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17 含解析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练17新航路的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包头模拟)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
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A.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C.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解析: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推动社会进步,故A项错误;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以及精神动力,这些都离不开专制政府的大力扶植,故B项正确;西欧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治前提”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8·昆明检测)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世纪才得以加强。
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缺乏()
A.文明交流的技术条件B.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
C.文明交流的历史基础D.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解析:在16世纪以前,东西文明交流的比较少,但东西是可以通过丝绸之路相通的,故A项错误;16世纪以前,西方中世纪,东西方均属于自然经济状态,不利于扩张,故B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东西文明完全没有交往,故C项错误;在“16世纪”以前,西方在天主教统治下,曾经有过向东扩张的欲望,扩大天主教的统治范围,但没有引起社会的支持而最终失败,故D项错误。
答案:B
3.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
从此以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D.三角航程的逐渐兴盛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基本形成,故B 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题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
的主要原因”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美洲和黑奴贸易,故D项错误。
答案:A
4.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出现了商业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商业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即西欧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转至大西洋沿岸,原来的商业中心威尼斯、热亚那和米兰等相继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安特卫普等港口开始崛起,故A项正确。
答案:A
5.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
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重商主义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解析:题目中14世纪末、16世纪中期、18世纪欧洲市场的利息不断下降,其直接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欧洲,致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因此欧洲市场的利息会不断下降,故A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经济思想,故B项错误;重商主义是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经济思想,与市场利息的下降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故D 项错误。
答案:A
6.(2018·烟台诊断)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表明“地理大革命”()
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
解析:文艺复兴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B项错误;据材料“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得出“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
“地理大革命”并没有奠定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有学者指出,16世纪初,占西班牙人口3%的商人、下级牧师和自由职业者都够不上中等阶级,而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
这反映出西班牙()
A.封建等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B.封建贵族成为核心力量
C.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尚未发生作用
D.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本题考查16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发展状况。
材料“占西班牙人口3%的商人、下级牧师和自由职业者都够不上中等阶级”说明当时西班牙社会的封建等级森严;“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说明财富的占有者追求社会地位,而不是投资工业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
答案:A
8.(2018·南宁测试)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
该观点反映了英国()
A.商业贸易观念落后B.资本积累的途径
C.自由贸易观点形成D.殖民掠夺的野蛮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体现出重视对外贸易的重商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可知其观点是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反映的是英国海外贸易获取资本的途径,故B项正确;自由贸易思想是指自由生产、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英国是以商品贸易的形式积累资本,没有体现野蛮的殖民掠夺,故D项错误。
答案:B
9.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
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方的征服活动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以上论述和材料“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可以得出西方的征服活动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项正确;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并不适用于所
有被西方征服的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的信息,故D 项错误。
答案:B
10.下表是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战乱不断致使产品供应减少
D.海外殖民获得大量金银
解析:表格中看不出奢侈消费,故A项错误;自由放任政策产生于工业革命期间,故B 项错误;1475年到1597年英国国内并未发生大的战乱,故C项错误;海外殖民获得大量金银导致物价上涨,故D项正确。
答案:D
11.1623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专利权应当授予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人;发明必须是就新产品而做出的;专利权人享有独家生产或制造该产品的权利,有效期为14年;他人在此期间不得利用该项发明。
这一规定()
A.有利于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
B.表明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
C.使专利保护具有排他性,阻碍英国工业革命
D.阻断知识共享,增加技术诀窍灭失的风险
解析:垄断法保护了专利人的权益且有时效性,有利于技术和市场的结合及技术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专利规定并不具有排他性,有利于工业革命开展,故C项错误;材料有利于技术更新,故D项错误。
答案:A
12.(2018·茂名测试)洛克在《论财产》中指出:财产权起源于劳动,土地所有权的获得是由于耕作,而北美的印第安人长期在一块土地上狩猎,无法获得其土地的所有权。
洛克的观点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关注财产权的归属问题
B.欧洲人轻视印第安人狩猎文明
C.欧洲人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进行辩护
D.欧洲人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解析: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洛克认为“北美的印第安人长期在一块土地上狩猎”不是获得财产权的理由,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据材料长期生活在
北美的印第安人无法获得土地所有权可得,洛克在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辩护,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不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
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
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8分)
(2)比较丝绸之路和地理大发现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及其主要原因。
(17分)
解析:(1)据材料一“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得出由汉武帝和张骞等推动形成;从军事路、外交路延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据材料“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得出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互利互惠;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
(2)第一小问“不同”,可以从中心不同、范围不同、主要商品不同、文化交流内容不同、方式不同、后果不同等方面比较;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动机不同等角度分析。
答案:(1)特点:由汉武帝和张骞等推动形成;(2分)从军事路、外交路延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2分)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互利互惠;(2分)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
(2分)
(2)①中心不同——丝绸之路以中国为中心;地理大发现以西欧为中心;(2分)
②范围不同——丝绸之路范围为亚非欧;地理大发现为整个世界;(2分)
③主要商品不同——丝绸之路为丝绸瓷器等手工产品;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工业品;(2分)
④文化交流内容不同——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文化、佛教、伊斯兰教的交流;地理大发现主要为基督教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2分)
⑤方式不同:前者主要为和平交流,后者主要为暴力掠夺;(2分)
⑥后果不同:前者加强了友好交往;后者形成世界市场,东方从属于西方。
(2分)
原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中国为自然经济,西欧为商品经济;(3分)
⑦动机不同:中国注重友好交往,西方注重获取财富。
(2分)
14.(2018·佛山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02—1772年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两倍;1715—1771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4倍多。
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770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1775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2/3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
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
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
阿姆斯特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
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
加的斯控制了西班牙的国际贸易。
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12分)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出其主要指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部分,所以可以提取其中的一种趋势,如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正在形成;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等;然后结合这一阶段的史实进行阐述和说明,在阐述部分既要用到所学知识,也要用到材料内容。
答案:评分说明:历史发展趋势4分,说明8分。
在说明的内容中,对材料的运用2分,运用知识6分。
考生所述的发展趋势分两类:
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如: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正在形成;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考生概括这些趋势才可以结合说明给予满分。
如果考生概括出一些相对较小的信息,如西欧城市的发展,欧洲国家对外贸易额增加,欧洲对外贸易由欧洲大陆转向世界各地;这些回答,结合说明最多给6分。
示例:世界市场正在形成。
18世纪,欧洲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其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欧洲兴起一些对外贸易的大城市。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可能性;欧洲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加,对市场的需求正在扩大,欧洲国家加大了对外贸易力度;这
些都推动着欧洲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
刷题加餐练
刷高考真题——找规律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佛罗伦萨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表明,市民意志影响了教堂建设和宗教理念,市民即工商业阶层,体现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A项正确。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B项错误;教堂要与市民意志保持一致,不能体现教会权威的提升,C项错误;新教出现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期间,D项错误。
答案:A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茶叶从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变成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表明茶叶供应量大大增加,这是英国扩大与东方贸易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
商品消费对象的变化与商品的供应量有关,与等级观念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仅一种消费现象不足以说明当时的英国对东方生活方式的崇尚,B项错误;对同一种消费品的共同需求,不能说明贫富差距的缩小,C项错误。
答案:D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
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解析:(1)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17世纪初世界形势、荷兰和中国的社会状况回答“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信息“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等,联系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回答“目的”。
答案:(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刷仿真模拟——明趋势
4.(2018·江西赣州期末)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
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
上述材料表明16世纪的欧洲正在进行()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
C.光荣革命D.科学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商业革命指的是商品种类增加、贸易规模扩大、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商路的变化和商业中心的转移等现象,这些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故A 项错误;15世纪末开始新航路开辟,欧洲之外的贵金属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涌入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种现象就是价格革命,故B项正确;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不是材料中的16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现象,不是科学领域的,故D项错误。
答案:B
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
C.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英国、荷兰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对孤立状态,带来商业革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与材料中“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相符,故答案为A项;价格革命突出表现为物价上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贸易,与殖民战争无关,故C、D 两项排除。
答案:A
6.(2018·山东滨州期中)在1500~1600年的欧洲,整个社会都受到了影响,有的走向繁荣,有的被剥夺了,每个人——富人或穷人都对未来感到不确定。
大多数人断定:更大的贪婪和更多的邪恶将会在世界上肆虐。
这表明当时的欧洲()
A.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C.传统社会关系受冲击
D.人文精神发展受阻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三角贸易体现的是欧洲的富裕和非洲的贫穷,而非欧洲内部的贫富,故A项排除;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故B项排除;此时的欧洲受到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商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冲击旧的生产方式和封建地主阶级,故答案为C项;材料“更大的贪婪和更多的邪恶”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膨胀,故D项排除。
答案:C
7.(2018·山西太原期中)《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各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
”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A.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
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C.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
D.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强调的是对经济生活变迁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8.据统计,1500~1650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5倍。
这种现象()
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应该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故A 项排除;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主要指的是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的出现,故B项排除;价格革命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有利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故答案为C 项;价格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排除。
答案:C
9.(2018·湖南长沙模拟)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
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美国金融的崛起B.荷兰商业的繁华
C.殖民霸权的更替D.英国科技的先进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殖民霸权的演变。
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时荷兰是海上殖民帝国,在美洲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了三次英荷之战,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因此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殖民霸权的更替,故C项正确。
答案:C
10.(2018·河南名校联考)葡萄牙学者马尔格斯说:在欧洲各国中,“葡萄牙是最不宜于从事帝国冒险事业的。
幸运、地理位置、航海技能和天赋勇敢等结合在一起,使葡萄牙人在初期领先,但是不能长期保持”。
葡萄牙不能长期保持领先主要在于其() A.从事冒险人员众多
B.未形成促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C.面临列强激烈竞争
D.深受海外殖民地独立斗争打击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对葡萄牙的影响。
从事冒险人员众多是葡萄牙人在初期领先的原因之一,与“不能长期保持领先”矛盾,故A项排除;葡萄牙不能长期保持领先的主要原因是金银主要用于消费,而没有用来发展资本主义,故答案为B项;面临列强激烈竞争、深受海外殖民地独立斗争打击是葡萄牙不能长期保持领先的客观原因,故C、D项排除。
答案:B
11.(2018·山东济宁期末)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
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
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