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最新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1-3章)
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1.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 D )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

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B.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
C. 《行为主义的方法》
D.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2.1834年,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他认为(C)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A.绝对感觉阈限
B.感觉阈限
C.最小可觉差
D.中等强度刺激量
3.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B)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A.强刺激
B.弱刺激
C.适宜刺激
D.阈下刺激
4.观察力是构成(B)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A.知觉能力
B.智力
C.认知技能
D.思维能力
5.对学过的知识、概念、原理、公式等的记忆属于下面哪一种记忆(B)
A 情绪记忆
B 语词逻辑记忆
C 动作记忆
D 形象记忆
6.遗忘的压抑理论是(B)首先创立的。

A 艾宾浩斯
B 费希纳
C 斯滕伯格
D 弗洛伊德
7、1879年(C)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终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A、华生
B、詹姆士
C、冯特
D、罗杰斯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B)。

A、差别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受性
9、视崖试验是用来测试幼儿是否有了(C)。

A、空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深度知觉
D、时间直觉
10、(A)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A、无意识
B、个性
C、情感
D、意识
二、多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西方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可以归纳为:(AD)认知心理学方兴未艾、人本主义心理学向各个领域渗透、学派对立与学派交融并存等。

A. 重实证研究,轻理论建设
B. 重理论建设,轻实证研究
C. 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
D. 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
2. 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可分为(BC)两大方面。

A. 个性倾向性
B. 个性
C. 心理过程
D. 性格
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

A、认知与学习
B、动机与情绪
C、心理特性
D、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
4.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形式是(BCD )
A 识记
B 保持
C 再认
D 回忆
5.表象的特点有(AC)
A 直观性和形象性
B 稳定性和片面性
C 概括性
D 不可操作性
6.下面对短时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有(BC)
A 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

B 短时记忆的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时才会转入长时记忆,否则信息就会很快消失。

C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以言语听觉编码方式为主。

D 短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一般长于一分钟。

7.根据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不同,一般可以把记忆分为(ABC)系统。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陈述性记忆
8.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包括(AD )。

A、可用性策略
B、间接性策略
C、直接性策略
D、代表性策略
9.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ABC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10.对于意识的理解可以从下列哪几项进行(ABC)。

A、意识是一种觉知
B、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C、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D、意识是一种感觉
三、判断题
1.测验法有三个特点: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间接性P14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P20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间接经验的一门学科。

(×)P19 4.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强化的建立。

(×)是大脑皮质暂时神经练习的接通P52
5.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幻觉。

(×)错觉不同于幻觉P64
6.阈限是一种反应与另一种反应之间的分界值,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它是个固定值。

(×)……p66
7.感觉适应可以降低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是一种利弊兼具的心理现
象。

(√)P66
8.遗忘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舌尖现象属于后者。

(×)舌尖现象属于暂时性遗忘
9.干扰抑制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与前述相反
四、论述题
1.心理学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P12-15
答:(1)构造心理学。

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有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

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情感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这三种元素构成。

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其理论被称为心理化学。

铁钦纳继承并发展了冯特的理论,认为心理学与化学具有相似之处,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将意识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研究整合了的要素。

(2)机能心理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詹姆士。

他认为意识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结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动态过程,并将这种动态过程称为“意识流”。

他认为心理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于实验室中,应该研究人们是如何适应环境要求而调整行为的,这一思想使心理学走上了应用心理学研究的道路。

(3)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的含义是整体,又称为完形。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或意识并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人的心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华生。

行为主义学派以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为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

(5)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用潜意识、本能来解释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并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梦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提出处于潜意识水平的个人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潜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人本主义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要使个人才能得以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米勒、西蒙、布鲁纳等。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认为心理学不只是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内部认知过程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二(第4—6章)
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1.下面有关想象的说法错误的是(C)
A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B 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C 想象的内容不可以超前于现实。

D 想象的内容可以超前于现实。

2.(B)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可能的想象。

A幻想B空想C理想D再造想象
3.根据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把概念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铅笔、毛笔、钢笔属于下面的哪种概念(B)
A关系概念B合取概念C析取概念D具体概念
4.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C )。

A.能动性
B.适应性
C.稳定性
D.变化性
5.心理学家(D)于1973年提出了第一个注意的资源分配模型。

A.多依奇
B.布鲁德本特
C.约翰斯顿
D.卡内曼
6.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信号的作用,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情绪情感的外部形式即(A)。

A.面部表情
B.动作表情
C.言语表情
D.身段表情
7.激情是一种暴风雨般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它的出现带有(A )。

A.感染性
B.突然性
C.爆发性
D.紧张性
8.(D )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

A.排除忧郁
B.自信
C.积极的认知方式
D.积极的心理暗示
9.下列能表现出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的俗语是(B)
A. 人云亦云,人行亦行
B. 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 不见棺材不落泪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表现出的是哪种动机冲突(B)
A. 双避式冲突
B. 双趋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
D. 多重趋避式冲突
11.意志行动的核心是(A )
A. 具有自觉的目的
B. 随意运动
C. 克服困难
D. 情感的激励
二、多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面关于思维与感知觉关系的描述,哪两项是正确的(AD)
A 思维是以感觉、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B 思维与感觉、知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属于人为了弄清事物的特性、规
律而产生的认识活动,它们反映的形式、范围、层次都相同。

C 思维是对事物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它既可以反映现实,也可以反映过去和未来。

D 思维总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确的思维不仅没有脱离客观事物,反而更接近于客观现实,是人对现实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

2.常用的启发法策略有(AB )
A 手段—目的分析和逆向搜索
B 爬山法
C 保守性聚焦和冒险性聚焦
D 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
3.下面关于问题解决的说法正确的是(AC )
A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B 象棋、围棋、乔牌、扑克等游戏都属于非对抗性问题。

C 如果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这种问题称为语义丰富的问题。

如果解题者对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相关的经验,这种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便是语义贫乏的问题。

例如,物理学家解决物理方面的问题,这种问题对他们来说语义丰富的问题。

D 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

4.(AB)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稳定性
D.专一性
5.注意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功能有选择、整合(BD)功能。

A.适应B.保持 C.维持 D.调节和监督
6.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知觉对象的特点及(CD)。

A.注意活动的性质
B.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C.个人的活动任务
D.个人的活动经验
7.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主要包括厌恶(AD )和轻快等。

A.惊奇
B.快乐
C.兴趣
D.害羞
8.美感和(CD)被认为是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他们包含着人类独有的社会意义,调节着人们的社会行为。

A.应激
B.心境
C.道德感
D.理智感
9.以下选项中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有(AC )
A. 转移
B. 刻板
C. 压抑
D. 退化
10.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BC)
A. 优柔寡断
B. 顽固
C. 受暗示性
D. 独断性
11.意志与认知的关系(BC )
A. 意志指导认知
B. 认知指导意志
C. 意志主导认知
D. 认知主导意志
三、判断题
1.“如果明天下雨,球赛就停止”这种推理方式属于线性推理。

(×)p112改为演绎
2.想象根据有无目的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根据创造性程度分为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根据与现实的关系分为幻想、理想、空想。

(×)P108
3.鲁班因为茅草割破手而发明了锯子,牛顿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地球引力,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都是原型启发的典型例证。

(√)
4.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

(√)
5.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身体其他的运动不会停止,还会一直进行下去。

(×)P131 6.无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仅仅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再无其它。

(×)P132 7.人的情绪和情感是难以彼此分离的两种心理现象,就脑的活动而言,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

(×)P148
8.情绪和情感是人适应生存和生活的精神支柱。

(√)
9.汤姆金森和拉扎勒斯提出了动机—分化理论,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

(√)
10.意志与意志行动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

意志行动是意志的主观方面,没有意志行动就没有意志;反过来,意志行动受意志支配,即意志必须包含意志行动,没有意志就没有意志行动。

(√)
11.趋避式冲突是指个体趋近一个目标,又回避与这一目标相关联的另一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
12.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善于根据预定目的或既定要求,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心理品质。

(√)
三、论述题
1、结合实例阐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P99,P101-103 答: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四个阶段。

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从发现问题开始,分析问题的阶段是确定目标的阶段,形成假设、提出策略的阶段是解决问题中最具创造性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得出结论的阶段。

验证假设就是将问题解决的方案付诸实施,并把实施结果与原有的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对照。

如果方案执行的结果导致问题解决,说明原有的假设或方案是正确的;如果不能验证,就需要重新提出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对问题的认知方式。

(2)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会使人们在短暂的时间内采取措施,因而可能会促进同类问题的解决。

但问题情境的变化,定势也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3)功能固着。

指在问题情境中,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的其他功能,导致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4)迁移。

迁移有正负之分,定势是一种负性迁移的表现,正向的迁移能促进学习和解决问题。

(5)知识经验。

由于专家在某一领域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他们
比新手具有更多的方法处理问题,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三(第7—9章)
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1、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
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

”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D)
A. 对象性
B. 动力性
C. 多样性
D. 社会性
2、皮亚杰指出,儿童行为存在着自我激发的现象。

当儿童自由自在地进行操作时,
他们会重复地操作当交通警察、开设医院或“过家家”的游戏。

这表明儿童的行为可以由(C )激发。

A. 生理性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内部动机
3、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哲学感兴趣。

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繁
琐的事物。

这表明兴趣具有(C )
A. 稳定性
B. 效能
C. 指向性
D. 广度
4、美国心理学家(B )不赞成斯皮尔曼过分强调G因素的作用,强调能力由一
群不同的原始能力组成。

A. 桑代克
B. 瑟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弗农
5、为了有效地界定个体或选择具有特定特质的人,正式测量程序应该满足三方面
的要求,即信度、效度和标准化。

如果你在同一个早晨,在浴室内进行了三次体重测量,但有三个不同的读数,那么这一测量并没有达到目的,这说明(A)不高。

A. 信度
B. 表面效度
C. 标准化
D. 效标效度
6、西方第一个提出有关智力测量重要思想的人是(B )
A. 特曼
B. 高尔顿
C. 斯坦福
D. 韦克斯勒
7、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强而平衡、不灵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某人性情急躁,易发脾气,喜怒形之于色,遇事缺乏思考,其气质类型属于(B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9、古希腊著名医生(D)认为,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人体的特质”,
即血液占优势为多血质,粘液占优势为粘液质,黄胆汁占优势为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为抑郁质。

A. 盖伦
B. 恩培多克勒
C. 阿尔克莽
D. 希波克拉特
10、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D)性格,认为这是一种好冒险、喜欢刺激
的性格特征。

A. O型
B. A型
C. B型
D. T型
11、著名人格心理学家(B)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
向性格类型学说。

A. 斯普兰格
B. 荣格
C. 弗洛姆
D. 奥尔波特
12、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A )模型,并据此编
制了人格问卷。

A. 3因素
B. 4因素
C. 5因素
D. 7因素
二、判断题
1、需要就是动机,动机也是需要。

(×)P193
2、技能和才能是能力的不同表述形式,这三者是等同的。

(×)P207
3、气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下,易于发生改变。

(×)P229
4、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影响着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仿佛使一个人的整个活动表现都涂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

(√)
5、人的气质是相当稳定的,不发生任何变化。

(×)
6、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7、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
8、性格的形成完全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
三、双项选择题
1、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将动机分为(CD)
A. 有意识动机
B. 无意识动机
C. 原始的动机
D. 习得的动机
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需要由7个等级构成,并将这7个等级划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下列属于高级需要的有(BC)
A. 尊重的需要
B. 自我实现的需要
C. 求知的需要
D. 归属与爱的需要
3、以下心理学家中提出过需要理论的有(AD )
A. 莫瑞
B. 皮亚杰
C. 斯腾伯格
D. 马斯洛
4、创造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AB )。

A. 流畅性
B. 独创性
C. 新颖性
D. 复杂性
5、按照能力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能力分为(AB )。

A. 一般能力
B. 特殊能力
C. 液态能力
D. 晶态能力
6、气质的耐受性是指人在接受刺激作用时表现在(AC)上的承受能力。

A. 时间
B. 速度
C. 强度
D. 动作
7、美国心理学家(BC)提出气质的EAS理论,将人分为活动型、社交型、情绪型、冲动型4种气质类型。

A. 斯特里劳
B. 巴斯
C. 普朗明
D. 柏尔曼
8、性格的形成是在(BC )两种因素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

A. 生理
B. 遗传
C. 环境
D. 社会
9、心理学家(AD)分别以人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以及职业选择为依据,将人的性格分为经济型、理论型、社会型等类型。

A. 斯普兰格
B. 培因
C. 弗洛姆
D. 霍兰德
10、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分为两大类(AB)。

A. 共同特质
B. 个人特质
C. 首要特质
D. 次要特质
四、论述题
1.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工作动机理论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9分)P149
答:工作动机理论主要有X理论、Y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X理论把人看作是“经济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受外在刺激所驱使,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这种理论特别重视满足职工及安全的需要,同时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

Y理论认为,人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

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意感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意感,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

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动满意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动机理论,员工的工作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

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单靠物质手段,应当物质与精神手段相结合,惩罚与奖励相结合,既要改善企业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人事关系等保健因素,又要改善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乐趣、工作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激励因素。

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四(第10、第11、第14和15章)
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1.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由(C)实现的。

A. 试误
B. 强化
C. 顿悟
D. 同化
2.(D)是发现学习论的创始者。

A. 奥苏贝尔
B. 班杜拉
C. 桑代克
D. 布鲁纳
3.(A )的归因理论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4种主要原因。

A. 海德
B. 韦纳
C. 阿特金森
D. 马斯洛
4.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高尚还是低下,既取决于个人道德意识,更取决于他的(B)
A.道德认知
B.道德行为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5.提出“道德认知发展论”的心理学家是(B)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刘华山
D.班杜拉
6.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最重要的是(D)
A.提高道德认识
B.丰富道德情感
C.增强道德意志
D.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7.影响大学生交往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是(C )
A.环境因素
B.生理因素
C.心理因素
D.时间因素
8.提出“爱情三角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 )
A.皮亚杰
B.荣格
C.斯滕伯格
D.艾森克
9.下列不属于堪布斯特质标准的特质是(B)
A.积极的自我观念
B.待人民主和平
C.恰当地认同他人
D.主观经验丰富
10.有机变换是心理防卫形式的一种,下列不属于有机变换的是(C)
A.回避法
B.自慰法
C.倾诉法
D.补偿法
二、判断题
1.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来的。

(×)
2.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

(√)P261
3.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远大于非智力因素。

(×)
4.品德是自觉意志的结果,是个体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养成和形成的行为习惯。

(√)P289
5.由先前信息所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对后来的影响就是近因效应。

(×)P310(首因)
6.恐惧是个体在面对情境并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感情体验。

(√)7.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自己与他人有相同的倾向,即把他人的特征投射到自己身上。

(√)P311
8.一般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者”标准。

(√)P338
9.病态心理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缺乏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

(×)P338心理失调
10.疏泄疗法就是让来访者倾诉心中的烦闷和心中的矛盾,释放心头的重负,恢复心理平衡,防止躯体或精神发生疾病。

(√)P351
三、多项选择题
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BD)两种类型。

A. 意义学习
B. 接受学习
C. 机械学习
D. 发现学习
2.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不同因素组成,分别是:(AB )。

A. 力求成功的动机
B. 避免失败的动机
C. 认知的内驱力
D.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道德认知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大方面,分别是:道德理论认知、(AD )
A.社会道德认知
B.民族道德认知
C.理性道德认知
D.自我道德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