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成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
单位:龙辛庄中心小学
:王红斌
1 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文中6个生字。
2. 理解“消息、漂白、牵引、雏菊、禁不住〞等词语。
能正确拼读“漂〞这个多音字。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体会作者看到春天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4.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孩子们去领会诗歌中对春天的盼望、欣赏和感受,进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赞美春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自然是神奇的,四季是美丽的。
春天鲜花盛开,夏天蝉儿欢叫,秋天落叶纷飞,冬天雪花飘舞。
每个季节的来临都是那样的令人惊喜。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季节呢?因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呢?带着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整体感知四季的美妙神奇,让孩子置身于四季,感受大自然之美。
有一位诗人把春天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
〔板书课题:春的消息〕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为阅读学习奠定认知和情感上的根底。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来解决。
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稳固已有的识字方法。
学字难点:1.注意本课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字“搔〞字注意“叉〞中的一点不能丢。
2.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聆、雏、搔;齐读。
〔二〕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同桌互读文中的生词,先指读,后开火车读。
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
〔三〕检查读文情况:分小节读诗歌,听者给予评价。
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实现多种评价相结合。
三、再读课文,展开想象。
教师范读,引读:让学生闭目想象,让思绪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
通过读、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将学生的注意力转换到诗中描写的情境中,主
动去读,去想象。
四、默读勾画,整体感受。
〔一〕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诗歌,边读边勾画:春姑娘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春的消息〞?通过反复诵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把握诗歌整体内容。
同时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交流:我们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
板书:
第一节—春风、春水、树枝、水鸭
第二节—春装、小鸟
第三节—蝴蝶飞舞
第四节—雏菊开放
第五节—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第六节—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一〕春天是一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谁能把你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背给大家听?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描写春天的诗歌,让他们背诵旨在回忆积累,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二〕现在,我们继续学习作家金波给我们带来的描写春天的儿童诗歌?春天的消息?。
二、品诗悟情,体会情感。
〔一〕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读中抓字词训练,指导朗读方法:你喜欢哪个“春天的消息〞?赶快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又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将积累语言和阅读理解以及情感衬托融为一体。
1.齐读第1节,看看这一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你一边读,一边想看到了什么?
〔1〕“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
①〔出示图片〕你们看,风轻轻拂过大地,大地怎么了?〔变绿了,换上绿衣裳……〕那在风中摇摆的枝条像在干什么?这春风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
②你想怎么读这句,让大家知道春风的神奇呢?学生试读,指导朗读〔读出风的轻、柔,读出你的欣喜〕,赛读。
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出示图片:鸭群嬉水。
引导学生体会“漂白〞的精妙。
〔3〕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欢呼这个好消息吧!
出示:“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齐读,读出盼望后的惊喜。
3.小结:和风送暖,春江水绿,这些都是春姑娘的足迹呀!孩子们,让我们继续像刚刚一样,去读去找去想:还有哪些春的消息?
2. 第二节:小朋友换上春装,像小鸟一样轻松地飞翔在蓝天时,应以什么样的语气读呢?“飞过〞“飞上〞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迫之情。
3. 第三节:引导学生抓住“第一〞、“牵引〞、“快乐〞、“爱怜〞等词语体会作者看到第一只蝴蝶飞时的惊喜与放飞蝴蝶时的爱怜。
“爱怜〞一词,教师可以用词素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爱〞是“喜爱、疼爱〞的意思;“怜〞是“怜爱〞,合起来“爱怜〞就是“疼爱、怜爱〞的意思。
4. 第四节:第二年的春天,已经长高的我看到老朋友小花朵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感受?又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理解“雀跃〞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
5. 第五节:和溪水一起唱歌奔跑的感觉应该是放松的。
6. 第六节:在太阳照耀的草地上休息是多么惬意、舒服啊!做动作理解“搔痒〞。
〔四〕配乐朗诵诗歌,在读中品位诗中所蕴涵的情感,赞美春天!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孩子们去领会诗歌中对春天的盼望、欣赏和感受,进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赞美春天。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一〕认读本课生字。
〔二〕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三〕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指导及时表达教师引导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一〕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得更多!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
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写一写美丽的春天。
“春天就在同学们的眼睛里〞,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二〕积累诗歌中描写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春的消息摇漂换飞开吐唱跑照
美好富有生机
教学反思:
课堂习题:
一、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字宝宝,看谁读的又对又准。
跳跃捕捉欣喜肥沃店铺钦差
麻雀换人愚笨省心呼唤奔跑
二、给下面的一加上拼音,看谁记得最准确。
漂白漂亮奔跑投奔
劳累积累钻出钻石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答复以下问题
1.风,〔〕了树的枝条;水,〔〕了鸭的羽毛。
四、写句子。
在以下词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用拟人的手法写一段话。
2 燕子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4、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荣耀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重难点: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荣耀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燕子〕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
〔板书:2.燕子〕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情况,争取做到当堂会认会写一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互相评价谁读得好。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同学们互相解答疑问。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引入新课。
二、分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答复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局部的表达顺序。
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
这几局部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
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
〔板书: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确实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
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答复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
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
“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
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
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
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2、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表达春天特色的景物。
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板书。
〔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
风吹拂着柳丝。
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比照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
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比方: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
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
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
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
课文中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方法呢?〔拟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
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
〔板书: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了,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了生趣〞。
〔板书: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根底上,练习背诵。
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3、学习第三段。
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答复,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掠、叫、飞、横掠、沾〕
填空,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
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过,唧唧地〔〕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过湖面,
4、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
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答复以下问题。
〔“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
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不好。
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板书: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
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动态美静态美〕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燕子
羽毛翅膀尾巴凑成燕子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活泼机灵
雨风柳草叶花赶集生趣动态美
掠、叫、飞、横掠、沾
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静态美
教学反思:
课后堂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ùn qiào huó pō jī líng
( ) ( ) (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把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的羽毛〔〕的翅膀〔〕的花朵
〔〕的春天〔〕的天空〔〕的燕子
〔〕的细雨〔〕的赞歌〔〕的尾巴
四、按原文填空。
1、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2、才下过几阵〔〕的细雨。
微风〔〕着千万条才展开带〔〕的〔〕的柳丝。
〔〕的草,〔〕的叶,各色〔〕的花,都像〔〕似的〔〕来,形成了〔〕的春天。
小燕子从〔〕赶来,为春天〔〕了许多〔〕。
3、几对燕子〔〕了,落在电线上。
〔〕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细线,多么像〔〕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谱出一支正待〔〕的〔〕的赞歌。
3?柳笛和榆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北方农村儿童欢快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了解北方农村儿童欢快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小黑板〔生字〕,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找出不认识字查字典解决好。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3、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4、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自学时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四、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表达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领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
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方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
从中可以看出故土的柳笛美、故土的孩子聪明、可爱。
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3、柳笛和榆钱
第一局部:全文总起
第二局部:童年趣事
第三局部:吃榆钱
教学反思: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一〔〕柳枝一〔〕柳笛
一〔〕榆钱一〔〕回忆
2、写出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折下一枝,吃在嘴里,那滋味真美妙!〔〕
〔2〕你能尝到露水与榆钱混合后的甜美,尝到科尔沁草原土地的芬芳。
〔〕
〔3〕猛一下抽出树枝,一管柳笛就温顺地呈现在手中。
〔〕
4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古诗,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
那么,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知道和春天有关的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领略那诱人的春景。
〔板书:游园不值〕
二、以读为主品味诗韵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我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
2、点名朗读,谁来评一评刚刚的朗读?
3.教师范读。
学生小声跟读,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书上划下来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细读
1.一首古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同学们从诗中仿佛能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自读,讲感受〕
2.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
现在,我们就根据刚刚看到的画面,并结合同学们的预习来细读古诗,独立思考每一行诗的意思,遇到有难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商量讨论。
3.指名交流对诗的理解。
(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想请同学帮帮你的?)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解释字词的意思。
师:谁想读第一行诗句的?〔顺势引入第二行〕
①主人为什么不来开门?(可能是……可能是……)
②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一句诗。
过渡:诗人满怀喜悦想去花园欣赏美景,结果却没有遇到主人。
现在你们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
〔明确题意,注意园和值〕
④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
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板书失望〕
谁能再来读读这一句诗的?〔老师在你的语气里听出了失望的感情,谁还能再读读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语气
⑤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枝红杏给诗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不由发出感慨
⑥诗人并没有走进园中,他怎么知道是春色满园呢?
⑦指名完整地说出第二句古诗的意思。
⑧透过诗人的描述,你仿佛看到了园中怎样的景色?你能用上一些描绘春天景色的词语吗?〔讨论交流,请学生说〕
4.师:真美阿!想象着满园的春景,看着美丽的红杏,作者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板书喜悦〕
师:就让我们带着快慰的感情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诗吧!
三、品读
1.这首诗既写了事,又写了景,同学们觉得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呢?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
〔多种方式练习朗读:打着节奏读、摇头晃脑地读、带着表情和动作表演读、和同桌比赛读、放视频画面入情入境地读……〕
3.虽然宋朝离我们已经上百年了,但这首古诗仍流传至今,特别是诗中的最后一句,诗人用了“关〞和“出〞这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到底是谁想关住春色?关得住吗?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4.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开展生长起来。
让我们再次吟诵这千古佳句吧!
四、拓展
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首诗写成一个小故事吧。
板书设计:
4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失望〕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第二课时:?春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春日?中的生字“泗〞,理解“胜日、寻芳、等闲、万紫千红〞等字词的意思。
2、能理解?春日?中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并培养学生学诗的兴趣,让学生尝试作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无限美。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学诗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春天的景色很美!“桃红柳绿江山如画,莺啼燕语大地皆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逢春感怀,饮酒作诗,给人世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春佳句。
这里就有一位南宋的诗人,朱熹,他在山东的泗水河边游玩时,一路上被似锦繁华的春色所感染,不由得只大发吟出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3、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的一首咏春的古诗,它就是4课古诗中的第二首“春日〞。
〔板书〕
二、小组讨论,研究诗文,体会意境。
1要了解这首古诗,首先我们应该来熟悉这首诗,就先请同学们拿出纸笔把它抄写一遍。
2想知道这首诗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吗?有没有信心自己来探索每句诗的意思?〔请大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释每句诗意,提示“泗水滨〞〕3反响:①解释一些词语。
②分句解释〔让学生自由选择〕。
4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你能感觉这首诗中诗人到底是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5融入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学着诗人来吟诗。
〔自由练习吟诗〕
指名吟诗。
〔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根据大家说的,再次想象,把刚刚的画面再充实一点。
“春风暖暖,河水清清,诗人来到了泗水河边,寻找春色,看到春暖花开,百花吐艳,多美的景色啊!〞请大家做一下深呼吸,仿佛还闻到了什么?
6是啊,真是让人陶醉,灵感往往来自于刹那间,可别让这美景给溜走了,请大家马上拿起笔把刚刚脑海中浮现的景象在白纸上画下来。
〔指名上台画〕7看来同学们都体会得不错,能用上自己的感情来吟诗了,古人留下来的每首古诗都是文学中的艺术品,韵味十足,我们不但要能有声有色地吟出来,还要熟记这些古诗。
三、选读诗文,学着作诗。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咏春的古诗?春日?现在你能背了吗?然而古人咏春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数不胜数,课下请同学们去收集了一些,再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