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课程教育研究
137
学法教法研究
就是一个“百草园”,我们因地制宜设计各种生态体验活动:孩子春天在这里认养小树,夏天在这里欣赏鲜花,秋天在这里收获果实,冬天在这里堆肥落叶,在四季变化中回归生态课程。

同时,我们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利用双休日开展“走进大自然亲子体验营活动”在大自然中让孩子游戏、观察、思考,在“笼中鸟”体验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到关心、照顾同伴的快乐,体验到互相关心、帮助的快乐,及战胜困难后的欣喜与快乐,也体验到失去自由的痛苦。

在这样的课堂上,幼儿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感悟,爱的萌生。

二、注重平等对话,创造类生态体验课堂
所谓类生态,是指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环境教育生态体验课堂上我们重视打造一个平等对话、平等交往的类生态环境。

让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他们一起在游戏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幼儿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张扬。

在环境教育活动《洁净的空气》《探秘土壤》等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一起实验、观察、记录,和孩子一起猜想,一系列的互动,为幼儿的创造、合作提供了机会。

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是一个平等、宽松的氛围,活动中真正实现了人与人、人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和谐,从而构建生态的课堂。

三、全息浸入,生命感动,打造内生态体验课堂
内生态是指人生命安顿的心灵之地,它包括人与其身心的关系及情感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关注情感上的学习才能描绘出入类认知的性能和局限。


在大班环境教育户外体验活动《蒙眼毛毛虫》中,教师为幼儿们创设了一次神秘的旅行。

在这活动中,幼儿戴上眼罩排队成为“蒙眼毛毛虫”,选取一个伙伴作为搀扶者。

幼儿们互相依扶,共渡难关。

在扶一扶、走一走、说一说的心灵历程中,幼儿们体验到有朋友帮忙、接纳新朋友的快乐。

由于活动中幼儿们全身心地融人情感,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你能感觉到幼儿的真情随活动的深入而涌动——很多幼儿在搀扶朋友时,小脸蛋上充满了责任,走到障碍“山洞”的时候,会用小手轻轻按下朋友的背让他弯着走;走到“独木桥”那里时,会小声提醒走中间些,小心掉下河。

这一环节,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信任、支持的情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种人性的感动,将会以稳定的状态定格于幼儿内心,并伴随他们终身;同时孩子也
体会到了作为“毛毛虫”在大自然中行进、生存的不易,更能
够让孩子深切的、平等的理解微型动物的想法,进而尊重生命。

四、利用环境节日精心设计各类活动,创新体验唤醒心灵,优化生态体验课堂
每一项体验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不仅要追求形式的创新和完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对美的追求,更要打动幼儿的内心世界,感悟其价值所在,内化为幼儿素养。

如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教育日益重要,环境保护节日受到各地政府及媒体的重视,是开展环境教育有利的外部环境。

幼儿是未来环境的主人,应该从小接受环境教育,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

我们利用各节日活动,开展了活动室以外的体验式课堂。

从“世界水日”“植树节”到“世界环境日”“粮食日”,形成了相关主题,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设计了以环境节日为依托的活动课程。

从小班的《走进动物园》、《伤心的大树----少用一次性筷子》到中班的《无价的水朋友》、《垃圾王》再到大班的《狼该不该救》、《环境节日大搜寻》等一系列经典的环境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体验游戏中获得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提高。

教育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幼儿接受,并与幼儿直接经验相关,能使幼儿产生情感体验。

每年的植树节我们都会举行“认养小树活动”,幼儿园的每一棵树都有认领人的心愿牌、更重要的是每天都会有认养它的小朋友来看它;每班的“小种植园地”中是孩子们亲手播种、养护的植物,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植物成长的过程。

每当春暖花开时孩子们都会记录下花开的时间、次序;每当收获果实时孩子们都会共同来分享植物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每年的“爱鸟周”我们开展安放鸟窝活动,让孩子亲手制作鸟窝,并亲自安放,为小鸟提供庇护所。

参考文献:
[1]刘惊铎,姚亚萍.生态体验:臻于美善境界的的道德教育体验模式[J].环境教育,2004(11).
[2]黄静.生态体验下的园本教研[J].中小学德育,2015(7).[3]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4.
[3]汤芬.体验生态的魅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12.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李 艳
(桂林市第八中学 广西 桂林 541003)
二十一世纪不仅仅是经济与科学技术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教育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代。

在此种时代背景之下,教育事业所要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效率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服务社会。

就当下高中教育来说,学生们普遍对数学表现出吃力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应用高中数学教师所应用到的教育方法不是十分的合理。

数学课程是高中诸多课程当中一个十分中重要的内容,占据着大量的分数比例。

因此,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的原因及意义(一)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
为了可以进一步解决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当中所留下的问题,促进下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

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被广泛提出,而数学教学当中的分层教学方法就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学生能力分层较为稳定和明显
与以往的小学以及中学数学课程不同,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所具有的逻辑性更加强烈,知识内容也更加的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表现的十分吃力。

久而久之,两极化的学习形式以及多层次的学习表现,越来越明显。

而采用分层教育的方法将会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这样就让原有的数学教育得以进一步的具有针对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例如,如果将学生的能力层次分为较强、中等、较弱三个层次,教师实施高水平的教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觉得简单轻松并乐于接受,但中等层次的学生可能觉得听得糊里糊涂,产生不了学习的吸引力,降低学习的热情[1]。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对策(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实际的分层教学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分层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等级,出于对于高中学生自尊心的考虑,在对学生学习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近几年的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

虽然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甚至很多问题已经直接阻碍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所以需要需求一条教学可行方法,解决当下问题。

新课标理念之下,分层教育方法被提出,并加以应用。

藉此,本文立足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对高中数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37-02
教学方法
课程教育研究
138学法教法研究
级进行划分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给出等级划分的相关标准,例如成绩、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等内容。

而学生在对自己等级进行划分的过程当中,也是一个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不足的一个过程,当然为了避免学生在等级分层过程当中具有“惰性”心理,所以教师在等级划分过程当中的监督作用也十分重要。

当学生等级划分完之后,就需要教师通过测试或是其他方法,对学生的训练内容进行确定。

在对学生学习任务进行确定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原则进行训练,在实际的教育训练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完成规定的训练内容,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发掘。

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当中的规定,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应用对其不断的进行调整,以此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就带有有色眼镜对其进行教学,这种思想之下的教育环节是一种假性的分层[2]。

(二)对课堂进行分层
在对于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当中,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选择一个大众化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但是在新课标理念之下,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划分层次,首先来说,其层次的划分应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

例如在对三角函数公式一课进行讲解学习过程当中,就可以进行如下层次划分,对于数学学习成绩不好且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其仅仅掌握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可以。

对于学生一般的学生就需要要求其可以自己推到公式,并且可以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对于尖子生来说,则需要进行拔高训练。

利用这种方法,激发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不断的学习进步,逐渐向中层学生队伍发展,而通过综合性习题的训练让一般的学生可以不断的开发思维,进而向尖子生队伍靠拢。

这也是一个不断发掘学学生学习潜能的方法[3]。

(三)对作业进行分层
课堂当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可以进一步促进高中
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得到完善,课后做作业的布置也需要体现分层的方法。

同课堂教育分层相同,作业的分层也是对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训练内容进行划分。

可以将作业划分为基础题,综合体、拔高题三类分发给不同等级的学生,这样不仅仅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还避免了目的性题海战术的弊病[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当下的教育事业在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的长期影响之下,已经暴露出了很大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实际的应用与研究寻求一个有效的教育方法来进一步完善当下的教育体系。

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解决学生普遍表现出的学习困难问题,本文以上内容立足于新课标理念,对分层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

虽然教育当中的问题仍然存在,但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走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边静静.“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陈凤山.“目标分层导引”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袁红春.分层教学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6:66-70+100.
[4]郭亚君,郑国萍,李艳坡,吕金凤,陈海涛,申玉发.高中数学“新课标”与高师数学专业教育教学新理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31-33+37.
作者简介:
李艳(1972.08-);性别:女,籍贯:黑龙江牡丹江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现有职称: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高中数学教学。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科学素质的重任。

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科学在人们认识世界上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

而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而实际问题、公共事务就需要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在社会中进行实践活动,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表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校外教育是将儿童融入到社会的主要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通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个人的课外阅读、栽培花草树木、自我服务等等所接受的教育[1],儿童校外教育的渠道多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具备的教学资源完全可以为科学的学校教育所用,达到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

翅膀一:利用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开展校内科学实践活动儿童的科学实践活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专题的学习内容中必然包括1-2个实践活动,比如:五年级下册中《沉与浮》专题的第4课《造一艘小船》、《热》专题的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时间的测量》专题的第4课《我
的水钟》和第8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等等,科学实践
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充分体现出科学实践活动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造一艘小船》的教学中,事先收集博物馆中船的发展史,在课堂上一一呈现和讲解,充分利用校外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来为校内科学实践活动所用,较大限度的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他们创设实践和探究的条件,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校外科技资源所具有实践性、探索性、传播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发挥出来。

不仅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以各种科技兴趣小组、航模小组、环保宣传小队等形式开展,以环保宣传小队为例,学生在发现雾霾现象存在后,找到环境保护局验证是否存在雾霾严重污染问题,再去大学中询问相关的专家,了解雾霾的形成原因,对全校范围进行讲座,让学生整体对雾霾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将更多的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校内组织的“科技节”也利用了校外科技资源,将悬浮纸飞机作为校内的比赛项目。

早在去年的九月份社会上已经兴起了悬浮纸飞机之风,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可以不依靠任何动力悬浮在空中的纸飞机。

但是当学生第一次听到悬浮纸飞机时,充满了好奇和疑惑,看得出他们并不知道这五个字代表的意思,
让科学教育插上校外教育资源的翅膀而翱翔
罗园园
(杭州市文新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科学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因此,校外教育是科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校外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可以经过整合,为科学教育所用,成为科学教育的翅膀,协助科学教育飞的更高,更远。

【关键词】科学教育 校外教育 资源【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38-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