豌豆的果皮各层细胞的含水量不同,成熟干燥后,收缩的程度也不同,因此种子是依靠自身力量来传播种子,故B正确。

C.图中的①是种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②是果皮,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故C正确。

D.图中的①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形成该果实的花的子房中最少有5个胚珠,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即能正确答题。

6.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下列哪个现象不出现()
A.消耗氧气B.释放热量
C.耗用食物D.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详解】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

所以呼吸作用的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耗用食物)、释放能量。

不会出现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选:D。

【点睛】
知道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满足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7.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导管和筛管的作用,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详解】
我们知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有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

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

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故C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8.下列与植物蒸腾作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B.蒸腾作用散失了根吸收的绝大部分水分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
D.没有蒸腾作用,生物圈的水循环就无法进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A正确;根吸收来的水分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B正确;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

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C正确;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而不是没有蒸腾作用,生物圈的水循环就无法进行,D错误。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9.西瓜是夏季人们常吃的解暑水果。

一个西瓜中有很多的西瓜子,这是因为西瓜花的一个雌蕊中有很多的()
A.子房B.花柱C.柱头D.胚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果实和种子形成的生理过程。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蕊有密切关系。

传粉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植物要想结出果实与种子必须经过传粉与受精。

受精后子房的发育,如下: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在一个西瓜(果实)中有很多瓜籽(种子),这是因为在西瓜花的一个雌蕊中有很多的胚珠。

【点睛】
关键是把握果实和种子形成的过程。

10.下列有关玉米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胚由胚芽、胚根、子叶组成
B.胚是玉米新植株的幼体
C.酒精能使玉米种子的纵切面变蓝
D.种子中的子叶发育为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详解】
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A错误;胚是新植物的幼体,B正确;淀粉遇碘变蓝,能使玉米种子的纵切面变蓝的是碘液,而不是酒精,C错误;种子中的子叶主要是储存营养物质,胚芽发育成茎和叶,D错误。

【点睛】
胚是发育新植株的结构,玉米的胚乳中储存有营养物质。

11.下列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C.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作用
D.绿色植物提供了人类需要的各种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正确。

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正确。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并不是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能量,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12.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B.很多树木可以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C.成片的树木可以有效阻滯和吸附灰尘
D.绿地和森林的作用相同,要多种草少种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包括: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详解】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又将产生的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缓解了温室效应,A正确。

B.很多树木如悬铃木、橙、圆柏等,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菌,B正确。

C.绿色植物能够防风固沙,降低风速;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黏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C正确。

D.森林可以防风固沙,降低风速,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为许多动物提供栖息地。

但种草种树的数量和比例要相对稳定,才利于生态平衡,利于保护森林,D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题要求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13.在瓶子里装上正在萌发的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会_____,依据是()
A.继续燃烧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气
B.熄灭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继续燃烧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D.熄灭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尽了,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会熄灭。

【详解】
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其原因是该瓶内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把玻璃瓶中的氧气消耗尽。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

14.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A.胚根B.胚芽C.胚轴D.胚乳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详解】
由分析可知,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吸水,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A正确。

【点睛】
知道种子萌发的先后顺序,即胚根、胚轴、胚芽,而胚乳和子叶只提供营养物质。

15.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
A.使叶片内的淀粉储藏到叶绿体中
B.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藏到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是: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详解】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是: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要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6.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的是()
A.胚芽B.胚根C.胚轴D.子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子叶或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详解】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

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17.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叶片的大小 B.有无叶绿体
C.有光或无光 D.有无碘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
此实验设计的是一个对照试验,实验中,遮光的部分叶片不能制造淀粉,所以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不变蓝;不遮光的部分制造了淀粉,所以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色,证明了光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实验的对照组是未遮光叶片,实验组是黑纸片遮住的部分叶片,是以变量有无光照。

【点睛】
注意对照试验中变量的设置,能够对对照试验的变量做出正确的判断。

18.玉米、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的胚包括①③④⑤
B.乙的果皮和种皮不易分开
C.豆浆的营养主要来自⑦
D.③和⑦将发育为茎和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是玉米种子:①胚乳,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乙是大豆种子:⑥胚轴,⑦胚芽,⑧胚根,⑨子叶。

【详解】
A.玉米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所以甲是玉米种子,胚包括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故A错误。

B.乙是大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种皮起保护作用,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故B错误。

C.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种皮起保护作用,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所以大豆种子的⑨子叶储存大量营养物质,所以豆浆的营养主要来自⑨,故C错误。

D.玉米种子的结构中③胚芽和大豆种子的结构中⑦胚芽将发育为茎和叶,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明确种子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9.下列有关植物根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与成熟区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B.根尖细胞是只分裂生长而不分化的细胞
C.成熟区的根毛是一种特化的细胞,其基本结构与其他部位细胞不同
D.从伸长区开始出现了输导组织导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

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详解】
A. 根尖分生区细胞与成熟区细胞都是细胞分化形成的,遗传物质相同,A正确。

B.根尖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使根不断生长,B错误。

C.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根毛是一种特化的细胞,其基本结构与其他部位细胞相同,C错误。

D.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根尖的结构特点。

20.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

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
图中所表示的松树茎横切面中,甲表示树皮,乙表示韧皮部,丙表示髓,丁表示木质部,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中,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