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四章 第二节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两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 上升的时代,即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这 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尚未充分暴露,而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 形成、资本统治正在成为一种国际的势 力,这样“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 为世界性的了”同这种资本主义的经济 发展相适应,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政治 联系也是更加广泛和密切起来,形成一 个国际资本压迫集团。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战过后开始了以电 子技术为先导以计算机 的问世和航天技术的发 展为标志的新的工业革 命。但信息革命还没有 真正开始。 20世纪70年 代以后,以电子计算机 和为电子技术为中心, 形成信息技术、新材料 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 群,信息革命才真正开 始了,并由此兴起了第 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
新 中 国 成 立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理论的主要 特征成为现实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 坚持 的基本制度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发展理论,在批判 资本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道路和方向的基 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都作了科学 的预测。马克思在《哥达纲领》一书中,首次对 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做了科学的预测。马 克思阐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和高 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理论为现实社会主义 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论是建立在对客 观现实,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基 础上的,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尤其是资本 主义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 科学理论。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两者起点和基础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一种能克服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弊端的,比资本主义具有更 高的生产力和经济实力的,处于更高历史发展阶段 的理想社会。这种社会主义只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的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至少是在几个主要的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出现的。它是建立在较高的生 产力、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有着良好的国内国际环 境的现代化社会。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继续向它的极致发挥,并 促使了资本主义较自觉地对它的基本制度进行 允许范围内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各 国停滞在“苏联模式”中,僵化马克思主义, 无力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社会主义中国在邓小 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摆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 影响,走向了繁荣昌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三)两者表现的基本特征不同
1. 经济形式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那 里,社会产品已失去了商品性,一切实行统 一规划、计划调拨,商品、货币、价值等概 念已无意义,因此,社会的经济形式已不再 是商品经济,而是产品经济。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就是ᜨ 马兊思未晥社会 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结合19且纪末20世纪初资 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在盏济政治发展不 平衡的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一国或几 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并结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现实,制定了符合国情的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 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取店了革命 的胜刉,建立了第一个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实 现了马克思未来社会叐展理论吐现实的成功转 化。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所有制结构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 料所有制结构是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状况 相适应的全社会所有制,即全体社会成员 平等地、无差异地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 那儿,不仅完全消灭了资本家私有制,而 且也消灭了个体私有制,甚至国家国有制 和集体所有制也不存在。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 社会结构不同
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已 不存在任何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因而国家作为 一个政治实体也就不存在了。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而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剥削阶级作为 整个的阶级已经消灭了,但其残余分子还存在, 甚至还会出现新的反动分子和外来的敌特分子, 因而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尚需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拥有精良的常备军 和警察、监狱,还有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换句 话说,它既有镇压职能,又有管理职能,融镇压 和管理于一体。这种国家不仅不会很快消亡,而 且尚需巩固和发展,以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列宁和十月革命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特别是马克思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和吸收俄 国革命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所以,马克定了基 础,而且也为现实社会主义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马克思设想的理论社会主义与现实社 会主义的区别
现实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 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客观事实。 但是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发展理论在实际的运 用过程中,因为时代特征的变化,逻辑起点和社会 基础的差异,导致两者在基本特征上的差异。
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 中,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 剖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 了批判,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 密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 史命运,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 理论。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 德文版序言中所指出的,“不管最近 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 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这个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 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模式 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理论与现实社会 主义的联系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论是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人类社 会,特别是对早期资本主义进行了最完备、最透彻 的研究而提出来的。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设想,成为指 导未来理想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他设想的未来社 会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的基本 制度。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的特征
“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 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 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 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就决定 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 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劳动还存 在差别,还带有服从分工的性质,还是谋生的手 段,个人消费品还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征
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 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 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 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那个时候, 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 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充分说明共产主义 高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的劳动差别已经消失,奴隶般 服从分工也不存在了,劳动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 之间实现了真正平等,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大量涌流, 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等。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所有制 结构,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在 分配形式上也表现为多种分配形式并存,除 了占主导地位的按劳分配形式外,还有按劳 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比 如,存在着自产自得、经营收入、资产收益、 按资分配、股份分红、风险收入甚至剥削收 入等分配形式。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 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而且发展极不平 衡,从手工劳动、半机械化、机械化直到 现代化各种形式都有,这种生产力状况决 定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成员尚不能 完全平等地、无差别地占有社会的生产资 料,因而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多种多样的所 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国 家资本主义国有制、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甚 至资本主义私有制等。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48年《共产党宣 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 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 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 包括未来社会发展理论 就成为指导无产阶级进 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装, 指导着国际无产阶级和 工人阶级向前发展。
《共产党宣言》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 分配形式不同
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里, 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不存在商品货币 关系,劳动者“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 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 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 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这就是说,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直接通过劳动券按照劳动 者的劳动量来进行的,即完全的按劳分配。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 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不 平衡的规律充分表现出来,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冲突,使过去紧密的联盟变得松散了,无条件的呼应不 存在了,针对这种情况,列宁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发 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 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 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 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是资产 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关于未来 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作为恪守不移的基本制度, 强调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 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社会的公 平、公正,缩小贫富、城乡、地区等差别,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的产生出乎了马克思恩格斯 的预料,它们既不是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的产物,也不是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发展的结果,而是以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或 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为基础,在特殊历史条件 下产生的,因而其生产力水平、经济文化发展 状况以及国民素质都十分落后,科技势力薄弱, 不仅不能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理论社会主义 相比,就是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也有很大 差距。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却是在经济落后的资本主义 国家或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产生的,商品 经济极不发达,还需要运用商品、货币、价值 等概念来发展商品经济,因为生产力的诸要素 都具有商品性,社会产品也具有商品性,不能 任意调拨,必须有货币插手其间。生产力得以 实现和评估的唯一社会尺度只能是价值,这就 决定了现实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是在商品经济 中运行的,社会的经济形式还只能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