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李霞;孙宏玉;冯新玮
【摘要】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bility of empathy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the evidences for targeted training of ability of empathy
of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29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from 6 high nursing colleges in five distric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 of the Jefferson empathy scale and EPQ. Results :Neuroticism dimen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score of ability of empathy, view - taking and emotional care. Autism and exotrophy dimen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 of ability of empathy. Conclusion: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ability of empathy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It is important to change their characteristics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empathy.%[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针对性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杰斐逊共情量表(护生版)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对我国5地6所高等护理学院的五年制229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质维度与共情能力总分及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呈负相关;内外向维度与共情能力总分呈正相关.[结论]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具有相关性,改变其性格对于提高共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1(025)032
【总页数】3页(P2933-2935)
【关键词】本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人格特征;相关性
【作者】李霞;孙宏玉;冯新玮
【作者单位】100069,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100069,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
院;100069,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5
共情(empathy)是一种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也是一种既能充
分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认识、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1]。

共情是利他行为的基础,具备共情特质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别人的需要与苦恼,并能在必要时以得体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持与帮助,因此共情有助于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促进他人的健康。

共情能力的强弱在本质上是因人而异的,后天的共情是可以通过实践和锻炼作为技能来发展的[2]。

共情能力的提高能使护士为病人提供富有人情味的护理服务,能使病人在充满关爱的护理环境中得到治愈和康复,这与现代的整体护理观是一致的[3]。

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4]。

共情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人格特质,可以通过后天培训,加强认知结构及行为表现得以提高[5]。

因此,护士共情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护生时期就应该引起重视,有必要对护生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便为护理教育者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对象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北京、天津、山东、辽宁、河南5地6
所护理学院的五年制本科护生共229人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实习所在医院均
为该地三级甲等医院,进入临床实习中期(实习12周~24周)。

6所护理学院分别以A、B、C、D、E、F表示,其中A所28人、B所40人、C所43人、D所29人、E所49人、F所40人。

男生13人,女生216人,年龄20岁~25岁(22.39岁±0.93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问卷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学校、年龄、性别、民族、是否为班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学生来源、父母文化程度等资料。

1.2.1.2 杰斐逊共情量表(护生版)本研究征得Mohammadreza Hojat教授同意,按照量表的跨文化适应程序对杰斐逊量表的护生版进行了翻译、回译、初试及预调查。

该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根据对每一条目内容的认可程度进行评分,“强烈不同意”计1分,“完全同意”计7分,其中反向题进行反
向计分,数值越大表明认可程度越高。

对229份有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后内部一
致性系数Cronbach’sα值为0.836,折半信度为0.83。

提取3个公因子后,保
留17个条目,解释总变量的48.196%,3个维度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
0.866、0.767、0.705。

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相关系数为0.613~0.872,各维度之
间的相关系数为0.346~0.546。

3个维度命名为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5]。

1.2.1.3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属于人格测评,评估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是由英国Eysenck根据其人格3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其可靠的信度、
效度已获得国际公认。

EPQ中国版由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主持修订,该问卷
有88个题目,每个题目“是”计1分,“否”计0分。

它由3个人格维度和1
个效度量表组成。

分别为:精神质(P)维度,内外向(E)维度,神经质又称情
绪性(N)维度,掩饰(L)量表。

测试结果通过专业软件自动计算获得。

各分量
表得分分别以PT、ET、NT、LT表示,若PT>61.5分为精神质;ET>61.5分为
性格外向,<40.0分为性格内向;NT>61.5分为情绪不稳定;LT>60.0分为掩
饰性较大[6]。

1.2.2 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研究者制定统一的知情同意书、问卷填写说明和指导语。

问卷由经过指导的调查员进行调查,对进入临床实习中期的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一收回。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38份,回收238份,回收率100.0%,其中有效问卷229份,有效率96.2%。

所有问卷均匿名填写,回收
后由研究者进行编号,以便录入、统计、分析。

1.2.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处理,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

2.1 护生共情能力得分情况护生共情能力总分波动在4 4分~1 1 9分(9
3.75分
±14.20分),数据呈正态分布。

样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3个维度均
值排序:换位思考得分最高,情感护理次之,观点采择得分最低。

男女护生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2。

2.2 护生EPQ得分情况(见表3~表6)
2.3 EPQ各维度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神经质维度与共情能力总分及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呈负相关;内外向维度与共情能力总分呈正相关;神经质维度与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掩饰性维度与观点采择、换位思考呈负相关。

见表7。

3.1 护生共情能力特点我国对护生共情能力的研究不多,项颖卿等[8,9]将人
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作为测量工具对其研究,分析了护生共情水平及影响因素。

但是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是Davis1980年编制的针对普遍人群的共情测试量表,
而由美国杰斐逊大学医学教育和健康护理研究中心的Mohammadreza Hojat教
授及其研究小组于2001年研制出的杰斐逊共情量表,其内容及所属条目均反映了医疗环境中共情的含义,而且经过多国翻译、研究、应用,证实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采用严格按照量表的跨文化适应程序编译的中文版杰斐逊共情量表(护生版)作为测量工具,共情量表3个维度中“观点采择”是共情测
量的核心要素,可以理解为实习护生对病人观点的认识和取舍能力;“情感护理”指富于同情心的护理;“换位思考”指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10,11]。


据杰斐逊共情量表的评分标准,本研究中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得分44分~119分(93.75分±14.20分)。

国外大多数研究表明,男女共情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男性共情能力低于女性[12,13];但是本研究中男女护生在共情能力总分及各
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男护生的样本量较小有关。

3个维度的排序依次为换位思考、情感护理、观点采择,说明本科实习护生换位思考能力比较强,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亲眼目睹了病人的患病及住院过程,为病人提供近距离护理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所以他们能够站在病人的角度和立场去感受和理解对方。

情感护理能力其次的原因可能为护生由于实习的身份及环境,并不能完全为病人提供主动的、全方位的护理,所以即使他们试图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能提供真正的情感护理。

观点采择能力较弱的原因可能为本科护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护理专业课程较多,而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另外,观点采择能力还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也可能导致观点采择得分偏低。

皮亚杰研究后认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观点采择能力后,个体才能比较客观地多角度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14]。

本科护生由于观点采
择能力受到了限制,可能会对病人的患病及住院过程的心理感受不足,进而影响了共情能力的整体提高。

3.2 护生人格特征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科实习护生的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基本一
致,男女护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大多数护生表现为精神质不明显,内外向性格居中,情绪较稳定,不具有掩饰性,回答问题真实可靠[7]。

护生在实习过程、与病人的沟通中逐渐成熟,善于分析、认识和恰当处理临床中的问题,性格表现为情绪稳定、镇静温和[15]、慎独诚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16]。

护理职业要求护士既要善于变化,又要能够重复;既能独立做事,又要善于协作;既要严谨求实,又要善于与他人交往。

护生在特定的护理实习中形成了与职业相联系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职业性格[17]。

护理职业的特殊要求使得护生不可能只具有单一性格类型,在内外向性格方面表现为两者兼备,性格居中;神经质方面表现为情绪稳定,对刺激的情绪反应比较平稳,平常心境起伏小,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3 护生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质维度与共情能力总分及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呈负相关;内外向维度与共情能力总分呈正相关;精神质维度与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Hekmat等[18]应用霍根共情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对475名威斯康星史蒂文斯大学的学生进行了共情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共情与神经质呈负相关,与外向性倾向呈正相关。

Titchener[19]认为,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人格特质。

精神质得分越高的人越易焦虑、易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不理智的行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不愿听取他人意见,拒绝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更不容易向他人表达理解和关心。

性格外向的人好交际,情感易于冲动,因此也更易接触和感知他人,产生共情。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直接为病人服务,与其接触密切、连续、广泛,因此形成了对病人的疾患、痛苦及行为方式的认同和理解,愿意并且耐心地为其提供无微不至的护理服务。

这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性格方面即为精力旺盛而慎独稳重、踏实耐心、严谨认真而又活泼开朗、善于交际和应变。

4 小结
共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20],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它不仅是一种工作理念和沟通技巧,更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是护士必备的人格修养[3]。

本研究结果提示,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之间具有相关性,护理教育者及临床护理教师有必要在实习阶段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主动了解病人的需求,努力调试性格以适应护理的特殊岗位,全身心为病人服务,这对于培养优秀护理人才、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文献】
[1]陈权,张宁.论共情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4a):15-16. [2]Evans GW,Wilt DL,Alligood MR,etal.Empathy:A study of two types[J].Issues Ment Health Nurs,1998,19(5):453-461.
[3]杨辉,邱玉芳,宋丽萍.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1B):3072-3074.
[4]李瑞英,李淑兰,李四燕.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要求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5):1-4.
[5]安秀琴,杨辉,徐建萍,等.杰斐逊共情量表的编译及评价[J].护理研究,
2008,22(8A):2063-2066.
[6]Ward J,Schaal M,Sullivan J,et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J].J Nurs Meas,2009,17(1):73-88. [7]龚耀先.艾森克人格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1.
[8]项颖卿,徐萍.高职护生共情特点的调查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7):115-116.
[9]王钰,刘革新,吴建军.护理本科生共情及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3):72-74.
[10]Mohammadreza H,Joseph S,Gonnella TJ,etal.Physician empathy:Definition,components,measurement,and relationship to gender and specialty[J].Am J Psychiatry,2002,159(9):1563-1569.
[11]Mohammadreza H,Salvatore M,Thomas J,etal.The Jefferson scale of physician empathy: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psychometric data[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2001,61(2):349-365.
[12]Becker H,Sands D.The relationship of empathy to clinical experience among male and female nursing students[J].J Nurs Educ,1988,27(5):198-203.
[13]Bailey S.Levels of empathy of critical care nurses[J].Aust Crit Care,1996,9(4):121-127.
[14]吴锐,杨韶刚.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道德价值[J].滁州学院学报,2007,9(5):98-100. [15]杨悦林,陈在射.108名女护士艾森克个性问卷测查结果[J].职业卫生与病伤,1991,6(2):82-84.
[16]汪国建,马小琴.护理实习生人格特征与职业适应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2-43.
[17]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4-155. [18]Hekmat H,Khajavi F,Mehryar A.Psychoticism,neuroticism,and extraversion:The personality determinants of empathy[J].J Clin Psychol,1974,30(4):559-561. [19]Titchener E.Elementary psychology of the thought processes[M].New York:Macmillan,1990:211-217.
[20]张玉芳,李继平.共情——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0):435-4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