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临床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监护·
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临床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察紫娟,赵昕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可以对很多病症进行根治。

在所有就医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属于特殊群体,这部分患者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如果需要长期输液,就需要每天进行穿刺,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建立PICC 置管就能够有效避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持续性痛苦。

PICC置管是指利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输液导管,从而建立长期静脉通路的静脉输液方法。

主要作用是为患者输入血液类制品、高渗性药物及刺激性药物等,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静脉,防止由于静脉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

PICC属于深静脉穿刺术,主要优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点能够为患者搭建长期稳定的静脉输液治疗通道;第二点,在开展治疗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保护患者的静脉;蒂萨点,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更好的开展治疗。

老年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完好的静脉通道,建立完成输液通道之后,就能够将高浓度或是较大刺激的药物注入进去。

并亲切,因为需要输液的时间比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多次穿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输入的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破坏,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近两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本次研究共选择了21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1例;发病年龄63-92岁,平均年龄是79.2岁。

平均置管时间是52 d。

1.2 方法。

由具有实践经验的护理,使用PICC导管包,选择患者的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管,详细观察和记录对PICC置管出现的并发症。

2 结果
本组出现出现导管漂移的是2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是6例,穿刺点感染的患者是10例,出现导管堵塞的患者是6例,导管脱出的是4例。

3 讨论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就能够得知,老年患者实施PICC置管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继发穿刺点感染。

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不断降低,抗感染的能力非常弱,并且免疫功能低下,如果长时间住院,就非常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蚀,从而出现并发症。

因此,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开展工作,这也是预防感染最为重要的步骤。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输液或是穿刺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定要求进行操作,所有的患者在完成穿刺之后,需要24 h换药,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隔几天换药一次。

对老年人应当采取隔日换药的方式,如果患者出现感染、渗血的情况,也要第一时间换药。

利用换药的过程,也可以对患者的导管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如果出现陈旧血痴的情况,需要次日进行换药[3]。

完成PICC置管之后,需要对输液的滴速情况实时观察,如果出现管理堵塞或是不畅的情况,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而想要避免导管出现堵塞的问题,可以采取定时冲管、正压封管、更换正压肝素帽的方式。

完成每日的治疗之后,应当使用3-5 mL的肝素盐水封管。

机械性静脉炎一般都是在穿刺后的2-3 d的时间出现,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采用的导管型号与血管的内径大小不是特别合适,或者是采用的导管型号、材质过硬引发机械性静脉炎。

想要避免机械性静脉炎的出现,就需要在置管之前选择最为合适的导管和相对应的血管。

最为恰当的选择是肘正中静脉,其次就是贵要静脉。

实际在开展置管的时候,一定要杜绝损伤到静脉管壁,动作要尽量轻柔。

如果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应当采取远红外线照射、局部包扎、抬高手臂并制动,外用消炎止痛膏及局部湿热敷的措施。

导致导管漂移和脱出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没有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护士没有固定好敷料、使用贴膜更换手法不正确、肢体活动过度等因素。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运动和休息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固定稳妥,是否出现移动松脱的现象,对导管的长度和位置要详细记录,出现异常问题的时候要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4 体会
PICC具有非常广泛的临床应用范围,但是完成穿刺之后也要开展仔细全面的护理工作,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所以,在进行PICC置管的时候,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护理方法。

4.1 置管前护理。

护理人员在进行置管之前,必须要对患者
(下转第264页)
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目前,在对老年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可提供长时间稳定的静脉输液通路,使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了很大程度的减轻,所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但是,这种治疗方式还是属于创性治疗,有很大的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出血、导管堵塞、感染等问题。

尤其是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相比较青年人来说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大,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本文就选择的研究对象是老年PICC置管发生并发症患者,共选择了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对应的护理方案,希望可以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老年患者;PICC置管;临床并发症;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ki.1671-3141.2019.11.207
本文引用格式:察紫娟,赵昕.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临床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1):262+264.
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并准时准量给予服药,避免浓度过高过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预防排斥反应发生。

本组12例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6 巨细胞病毒感染。

CMV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其来势凶猛,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或护理不当,常导致移植失败,危及病人生命[3]。

本组无巨细胞病毒感染。

3.7 凝血因子测定。

凝血因子检测可以判断肝脏合成功能,临床多采用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 PT)来反映体内凝血因子水平。

术后出凝血功能随着肝功能的恢复和积极治疗后PIt逐渐升高,PT、APTT、TT、Fib逐渐恢复正常[4]。

有研究报道供体高血钠亦可引起术后PT时间延长。

提示供体高血液渗透压可能对供肝有影响。

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引流液颜色、量,如果引流液鲜红色或每小时大于100 mL,应高度警惕腹腔出血。

手术切口有渗血渗液情况,渗出多时及时通知医生更换伤口敷料,注意尿色变化,腹围的变化及全身皮肤粘膜有无淤血和出血点,以便早期发现腹腔出血,本组未发现腹腔出血[5]。

3.8 及时有效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异常基本知识,包括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出现症状及后果。

出现胆道并发症的基本知识,同时护理人员积极给予心理护理,与其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通过总结DCD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异常护理,对心脏死亡供体行肝移植术后护理重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今后开展DCD肝移植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永锋.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第2版)[J].中华移植
杂志(电子版),2012,32(3):43-46.
[2] 何晓顺,焦兴元.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理论与实践[M].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5.
[3] 陈规划,黄洁夫,何晓顺.原位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J].
肝胆外科杂志,1995,(3):174-175.
[4] 肖必,刘树人,陈小平,等.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J].
广东医学,2009,30(03):411-412.
[5] 赵强,邓雯,陈茂根,等.公民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
能不全49例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5,9(02):111-117.
(上接第262页)
的基本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特别是需要加强重视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该种类型的患者,有很大的可能会在穿刺的时候出现出血过多的问题。

因为凝血功能比较强的患者,有很大的可能会在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的问题。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进行置管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知识,减少他们对PICC置管术的不良情绪。

对PICC置管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一定要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多讲解一些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息,最大可能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4]。

4.2 置管中护理。

在进行穿刺的时候,应当选择最为合适的置管,围绕穿刺的部位,开展10 cm左右的消毒工作。

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的时候,应当一手绷紧穿刺位置的皮肤,一手持针穿刺,刺入静脉血管。

如果出现回血的情况,应当把针头平行于血管,缓慢进针。

把导管送入血管适当距离之后,连接肝素帽进行固定。

4.3 置管后护理。

完成PICC置管之后,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实时进行观察,患者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应当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是否出现穿刺问题红肿、出血的情况密切观察,对穿刺位置定时进行消毒。

每次进行输液前后,都需要冲洗导管,使用20-30 mL的生理盐水。

在输液的时候,对不同药物衔接输注的时候,如果小出现凝结问题,要使将两种液体隔开,使用生理盐水就可以。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在PICC使用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医护人员必须要对PICC并发症的相关护理和预防方法充分了解,对其适应证充分掌握。

在进行插管之前,一定要对患者的凝血机制进行准确评估,选择最为合适的血管。

在置管的时候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单的阐述,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实际在开展护理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医院的无菌要求进行操作,选择最为科学合适的方法,降低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江世丽,李国安.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
析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9):1012-1015.
[2] 陈霞.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2):66-67.
[3] 王敏.关于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分析[J].中国医
学创新,2014,28(01):37-39.
[4] 黄建敏.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
用医药,2013,24(02):142-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