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
[摘要]: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衰落于20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一种教育思潮。
在它的发展历程之中,出现了数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影响深远的思想,本文从进步主义教育的始末出发,梳理其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以期找出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借
鉴之处。
[关键词]:进步;进步主义教育;观点;借鉴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ism educ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亦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19 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以传统教育为对象,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儿童解放,以适应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提出的各种需要。
第二次产业革命引起了物质生产方式、交通、运输的巨大变革。
由此带来了工业、商业的繁荣和大批城市的兴起。
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教育,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发展起来的。
一、“进步”的界定以及进步主义教育的含义
在进步主义教育的研究中,有关概念的分析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产生了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研究范围的随意性,从而影响了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
与进步主义教育直接相关的首先是“进步”这个概念。
在英语中,“进步”(progress)一词出现于15世纪,此后几百年间其词义不断丰富,但其内涵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即表示向上、向前或向更高阶段和状态的行动、运动、活动1。
这与现代汉语中“进步”的含义并无根本不同2。
所不同的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中,进步不只是一个词汇、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观。
1 J.A.辛普森等.牛津英语词典[M].伦敦.牛津克莱伦顿出版社,1989:593一59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82.
进步主义教育的含义非常复杂,美国教育家至今始终没有给进步主义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
而且,由于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家在不同时期强调的重点不同,所以,人们也很难给进步主义一个明确的界说。
一般来说,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目的是反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旧传统学校教育,以便使美国教育适应社会的工业化、都市化和大量移民的需要。
因此,有学者认为,“进步教育是用来表示……学校中所发生变化的一个名词,使教育更能够处理普通人日常关心的事情。
”张斌贤认为可将各种意义上的进步主义教育划分为三个层面:1.广义进步主义教育或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指从近代以来广泛流行的、受进步观念支配的各种教育学说;2.狭义进步主义教育,指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在欧美兴起的各种教育革新趋势;3.特义进步主义教育或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专指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理论和实验。
3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任何教育思潮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也不例外。
传统教育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所造成的对于变化的美国社会的不适应,以及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一)进步主义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美国社会的转型
1.社会经济——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
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在19世纪末,美国完成了近代工业化。
经济方面也由传统的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经济向以电子工业为标志的新兴工业的转变,美国由此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进入到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
由此带来的工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掌握熟练技术的工人,这一社会需求对当时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应对这一需求,美国当时兴起了一场“手工训练运动”(the manul training movement),它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正如伍德沃德1903年所说“由于手工学校的成倍增加,我们解决了国家所需的所有技工的问题。
”4在此次教育改革的过程当
3张斌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概念及历史发展[J]..教育研究.1995(7):25-30.
4克雷明著,单中惠,马晓斌译.学校的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38.
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同时,它掀开了美国综合中学的历史,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的开始。
2.国家经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型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资本的集中,从而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生于19世纪末美国的第一次企业合并高潮,随着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的减少以及大量的生产的集中,美国1890年的统计结果是1%的人口掌握了全国99%的财富。
5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到一定程度就是垄断的出现。
美国工业化的进程使得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里面,进而加剧了整个国家的贫富分化。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型,出现了垄断公司威胁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社会分配不公,进而加剧了贫困化问题突出、农业地位下降,农民陷入困境、政治腐败滋生,民主制受到挑战,城市生活中,城市管理混乱无序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6
3.国家文化——由殖民地文化向独立文化的转型
进步主义之所以能够在美国迅速的产生、发展,并且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因为它和美国的文化深深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是这一时期美国文化的代表。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文化,面临着殖民地文化和移民文化的挑战,同时还要适应在社会转型过程当中的出现的工人文化带来的两极分化的社会的负面影响。
(二)进步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
1.官能心理学
在中世纪,一种基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官能心理学开始发展起来。
这种心理学把亚里士多德心理学的详尽阐述与晚期罗马和伊斯兰的医学结合起来。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三种官能:一般感觉、想象和记忆。
这种学说认为人的灵魂是独立的,人有不同的能力,经过训练、培养能够变为现实的能力。
进步主义者否定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对其批判的基础上的。
2.达尔文的进化论
5学校的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38.
6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册) [M ].刘绪贻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3.38.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指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是自然规律。
进步主义者将其引伸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中, 认为人类为了能够在社会中生存, 必须适应环境, 以谋取最大的进步。
这一学说破除了传统的人性恶观念, 动摇了对于人类本质的某些传统观念,认识到人性是可变的这个道理。
他们摈弃了传统的身、心二元论, 认为人不再是心、身两种截然不同的部分组成的, 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的各种特质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 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3.欧洲自然主义思想
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具有直接影响的是以卢梭、裴斯泰洛齐为代表的欧洲自然主义思想。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是倡导自然主义哲学的大师,主张教育的过程要顺应自然规律, 与人成长的自然阶段相适应, 主张回归自然和顺应自然的教育理念。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它应该包括儿童的情感、智慧以及身体的和心的训练使人适应生活,师生之间的关系要有爱的气氛。
有效的教学需要运用具体的事物,只有在得到儿童已有经验的支持的时候,他才会学得好。
4.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实用主义哲学)
作为哲学的集大成者和进步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杜威的思想对进步主义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刻。
他在博采众长的的基础之上,整合他人的教育思想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将这种整合的综合性思想运用到各个领域。
他采取从经验出发,试验或工具的方法。
故而,他避免使用实用主义这个名词,而是喜欢用“工具主义”、“实验主义”或者经验自然主义。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正是在对传统教育诸多弊端的批判,以及欧洲自然主义思想等影响背景下兴起的。
应该说,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之所以能够在19世纪以来的长达几十年的时期内蓬勃发展,蔚成风气,是由于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思想观念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发展进程
1.兴起阶段(19世纪末至1918年)
进步教育始于1875年帕克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任督学时提倡的新教学法的实验。
他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由于帕克在反对传统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方面的贡献,他被人称
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奠基人,杜威在写于1930年的《新学校有多少自由?》一文中,明确指出:“弗朗西斯·W·帕克上校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称得上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一个很有意义的事实是,,他把自己的教育生渊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公立学校而非私立学校。
”7因此,他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
1896年,杜威开始着手开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这是检验其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
尽管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只存在了8年,但是,其反对传统教育的精神实质,对进步主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型学校。
1912年,为了推动进步教育的发展,推进进步学校的实验,进步主义者成立的“进步教育协会”。
2.成型阶段(1918年至1929年)
1919年,教师科布(S. Cobb)发起建立“进步教育发展协会”,后改称“美国进步教育协会”。
1920年,进步教育协会提出体现进步主义教育的七条原则8。
到此为止,进步教育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
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作为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阵地。
3.转折阶段(1929至1943年)
1929年秋,美国率先陷入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随后,资本主义各国陆续卷入这场灾难。
经济危机对美国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经济危机所引起的教育经费问题很快转移到教育自身性质的问题上来。
其中争论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的社会作用以及进步教育与传统教育孰优孰劣的问题。
经济危机引发的这场争论,导致进步主义教育内部发生分化,出现了以康茨为代表的改造主义,同时,进步主义也受到了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的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进步主义者对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反思和修正。
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33—1940年在中等教育方面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活动。
因历时八年,故名八年研究(Eight-Year Study),亦称“三十校实验”。
旨在对
7 [美]博义德斯通编.杜威晚年著作(1925一1953).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1984.5.320.
8七项原则内容为: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的监工;进行有关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对于儿童身体的发展给予很大的注意;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在教育运动中,进步学校是一个领导。
进步主义学校毕业生和传统学校毕业生在大学的学习情况作对比研究,以了解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教法的优劣,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科目对于大学学习是否必不可少,进步主义学校的课程、教法是否同样能为学生升入大学作准备等问题。
4.衰落阶段(1944年至1957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进步主义教育自身存在的弱点,进步主义教育的力量日渐衰微。
这一时期进步主义教育主要发生了以下几件大事:
1944年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
1955年6月,进步教育协会宣布解散。
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这些标志了美国教育一个时代的结束。
三、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主张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源自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并撷取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进化论的思想精华而构成的,反对当时美国沿袭的欧洲形式主义课程、因循守旧的教材教法、繁多的清规戒律和教育与生产严重脱离的倾向,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
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发布了“改进初等教育七原则”,阐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认为是儿童而不是传统的学科内容和价值观决定学校的课程和活动,强调儿童的自由,强调儿童的创造性,重视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
因此,教育应该是主动的,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联系。
理想的学校就是儿童生活的地方,儿童的生活是决定学校一切的目的,学校的任务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并把儿童的生活组织起来。
儿童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他可以自由的探索真理,获取他认为有用的知识。
教师的任务是在儿童做的时候提供帮助、给予忠告,并努力创设一个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
(二)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9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传统教育“或多或少是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儿童时期是成人期或者他自己人生的准备期。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方法,将适合成人需要的各种教材、标准强加在儿童身上。
这样的教育是严重脱离儿童实际的教育,而且,它也不适合儿童的能力和需要,扼杀儿童的个性。
教育即生活,那么,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即教育应充实儿童的生活。
从内容上应配合儿童实际生活的需要,从方法上应以儿童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实际学习活动为出发点,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的生活场所。
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对既有的科学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的系统学习。
儿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在学校课程中,应该把各种活动形式的课程摆在突出的位置上。
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
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的经验和生活范围,课程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衡量课程的标准是能否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许多进步主义者进行了实验和实践。
如,进步主义教育之父帕克,他在教育实践中,不把阅读作为独立的学科,而是作为获得历史、科学等知识的手段。
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中,实践了诸如烹调、缝纫、木工等儿童在生活中熟悉的活动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到20世纪初,许多进步学校完全抛弃传统学校长期袭用的教材,而主要以观察、游戏、故事和手工作业来组成课程。
(三)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
进步主义根据从经验中学习的原则,力求做到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联系,并通过活动的结果加以检验。
根据这一宗旨,进步主义者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最著名的是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以及杜威的“问题教学法”。
1.问题教学法:杜威认为,知识不是教师堆积到儿童头脑中的物,知识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工具,知识必须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须同经验像结合。
所以,学校必须鼓励儿童在行动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知识,即“从做中学”。
何谓“从做中学”?所有的学习都要涉及到“做”,只有通过“做”得来的知识,才识真知识。
强调“做”并不排斥儿童内部的思维活动,“做”的目的是培9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践上,主张通过“主动的作业”,如园艺、木工、烹饪等来进行教学。
主动作业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就是“问题教学法”。
2.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是克伯屈在1918年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思想,以及“问题教学法”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设计教学法实施的步骤:确定目的;拟订计划;实施工作;评判结果。
杜威指出,“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习惯的过程”10,依据思维的顺序,教师首先应给学生设置一个使其感兴趣的真实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内部产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占有学习资料,观察问题,最后通过应用来检验学习的想法。
这种教学步骤以“活动”形式贯穿始终,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能动地活动,积极地思考。
(四)淡化权威意识的教师观
进步主义教育者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认为那种由上级的权威者把所必须接受的东西传给下级的接受者形成的教育体制,不是教育,而是灌输、宣传。
进步主义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区别于传统学校教师的性情、训练和教育方法。
教师的作用不是发号施令,而是建议劝告。
教师必须具有民主作风,尊重所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然权力。
教师要运用心理的方法组织教材,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不是灌输知识。
教师的职务仅仅是依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使儿童得到生活的训练。
因此,在进步主义教育家们看来,教师的“权威”只能体现在他的“经验”和“学识”上,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权威意识。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作用包括:创建一个活动的、进行探究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发现学生兴趣并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
(五)强调合作与民主精神的学校观
进步主义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批判集中到一点,就是:传统教育的实质是权威主义的,缺乏民主和自由。
所以,进步主义各项主张的精髓,就是它的所谓的民主与自由的精神。
进步主义者认为,民主、自由与教育是三位一体的。
10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
1.学校应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进步主义教育者认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合作,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校应该是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而不仅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社会是一些循着共同的路线,具有共同的目的而活动的个人集聚在一起的。
学校应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作业,使儿童通过直接生活进行学习。
因为互友爱的精神能够提高人性的社会水准,而且,合作也有利于发展民主和自由。
合作、民主、自由与教育可以统一到经验的过程中,统一到科学探究的活动中。
科学的探究,或科学方法是自由的观察和探究,而且科学探究、科学的方法不允许任何高于团体的权威,和任何的独断专行,这种探究不仅是自由的、也是合作的。
所以,教学生科学方法的最终目的,不是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科学家,而在于培养他们的民主态度。
2.教育必须与民主社会相适应:民主的教育对于民主的社会是至关重要的,而教育要担负此重任,就必须与民主社会相适应。
首先,学校要成为一个雏形的民主社会。
学校要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需要,拆除一切隔离学校与社会的樊篱。
杜威的一句话做了很好的说明:“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
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其次,学校本身必须成为一个民主的机构。
人的民主观念不是来自于天赋,而是在经验中形成的。
在对人的民主观念的影响上,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所以,教育过程在主导方面是民主的还是非民主的方式进行的,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四、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评价与启示
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是20世纪不断涌现的各种教育思潮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教育思潮,由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推动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构成了20世纪初波及全球的第一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评价
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意义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解放了儿童,进步主义教育实践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获得自由。
这一点,从前面的进步主义教育的对教育的认识、教育目的观、课程观、教学方法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基本主张可以清楚地看
到。
正是由于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以批判传统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的发展,使儿童的兴趣、需要、现实生活以及心理发展的阶段成为考虑一切教育问题的出发点和目的。
由此,新的教育观、新的儿童观、新的教学观得以确立,课堂生活的意义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对成长中的人的需要有了更多的认识,师生关系变的富有人性和民主化。
2.不足与问题
由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仍然秉承儿童中心,“尽管康茨对儿童中心的教育进行了抨击。
并在1932年的会议上引起了震动。
但他并没有使儿童中心主义从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中消失”11。
又因为能适应时代变化,招致了各方的批判。
正如巴格莱所言“课程改革运动中的一种明显的倾向是削弱基础知识,夸大浅薄的东西。
贬低顺序性和系统性。
而且还加重了低级学校的弱点和缺乏效能”12。
这一切导致进步主义教育走向衰弱。
进步主义教育最主要的不足就是在避免传统教育的极端形式主义的同时,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出现了浓重的“儿童中心”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
进步主义教育对儿童的天性抱有一种浪漫主义态度。
所以,在教育中过分强调儿童自己、充分的自然发展,与此相应,过分强调避免成人和教师对儿童的管束。
结果导致:(1)智力的、道德发展方面的训练缺乏系统、严格的要求。
(2)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师的指导与教导职能,使教育成了一种近乎混乱与无政府状态的儿戏事情。
(3)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与各们学科的知识体系,导致课程、教材缺乏全面计划、安排和连贯,学生得到的只是片段的、零星的知识。
(4)由于放弃教室里的任何约束,导致儿童道德、行为的放纵无羁。
(5)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学校应发挥什么样的社会功能?
20世纪30年代以后,进步主义教育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责难和批判,批判的焦点就是教育的社会功能问题。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
11韦恩·厄本,杰宁斯,瓦格纳.美国教育:一部历史档案[M].周晟,谢爱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2009:365.
12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