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验软件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新课程NEW CURRICULUM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
李智宏
(广东省广州市侨光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当今教学的一大特色,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减少了许多如板书、备案等繁琐的课堂工作量,教师通过多媒体连接互联网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课堂相关内容,同时多媒体的图片、影音等辅助功能对课堂气氛的营造和课堂情景的设置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但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推行,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采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学确实能起到增强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眼球的作用。

但学生在课后难以产生深刻的课堂印象,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教师教学中应对多媒体合理使用,扬其长避其短。

一、在多媒体课堂中提醒学生勿忘笔记记载,让学生课堂印象更为深刻
学生在接受多媒体课堂教学时,通常都会被幻灯片中的图片及配乐还有些动画元素的变换所吸引。

从而忽略了手中笔头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中仅仅采用浏览的方式难以对课堂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记下笔记并经常翻阅才能将其掌握得更为牢固。

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提醒学生不要忘记笔记的记载。

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幻灯片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含义以及重要的句段翻译使用醒目的字体和颜色,给予学生笔记记载的提示。

二、不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要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由于多媒体具备视频的功能,因此,一些教师为了更为省事,将课堂中一些需要学生动手的环节采用多媒体演示来代替。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内容,用多媒体演示学生虽然可以清楚课堂中动手教学的内容,但却让学生失去了课堂实践的机会,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因此,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很难起到其应有的教学作用。

课堂中需要学生动手的环节不可以用多媒体来替代,但可以用多媒体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步骤。

例如,在实验演示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视频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应引起注意的细节。

让多媒体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示范作用,从而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随着学生学习科目的增多,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作为一种高科技的教学工具,多媒体在课堂中起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各项技能的作用。

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更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许雪梅.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2(14).
誗编辑王团兰
虚拟实验软件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李茹
(吉林省孤儿学校)
一、虚拟实验的定义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模拟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使学生利用多媒体通过接近真实的人机交互界面来完成实验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二、虚拟实验软件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1.虚拟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在人机交互的虚拟实验中,学生就好像置身于真实的实验环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有科学性、仿真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教师展示虚拟实验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启发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虚拟实验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虚拟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例如,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师可以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演示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观察完实验现象之后,学生讨论,从而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产生氧气。

例如,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中,用计算机虚拟软件模拟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的几种情况,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通过这些直观现象使学生容易地掌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中,实验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实验的全部过程。

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一个近乎真实的虚拟实验
摘要:通过对虚拟实验软件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模式,形成具有可借鉴、可操作的方法和案例体系,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虚拟实验;生物实验教学;科学素养
2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技术新课程NEW CURRICULUM
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中完成各种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现代知识社会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尤其是在虚拟实验过程中,学生参与其中,可以一遍遍地重复实验,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还可以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方法和设想,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开发和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教学,不仅促进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更好地优化了课堂教学,学生在虚拟实验中进行自主的创造性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金鑫.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12(04).
[2]于波.理化生虚拟实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2(03).
•编辑王团兰
创新教育好载体——
—智能机器人
虞绿萍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初级中学)
教育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李艺教授说:“学生通过设计、组装各种机器人,不仅加深了对电学、力学、机械原理等知识的了解,还能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这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机器人的信息获取模块、信息加工、处理模块、信息应用模块的功能与人类的感觉器官、大脑、四肢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想象力、创造力的全面提高。

机器人教学是需要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指导、可以自主地对机器人的局部知识和技术进行课外研究、分析,在掌握所学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课堂氛围
机器人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是不能以讲授教育教学。

师生之间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教师,应扮演好一个学习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是平等地位中首席,师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在基本知识掌握之后,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进行各类创新设计、组装部件、编制程序、调试反思等。

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来解决困难,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教学过程
1.小组分工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探究任务分成若干研究小组,每个小组又按照研究的具体任务进行具体分工,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帮助小组确定小组成员的责任任务,每个成员有了明确的任务才能非常主动地加入到研究中来,并整合小组的资源,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有效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能自主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品质。

2.通过不断地修改、调试,完善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学习能力
一个完整、能够完成任务的搭建式机器人要顺利完成任务至少要做到以下四步:(1)在搭建前要构思巧妙完成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对可行性要进行分析,得出最佳方案。

(2)学生按照图形任务要求从几百种零配件选择,搭建成一个完整的能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3)编写智能机器人执行任务的程序。

(4)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机器中并放到场地中调试。

几个环节缺一不可,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要进行反复的更改、调试,直到能理想地完成任务。

3.细心观察,独立思考,“疑”中创新
机器人活动是马虎不得的,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的到来。

而且即使是同一个机器人、同一段程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红外线的影响、光线的变化、电量的消耗、放置机器人的位置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所在,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实践当中。

在智能机器人创设活动时,所设定的机器人活动主题不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而且对其问题的解决方案不限定,都是开放性的,对机器人的组装和编程也不规定统一的模式、统一的答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个目标,完全靠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

同样的模块组装成不同的样式,相同的机器人采用不同的编程方式,也使机器人有了异样的思维。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要勇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

实践证明,智能机器人教育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之中,智能机器人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科技教育、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快乐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我想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借助智能机器人教育这个平台,将会有一代高素质、高水准的学生脱颖而出。

•编辑王团兰
221--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