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决胜时刻》中学生观后感心得感悟精选范文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决胜时刻》中学生观后感心得感悟精选范文5篇
有幸在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观看了电影《决胜时刻》。

这部影片聚焦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燃情岁月,回溯了新中国成立的初心和使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决胜时刻》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决胜时刻》观后感篇一
9月9日晚,我有幸观看了影片《决胜时刻》。

这部影片真可谓鸿篇巨制,是一部史诗级大片。

看过之后,仍叫人意犹未尽。

《决胜时刻》主要讲述了1949年毛主席领导解放军实现最终胜利的点滴故事。

说它点滴,因为影片中生动地再现了毛主席在领导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中的生活细节。

这之中有乡愁,有幽默,有深情,有辛劳,将这位伟人塑造得淋漓尽致,形象在战火飘飞的生活中更加高大挺拔出来,让我对毛主席有了更亲切地认识和更崇高地敬意。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与小战士二桥的幽默和感人故事,毛主席让二桥回乡照顾家人,感激的二桥一家英勇投身于渡江战役之中,最终二桥壮烈牺牲,染了血的信送回了主席手中,主席潸然泪下。

看这段的时候,我忍不住泪水。

毛主席是伟人,但他更有与人民群众血水相融的情感。

当然,影片中也有毛主席西郊阅兵时气吞山河之势,有新中国领导人与国民党谈判时的风度气概,有渡江战役时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这部影片,写尽了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我获益匪浅。

难忘那夜的观影。

没有这决胜时刻,哪有我们的幸福安宁!
《决胜时刻》观后感篇二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电影《决胜时刻》再现了1949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驻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并在此会见民主人士、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

观看此电影,是对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历史的一次温习,让大家更加懂得新中国成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靠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换来的。

再看历史,方知珍惜的重要性。

电影利用小故事、小人物,从侧面体现大人物的运筹帷幄。

而且
还打破了很多主旋律电影的叙事常规,从小处入手,用细节感人,整部影片有笑点、有泪点、还有震撼人心的大场面。

其中有一个电影片段,有个小战士在挨批的时候被毛主席看见了,不仅询问了详情,还批准了他返乡看望家人,唯一的条件是要把所见所闻写信说给他听。

这个小故事体现了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心系百姓,心系人民,可亲可敬。

还有一个片段,让我深受感动,就是渡江之后士兵拿着枪往岸上跑,在向前跑的时候遭到国民党的炮弹袭击,可是战士们没有退后,从熊熊烈火中继续奔向前方,就算身上已经满是火焰,依然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一种什么样的意志,让他们勇往直前?我想,这应该就是无私奉献,这应该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这应该就是共产党的初心。

通过这次重温历史,感触颇多,了解了过去,想到了现在,让我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决胜时刻》观后感篇三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自1949年再回北平进驻香山后,到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再到筹划新中国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

从前的我们对毛主席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一位伟大的领袖”。

而电影选取了许多生活的小事,让毛主席在我吗=们的心中逐渐丰满。

“我离开北平时才26岁,转眼间56喽。

”轻松的语气,微笑的神态,然而三十年来的辛酸苦楚有几人知晓。

刚入北平便知火车站外有国民党埋伏,依然微微笑着从容迎接。

这种幽默豁达或许早已经深入了主席的骨髓,如此才能让他一次又一次带领着人民解放军走过一次次危难。

和女儿一起抓小鸟,躲在树后悄悄等待的模样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关心下属的感情生活,教他用诗经里的爱情诗歌表白,事成之后满脸骄傲;为了能去戏园看梅先生的戏,“套路”自己的警卫员;看着老乡捎来的辣椒笑弯了眉……这一件件的小事让主席十分的“接地气”,主席不再是处于云端只能仰望,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伟大的普通人。

“一切为了人民”是贯穿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工作的基础思想,
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奋斗不息。

国共和谈本不必谈,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解决一切障碍”。

但为了人民免受战火纷扰,我们一让再让。

“天下为公”是他们永远的初心。

南京政府派来的和谈代表来到北平时说“人人笑容挂念、容光焕发”。

全国上下都渴望着解放军的到来,因为他们带来和平与自由。

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影片中也有许多对比。

已经解放了的北平总有暖融融的阳光鲜明的色彩,哪怕是夜晚也温馨祥和,而国民党那边,不论何时总是一片阴云笼罩,压抑悲凉;共产党内部上下同心,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互相猜忌、推卸责任。

而国民党军官毛人凤办公室悬挂的“天下为公”更有些许讽刺意味。

影片末尾时,16岁的田二桥紧紧抓着旗杆不让它倒下,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

那封留着弹孔,浸着鲜血的信是他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有这样一些满身烈焰从炮火中走来的人,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

《决胜时刻》观后感篇四
这是渡江前夕的踟蹰;这是最终战场的炮火;这是中国成立的凯歌。

一九四九,几十年的拼搏,一代人的心血,在这个节点凝聚、喷薄。

本片全篇都在描画渡江决战前后的场景,特别的是,本片的节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沉重阴郁,描绘的中心也并未放在战争的准备与进行,反而是围绕的领袖毛主席,以轻松明快的方式讲述他身边的故事。

片中的毛主席身份多样,但突出表现的是他作为父亲、作为老友、作为长辈和蔼而活泼的一面。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领袖形象。

我们一次次地从他与身边人的互动中受到感染。

无论是替李讷捉麻雀还是送陈有富恋爱锦囊,这种带有反差的滑稽感让全场陷入欢乐。

不过也正是存在这份温馨,战争的残酷才更加刻骨铭心。

片中的战斗画面所占的篇幅并不长,但每一个镜头都能触动人的灵魂。

当英舰紫石英号进犯守区,炮火漫天,我们坚毅还击,粉碎了洋人脑中的大清印象。

当解放军硬摇着木船从反动派的轰炸中挺进,踏上对方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防御江岸,当战士们全身已被烈火焚烧,他们仍怒吼着向敌人扑去,眼中闪亮着对未来的希望。

田二桥,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稚气未脱,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向往。

站在高地,身中数弹,仍紧握旗杆。

无数的战友一同托起旗杆时,也托起了他坚毅的灵魂。

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拖着病躯用小提琴为老战友们完成了最终的献礼,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鸣响了圣歌。

毛人凤,狠毒如斯,在蒋介石最终放弃轰炸天安门时,一问,再无言。

这是人民的胜利。

我们站起来了。

《决胜时刻》观后感篇五
这周五单位组织党员看电影《决胜时刻》。

马上就要建国70周年,电影院里的排片也都是各种红色电影。

《决胜时刻》讲的是1949年,北京解放,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

国共两党对内战问题进行谈判。

蒋介石虽然下野了,但依然掌握着实权,谈判期间,蒋派毛人凤去暗杀主席。

张志忠作为国民党代表和我方谈判代表周恩来进行谈判。

李宗仁没有在和谈书上签字,和谈破裂,解放军渡江,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全中国。

这是一部标准的主旋律电影,国共两党泾渭分明。

共产党的镜头,一片阳光明媚,欢乐祥和。

到了国民党的镜头,愁云惨雾,要么天空一片昏暗,要么在一个夜晚的房间里,一片阴沉之气。

影片不乏精彩之处。

在国共两党长江紧张的对峙时,英国军舰“紫石英”号大摇大摆的靠近我军岸防阵地。

守军立刻报告,司令员叶飞警告“紫石英”号停止前进。

英舰不听警告,继续向前航行。

叶飞下令炮击“紫石英”号。

“紫石英”号还击,双方对射。

英国的一条船哪是我渡江大军的对手。

几炮下去被解放军打的几乎沉没,英舰升起了白旗投降。

这场戏相当振奋。

近百年来,英国在我国横向霸道,无人敢管,今天打掉了他嚣张的气焰,大快人心。

舒爽的同时,我也怀疑,这是不是个手撕鬼子的故事。

上网查了一下“紫石英”号事件,电影里基本还原了事情的原貌。

虽然丘吉尔叫嚣着要派航母来报复,但事后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列强。

新中国靠实力赢得了尊重。

关于打仗这件事,除了实力,还有态度,打不打的过是一回事,打不打是另一回事。

这不仅让人想起了“九一八”事变。

日本人纵然兵强马壮,但第一批入侵的关东军数量相当有限,沈阳城的守军完全可以赶走这些侵略者。

但另一个张先生的选择不还手,导致东北沦陷。

张先生也丢了军队,丢了家园,何等悲哀。

影片的结尾是一段彩色的开国大典,我第一次看到彩色的新中国,漂亮之极。

这不是黑白影片涂的颜色,这就是真实的镜头。

我们以前看到的黑白镜头是我国自己拍摄的。

当时我们还请了俄罗斯方面来拍摄彩色的影像,只是这段影片后来被大火烧毁,只剩下一些片段。

今天被重新修复呈现到我们面前。

这让毛泽东本人来到电影里,伟人要靠伟人自己来演。

新中国成立已经70周年了,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1949年这段历史已经很遥远了,战争也离我们很遥远了。

这样一部影片,娱乐的同时讲述建国的历史,也紧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