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玉林市新高二下学期地理综合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省玉林市新高二下学期地理综合题专项训练
综合含答案有解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桉树原产地主要在澳州大陆,其喜光、喜湿、耐旱、耐热、畏寒,树冠小,透光率高,有利于树丛下草的生长。
1890年桉树被引入中国,20世纪70年代起,广西政府将桉树视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倾力推广,形成了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产业。
种桉潮中,因利益驱使,乱象频出,如非法占用耕地种植速生桉、大量使用除草剂、短期轮伐等。
面对这些问题,广西部分市县采取“限桉”“禁桉”措施。
学者进行了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探索出“桉树+花生”“桉树+金银花”“桉树+山毛豆”的复合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材料二如图为两广丘陵等高线分布图。
(1)说明广西南部丘陵地区适宜桉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2)分析广西种植桉树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广西部分地区人工种植的桉树下寸草不生,试解释其原因。
2.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山地上部基岩广布,中、下部森林茂密。
山间盆地分布有古建筑群,山区还分布有我国传统的寺观文化景观。
(1)简述该区域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2)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如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3.读地球经纬网图,图中0为北极点,阴影为黑夜。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经线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且图幅范围在东半球,OB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D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
(3)此时将全球分隔为新旧两天的日期界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条经线。
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
(4)此时下列说法最可能的有
A.华北平原旱情严重 B.尼罗河河水猛涨
C.正是考察北极的最佳季节 D.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西南地区,隐藏着一个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宜居地带,该地带海拔1200—2300米的很多地方,是修养身心的理想之地,分布着许多寺庙古刹。
近年来,这个宜居地带开始进入公众视野,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康养旅游(健康+养老/养生)胜地。
下图示意西南宜居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西南宜居地带的很多地方冬季能避寒、夏季能避暑的原因。
(2)说明西南宜居地带成为我国康养旅游胜地的有利条件。
5.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
(2)分析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亚部分区域图(下图)
(1)写出C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原因。
(3)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根据图中信息简要分析自然条件对该工程的影响。
7.读下左面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B所在高原的地表特征。
(2)A、B之间的河流峡谷地区降水十分丰富,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试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B所在高原太阳辐射强烈但气温却很低的原因。
8.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
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②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多肉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贮藏着大量水分,在土壤含水量减少时满足植物生存需要让植物过千早等待雨手的到来。
多内植物具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夏季喜雾,冬李事雨,下图为非洲西南部纳马夸兰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统计图,该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沙漠中最具生态价值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多肉作植物作为观赏植物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目前人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多肉植物植物被我国大量引进。
(1)指出该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的体眠季节并分析体眠期维持生存的水分来源。
(2)从生物进化、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原因。
(3)说明我国从纳马夸兰地区大量进口多肉植物可能对该地产生的影响。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焚烧、堆肥、填埋及多元化处理。
材料二图甲为中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图乙为北京城市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模式下处理率、资源利用率和投资率统计图。
(1)与美国相比,1990~2010年间中国城市年产生垃圾产量及其变化特点。
(2)防治处理城市垃圾污染的原则是。
在单一垃圾处理方法中,垃圾处理率最高的是,该方法与多元化处理模式相比的优点是。
(3)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及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环境意义。
11.阅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及我国四大近海表层水温年内变化分布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的纬度分布规律。
(2)在我国近海表层水温年内变化分布图中,表示南海的曲线是(填序号),表示渤海的曲线是(填序号),两海区表层水温年内变化的不同特点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3)据中科院最新研究发现,2017年是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热的一年。
海洋水温升高,会对沿海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1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西井冈山做为2019年央视春晚三大分会场之一。
井冈山旅游风景区地处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井冈山机场距茨坪镇80km,已开通多条航线,到井冈山机场后,可经高速公路直达茨坪风景区。
井冈山现已有直达列车,可乘坐到井冈山市,然后再坐半小时汽车就可以到达茨坪风景区。
游客到达游客服务中心(即游客集散地)后,有电动中巴把游客送到各景区。
2016年全年来山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90亿元。
下图为井冈山旅游风景区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
分析井冈山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甲图为摩洛哥略图,丹吉尔是摩洛哥的免税工业园区,目前进驻的有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汽车配件、电器、服装等产业,产品主要出口欧洲。
材料二图中乙图为中国京津冀地区示意图,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
国产量的23.9%。
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省第一支柱产业,电力、化学工业次之。
(1)从河流汛期分析甲、乙两区域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2)与京津冀地区工业相比,简述丹吉尔免税工业园区当前的工业类型及该地工业园区发展此类工业的区位优势。
(3)试分析2013年河北省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其对该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京津冀地区解决大气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
14.下面为地球公转轨道及冬、夏至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右两幅太阳光照图中,晨昏线表示晨线的是。
(2)左图表示北半球(节气),该日山东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3)右图D、E、F三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美国部分地区图和左图中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黄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坷流。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比较,美国中部平原气候大陆性强,试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二,推断甲、乙两地农业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4,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
近十几年来,亚马逊流域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
在亚马逊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
在亚马逊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水坝,产生足够强力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型水电站。
左下图示意亚马逊流域水电站分布,右下图示意亚马逊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1)分析亚马逊流域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的原因。
(2)简述亚马逊流域降水特征及其对发电量产生的影响。
(3)分析亚马逊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17.读我国某区域的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P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角度看,P处属于__________。
(2)读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判断a数值为__________,形成该地局部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P地区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
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__________,其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蔗糖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甘蔗种植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种植时通常会将蔗叶留田,每年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休耕或与豆类轮作,有策略的控制虫害,投入很少的化肥和农药。
材料二:固定道耕作是指永久分开作物生长区域与田间机械行走区域,并使作物行距适应轮距。
澳大利亚传统甘蔗种植行距为 1.52m,而目前大部分的甘蔗收获机及田间运输车的轮距均约为1.83m,为给机械预留行走区域,澳大利亚甘蔗种植采用 1.83~1.9 米的双行种植(如下图)。
(1)从气候条件分析甘蔗分布在图示地区的原因。
(2)简析澳大利亚甘蔗生产模式可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3)指出澳大利亚甘蔗种植采用固定道耕作方法的优点。
(4)说出影响澳大利亚甘蔗种植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并列举相关的预防措施。
19.(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应城市地处郓中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以低岗为主,兼有平原。
20世纪50年代,当地盐化工产业开始起步,至8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盐化工企业破土而出,兴起一波产业发展大潮,但随着市场的变化进入发展困难期。
进入21世纪,应城市引进广东、香港等外来投资,将星罗棋布的化工企业整合到エ业园区,再次迎来盐化工产业发展的春天。
在盐化工起步的同时,应城市刘垸村运用偶尔学到的技术开始制作粉笔,几乎同步发展起另一种经济模式:全村形成并一直延续着“制粉笔盒、加工石青粉、运送石膏与粉笔"所有生产工序夫妻协同操持、父子共同开エ、婆熄联手制作等典型家庭作坊运作方式,生产了全国近80%的传统粉笔。
下图为应城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述引进广东、香港投资对应城市盐化工发展的有利影响。
(2)分析应城市粉笔业发展起来的有利条件。
(3)应城市盐化工和粉笔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说出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20.(6分)下图是“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保护部发布公报,从环境管理的手段来看,是以__________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2)比较图中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的异同,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原因。
(3)请你为企业减排二氧化硫提几条建议。
参考答案
综合含答案有解析
1. (1)广西南部丘陵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冬季冷空气因地形阻挡难以侵入,较少出现低温天气;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适宜桉树生长。
(2)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碳氧的平衡;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
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提供大量木材,为木材加工产业和制浆造纸产业提供原料,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人工种植的桉树密度大,导致桉树林透光性差,林下植物无法生长;为了经济利益,大量使用除草剂。
【解析】(1)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水、水热组合,气象灾害等。
结合桉树习性分析广西南部丘陵地区气候中有利于桉树生长的热量、降水等条件。
(2)桉树是一种森林树种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碳氧的平衡;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
同时,桉树是速生林,可以提供大量木材,经济效益较高;利用桉树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从)广西部分地区人工种植的桉树下寸草不生是因为生长环境受到破坏所致。
当地人工种植的桉树密度大,导致桉树林透光性差,林下植物无法生长;为了经济利益,大量使用除草剂使得寸草不生。
【点睛】
如何分析一地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
分析内容包括:光、热、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
影响因素:①光照强:中低纬,气候干旱、天气晴朗(降水少)②热量足:中低纬,海拔较低;③光热充足:中纬夏季日照长④气候灾害包括:洪涝(夏涝、梅雨)、干旱(春旱、伏旱)、低温冷害、霜冻和雪灾等成因与气候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海拔高或纬度低)和地形有关。
如: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水旱灾害多。
②干旱区、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纬度高和海拔高:热量不足,多低温冷害。
2. (1)丰富的自然景观,如起伏的峰峦、山地主峰、多样的植被、蜿蜒的溪流(或水上漂流)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古建筑群、寺观文化景观、农业景观、风俗民情等。
(2)发展以采摘为主的观光农业,发展农产品、土特产加工业,并就地销售;吸收当地居民加入旅游企业;提供住宿、餐饮服务;开发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该地有丰富的白然景观,如起伏的峰峦、山地主峰、多样的植被、蜿蜒的溪流等。
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古建筑群、寺观文化景观、农业景观、风俗民情等。
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丰富。
(2)当地可以发展以采摘为主的观光农业,发展农产品、土特产加工业,并就地销售。
可以吸收当地居民加入旅游企业,在企业务工。
可以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服务。
开发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3.(1)10°E
(2)(0°,80°W) 60°
(3)180°、100°E(可互换)1:20
(4)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意在考查时间、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日期分界线、地方时的计算、季节性地理现象的判断等知识。
(1)若经线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即20°W或160°E,且图幅范围在东半球,同时该区域位于北半球,该光照图逆时针旋转,可推断OB的经度为10°E。
(2)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OB是昏线,经度为10°E,时间是18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根据时间推算可知,直射点所在的经度是80ºW;读图可知,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说明是二分日,直射点在赤道,因此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0°,80°W)。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D点的纬度为30°N,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
即正午太阳高度角=90°-30°=60°。
(3)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0时的经度,一条是180º,由上题分析可知,80ºW 为12时,由此推出,100ºE 时间是0时,因此两条日期界线为180°、100°E;100ºE时间是0时,北京时间即120ºE的时间是1:20。
(4) 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说明太阳直射赤道,有可能为春分或秋分,华北平原春季
旱情严重,南极上空在秋分日前后出现臭氧层空洞。
尼罗河河水猛涨和考察北极的最佳季节是夏季。
故答案选A。
4. (1)冬季:纬度较低,北部高大的高原、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
故冬季不冷。
夏季: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阴雨天多,削弱了太阳辐射;数条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隔、减弱了温暖的夏季风影响,故夏季不热。
(2)冬暖夏凉,是避寒、避暑之地;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地广人稀,人居空间广阔;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铁路、航空发展快,对外交通口岸便捷;当地消费水平低;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康养意识不断增强,康养旅游业开发的市场条件良好。
【解析】
【详解】
(1)西南宜居地带纬度较低,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西部,冬季北部高大的高原、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因此冬季比同纬度气温高。
夏季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阴雨天多,削弱了太阳辐射;数条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隔、减弱了温暖的夏季风影响,故夏季不热。
因此成为了冬季能避寒、夏季能避暑宜居地带。
(2) 西南宜居地带成为我国康养旅游胜地首先是因其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另外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西南地区地广人稀,人居空间广阔;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可以休闲时间旅游;铁路、航空发展快,对外交通口岸便捷;当地消费水平低;中国经济发展快,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老年人康养意识不断增强,康养旅游业开发的市场条件良好。
5.(1)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
(2)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埋藏浅,高于临界水位);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3)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详解】
(1)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
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
冲击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
从图中看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
(2)黄淮海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埋藏浅;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
(3)冲积扇的成因是泥沙堆积,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
【点睛】
盐碱化的季节差异的影响因素是降水,春季和秋季盐碱化严重,夏季降水多,为淋盐季节,盐碱化有所缓解,冬季气温度相对稳定。
6.(1)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北高南低;形成原因: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的(2)特点:沿海、沿河流分布。
原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3)利:地势平坦;不利:多河流、沼泽,工程量大
【解析】本题以东南亚部分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南亚地区的地形、气候和聚落、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读图,根据图中山脉河流的分布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岛西(南)部为山地,东(北)部为平原。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根据苏门答腊岛位于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由于受到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形成山地,之后受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的。
(2)读图可以看到,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是西部地区沿海分布,(中)东部地区沿河流分布。
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合人类生产、生活。
(3)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一般可从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分析。
从地形分析,沿线属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建设;从河流分析,沿途河流较多,建设成本较高;从地表分析,图示沿线多沼泽,不利于建设。
点睛: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
1、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2、地面起伏状况(地势):描述地形高低起伏的变化趋势
①地势高低的变化趋势(方向):如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等(通过地形变化、海拔变化或等高线判断);②坡度陡缓:(等高线疏密判断);③相对高度。
3、海拔高度。
4、分布特点。
7. (1)B所在高原平均海拔高(或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图中峡谷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该峡谷是西南暖湿气流青藏高原腹地的重要通道;西南季风受地
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3)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烈;大气稀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解析】
(1)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B所在高原为青藏高原,地表特征是平均海拔高;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图中峡谷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该峡谷是西南暖湿气流青藏高原腹地的重要通道;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3)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烈;大气稀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8.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地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②地处于背风坡,多晴天。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标信息的提取能力及分析能力和对区域背景知识的掌握能力。
【详解】
依据图表分析,冬季①地日照时数低于②地。
原因分析从纬度位置和天气状况分析;①地比②地纬度偏高,冬季昼短夜长,日照较少;①地为地中海气候,比②地更接近海洋,冬季西风带南移,①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阴雨天气多;又由于①地形为山地,地处迎风坡多阴雨。
9.(1)夏季休眠。
①少量的大气降水;②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空气中容易凝结水分(露水多);③夏季气温高,海上空气湿润,寒流流经时,产生海雾。
(任答2点)
(2)沙漠形成年代早,生物进化时间长;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夏季(本格拉)寒流流经多大雾天气,气候条件适宜多肉生长;沙漠地区,人类影响小,破坏少。
(3)①促使人工种植规模扩大;②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人工种植规模的扩大使水资源消耗增加,有可能导致水资源紧张,加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详解】
(1)读图可知,该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的休眠季节为夏季。
夏季维持生存的水分来源可以从大气降水、昼夜温差、寒流产生海雾等角度分析。
(2)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进行分析,生物进化方面,该沙漠形成的时间早,生物进化的时间长;气候条件来看该地地区呈狭长分布,纬度跨度较大,范围较广;区域地势起伏大,适合多种多肉生长;冬季降水较多,夏季(本格拉)寒流流经多大雾天气,气候条件适宜多肉生长;人类活动的角度看:沙漠地区,人类影响小,破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