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对点训练 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抗英
________年5月,三元里人民痛击前来抢劫的英国侵略军;随后又两度包围被英军占据的广州四方炮台。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________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割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全国人民坚决反对,怒斥清政府投降卖国。

台湾各族人民在________、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________的黑旗军并肩作战,英勇抗击日军。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__________的斗争一刻也未曾停止过。

3.义和团反帝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列强掀起__________的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概况:①兴起和发展:义和团源于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反清组织。

由于袁世凯在山东疯狂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向京津地区发展。

②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以扒铁路、毁电线等手段阻击侵略军,在落垡、廊坊一带围攻侵略军,在________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

③结果:慈禧太后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

在________________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意义: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________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________率军侵占新疆的喀什噶尔,两年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1870年又将侵略势力扩展到________;俄、英为控制新疆,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
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强占中国的伊犁地区。

(2)经过:1876年,________率清军西征,经过一年多的战争,消灭了阿古柏主力。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1年,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曾纪泽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签订中俄《__________》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影响:粉碎了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阴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________设立行省。

2.黄海海战中爱国官兵的斗争
________年9月,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北洋舰队遭到日本舰队的偷袭。

黄海海战中,以________、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为代表的北洋舰队将士同仇敌忾,英勇奋战,迫使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知识点一三元里抗英
1.图片中所反映的两次抗英斗争,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
2.“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②团结一心的精神③敢于造反的精神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知识点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3.有人曾经写下了如下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
春风度玉关。

”下列关于此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赴俄谈判,签订《改订条约》
B.出征新疆,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C.在他的军事支持下,中俄关于归还伊犁的谈判得以成功
D.在他的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

”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A.率兵收复新疆B.设置新疆行省
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D.建立西安行辕
知识点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尾海战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6.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2008年央视一套热播的《台湾1895》为我们再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A.邓世昌的部队B.义和团
C.刘永福的黑旗军D.李宗仁的部队
7.台湾诗人邱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是指()
A.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旅顺大屠杀
B.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约
知识点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8.义和团运动前期口号是“反清复明”,后期口号是“扶清灭洋”,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
A.农民阶级的运动也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B.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C.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
D.义和团不断变换斗争口号,斗争目标不明确
9.“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该材料反映出的历史本质问题是()
A.义和团男女平等B.反对西方的政治制度
C.反对洋人的生活方式D.排斥外洋一切事物
10.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

……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
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摘自《开罗宣言》请回答:
(1)材料一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
(2)材料二《开罗宣言》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3)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了怎样的认识?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

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
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

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材料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时》
请回答:
(1)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材料一中义和团“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的主张和活动?
(2)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清政府“因而用之”和“徐图挽救”的措施?
(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案解析】
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知识清单
一、1.1841第一次2.邱逢甲刘永福回归祖国
3.(1)瓜分中国(2)②北京③中外反动势力(3)反帝爱国
二、1.(1)阿古柏北疆(2)左宗棠改订条约(3)新疆2.1894丁汝昌
对点训练
1.B
2.C[材料提供的是三元里人民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信息,而造反则是反对本国统治者,③不对。

]
3.A[首先根据诗句可以判断出:诗中统帅是指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而赴俄谈判的是曾纪泽。

]
4.B
5.C[由“大东沟”地名和“致远”舰名可知。

]
6.C[1895年的“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的队伍主要有两支:一是徐骧和邱逢甲领导的义军;二是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
7.D[抓住“去年今日割台湾”,应为《马关条约》中割台湾给日本。

]
8.C[运动口号最初定为“反清复明”说明没有认识到近代主要矛盾,“扶清灭洋”说明认识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扫清灭洋”反映出对清政府的本质有了进一步认识。

]
9.D[电线杆、火车道都是工业文明扩展的表现,毛子楼也并非都与侵略相关。

可见,义和团排斥一切与洋人有关的东西。

]
10.C[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它打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但作为一场农民运动,它并没有阻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但是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实为下策”,从此开始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因此C项是最佳答案。

]
综合运用
11.(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

(2)国际社会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应归还中国。

(3)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1)表现了义和团坚决反帝的精神,但义和团对西方列强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认为一切西洋的东西全是该灭的,带有盲目排外性。

(2)“因而用之”是因为当时义和团声势浩大,进入了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徐图挽救”是事先控制和利用义和团,然后等待时机予以剿灭。

由此可见,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抵御西方列强,用西方列强的力量剿灭义和团,从而达到一箭双雕、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

(3)三则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解析第(1)问实际上考查义和团运动存在的局限性,第(2)问从侧面考查当时义和团、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变化及清政府采取的策略,第(3)问则考查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解答时,第(1)问应结合材料抓住“反帝”和“排外”两个信息;第(2)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企图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即实行这一政策对清政府的利弊得失;第(3)问应结合上述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如材料一中义和团的反帝思想、材料二中“因而用之”“徐图挽救”的含义、材料三中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奴颜婢膝的态度等,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概括指出其内在联系。

教材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左表中提供的数据反映了哪些战斗状况?
解答表中数据反映了在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海军装备及兵力相差不大,从战役的结果来看,中国的损失大于日本,但主力尚存。

2.为什么说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解答从背景上看,义和团运动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兴起的;从斗争的过程看,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从意义上看,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坚决维护了国家主权,捍卫了民族尊严。

自我测评
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作用如何?
解答(1)斗争:面对列强侵略,清政府官兵和人民大众与列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前者如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后者如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反帝运动。

(2)作用: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帝国主义无法征服中国,中国避免了沦为列强殖民地的命运,列强只能通过清政府对中国进行间接统治。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思考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原因。

解答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坚决反对列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列强之间在争夺中国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也使他们不能完全瓜分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