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江苏省实施方案(2014-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江苏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建成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的江苏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现实条件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7年以来,在积极推进公路发展的同时,我省航道、港口、铁路、民航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综合运输体系对外开放性不断提升,沿江港口群作用显著增强,客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总体进入了结构调整优化、网络衔接强化和运输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阶段。

干线航道网主骨架初步形成,四级及以上航道达标里程达到1763公里,实现了高等级航道对省域主要市、县的覆盖。

沿江港口已成为服务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承接了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转运物资,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型企业所需的几乎全部的外贸原油、70%
的外贸铁矿石、30%左右集装箱通过江苏沿江港口中转。

铁路取得长足发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91公里,其中快速铁路1228公里,复线电气化率达到57%,长江三角洲核心区“1小时快速交通圈”逐渐形成,沪宁、宁杭城市带同城化效应大大增强。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率先发展,全省公路总里程1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43公里,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全面覆盖省内所有县级及以上节点,长江江苏段跨江通道增加至13座,有效缓解了跨江交通瓶颈。

民航机场设施不断改善,9个民航机场布局全面落地,实现了所有县级城市及1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航空运输服务全覆盖。

专栏1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江苏综合交通网建设情况指标单位1978年2013年增长(倍)一、内河航道里程万公里 2.4 2.4 —
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公里0 1763 —
二、铁路营业里程公里748 2591 3.5
快速铁路里程公里0 1228 —
复线率% 0 57 —
电化率% 0 57 —
三、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 1.9 15.6 8.2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0 4443 —
四、输油(气)主干管道里程公里250 4306 17.2
五、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公里0 137 —
六、民用运输机场数个 1 9 —
(二)存在问题。

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相比,我省交通运输发
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发挥,长江南京至南通段航道水深不足,长江与其他内河航道沟通不够,长江港口国际航运能力亟待提升。

二是东西向铁路、公路互联互通程度有待提升,过江通道尤其是铁路过江通道能力紧张。

三是网络结构不完善,覆盖广度不够,江北地区干线铁路、江南地区城际(市郊)铁路网和长江两岸干线航道网尚未形成,江北地区公路通达深度不足,技术等级偏低。

四是各种运输方式尚未实现有效衔接,高效集疏运体系有待加强,多式联运发展滞后,国际航线有待加快开辟,与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的空中航班亟待加密。

五是交通运输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力仍需提升,土地、能源、岸线等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交通运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基于江苏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条件,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为依托,以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和加快铁路建设为重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率先建成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沿江东西轴向联系,推动跨江南北径向联系,为支撑江苏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基础性功能、为带动中西部发展发挥先导性功能、为加强沿江联系、辐射内陆腹地发挥服务性
功能。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面向国际、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我省交通运输打造为“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门户枢纽、长江下游重要的江海联运区、长江南京以下重要的深水海港区、支撑长江流域城镇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运输纽带”,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建成通畅的黄金水道。

形成以长江干线为骨干、干支流网络衔接、江海通达的高等级航道网络,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达2700公里,高等级航道县级节点覆盖率达80%;以连云港港、南京港、苏州港、镇江港、南通港为重点海港,以徐州港、无锡港为重点内河港,形成功能完善、分工合作、协调发展、集疏运体系完善的分层次港口布局,海运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建成快速联通的铁路网络。

形成以京宁杭、连淮扬镇、沿海、东陇海、徐盐、沿江、沪宁铁路通道为骨架的“三纵四横”铁路运输通道格局,铁路运营里程超过4000公里,快速铁路县级节点覆盖率达80%。

——建成便捷的公路网络。

形成以“五纵九横五联”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干支相连的干线公路网,公路的基础性、集散性、服务性功能不断完善,过江通道能力不断提升,干线公路总里程超过16000公里,高速公路县
级节点覆盖率达100%,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乡镇节点覆盖率达90%。

——建成发达的航空网络。

形成布局合理的民用机场体系、通达通畅的航线网络体系、功能健全的通用航空服务体系,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6000万人次/年。

——基本建成覆盖全省主要区域的油气管网。

原油实现100%管道输送,成品油管道覆盖全省主要消费市场,基本实现县县通天然气输气管道。

——建成转换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形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无缝衔接的旅客“零距离换乘”和货物换装“无缝化衔接”,“联程联运”效果显著。

——形成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更公平,货运与现代物流业更具竞争力,信息化、智能化有效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安全发展深度融合于全过程各领域。

专栏2 长江经济带江苏综合交通网发展目标
指标单位2013年2020年一、内河航道里程万公里 2.4 2.4
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公里1763 2700
二、铁路营业里程公里2591 4100
快速铁路里程公里1228 2900
复线率% 57% 80%
电化率% 57% 80%
三、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15.6 16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4443 5100
普通国省道里程公里9505 11000
四、民用机场数个9 9
五、输油(气)主干管道里程公里4306 7000
六、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公里137 413
七、长江过江通道数座13 17
三、打造长江黄金水道
(一)全面推进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

巩固深水航道既有建设成果,加快实施长江深水航道通达工程,助推长江经济带通道能力提升。

加快推进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实现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面畅通。

满足5万吨级船舶全天候直达南京,10万吨级船舶减载或乘潮直达南京,10万吨级散货船乘潮直达江阴,20万吨级散货船减载乘潮直达张家港、南通,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12万吨级集装箱船、8万吨级油船乘潮直达太仓。

(二)完善高等级航道运输网络。

抓紧实施长江南北两翼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支撑长江干线通道与南北腹地的有机衔接。

全力推进苏南运河、连申线、芜申线、淮河出海航道、通扬线等区域骨干航道整治工程,加快长江两翼高等级航道骨架建设成型。

继续推进锡澄运河、杨林塘、秦淮河、德胜河等通江航道贯通,加强长江主干线与腹地的顺畅衔接。

有序推进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锡北线、盐邵线、盐宝线、兴东线等联络航道整治建设,完善区域高等级航道
网络形态。

积极推进湖西航道北段、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长湖申线、乍嘉苏线等省际航道整治实施,拓展长江主干线的辐射范围。

大力开展沿江沿海港口疏港航道规划建设,支撑港口发展。

专栏3 航道规划重点项目
长江航道
重点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三期工程建设。

干线航道
继续推进苏南运河、申张线、芜申线、杨林塘、丹金溧漕河、锡澄运河、锡溧漕河、锡北线等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淮河出海航道、通扬线、湖西航道北段、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灌河、长湖申线、乍嘉苏线、秦淮河、德胜河、盐邵线、盐宝线、兴东线等航道整治工程。

(三)促进港口合理布局。

沿海沿江加快形成以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为主要港口,无锡(江阴)港、扬州港、泰州港、盐城港、常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内河以徐州、无锡为主要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分层次港口发展格局。

沿海港口以连云港港为主要港口,相应发展盐城港、南通港沿海各港区。

大力推进连云港连云港区、徐圩港区、盐城港大丰港区,南通港通州湾港区4大港区开发建设,推进江海联动,引导临港产业向重点港区积聚,形成规模效应。

到2020年,沿海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3.6亿吨。

沿江港口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
以加快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建设为重点,提升沿江港口功能,加快沿江港口布局调整,建成适应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要求的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

加快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太仓集装箱干线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依托南京港搭建江苏航运交易平台,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推动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发展。

提升南京综合交通枢纽的江海转运功能,重点加快龙潭港区四期、龙潭港区六期、西坝港区西坝作业区五期、西坝作业区八期、新生圩港区八卦洲集装箱作业区、七坝港区多用途码头等专业化码头泊位建设。

大力发展航运物流及相关服务业,积极开辟国际近远洋航线,建设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加快建成太仓集装箱干线港,重点加快太仓港四期集装箱码头建设,培育发展远洋航线,加密近洋航线,加快发展内贸航线,扩大“区港联动”范围,加强与沿江港口的联盟,强化太仓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的功能。

提升沿江港口功能。

苏州港、南通港充分发挥15万吨-20万吨级海轮直达优势,重点加快华能煤炭码头、铁黄沙作业区、张家港港区盛泰通用码头、通海港区集装箱码头、天生港区横港沙作业区等5万吨-10万吨级码头泊位建设,续建、新建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约40个。

镇江港重点加快大港四期、新宇二期公用港口码头、孟家
港公共物流码头等码头泊位建设,续建、新建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约14个,大力发展5万吨级及以上海轮江海直达运输和江海联运。

常州港、无锡(江阴)港、泰州港、扬州港充分发挥5万吨-10万吨级外贸船直达优势,建成、新开工建设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约35个。

到2020年,沿江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力争超过12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超过1600万TEU,有效提升海运直达、江海河转运、长江中上游及其内陆地区中转联运三大运输体系和重点货类专业化布局。

有序推进内河主要港口建设。

以等级标准化、布局集约化、作业机械化发展为方向,以徐州港、无锡港、苏州内河港、常州内河港、淮安港、宿迁港为重点,结合干线航道网建设,有序建设一批现代化、规模化内河港区,新增千吨级及以上泊位150个以上。

到2020年,内河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6.5亿吨。

专栏4 港口规划重点项目
沿海港口
重点推进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徐圩防波堤工程、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30万吨级矿石码头,盐城港大丰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南通港洋口港区北水道15万吨级进港航道、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

沿江港口
重点推进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龙潭港区六期、西坝港区五期、新生圩港区八卦洲集装箱作业区、七坝港区多用途码头、镇江港大港四期、镇江港新宇二期公用港口码头、苏州港华能煤炭码头、太仓港四期集装箱码头、苏州港铁黄沙作业区、南通港通海港区集装箱码头、南通港天生港区横港沙作业区、无锡(江阴)港申夏港区5号码头二期等码头泊位建设。

内河港口
重点推进徐州港、无锡港、苏州内河港、常州内河港、淮安港、宿迁港等港口
千吨级泊位建设。

(四)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

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等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

对于腹地范围大于500公里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固定服
务对象的港区,优先考虑铁路集疏运,鼓励铁路支线进港。

公用核心港区特别是年吞吐量超过50万TEU的集
装箱港区,考虑设置专用公路疏港通道,条件不具备时
应留有足够车道供港口集疏运使用。

对重要核心港区特
别是年吞吐量超过200万TEU的集装箱港区考虑建设专
用疏港高速公路或快速通道。

结合连盐铁路建设徐圩港区铁路专用线,继续加强
南京港和镇江港等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完善工作,结合
沪通铁路建设太仓港区铁路专用线,结合宁启铁路建设
如皋港区铁路专用线。

建设连云港北疏港、盐城至大丰
港区、太仓港南疏港、张家港港区疏港、南通至洋口港
区等高速公路项目及其他重要港区集疏运公路。

专栏5 集疏运规划重点项目
疏港铁路
规划建设南京港龙潭港区、西坝港区、新生圩港区,苏州港太仓港区,南通港如皋港区等港区的铁路专用线。

疏港公路
建设连云港北疏港、盐城至大丰港区、南通至洋口港区、张家港港区疏港等高速公路及其他重要港区集疏运公路。

(五)增强长江过江能力。

统筹安排过江通道建设时序,做好隧道桥梁方案比
选论证工作,着力推进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合并过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

加快沪通大桥建设,推进南京第五公路过江通道、五峰山、常泰等过江通道建设。

优化整合渡口渡线,加强渡运安全管理。

促进过江通道与长江航运、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过江通道系统。

专栏6 长江江苏段新建过江通道规划重点项目公路过江通道:锦文路、南京第五、七乡河过江通道
城市道路过江通道:汉中西路、和燕路、张靖城市道路过江通道
轨道过江通道:南京4号线城轨过江通道,上元门、宁仪城铁过江通道
公铁两用过江通道:沪通、五峰山公铁两用大桥,常泰、江阴第二、江阴第三公铁两用过江通道
四、加快干线铁路建设
进一步完善京宁杭、沿海、沪宁、东陇海国家铁路运输通道,以及连淮扬镇、徐盐、沿江省级铁路运输通道,形成贯通东西、辐射南北的“三纵四横”铁路运输通道格局。

(一)推进快速铁路建设。

推进快速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提升铁路服务品质。

强化沿江快速铁路通道,建设宁安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和沪泰宁城际铁路。

加快构建苏北快速铁路骨架网络,建设郑徐客专、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和徐连客专。

开展宁淮铁路前期研究工作,力争早日开工。

打通沿海快速铁路通道,建设连盐铁路和沪通铁
路。

巩固完善苏南快速铁路网络,建设通苏嘉城际铁路、湖苏沪城际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南延段(镇江至宣城)和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

(二)推进普通铁路建设。

建设宁合货运铁路,服务长江中上游地区,打通南京向西部地区的沪汉蓉货运通道。

建设宁启铁路南通东至启东段,填补海门、启东等沿江县市铁路运输服务空白。

(三)推进既有线路改扩建。

加快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电化改造工程,提升北沿江城市铁路运输服务水平。

实施新长铁路盐城至海安段扩能改造,消除沿海快速铁路通道瓶颈路段。

实施新长铁路新沂至淮安段和海安至长兴段扩能改造,提升铁路货运优势。

实施宁芜铁路改造,服务皖江地区和赣、湘、贵、云一线,形成补充沪汉蓉和沪昆大通道中间区域的辅助通道。

专栏7 干线铁路规划重点项目
快速铁路
建设郑徐客专、连盐铁路、沪通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宁安铁路、沿江城际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湖苏沪城际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南延段(镇江至宣城)、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沪泰宁城际铁路、徐连客专等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及以上的快速铁路。

普速铁路
建设宁启铁路南通东至启东段、宁合货运铁路等普速铁路。

既有线改扩建
加快实施宁启铁路、新长铁路、宁芜铁路等既有线扩能改造。

五、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发展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发挥公路基础性、集散性和服务性功能;拓展航空运输网络,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建设油气输送管网,提升省域油气管道化输送能力;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

建成衔接一体、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一)完善公路交通网络。

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布局,提升干线公路联通覆盖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形成干支衔接、结构合理的现代公路交通体系,发挥公路网络的基础性功能。

提升公路对城镇、产业、旅游等各类节点的联通覆盖水平,突出公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性功能。

推进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场站的充分衔接,强化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集散性功能。

完善高速公路布局。

重点扩建容量趋于饱和的国家高速公路通道,充分发挥国家高速公路的骨干作用,加快沪陕高速江都至广陵段、沪蓉高速南京至合肥段、京沪高速新沂至江都段、沪汉高速太仓至常州段等扩建工程。

推动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交界地区路网融合,加快推进徐州至明光、宿州至扬州、溧阳至广德、宜兴
至长兴、高淳至宣城等高速公路建设。

加快省级高速公路建设,建设常嘉高速昆山至吴江段、盐城至大丰、泰州至高港、镇江至丹阳、海安至启东、兴化至泰州、无锡至南通、溧阳至高淳、江都至宜兴、南京至盐城等项目。

开展海门至崇明、泗洪至宿城、苏州至绍兴和南京至巢湖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至2020年,“五纵九横五联”高速公路基本建成,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覆盖省域所有县级节点。

提升干线公路联通覆盖水平。

稳步推进普通国省道建设,结合城镇空间和产业规划布局完善干线公路网络,延伸覆盖所有县级节点、重点乡镇、重要产业节点、重要旅游节点和交通枢纽,实现城镇、产业、交通协同发展。

优化城市过境公路、集散公路布局,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良好衔接。

到2020年,普通国省道里程达11000公里。

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结合新一轮县乡村道规划,以保障镇村公交安全通行、提升农村居民出行品质为主要目标,以单车道通村公路拓宽改造和县乡道危桥改造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

加强规划和建设引导,放大公路的旅游、景观功能。

至2020年,建设农村公路总规模约2.2万公里,改造危桥7000座。

专栏8 公路规划重点项目
高速公路
扩容改造:开工沪陕高速江都至广陵段、沪蓉高速南京至合肥段、京沪高速新沂
至江都段、沪汉高速太仓至常州段以及扬州西北绕城、宁芜高速宁马段等扩建项目。

省际衔接:续建并建成徐州至济宁高速丰县至省界段、高淳至芜湖高速,开工建设徐州至明光、宿州至扬州、溧阳至广德、宜兴至长兴、高淳至宣城等高速公路。

地方高速:续建并建成常州至溧阳、阜宁至建湖高速,开工建设常嘉高速昆山至吴江段、泰州至高港、镇江至丹阳、海安至启东、兴化至泰州、无锡至南通、溧阳至高淳、江都至宜兴、苏锡常南部高速、无锡至太仓高速、阜兴泰高速建湖至兴化段、南京至盐城等高速。

普通国省道
完成G104、G204、G206、G328、G345等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2300公里。

农村公路
建设总规模约2.2万公里,改造危桥7000座。

(二)拓展航空运输网络。

推进区域性航空枢纽和干线机场建设。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重点拓展和加密欧美客货运国际直达航线,加快发展至国内主要枢纽城市的民航快线和其他城市的支线运输,构建与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的航空快线,发展空—空、空—铁联合运输。

无锡硕放机场完成二期扩建,重点开通至东北亚、东南亚的航线,加密与环渤海、成渝、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黔中、滇中区域性城市群等地区主要城市快线运输。

推进区域机场协调发展。

以上海两场为龙头,优化整合江苏机场资源,主动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

南通兴东机场加快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做好配套服务,融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网。

连云港、徐州等机场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完善支线航空运输。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

加快推进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基地通用机场为核心,小型通用机场和起降
点为补充的三级通用机场布局体系。

研究低空空域划设需求。

鼓励支持通用航空企事业单位扩大经营范围,服务长江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应急救援。

专栏9 机场规划重点项目
运输机场
无锡硕放机场扩建、徐州观音机场扩建、南通兴东机场扩建、盐城南洋机场扩建、淮安涟水机场扩建、扬州泰州机场扩建、连云港机场迁建。

通用机场
建设镇江大路、南通通用航空应急救援基地、溧阳天目湖、常州武进、昆山淀山湖、宿迁湖滨新城、徐州新沂、盐城建湖等通用机场。

(三)建设油气输送管网。

积极引入油、气资源,强化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稳定的油、气供给能力。

提升原油管输能力。

紧密依托全省现有炼厂的改造升级和沿海地区炼化产业建设布局,近期重点建设仪征—扬子原油输送管道,到2020年,建成原油管道1280公里,原油管输比例达到100%,原油管道形成连通长江中下游大型炼化企业和沿海大型石化码头的输送格局。

合理布局成品油管道。

加速推进江北成品油管道新沂—宿迁—淮安—南京、淮安—盐城、南京—扬州—泰州等项目建设,与苏南成品油管道共同实现省内自产成品油资源的流通,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各主要成品油消费市场、连通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输送网络。

构建天然气输气管道体系。

加快建设天然气输气主干管道,重点完善管输能力较薄弱的苏中苏北地区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