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名校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名校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曾经反复诵读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文,细细地品味过这段文字特有的生命节律和韵致,时而____________,时而疏可走马,时而____________,时而低回婉转,时而峭拔如壁立万仞,时而和缓如____________,读起来既起伏有致,又一气呵成。
《谈生命》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神韵。
A.响遏行云密不透风平湖秋月B.响遏行云平湖秋月密不透风
C.平湖秋月密不透风响遏行云D.密不透风响遏行云平湖秋月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捧一本好书,心无旁鹜,执笔批注,这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既能收获心灵的慰藉.(jiè),又可感受心灵的愉悦。
B.愿你有一颗年轻舵.(duò)手的心,眼望远方之光,手富千均之力,在青春的征途上,不畏风雨,无惧磨难,长风破浪。
C.“天下无不散的筵.(yàn)席”,且行且珍惜,待到六月分别的日子,曾经的斤斤计较,曾经的争吵嬉闹,也终变美好之回忆。
D.在低谷中飞窜.(cuàn),在泥潭中苟安,人生何意?青春只有一次,还望当下的你我在真实的奋斗中张扬个性,放飞自我。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城市管理者们以无所不为
....的勇气,开拓进取,积极担当。
B.在党中央高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今天,竟然还有如此漠不关心
....群众疾苦的领导干部,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C.学校艺术节汇报演出晚会上,我班京剧社团将《贵妃醉酒》唱得字正腔圆,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令领导、家长、
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
D.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取长补短
....,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使我们有质的飞跃。
4.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刻嶙峋贪赃妄法略输文采
B.和蔼决别刚毅不屈一筹莫展
C.愧怍毁誉察颜观色逢场做戏
D.躁动隐秘举世闻名睹物思人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对知识的追求这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
..着我的一生。
B.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
..现实,观照现实。
C.还有一期的时间,有些同学一反既往
....,开始了勤奋之路。
D.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间不容发
....,关系密切如一人。
6.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繁花似锦,馨香满园。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你所在班级开展了“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积累)读书重在积累,请你写出一句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请你推荐)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下面的横线上推荐一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
世界文学长廊中好书迭出,一部好书就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水浒传》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官逼民反”的斗争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策划)为了使这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设计两个活动项目,并阐明理由。
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探究)
我们应该怎样读书?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材料一:各方面的书都要看,文学、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天文、地理、历史、科普、艺术……都应该成为我们涉猎的对象,这样,我们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日益完善。
材料二:“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因此好书总需要反复阅读,这样就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材料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读,也肯花些时间护,而在讲话、写作时却不用,那么,我们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只“书虫”。
7.填空。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__________,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8.名著阅读。
小王子的生命中,一共经历了哪三次重要的离别?请简要叙述并分析原因。
《西游记》中许多最富于喜剧性的故事情节常常发生在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根据下面的文字和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的?
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那呆子捆在地下,气呼呼的道:
“闯祸的泼猴子,无知的弼马温!该死的泼猴子,油烹的弼马温!猴儿了帐,马温断根!”
孙行者在油锅底上,听得那呆子乱骂,忍不住现出了本相。
赤淋淋的,站在油锅底道:“馕糟的夯货,你骂那个哩!”唐僧见了道:“徒弟,唬杀我也!”
—第四十六回
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
行者按落云头,厉声高叫道:“八戒不要忙,老孙来了!”那呆子听得是行者声音,仗着势,愈长威风,一顿钯,向前乱筑。
那妖精抵敌不住,道:“这和尚先前不济,这会子怎么又发起狠来?”八戒道:“我的儿,不可欺负我!我家里人来也!”一发向前,没头没脸筑去。
—第八十五回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朝花夕拾》中,父亲曾让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尽一切力量为父亲治病,所以在父亲临终时,他不停地呼唤父亲想让父亲的生命再延续一会儿。
B.在《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笔下的“慧骃国”展示了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没有金钱、没有军队和警察的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性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友谊和仁慈是慧骃国马族的两大美德。
C.在《水浒传》中,鲁达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拿出自己的五两银子,又向李忠借了二两、史进借了十两银子,共凑了十七两帮助金氏父女,并三拳打死镇关西,可见他嫉恶如仇。
D.保尔不怕困难、积极乐观,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利用硬纸做的格子板,创作了题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小说作品,寄到文化宣传部后,州委会打来电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①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①孤:幼而无父。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本诗前两联描写了“衰草”、“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的氛围。
2.赏析“掩泪空相向”中“空”字的妙处。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余光中先生曾经在文章中写道: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可能是因为苏轼的人生个性签名是这样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没错,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因为,对于苏轼来说,无论在哪里,哪里都有美味。
[甲]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1]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1]罨:yǎn,掩盖,掩覆。
[乙]老饕赋(节选)
庖丁鼓刀,易牙[1]烹熬。
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
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
尝项上之一脔[2],嚼霜前之两螯。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1]庖丁是古代一位刀功极好的厨师,易牙则是春秋时齐桓公宠幸的近臣,长于调味。
[2]脔:luán,小块肉。
1.饕在汉语字典上的解释有:①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②喻凶恶贪婪的人;③喻贪吃的人。
你认为“老饕”的“饕”是哪种义项?并简单说明理由。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净.洗铛风烟俱净.
B.盖.聚物之夭美盖.竹柏影也
C.尝.项上之一脔尝.贻余核舟一
D.嚼霜前之.两螯吾妻之.美我者
3.甲文中“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很有哲理情味,请结合生活感悟,谈谈你的解读。
4.结合两文及以下助读资料,谈谈苏轼的饮食人生里,折射出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
助读资料:甲文是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
乙文是诗人被贬海南儋州时所作,谪居海南时,诗人的状况是:“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在宋朝,海南是真正的蛮荒之地,当时人皆称海南“非人所居”,苏东坡在动身前已经写好遗嘱,将家人大部分留在惠州,带着小儿子苏过再次奔赴茫茫贬谪之路。
而在此之前,与苏轼精神世界十分相得的第三任妻子在惠州感染瘟疫去世。
而到了儋州,苏轼先是在公房居住,公房漏雨,一晚上搬了三次,后来连公房也不让住了,苏东坡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
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试题。
(材料一)
①人工智能(AI)不仅能“读图”识别影像,还能“识字”读懂病历,理解患者病情并推荐临床诊断,准确度甚至超过医生、媲美经验丰富的专家……如今,这一幕极具科幻感的场景,已经迈入现实。
据悉,目前,该AI系统的功能已经十分强大。
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获取患者或家长口述文本,包括主诉、症状、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做出粗略诊断,给出可能的疾病范围;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医生当面问诊或互联网远程问诊,获取详细病情及鉴别诊断特征,模型据此重新运算,给出具体的精确诊断。
此外,如果有实验室检验或影像检查数据,AI模型还可以进一步确认其诊断结果。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
利用AI,流媒体服务平台可以向用户推荐他要看的电影,发送他可能很快就会在线下单的商品,它还能帮着识别照片中的人物甚至花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应用面十分广泛。
(节选自2019年2月13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数据来自德勤分享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议题相关报告)
(材料二)
①科幻感十足的AI形象,开始渐渐引发人们恐惧。
其中部分恐惧,可能源于机器竟拥有与人差别不大的认知。
另外,对AI研究的报道方式,也可能引起恐慌。
譬如图17年6月,“脸书”(Facebook)的AI研究人员称有两个聊天机器人开始在对话中使用代码字。
而部分新闻报道甚至描绘成研究人员为免事态失控,匆忙终止实验。
②但1997年,IBM的“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展示了强大的计算力,其纯粹的暴力破解法就被用于机器学习,在看似具有无数种招式的游戏中轻松获胜。
③现在,AI不断击败人类的消息,可能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计算机在认知能力方面已堪比人类。
但实际上,两者之间仍存在一条鸿沟。
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专家格雷格·霍兰德告诉人们,人脑可以解决AI前所未见的问题,而机器学习,只是针对特定问题而设计的。
(节选自2019年1月30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①目前,强人工智能(类似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领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进展。
它能够做那些可量化的、机械重复的以及具有特定范式的工作,但难以洞察人类的情感、道德和价值判断。
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威
胁到人类。
②业内人士还指出,人工智能的算法应用场合,很多跟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相关。
人工智能模型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些数据训练出来的,而数据分布本身就带有不均衡性,因为分布不均衡的数据,训练模型本身就会带来一些偏见。
而且,数据在采集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造成隐私的泄露。
对此,法律应建立一个问责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应该找谁去追责。
(节选自2019年1月21日《新华日报》,有删改)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析并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谈到的科幻感的作用及影响。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述人工智能的兴起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敲门
朱成玉
①十年前,很冷的一个冬天傍晚。
飘泊在外的阿明又一次失业了,还是因为他太过爽直,不懂迂回的性格。
跋涉了好几天,在一个个公司门口吃着闭门羹,一扇扇偌大的玻璃门,透明的,却也是冰冷的,像猛然立起来的巨大冰块,向外发射着逼人的寒气。
大概它们也嫌弃他是个外省的乡巴佬吧,浓重的口音总会时不时地泄露心底的自卑。
空揣着满腹的才华,却无用武之地,这令他非常沮丧。
②街上漫天飞雪,孤寒的素洁染白了寒冬的萧瑟,凛冽的寒风呼啸而来,残瘦的枯枝在风中摇曳……
③已经连续第10天了,他游魂一般地穿梭在这个城市,他不能回家去,因为家人都对他抱着极大的希望,他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是家人的骄傲。
所以,就算在这里饿死,也不能灰头土脸地回去,让全村的人笑话。
④他在早晨曾暗暗和自己发誓,如果今天再找不到工作,就了结自己的生命。
现在到了兑现誓言的时候了。
⑤自杀之前总要填饱肚子,要死也做个饱死鬼。
这样想的时候,他就决定把口袋里的钱都花光,信马由缰地闯进一家饭店。
⑥“把店里最拿手的招牌菜给俺来几个……再来瓶老白干!”他把兜里的钱都拍到柜台上,“豪气干云”地嚷嚷着,好久没这么畅快了!
⑦店主是个60岁开外的老人,走起路来微微跛着脚,但一看就是很干净的人,也很细心,他把阿明的酒用开水烫好端了上来,“酒要温热了喝,不然会伤身的。
”
⑧想起自己的难处,阿明一边喝酒,一边竟掉下眼泪来,店主看见了,主动过来搭腔:“听口音,是外地人吧,这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这儿还有几间客房,如果不嫌弃,今晚可以就住这儿吧!”
⑨“可是……俺喝完酒,兜里的钱不够住店的了。
”
⑩“没啥,那客房闲着也是闲着,不要钱,你就住下来吧,这大雪天的,你能走到哪儿去?”阿明一下子愣住了,这温暖的话犹如一颗石子儿,在他死水一般的内心溅起一圈一圈感动的涟漪。
⑪客房真的很暖和,也很干净,他从包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正要割腕的时候,店主轻轻地、好像啄木鸟啄着树干一样敲了门:“我新烧的热水,要不要一起来冲个澡,天冷,洗个热水澡会舒服些……”怕他有啥顾虑,还故意强调了一下,“放心吧,免费的。
”
⑫也好,让自己干干净净地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⑬他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热水澡,店主还和他互相搓了后背,他感觉到眼前的这个瘦小的人像极了他的父亲,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
⑭重新回到屋里,他要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他也有过一丝丝犹豫,他想店主对自己这样热情,怎么可以在这个地方自杀呢,那样,这店里的生意岂不是会因为他而受到影响吗?这样做人有些不仗义,可是最后,自杀的念头还是再一次占据了上风,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再次把刀子放到自己的动脉上,闭上眼睛,要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⑮店主却又一次
..像啄木鸟一样,轻轻地啄着树干。
“小伙子,刚才我在结账的时候,发现多收...敲了他的门,仍旧
了你的钱。
你看啊,你的菜点得多,一个人吃不了,浪费,我就自己做主每个菜都给你上了一半,这样,我就该收你一半的钱。
”
⑯他想,钱既然没花完,明天就再去碰碰运气吧。
他收起了水果刀,很快就睡着了。
那晚的觉睡得真香,他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亲人们的拥抱真暖。
⑰第二天,显得非常精神的他最终被一家公司聘用了,而且薪水还蛮高的。
这对阿明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阿明心里清楚,这个奇迹有个始发点,那个瘦弱的,像自己父亲的人,是为他开启重生之门的人。
⑱当晚,他在给父母的信里这样写着:“这里的冬天真冷啊,寒冷一度把我逼进了死胡同,可是那个老人用他身上的温暖焐热了我,是他一遍遍敲开我的门,敲开我如死灰的心……”
1.说说文章的题目“敲门”有什么作用?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⑮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店主却又一次
...敲了他的门,仍旧
..像啄木鸟一样,轻轻地啄着树干。
(2)请从修辞手法
....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阿明一下子愣住了,这温暖的话犹如一颗石子儿,在他死水一般的内心溅起一圈一圈感动的涟漪。
3.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谈谈第②段的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说店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你从本文得到什么启示?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中国经典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漫长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
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1.下列对“中国经典”内涵的理解,不准确
...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等同于“经”,其实指的就是儒家经典,因为历史上儒家思想特别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
B.中国经典能够做到将儒家、佛教、道教“三教合一”,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大政治特色。
C.中国经典中的儒、佛、道思想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除了圣贤、宗教、学派的著作,还包含历史、文字学名著以及诗词里的名篇佳作等。
2.下列对“中国经典”形成过程的理解不准确
...的一项是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
B.新的经典并不是照着前世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它本身的思想与价值能被后人认可,于是渐成经典。
C.古代很多著述,能治世、治心、治身,被后人广泛引用,被一再解释、践行,传诵不衰,此类著述即成为中国经典。
D.有些著述因为符合统治者思想,充满真理又被多次引用,被皇帝“钦定”为必读书,这些书结果就成为了经典。
3.下列对阅读经典的方法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阅读经典时,应该将其放在使它产生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应当活学活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B.阅读经典时,既不能抛开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核,也不能因为社会风俗和口耳相传的原因而违背经典的要求。
C.阅读经典时,要根据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让经典知识再生和重建,使经典中一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
D.阅读经典时,要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三、语言表述
14.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
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二: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5.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不得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
(1)“给自己一个”,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从前,有只寒号鸟,每天都四处玩耍。
麻雀说:“冬天要到了,你怎么还不做巢呢?”寒号鸟说:“还早着呢,趁天气暖和多玩会儿吧!”冬天很快到了,鸟儿们都躲在巢里过冬,只有寒号鸟躲在岩石缝里叫:“冷死我啦,明天我做巢。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寒号鸟又四处玩耍,唱起歌来:“太阳真暖和,得过就且过。
”到了晚上,天更冷了,寒号鸟瑟瑟缩缩地躲在岩石缝中。
寒冬腊月,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