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衍生注释:
1. “宿”是住宿、过夜的意思。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2. “移舟”就是划动小船。

“泊”是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3. “客愁新”,“客”指诗人自己,“愁新”是说新添的忧愁。

4. “野旷”指原野空旷辽阔。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5. “江清”江水清澈,“月近人”,月亮倒映在水中,离人很近。

二、赏析: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点出了诗人停靠的地点是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日暮客愁新”,日落时分本就容易引发人的愁绪,而诗人此时远离家乡,这种愁绪就更加浓重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真是绝妙。

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还低,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

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离人很近,好像月亮也能理解诗人的孤独,来陪伴他。

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把那种客居他乡的孤寂和淡淡的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比一个人独自在荒郊野外,周围的
一切都显得那么空旷寂寥,只有那水中的月亮似乎能给他一点慰藉。

三、作者介绍: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和游历中度过。

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诗风清淡自然,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四、运用片段: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旅行,傍晚的时候我们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小湖边。

周围没什么人,湖面上雾蒙蒙的。

我当时就突然想起了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就对朋友说:“你看这景色,和孟浩然诗里写的有点像呢,现在我有点能体会他那种日暮时分的惆怅了。

”朋友说:“是啊,这周围这么安静,还真有点孤寂的感觉。

”这时候我就想,虽然我们不是像孟浩然那样客居他乡,但是在这陌生的环境里,也能感受到那种淡淡的愁绪。

看来好的诗句就是能跨越时空,让不同的人产生共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一、衍生注释:
1. “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诗的日期。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 “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

“未遮山”,还没有把山完全遮住。

3. “白雨跳珠”,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

“乱入船”,纷纷跳进船里。

4. “卷地风”,贴着地面卷来的大风。

“水如天”,湖水像天空一样开阔平静。

二、赏析:
这首诗把西湖夏日暴雨的景象写得十分生动。

前两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诗人用“翻墨”来比喻乌云,用“跳珠”来形容雨点,特别形象。

乌云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那豆大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跳进船里,这画面感多强啊。

就好像有人突然在你面前打翻了墨汁,紧接着又撒下了一把珍珠。

后两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阵大风突然把乌云和雨点都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水又变得像天空一样平静开阔。

这变化之快,就像人的情绪,前一秒还狂风暴雨,下一秒就风平浪静了。

三、作者介绍:
苏轼,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多次被贬官,但他的文学才华却在困境中愈发闪耀。

他的诗词文章题材广泛,风格豪迈奔放又清新自然。

他不仅在诗词上成就极高,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四、运用片段:
那天我正在公园里散步,突然天气就变了。

天上的乌云像黑色的幕布一样涌过来,但是还没有完全把远处的小山遮住呢,就开始下起了大雨。

那雨点打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就像苏轼诗里说的“白雨跳珠
乱入船”一样。

我当时没带伞,正发愁呢,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没一会儿,乌云就散了,太阳又出来了。

我就感叹,这天气的变化真像苏轼笔下的西湖天气啊。

我就跟旁边的大爷说:“大爷,您看这天气变化得多快,真像苏轼写的‘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呢。

”大爷笑着说:“是啊,这大自然的变化真是奇妙。

”这时候我就觉得苏轼真的是很厉害,能把这种瞬息万变的景象写得这么精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衍生注释:
1. “西江月”是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黄沙道是指从江西上饶到铅山的一条道路。

2.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光照在树枝上,惊起了喜鹊。

“别枝”这里指树枝。

3. “清风半夜鸣蝉”,清凉的夜风中传来蝉的鸣叫。

4.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稻花的香气里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5. “听取蛙声一片”,听到一片青蛙的叫声。

6. “七八个星天外”,天空中挂着七八颗星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飘下两三点雨滴。

7. “旧时茅店社林边”,从前那座茅草店在土地庙树林的旁边。

“社”指土地庙。

“路转溪桥忽见”,走过弯路,过了溪上的桥,忽然
就看见了。

二、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乡村夏夜图。

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飘香,蛙声阵阵,这些景象组合在一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就好像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你能听到声音,闻到香气。

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人们谈论着丰收,那是多么幸福的场景啊。

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空中星星点点,山前飘起小雨,本来还担心找不到避雨的地方,结果一转弯就看到了熟悉的茅店,这是一种惊喜。

词中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能体会到词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三、作者介绍:
辛弃疾,南宋词人。

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抗击金兵,但由于朝廷的软弱,他的抱负难以实现。

他的词多以豪放著称,充满了爱国情怀,同时也有一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词作,这些词作展现了他细腻的一面,风格清新质朴。

四、运用片段:
有一年夏天我回乡下老家。

晚上我出去散步,月亮特别亮,照得树上的鸟儿都惊飞了,就像辛弃疾说的“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一吹,蝉也开始叫了,路边稻田里传来阵阵稻花香,青蛙也在叫个不停。

我就跟爷爷说:“爷爷,这乡下的晚上可真热闹啊,稻花香里到处都是青蛙叫,就像辛弃疾词里写的一样。

”爷爷笑着说:“是啊,这说明今年是个丰
收年呢。

”正说着,天上飘来了几朵乌云,星星也只剩下几颗了,山前好像也飘起了小雨。

我正愁没地方躲雨呢,一转过前面的小桥,就看到了村里的小商店。

我高兴地说:“爷爷,这就像辛弃疾词里写的‘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啊。

”爷爷也说:“这古人写的东西就是好,把咱们乡下的生活写得这么真切。

”我觉得辛弃疾的这首词真的是把乡村夏夜的那种感觉写活了,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