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江州中学拟举行“放飞梦想”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为主题活动写一条标语
(2)该校团委准备于2017年3月25日举行“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由提出书面申请的学生参赛,假如你是要求参赛的九年级(1)班的王明,请你写一份申请书。
(3)“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鲁迅是近代史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奔走驱驰的代表人物。
他深沉冷峻,“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他也不乏温情,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请选择以下一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长妈妈范爱农藤野先生
【答案】(1)梦想照亮生活,希望成就未来。
(2)申请书
学校团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必须放飞每个人的梦想。
我有放飞梦想的激情,也有一定的演讲水平,因此我申请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放飞梦想”演讲比赛。
请批准﹗
申请人:九年级⑴班学生王明
2017年3月20日
(3)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平等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
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
第(1)小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
第(2)小题考查对应用文的拟写能力。
要拟写的是一份“申请书”,申请书是个人、单位、集体向组织、领导提出请求,要求批准或帮助解决问题的专用书信。
拟写时的注意事项有: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格式要正确规范。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评价。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里面的文章记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要仔细阅读作品,了解是对背景和作者的处境,理解人物形象。
2.(2017·湖州)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填写字母)。
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答案】(1)B;A;D
(2)我同意第一种观点,祥子来自农村,本是本份之人,他立志买辆自己的车,做独立的劳动者。
但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死后,则又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在经过多次挫折后,伴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地痞无产者。
所以祥子的堕落,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非祥子自甘。
【解析】【分析】(1)此题解答,要结合平时的课外阅读积累,在掌握选项中四个名著的主要内容基础上辨析作答,《简•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平等,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傅雷家书》是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在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2)我同意第一种观点,祥子来自农村,本是本份之人,他三次买车失败,屡受挫折,此后,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地痞无产者。
所以祥子的堕落,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非祥子自甘。
【点评】此题属综合阅读题,(1)课外阅读题;(2)口语交际题。
3.综合学习。
(1)阅读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起拜倒在地。
这段话是明代________(作者)写的《水浒传》中的________(写人物名称和情节)
(2)请写出下面漫画的寓意。
________
【答案】(1)施耐庵
;花和尚(鲁智深、鲁提辖)倒拔垂杨柳
(2)失信者会受到惩戒
【解析】【分析】(1)根据片段一是人物的动作描写,描写的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出自名著《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2)考寓意分析要抓住漫画中夸张的部分体会主题,主题的表达要凝练深刻、准确,揭示某种现象、本质,表明作者的态度,如:讽刺、批判、赞颂。
仔细观察画面,图画上招聘单位拒绝招收有不诚信记录的人,可见其寓意为:警醒人们,失信者会受到惩戒。
故答案为:⑴施耐庵;花和尚(鲁智深、鲁提辖)倒拔垂杨柳;
⑵失信者会受到惩戒。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人物的神情,不能偏颇或漏掉。
4.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
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
B. 《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一一简·爱,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
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已双耳失聪,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D. 《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教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上文《西游记》片段中,A是________ (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 ________。
【答案】(1)B
(2)观音菩萨;揭去山顶如来的金字压帖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
B表述有误,原著中是罗切斯特由于疯子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
最后成为简•爱的丈夫。
婚后两年眼睛复明。
所以“双耳失聪”表述错误,应是“双目失明”。
故选B;
(2)题干所给的片段,描述的是唐僧解救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的过程。
在此前写了孙悟空的话:“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
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
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
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
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由此可见,“此善心”指的就是“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而唐僧话中提到的人物,正是观音菩萨。
孙悟空告诉他,“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
你只上出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
”唐僧就是用这个方法得以救出孙悟空。
故答案为:⑴B;
⑵观音菩萨;揭去山顶如来的金字压帖。
【点评】⑴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语句表述的正确与否。
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
⑵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情节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5.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
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
乌云巧迭盘龙,绣带轻飘彩风翎。
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
眉如小月,眼似双星。
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至千灵。
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
他是落珈山上主。
以上一段文字描述的是________(填写作品名)中的________(填写人物名)。
【答案】《西游记》;观世音菩萨
【解析】【分析】以上文字出自《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这是对观世音菩萨的描写。
故答案为:《西游记》;观世音菩萨。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名著的主要内容进行积累。
6.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信·中国》悄然走红,这档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
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有媒体评价:“《信·中国》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3)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九年级(3)班正在举行以“书信与阅读”为主题的班会,班级想邀请张校长来参加,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一封邀请函,邀请他12月11日下午两点来九年级(3)班参加主题班会。
【答案】(1)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
(或24至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
)
(2)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
《童年》中外祖母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
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地应对生活中的磨难。
(3)邀请函
尊敬的张校长:
您好!我班将于2018年12月11日下午两点开展“书信与阅读”的主题班会,想邀请您参加,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
敬请光临!
九年级(3)班班委会
2018年12月7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提取图表和材料信息。
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
合并18-29岁所占比例归纳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24至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
(2)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
准确把握题目要求,还原到原著的相关情节,提取情节的梗概,简要概括。
比如,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
《童年》中外祖母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
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地应对生活中的磨难。
《西游记》写师徒四人到西天取得真经。
历经苦难实现的共同的理想,告诉我为理想而奋斗、拼搏,不顾艰险。
(3)本题考查拟写邀请函。
先要有恰当的称呼,交代清楚时间事件,具体的事项,让受
邀请者明白:我班将于2018年12月11日下午两点开展“书信与阅读”的主题班会,诚挚的发出邀请:想邀请您参加,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
故答案为:(1)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
(或24至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
)
(2)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
《童年》中外祖母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
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地应对生活中的磨难。
(3)尊敬的张校长:
您好!我班将于2018年12月11日下午两点开展“书信与阅读”的主题班会,想邀请您参加,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
敬请光临!
【点评】(1)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要求学生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回答,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能力、快速筛选信息能力、高度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
(2)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紧扣要求: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联系课外阅读的名字相关内容作答,要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从阅读中得到的启发或教育。
(3)本题考查拟写邀请函。
答题时应注意,,邀请信是邀请亲朋好友或知名人士、专家等参加某项活动时所发的请约性书信。
它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日常应用写作文种。
这类书信使用广泛。
在应用写作中邀请函是非常重要的,主体内容符合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
但要注意,简洁明了,看懂就行,不要太多文字。
7.某校组织了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发出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学习书法。
【链接】
新闻摘录: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文件,规定本地七至九年级学校,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课时的书法课。
调查数据:各学校书法教师中,书法专业教师占15%,语文教师兼任占56%,美术教师兼任占29%。
学者感言:写字时,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图成字的轮廓。
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书者留言:
◇柔软的毛笔,可以写出有力的线条:一个个不同的汉字,都有优美的结体;写字还是自己心情的记录,真是太有超了!
◇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1)从【链接】材料中,再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①学校开设书法课,为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活动中,下面这幅陈列在兰州碑林的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对这幅作品的欣赏不
恰当的一项是()
张芝《冠军帖》(局部)
A. 线条曲直互生,刚柔相济。
B. 采用行书书体,用笔灵话。
C. 写法上下牵连,富于变化。
D. 笔势有力而丰润,展现书者胸襟。
【答案】(1)②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
③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于做人有启发意义。
(2)B
【解析】【分析】⑴通读[链接]材料,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
如可提取“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和“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分析整理即可。
⑵“采用行书书体”错。
张芝,字伯莫,敦煌酒泉人。
他敢于创新,省略章草的繁难之处,在运笔上使用了流利的笔锋,显示出的奋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的常规,从而创造了“今草”这种书法体。
今草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后世将张芝列为“草圣”。
连后世“书圣”王羲之也说自己的草书不如张芝。
打开张芝《冠军帖》,就有纵横气势扑到眼前,疾驰中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
形成了上下贯通、逶迤连绵的纵向气势。
线条飘逸而不飘忽,没有火辣辣的气味,而是纯正、脱俗,把草书写雅致了,也写得灵动了。
圆转的笔调多,运用不好则大圈圈套小圈圈,雷同且俗气。
而在这里,弧度多变,弧形多样,交错包含,不断给人以新鲜感。
张芝用笔不是往粗壮雄厚处发展,也非丰腴泽丽,而是笔锋轻入纸,跃起而行,不雕不琢。
故答案为:⑴②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
③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于做人有启发意义。
⑵B。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题干要求“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阅读材料,从中概括出学习书法的两大好处即可。
如根据“学者感言”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学习书法可让人中规中矩,并以此约束自身;根据“书者留言”可根据出书法“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2)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欣赏。
注意观察这幅作品,通篇来看,行气流畅,气势贯通,但仔细审视,相连之字并不多,所以“上下牵连”有误。
8.某中学九(3)班以“小说伴我成长”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渲染活动气氛。
(2)活动中,班主任张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自己最喜爱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理由。
你最喜欢哪一部小说?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3)下面是魏晓曼同学写的活动感言,请你帮她修改。
有人把书籍比作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我觉得点儿都不为过。
【A】几年来,通过阅读小说,使我的知识不断积累,思维更加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
【B】人生是短小的,怎样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C】从阅读第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每读一部小说,我都沉浸在小说故事之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这也是我阅读小说的最大乐趣。
①【A】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将“________”删去。
②【B】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C】句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1)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精彩人生。
(2)略
(3)通过;短小;短暂;双引号;书名号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
本题围绕“小说伴我成长”这一主题,用两个上、下句字数相等,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进行拟写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本题只需回答出小说名字,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题,兼容语病修改、标点符号等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病句已经指出病因,修改起来就简单多了。
标点符号考查的是双引号与书名号的区别,也是较容易分析的。
故答案为:(1)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精彩人生。
(2)略
(3)通过;短小;短暂;双引号;书名号
【点评】拟写宣传标语要做到:①内容具体,指向明确:必须具体明确,让人一看就明白,不能含混模糊。
②简洁精练,朴素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练。
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力争做到内容醒目,便于记忆。
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应尽可能用“美”和“善”的人格目标唤起人的潜在美德。
9.鲁迅不但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
先生说:“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却都没有忘记先
生。
怀念鲁迅,研究鲁迅,书报、杂志、网络都时有相关的文章发表。
让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鲁迅先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1)【看图写文】以下是丰子恺先生为鲁迅的一些作品画的插图,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文章篇名。
(2)【挽联赏析】鲁迅先生逝世后,时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写了下面这副挽联,请你将这副挽联填写完整,并作简要赏析。
上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
下联: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3)【观点争鸣】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大变脸,鲁迅的《风筝》被删去。
网友纷纷热议此事,部分网友赞成此举,认为中小学生读鲁迅作品确实太难;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表示鲁迅的经典作品不应从语文课本中撤掉。
对此,你有何看法?(80字左右)
【答案】(1)《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呐喊,以鲁迅译著书名及所主编之刊名缀成一副挽联,构思独特。
上联表达对鲁迅一生功绩的赞美;下联抒发对他逝世的哀悼惋惜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
题目中给出了丰子恺先生为鲁迅的一些作品画的插图,根据图画的内容判断作品名称。
第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喝酒的老者给孩子们分食吃食,是《孔乙己》中的插图;第二幅画画的是一个少年在月下瓜地里刺猹,是《故乡》中的插图;第三幅画画的是一个孩子在捕捉鸟雀,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插图。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
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特色,根据下联的内容来分析,“一生”后面应填写动词,构成主谓短语,应填“呐喊”。
(3)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