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21课、《庄子》二则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有鱼( ) 其名为鲲( ) 濠梁( )
徙于南冥( )抟扶摇( ) 绦鱼 (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北冥有鱼( )
(2)志怪者也( )
(3)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6)请循其本( )
(7)子固非鱼也( )
(8)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3.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北冥有鱼
B. 其翼若垂天之云
C. 子固非鱼也
D. 我知之濠上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繁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请循其本。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名为鲲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③其翼若垂天之云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6.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
(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
7. 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北冥有鱼》中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
语的句子是:
(2)《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3)《北冥有鱼》一文想象奇特,其中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暗示出庄子愉悦心情的句子是:。
8.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 子/固非/鱼也
D.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9.庄子崇尚自然,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
他的文章想象奇特,变化多端,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的语言有很大影响。
请从下面的故事中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故事内容及寓意。
庖丁解牛邯郸学步庄周梦蝶望洋兴叹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
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是鱼之乐也是:
(2)固不知子矣固:
11.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2.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13.在这一场辩论中,你更欣赏的是庄子,还是惠子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鷄①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
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注释】①斥鸚:斑鸠之类的小鸟。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怒而飞
(2)志怪者也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此亦飞之至也
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此小大之辩也。
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鹏和斥鸚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
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节选自《庄子秋水》)
[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
名为鹈雏①,子知之乎?夫鹈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②得腐鼠,鹚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①鹈(yuān)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类的鸟。
②鸱:猫头
鹰的一种。
(节选自《庄子秋水》)
[丙]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①其鼻端若蝇
翼使匠石斫②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
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
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
无与言之矣。
"
注:①垩慢:用白泥涂抹。
慢,通“墁”。
②斫:砍,劈。
(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请循其本
③非梧桐不止
④顾谓从者曰
18、选出下列加粗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我知之濠上也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仰而视之曰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
尝试为寡人为之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19、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B.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C.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D.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冀使/匠石斫之
20、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 ) A.甲
文庄子和惠子的论辩中,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
表现出了庄子的不自信。
B.乙文叙述了"鹣雏不屑腐鼠"的故事,表现了庄子不屑于荣华富贵,志趣高洁。
C.丙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
D.从三篇选文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既是认知不同的对手,又是情谊深厚的挚友。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
答案
míng kūn háo xǐ tuán tiáo
(1)同"溟",海 (2)记载 (3)气息,文中指风 (4)
盘旋飞翔
完全,完备 ( 6)追溯( 7)本来(8)既然,已经
A
(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
头呢(2)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3) 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4)请追溯话题本原。
C 6.B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8.D
9、示例:庖丁解牛——有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熟练自如。
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儿夸他技术高超。
厨师说他宰牛已经十九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顺着牛体的天然纹理来宰牛,自然游刃有余。
后来常用"庖丁解牛"来比喻技艺熟练,发挥起来得心应手。
10、(1)代词,这(2)所以
11. (1)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肯定的!
12.争论的焦点:庄子究竟知不知道鱼(外物)的快乐。
庄子认为鱼
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13.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14、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记载。
(3)息:气息,这里指风。
(4)至:极点。
(1)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2)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鹏有崇高理想,"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
斥鸚不能理解大鹏
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目光短浅,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
17、①句意: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游:游玩;
②句意: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
循:追溯;
③句意:不是梧桐树不栖息。
止:栖息;
④句意: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
顾:回头看。
18 、D。
19 、B。
20 、A。
21、①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②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您当梁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