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和猪胴体分级沿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猪和猪胴体分级沿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而作为我国人民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种之一,猪肉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我国生猪和猪胴体分级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日益重要。
一、生猪分级的历史沿革
我国生猪分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我国的生猪市场还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分级标准。
到了19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国家对于畜牧业的管理逐渐加强,生猪分级也开始逐步规范化。
当时,我国的生猪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生猪的体重来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三个等级:轻型、中型和重型。
进入1980年代,我国的生猪分级标准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1985年,国家出台了《猪肉质量等级标准》(GB/T 17236-1998),将生猪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四个等级。
该标准主要是根据生猪肉的色泽、脂肪、肌肉纹理、肌肉硬度等方面来进行评判,使得生猪分级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
二、猪胴体分级的历史沿革
与生猪分级一样,我国的猪胴体分级也经历了一个逐步规范化和完善的过程。
早在1970年代,我国就开始对猪胴体进行分级,但当时的分级标准比较简单,主要是根据猪胴体的重量来进行划分。
到了19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逐步引进国外的猪胴体分级技术,如美国的USDA分级标准和欧盟的EUROP分级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是根据猪
胴体的肌肉面积、脂肪厚度和脂肪分布等方面来进行评判,使得猪胴体分级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
1997年,我国正式出台了《猪肉分级标准》(GB/T 17236-1998),将猪胴体分为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等26个等级。
该标准主要是根据猪胴体的肌肉面积、脂肪厚度、脂肪分布、肌肉纹理、肌肉硬度等方面来进行评判,使得猪胴体分级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生猪和猪胴体分级的意义
生猪和猪胴体分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营养的猪肉产品。
通过分级,可以将质量较好的猪肉产品进行分类,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精准地选择自己所需的猪肉产品。
同时,分级标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增强畜牧业的竞争力。
四、生猪和猪胴体分级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生猪和猪胴体分级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将更加重要。
未来,我国的生猪和猪胴体分级标准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营养的猪肉产品。
同时,生猪和猪胴体分级的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提高,加强畜牧业的管理和发展,推动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生猪和猪胴体分级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猪和猪胴体分级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将更加重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营养的猪肉产品。
同时,我们也期待生猪和猪胴体分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